范文网 >教案大全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别认怂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七年级地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

一、东亚岛国

1、位置及领土组成

2、首都、民族、语言、港口

二、多山的地形

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

三、温湿的气候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五、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

2.进出口贸易

3.工业和农业

4.渔业和交通运输业

六、主要城市

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东亚岛国”部分可由学生读图引入。根据教材P.66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点击

七年级地理教案2

初一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材第一个标题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例,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次,强调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三,强调了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教材通过活动练习“观察我们的家……”,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第一个标题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个标题下,内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现状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在活动练习中,以“辽中南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条件,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个标题下,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第二,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讲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动练习。通过活动练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联系性。教材运用图4.24直观地进行了说明。处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类型。例如开采矿产,采伐森林等,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冶炼钢铁,制造水泥等,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汽车,制造机器,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是下一个生产阶段的原料,体现了工业生产具有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教材利用插图表现了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与工业的关系。通过几个侧面,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利。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设计了“仔细观察我们的家……”的内容,让学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们生活与各工业部门的联系,同时找出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通过活动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教材运用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点内容。

5.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要考虑发挥地区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第三,要考虑城乡结合,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考虑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五,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构成;第六,要考虑国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以资源配置较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例,提出了本地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的问题;在活动练习2中,以资源配置不好的沪宁杭工业区为例,提出了如何发挥本区市场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优势的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分布问题的方法。在活动练习3中,安排了由学生选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这使学生又一次获得锻炼其分析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练习4中,涉及到工业的分布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关系,这在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6.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高新技术产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教材运用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展示了我国沿海开发区、内陆和沿边开发区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除青藏地区外,各省区多在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8.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形成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9.教材在最后的活动练习中,安排了材料阅读内容。三则短文中,第一个短文介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所起的作用;第二个短文介绍的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第三个短文介绍的是国际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供、产、销中,将会改变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三则短文共同明确了一点,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七年级地理教案3

学习目标:

1.激发对地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3.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

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重点: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期盼心理”。

自主学习

(一)、结合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你知道地球上还有哪些地理之谜?

2.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吗?

3.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产建设的关系吗?

4.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社会文化的关系吗?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二)、俗话说,入乡随俗,入国问禁,你知道美国人、英国人、巴西人、泰国人、日本人、埃及人分别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吗?

畅所欲言:

1、你喜欢学地理吗?你喜欢怎样的老师?

2、地理课你希望自己如何表现?

3、畅谈自己的未来。

考考你

①下列比赛适合在海南三亚开展的是()

A冲浪B滑雪C溜冰D赛马

②阿拉法特经常以白色的长袍和头巾出现在荧屏上,其衣着的目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

A美观大方B反射阳光C遵守教规D抵挡风沙

③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喜欢吃鱼B新疆人爱吃羊肉抓饭

C南方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D海南省普及冰上运动

④家具厂接近市区,主要考虑的是()

A市场B能源C原料D交通

⑤牛奶厂的布局首要考虑的条件应该是()

A消费的人口是否够多B交通是否便利

C草地是否茂盛D电能是否充足

⑥郁金香与风车是下面哪个国家的象征()

A中国B美国C荷兰D西班牙

⑦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巴西---足球B西班牙----斗牛C波兰---风车D阿拉伯---驼队

⑧公司派你去销售一种保暖性能极强的羊绒大衣,你可能会前往哪个城市()

A哈尔滨B昆明C广州D海口

⑨蒙牛乳业的总公司可能在哪个省区()

A黑龙江B新疆C西藏D内蒙古

七年级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3.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5.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6.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7.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8.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9.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10.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11.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2.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案5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恒河B.布拉马普特拉河C.红河D.印度河

2.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

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流人阿拉伯海D.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3.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4.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A.6—9月盛行的西南季风B.6—9月盛行的东南季风

C.10一次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D.10一次年5月盛行的

西南季风

5.下列情况中,易形成印度水灾的原因是()

A.东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B.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

C.东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D.西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

6.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玉米B.水稻、玉米C.小麦、谷子D.水

稻、小麦

7.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是()

A.加尔各答B.新德里C.孟买D.班加罗尔

8.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

A.恒河上游地区B.阿拉伯海的西岸

C.德干高原西北部D.德干高原东北部和恒河中下游地区

9.印度农产品的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

不合格

10.以下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独立后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发展本国工业

B.钢铁、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C.印度是世界第一软件大国

D.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几乎没有高科技工业

二、综合题

11.读印度略图7-8,回答下列

问题:

(1)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

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

格上:

邻国名称:①②

③④

河流名称:⑤

地形区名称:⑥首都名称:⑦海、湾、洋名称:

⑧⑨

(2)印度地形分三部分,北部是,南部

12.读图7—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国家

是。该国人口居世界第

位。

(2)该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

心应该是图中城(填数

字),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图

中城(填数字)。

(3)该国的主要矿产有等,主

要集中分布在(地形区)上。

(4)图中的阴影区为该国的`主要工业区,试分析该国工业区的分

别与原料、燃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5)图中④是该国的计算机软件的生产基地

13.读南亚地区风向图7—10”,回答问题:

(1)图A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

向,称为季风。

(2)图B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向,称为季风。

(3)能给印度带来丰富降水的是

(4)在这两种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这

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5)在图A中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人季,该季

节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至月,在图B中季风的

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入季,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

至月。

(6)请把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变化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

A旱灾B水灾

①来得早②来得晚③退得早④退得晚⑤风力不足⑥

风力强盛

1.A2.A3.D4.A5.D6.D7.A8.D

9.C10.B

11.(1)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恒河德干高原新德里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2)喜马拉雅山地南麓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12.(1)印度(2)①③(3)煤铁锰德干高原(4)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工业原料和燃料产地(5)班加罗尔

13.(1)东北大陆海洋冬季(2)西南海洋大陆夏季

(3)西南季风(或夏季风)(4)热带季风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5)旱105雨季69(6)A:②③⑤B:①④⑥

七年级地理教案6

【重点】

1.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主要的矿产资源

【难点】

经济特点

【教具】

南非教学课件

(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

(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

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

(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

(提问)1.南非处于非洲的最南端,这种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义?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

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

(引导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

(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

(简要讲解)

(课件展示)开普敦

(提问)由于大量船只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在此需要进行补给和修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这个港口的名称?它位于南非的哪个方向?

(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

(承转)单是靠航海业不能使南非的经济全面发展,那么南非还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呢?

(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

(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

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

(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酸盐的储量均居世界首位,尤其是黄金占世界的39%,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

(提问)南非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

(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利用丰富矿产发展以矿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工业,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和先进的工矿业国。

(课件展示)南非的矿产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约翰内斯堡

(讲解)南非最大的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中心

(承转)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该大陆最富裕的国家,被誉为“非洲之星”。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南非在国家上的声誉却很不好,那时我国与南非也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原因在与当时的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抵制。

(课件展示)南非人种统计图

(提问)南非的主要人种有哪些?

(讲解)南非的长期统治者是白种人,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在南非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才被废除的。

(课件展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

(讲解)曼德拉的事迹

(设问)我们能够从曼德拉从囚犯到总统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

南非最大港——开普敦

2.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1)主要矿产

(2)经济特征

3.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七年级地理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

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 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

五、课前准备:

学生:对当地用水状况及主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

教师:有关水污染、浪费的资料和三峡、南水北调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小组竞赛:说出生活中水的重要性

板书:第一节 水资源

引导: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自然资源的类型:可再生、不可再生。

思考讨论:水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

七年级地理教案8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 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考资源网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业布置】

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七年级地理教案9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了解本区的位置和范围。

(2)记住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索马里半岛(有“非洲之角”称号)、好望角、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最大)、乞立马扎罗山(最高)、坦噶尼喀湖(最深)、东非大裂谷。

(3)记住可可、黄金、金刚石与铜的分布及出口国。

(4)掌握本区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5)了解本区以高原为主的地形与特殊地形区。

2.智能的培养:

(1)通过读图判断尼罗河的,刚果河的流向,注入的海洋及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初步学会比较分析两条河流的流量特征。

(2)初步学会运用景观图片和有关数据,比较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的气候与景观特点并分析其在非洲分布的规律性。

3.思想教育要求

通过对本区自然环境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重点:

非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河流、湖泊,东非裂谷带,刚果盆地,海岸线平直;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矿产及分布区。

教学难点: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东非裂谷带和刚果河成因。

教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挂图。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读图分析法结合进行。

教学设计:前两节我们学习了北非的自然环境、居民和经济以及主要的国家,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西亚和北非地区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人种特征上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北非:白;本区:黑人为主,因此本区又有黑非洲之称)

本区虽然指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但也包括撒哈拉沙漠的一小部分,即在本区的最北部是撒哈拉沙漠南部的边缘。(边指图边讲解)

下面我们看一下本区的`地理位置,13.1图西临大西洋,东岸印度洋。

宣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本区是“黑人的故乡”。

二、地形特征:高原,裂谷和盆地。

1.挂非洲地形图,对照读课文地形图,提问:非洲以什么地形为主,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挂图上是褐色,课文上看,大多地方200—1000m以上,故以高原地形为主)。追问: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在撒哈拉以南,高原的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比北非地势高。

本区东部高原上有一条断裂深陷的东非裂谷带,读东非裂谷带示意图,提问:

裂谷带起于何处,经过哪里?一直延伸到哪里?[南起赞比西河口南,向北纵贯东非高原——跨过赤道——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经红海哑喀巴湾,延伸到西亚朗死海附近,长达6000km宽50—80km]。

宣读课文中有关东非裂谷的一段课文,读完后提出4个问题,让同学回忆。

(1)东非裂谷带的形态特征[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死火山和活火山,裂谷底部湖泊连串,深而狭长,被称为“地球的伤痕”]

(2)在地形图上找出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

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

(3)裂谷的成因[地壳断裂作用形成的]

(4)课文P29“想一想”并回答。

非洲地形虽然以高原为主,但也有地势较低的盆地——刚果盆地。这个盆地原来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内陆湖,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泻而形成盆地。

下面同学们看图,非洲的海岸线比较平直——原因是高原逼近海岸,由于海岸线平直——使得海湾、半岛、岛屿少。

要求同学找出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非洲最大的半岛——索马里半岛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并读P29“读一读”好望角的得名。

三、炎热多雨的气候

本区有:“热带大陆”之称,为什么?

同学们看13.5图,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

1.看到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按气候带划分,应属热带。

2.再看一看本区绝大部分年均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在20℃以上应属热带,所以本区有“热带大陆”之称。(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回答)

指导同学读年降水量图13—5,从本区南北两端看起,依次从200mm以下—20000mm以上,那么本区大部分地方降水量为多少?1000mm以上。

再看非洲气候带分布图,明确: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有哪几种气候?[热带沙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地中海式气候]

从图中我们能看出热带雨林气候带,南北两侧的气候带都是南北对称分布的。其中热带草原气候也叫萨瓦那气候,从而我们看出本区以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和萨瓦那气候为主,而北非则以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此外大家看图“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因地势高,气温低]

讲解:从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我们能看出整个非洲的气候以热带草原面积最大,气候特点,是一年明显分为干湿两季。

湿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

干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

找同学阅读P31课文。

指导看13.7,13.8图

完成P31“想一想”三个题。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

根据同学阅读回答:

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南非

世界上出产金刚石最多的国家——扎伊尔

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世界上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赞比亚

本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尼日利亚

总结新课,并作练习,宣布下课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东西临印、大西洋,陆地轮廊平直。

二、地形: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及特殊地形区

非洲之最:

乞力马扎罗山(最高)维多利亚湖(最大)坦噶尼喀湖(最深)

马达加斯加岛(最大)几内亚湾(最大)索马里半岛(最大)

三、气候:炎热多雨(热带大陆之称)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种类丰富):黄金、金刚石的储量、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南非——黄金金刚石——扎伊尔铝土——几内亚铜矿——赞比亚

板书提纲

第13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高原、裂谷、盆地。

高原为主: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裂谷: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口南——东非高原——赤道——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西亚死海附近)

盆地:刚果盆地

另有乞力马扎罗山(最高山)维多利亚湖(最大湖)

坦噶尼喀湖(最深湖)几内亚湾(最大湾)

马达加斯加岛(最大岛)索马里半岛(最大半岛)

三、炎热多雨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大)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

黄金(南非)

金刚石(扎伊尔)

铝土(几内亚)

七年级地理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

教学难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

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二)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

教师活动: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

(三)冬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教师活动:

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小组的气温变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组的位置,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3.强调0°C等温线的意义和位置

(四)夏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

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4.观察图片,近一些理解我国气温各地的差异。

教师活动:

1.展示《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导学生计算前三个小组的温差,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3.提示拉萨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鼠标点击,出示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4.展示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五)温度带的划分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提示下阅读32页材料,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和名称和位置。重点注意家乡和北京所在的温度带和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

3.讨论回答家乡的农作物

教师活动:

1.联系生活,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解释温度带的划分。

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读图

3.提问家乡的农作物,介绍不同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

(六)降水的空间分布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讨论我国南北和东西的降水差异

2.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台北、武汉、兰州和乌鲁木齐,找出所在地区的降水范围,根据柱状图估计数值,给全班同学展示,一起标在课本相应的位置。讨论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点击不同的地区,引入学生分析空间特点。强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把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七)降水的时间变化

学生活动:

1.讨论说出家乡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

2.读图四城市降水柱状图,讨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雨季的长短。

3.读课本北京年际减少分布图,讨论完成1、2题

4.观看视频,加深对于年际变大引起灾害的认识。

5.观看图文资料,加深对于我国降水分布不均的理解。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讨论一年中家乡降水的季节分配。

2.展示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3.要求学生读图,讨论总结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

4.播放视频,解释年际变化大引起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5.展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八)干湿地区

学生活动:

1.阅读材料,了解干湿的含义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2.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家乡和北京所在的干湿地区。

3.读图了解各个干湿地区中地面景观、农业类型等的区别。思考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区别,课下去探究。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强调“干”和“湿”和含义。

2.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指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强调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3.展示不同地区农业类型图片,解释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范围,启发学生对于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思考和探究。

(九)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

讨论,发言

教师活动:

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

(十)达标测试

学生活动:

读题、讨论,做出答案

教师活动:

提问,反馈测试结果

板书设计

一.气温的分布

1.冬季

2.夏季

3.温度带

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1.空间

2.时间

3.干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