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孤魂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通用7篇)

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1

【摘要】

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奇·福禄贝尔认为:幼儿期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开始的时期,对于发展中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每个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不同事件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特有的方式去反应。《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人才的成长固然离不开智力的开发,但是,影响成才的并不完全是智力因素,个性品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将来事业的成就。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个性及幼儿个性、幼儿的良好个性、幼儿园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

一、绪论

经过在幼儿园两周的保育实习,对幼儿园大致的教育、保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理性认识。

当今多数的幼儿园,毋庸置疑地成了“寄存”幼儿的场所。幼儿园本应是孩子的乐园,但是引导幼儿个性的发展成了幼教界的奢侈品。集体化教育的快捷便利似乎颇受各个幼儿园的欢迎。面对渐渐被抹杀掉的幼儿个性,我对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进行了研究。

对本研究,我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及调查访谈的方法。

二、本论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集体教育为主,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比如: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缺乏过程与目标意识;只关注幼儿表面的兴趣,难以提升幼儿真正的兴趣;只关注幼儿动手的能力,而忽视幼儿思维的参与;处理不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影响幼儿主体的发展。

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教学被看作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义为“发展儿童的熟悉能力,用系统的基本知识武装他们,按《幼儿园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培养他们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统、有计划和有目的的过程”。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做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的集体教学,就被视为传授这种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捷径”。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熟悉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由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承认和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80年代以来,人们对个别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能力大小、强弱的差异及个性差异,发展为发展速度、认知结构特点的差异。这使人们熟悉到,要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就必须使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方法,适合每一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进度和特点。这种新的教学观、个别差异观,帮助我们熟悉到了集体教学对幼儿学习主动性发挥的局限性。集体教学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在集体教学中,教师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学习的需要,因而不利于每个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之引入幼儿园,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作业教学的引入幼儿园,对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发展他们的熟悉活动、教他们学会遵从成人的指示,从而做好儿童的入学预备,的确起过良好影响,作业教学在历史上的这一进步作用是应予以肯定的。今天我们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全盘否定其存在价值。尤其是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有着比较丰富的集体教学经验,让她们用其他教学形式来完全代替集体教学,是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集体教学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在认清其局限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其优越性,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保育实习期间,有这样的三个“问题儿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因为靠近他们,我才真正感受到现在幼儿园体制的缺陷——用同一把钥匙是打不开所有儿童的心门的。

乐乐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小伙伴们不喜欢和她玩,老师也放任自由。于是,她乘上手工课的时候自己偷偷躲在顶楼玩娃娃家。对于这样的特殊儿童,作为教师,应该多给予关心,满足她对爱的需求。

锐锐因为过于成人化的外在引起我的注意。平时显得孤僻,冷漠。老师们给他的评价是“与老师斗智斗勇的坏孩子”。有一次,保育员给小朋友们梳头的时候,木梳掉在地上。经过的幼儿没有一个意识到,只有锐锐经过的时候顺手捡了起来。当时,我就觉得其实他的本质并不坏,偷玩具的行为只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另外,我发现全班小孩都有全家福,唯独锐锐的全家福上只有他和妈妈。所以,小孩子的心理发展缺陷也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可是又有谁真正地去了解过他的成长了呢?

浩然因为没有良好的午睡的习惯,几乎天天要被老师批评。这天他被罚不准起床,我走过去问他:“你为什么今天又没有睡觉?”他告诉我,他睡不着。我就告诉他,那么从明天开始把眼睛闭起来假装睡。他答应了我。第二天果然见效,他不仅没有被老师批评,而且真的睡着了。由此我感慨,幼儿是需要你用心交流的。并且,集体午睡这样的规定,也是不够人性化的。

幼儿园一个班级平均有三十个孩子,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可是在平时又有多少幼儿是真正被关心的呢?有多少幼儿的心理是真正被了解过的呢?我所耳闻的是老师声嘶力竭的指令声。“杀鸡儆猴”也成了幼儿园教师普遍采取的措施,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呢?幼儿的天性就这样一点一点葬送在集体化的教育中。我们不是生产的流水线,所缔造的不是统一规格的灵魂。

因为看了一部叫《小人国》的纪录片,我对“巴学园”这个名词产生兴趣。

一本名叫《窗边的小豆豆》的书在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次被悄悄地翻译成中文,那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译本,但是有幸读到过它的人都曾被深深地惊喜和感动——居然有那样一座由六节车厢组成的“巴学园”,学生们每天带着“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饭菜当做午餐,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心情自由选择要上的课程,还有跳着校长发明的`韵律操,晚上在学校礼堂里露营,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小豆豆啊!多年后,重新被引进出版的“小豆豆”不知不觉地爬到了畅销书榜的前列,并且两年来一直旺销,至今势头不减。这个日本小女孩的成长故事不仅再次紧紧抓住了中国孩子们的眼睛,也俘获着更多的成年人的心。

中国的孩子很辛苦,世界上都承认,早在我们当孩子的80年代,减负的论调就已经多有谈及了,快三十年过去了,减负的后果还是应了人们当时的一句玩笑话——“减负之后,还是正”,我们的下一代还是没有能轻松快乐地成长起来。所以,看过《窗边的小豆豆》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真想在现实的“巴学园”里学习生活,遇到一位像小林宗作一样的校长。这本讲述黑柳彻子童年真实经历的作品对于今天的教育体制与环境下的孩子来说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他们热切地关注着小豆豆的故事,好奇地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不送我去这样的学校?孩子们也许无法理解,其实学校本身没有什么神奇之处(除了校舍是由六节车厢组成的这一点),创造奇迹的是小林校长和像小豆豆的妈妈一样的父母们。他们抱持着最为真挚和宽容的心,成为孩子们童真的守夜人,在深沉的暗夜之中,为孩子们点亮前行中光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窗边的小豆豆》再次被引进出版正是在召唤一种“儿童本位”教育精神的回归,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自我成长,而非一种在长辈规划下的“被成长”。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做那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塞林格描绘的场景一样:所有的孩子们生来就该在一大片麦地里自由自在地奔跑和玩耍……但是,当他们一不小心,当他们终于要“没办法小心地”临近悬崖边缘、面临某种掉落下去的危险——“我”就愿是麦田里永恒的守望者,一次次地伸出手臂、一次次地拦住他们。

如果说《窗边的小豆豆》在召唤着一种“儿童本位”的教育精神的回归,那么手头这本刚刚出版的《我亲爱的甜橙树》则是在宣扬着一种“童心回归”的互动理念,当孩子们在麦地中奔跑玩耍,作为家长的你,不要孤独地做个守望者,不妨忘掉自己已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年人,此时让童心得以回归,尽情地参与到他们的奔跑和玩耍中来,让他们真心觉得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是他们的伙伴。就像书中的那棵总是倾听主人公泽泽说话的甜橙树,和那个把泽泽当做朋友一样的葡萄牙人,在他们的心中,泽泽并非是满脑子恶作剧的坏孩子,他内心生长着最难能可贵的善良的种子——因为圣诞节受不了爸爸失业后的悲凉的眼神而去街上擦鞋只为了给爸爸买一包香烟使爸爸高兴起来;班主任长得不美,别的老师有花收,而她没有,泽泽没有钱就从花店偷花送给老师;泽泽还喜欢逃课,常和一个卖艺人一起卖唱,只为每次能够从艺人那里得到一张歌谱,送给爱护他的姐姐……在艰难的生活面前,甜橙树和葡萄牙人成了泽泽生命中守望相助的伙伴,他们没有给予泽泽什么实际的物质的支持,但足以让在泽泽快乐地忘却生活的艰辛,因为他们给予泽泽的是一种可贵的交流、一种倾诉,一份能够忘却孤独的友情,这比优越的生活更让这个孩子感到快乐。所以,我知道了为什么当小说写到甜橙树被砍伐、葡萄牙人死于车祸时,所有读到这里的人会痛哭流涕,他们是为死者而哭,更是为活着的人而哭——为泽泽而哭,他们离开后,还会不会有人这样温柔地对待这个可爱的男孩呢?与他一起聊心事,带着他去兜风,在他生病时,为他送来温暖……这个故事在作者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心中酝酿了整整42年,最后用12天的时间写成。与黑柳彻子一样,这个故事有着作者童年的印记,这既是献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也是时过境迁后,一封写给每个童年已逝的成年人的书信,它以孩子的视角带着每一个成年人回味着逝去童年的阵痛、忧伤,还有甜蜜,也许你是幸运的,曾有一棵树、有一个人走进你童年的岁月,将这些阵痛得以过滤,忧伤得以抚平,甜蜜得以分享,实现一种真正完美的成长!如果你已为人父、为人母,如果你有幸也读到这个故事,不妨从今天开始,让童心重新回归到你的心里,和孩子一起成!

无论是小豆豆还是泽泽,无论是巴学园还是甜橙树,两部来自不同地域、风格决然不同的作品,在有意思的讲述中向我们每个正在童年或童年已逝的人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无论何时,在内心的深处,我们都要留下那么一点温柔的空间,让童心得以安然地安放!

李跃儿创办的巴学园受的是黑柳彻子的影响,提出“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简短的话,却道出一番真理。我们的幼儿园应该去适应儿童,并且是适应每一个儿童。幼儿园应该实行小班制教育,幼儿多则不易被重视。巴学园式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虽然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但是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撒手。教师应该隐形地把握好尺度。每一天,抽出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幼儿交流。面对问题儿童,也要现实出足够的耐心,去了解事情的本质,再去评价幼儿的行为。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游戏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所以,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自发游戏,尊重幼儿的自发探索过程。《纲要》中指出,孩子是通过游戏及其一日活动来学习的,尤其是游戏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同时,很多幼儿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并不是通过集体活动教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并在一次次的个性化创新活动中获得巩固和发展,成为稳定的品质。其实,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可以在一日活动细节中发现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时,教师所要做的是积极的关注和采取适当的态度呵护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行为,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方式遏制。

倾听孩子的声音,有时候,孩子的很多行为并不象上述案例中那样能让人直接看出其探索过程。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是不计后果的,甚至能造成破坏性。这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孩子的行为表面直接作出判断,而应该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和思考过程,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引导孩子的思考。《纲要》中指出,教师的角色定位不但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还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但自身要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全过程,善于从细节中正确把握教育契机。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在每一个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细节,学会在过程中思考,从而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

孩子个性发展是在其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只有在天性的展现中我们才能把握孩子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而孩子的天性更多体现在一个个生活细节和各种自发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幼儿生活过程,关注寻常时刻,学会了解行为的发展意义,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除了幼儿园本身需要改革之外,家长的传统思想也应该解放。我想,即便现在创办了许多所巴学园式的幼儿园,硬件软件条件都很充沛,有许多家长还是不愿意选择这种新式的教育方法。有许多家长不能够接受孩子玩沙坑的时候把手和衣服弄脏。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学前教育,我们就有义务把这种巴学园的思想广泛传播,让大众对其了解、接受。坚持以下理念:

1、以幼儿为本,注重幼儿个性培养。

2、营造和谐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3、创新活动,拓展个性教育的空间。

4、发展特长展示个性风采。

5、开展个性化教育,优化发展幼儿个性。

6、在民主、和谐、自由的宽松环境里,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结论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幼儿园是一个提供各种各样鞋的场所,而不是一个托管所。提倡巴学园式的个性化教育是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保证。不要让传统的集体化教育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包括幼儿人格品德的发展,也与个性化教育密不可分。孩子的每一个时刻都应该被关注。

参考文献

1.《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叶奕乾,孔克勤主编.

2.《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中国发展出版社,玛利亚·蒙台梭利著.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

孩子;学前教育;探讨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

①天然的早期化

②巨大的感染性

③强烈的针对

④间接的传递性

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活泼好动

②好奇好问

③认识具体形象

④模仿性强

⑤无意性大

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_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

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

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

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

④提高幼儿记忆力

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

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3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材资源素质,幼儿教育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幼儿园的玩教具成为了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习资源,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对玩教具材料的操纵活动,是幼儿感知和发现问题的途径,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能形成多种操纵性学习方式,能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是幼儿交往、合作性学习的物质条件,有助于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自行开发和利用自制玩教具有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

一、自制玩教具的内涵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一种教学或辅助教学的用品,它是成人(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重新进行玩具教育因素设计后的产物。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材料的`形状、用途的不固定和玩教具玩法的不受限制。这样启发性较大,联想的范围较大,探索余地较宽,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的教具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更能体现幼儿的发展需要。这样的特点既发挥了师幼的主动性、创作性,又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便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自制玩教具还可以集中运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反映出当地的民俗特色、社会文化。这对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和特色校园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自制玩教具的作用

(一)从幼儿的角度看

第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通过长时间静坐听讲,以观看成人演示的方式来学习。因此在操作自制玩教具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第二,幼儿在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解决时,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反复解决问题,这个决定问题的过程就锻炼了幼儿小制作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反复操作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而且可以增加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较好的发展和重要的作用。

第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收集资料,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4

摘要:

学前教育对于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在这里他们可以提前得到某些方面的培训,开发他们的智力。然而放眼我国,目前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几率极小,在茫茫众儿童之中,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弱势群体。教育上比别人落后了好几年,以致很多潜力没有被及时发掘。正因如此,很多千里马式的儿童却并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影响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迁移状况、婚姻状况等,因此,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

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迁移状况

引言

学龄前阶段是每一位儿童的黄金时段,是激发他们内在潜能、开拓大脑功能的黄金期。孩子此时心灵纯净、天真无邪,接受事物往往可以高速度高质量。这一时期利用好了将大有裨益。此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必须的,比如,可以让他们学习唐诗宋词、读经典书籍、发展一门特殊的技能等等。如不进行学前教育,势必使儿童起步更晚,发展更慢。因此,关注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已是燃眉之急。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世界之大,总有更好的地方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去。为了生计,多少父母选择了背井离乡,去另外一个城市打拼。这便涉及到一个现实问题,相比而言,幸运的孩子被父母带走,同去外地,彼此相见不曾是梦,他们成为了流动儿童;不幸运的是那些被留在了老家,孤苦伶仃,盼星星盼月亮,多少年都见不到父母的,这便是留守儿童。国家前几年实行了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流动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一、何为流动儿童与学前教育

(一)何为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早在15岁之前就随父母迁至异地,户口仍为出生所在地。如此一来,他们并不能像迁移地儿童一样享受地方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据统计,2013年流动儿童规模比2005年同比增加41.37%,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是一个极度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他们一直被社会排斥着,亟须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何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即为学龄前的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灵活且快,是开发儿童脑力的关键时刻。天才的形成,往往与这个时期适时正确的引导大有关系。老师或家长可以对儿童进行多方面诱导,以激发他们大脑的无限潜能,提前激活他们的水平。聪明的有智慧的家长,大多数都会紧把这个时期,督促引导学生,无限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二、现存状况

据统计,迁移人群中迁移方向大多是由农村到城市,且农民工居多。他们为了生计,为了家庭,离开祖籍不远千里去拼搏,且这几年数量每每增多。每五个城市儿童中就大概有一个来自农村的流动儿童,可想而知,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位流动儿童。其实,也存在城市向农村、城市向城市迁移的'情况,这里面就不乏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有涵养的人物。另外发现,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学前教育,这部分父母往往阅历丰富,有独到的见解,能为孩子的教育时时刻刻去着想;还有,迁移到省内的往往比迁移到省外的家庭儿童更容易接受学前教育,迁移到省外必定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户籍未变但人却进入另一个省,这样一来迁移地政府便不会让其享受免费教育,所以不难想象,迁移到省外的流动儿童想要得到学前教育实非易事。

三、现存状况原因分析

(一)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家庭迫于经济压力或者工作需求,不得不迁移外地,其中家庭经济背景贫困还是占大多数。人人都有上进心,总想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会起身去更大的城市、更繁华的地界。这里会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给予他们以心灵的抚慰。

(二)我国国情

我国现存国情为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落后;城市地区发达,农村地区落后,这就引起了很多打工一族的游离迁移。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少有年轻一代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务农,相反,他们纷纷外出,以求更多钱财,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迁移人口的增多及流动儿童数量的上升。

(三)教育体制的缺陷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政府只对本地儿童履行免费教育的义务,而对户口为外地的流动儿童则受到跨域户籍的限制,导致流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四、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影响

据一项调查显示,迁移人口当中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更少,可能因为农村家长思想觉悟较低,文化水平不够,故而没有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可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比男儿童少得多。从一个省迁移到另一个省的儿童比在同一个省内迁移的儿童更易接受到学前教育,原因可想而知,某些体制的限制导致外省的儿童并不能随心所愿地在迁移地接受学前教育。能够知道为子女教育积极筹划存钱的父母,其教育的流动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几率往往更大。这主要与父母的素质涵养有关,这些父母常常有预见性,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各种教育。最后调查发现,父母文化水平也与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些父母大都是高学历群体,他们有素质、有涵养,可以以自己接受教育的过去来启发如今对孩子的教育,从而让孩子更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

五、建议

(一)国家修改完善相应政策

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严重阻碍了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选择,尤其是跨省流动的儿童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扶持,被教育拒之门外。国家曾搞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笔者认为,有关政策还有必要继续修正和完善,譬如针对跨省儿童入学难的问题,针对户籍难以变动的问题等等。只有国家做出引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格局。

(二)政府积极行动

如果说国家是事件的引领者,那么政府就是事件的实行者,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与政府有着直接的关系。政府可以扩建幼儿园,以期收纳更多的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持平等态度,从思想上纠正对流动儿童的排斥。另外,政府可以统计流动儿童的多少,让他们办临时户口,并积极容纳有临时户口的流动儿童。政府也可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以使更多农村儿童在本地接受教育,而不会像在迁移地那样无助。

(三)家长提高自己、积极督促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的一举一动将直接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要尽量少搬迁,非到迫不得已不要迁居异地;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文化水平,从自身去真切地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努力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再有,家长要合理规划、积极存钱,有条不紊地为孩子的教育打算好每一步。

(四)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对流动儿童关注度不够,导致他们在社会愈加没有地位,愈加难以上学。我们必须要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流动儿童,了解流动儿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爱流动儿童的良好风气。这样将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他们值得被关注,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六、结论

学龄前阶段是每一位儿童的黄金时段,这一时期学习效率极高,因此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些儿童是社会所必需的一个群体,是祖国的花朵,其中也不乏天资聪颖的孩童,他们的才华没有理由被埋没,本应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奈何于家庭的迁移,让实现读书梦变得难上加难。笔者认为,流动儿童需要被重视,关爱流动儿童已迫在眉睫。为此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国家修正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政府积极行动引导;家长提高自己的修养积极督促孩子;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相信做好以上几方面后,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则不会再难。

参考文献:

[1]邢芸,胡咏梅.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15,(3):52-57.

[2]王翔君.流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社会工作干预[D].苏州:苏州大学,2015.

[3]郭明超.长春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王东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转移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5]昶颖.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平性个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5

摘要:

教育公平一直是人们所倡导的平等的观念,然而,我国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就目前的现象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分析城乡学期教育发展的差异,从而能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为了农村的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措施

1.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素

我国的教育公平一直倡导从起点到结果的公平。这其中包括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和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实现教育的公平。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差异以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起点的不平衡

起点教育在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入园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幼儿园入学的数量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发展,同时农民群众对于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也有了一定观念上的转变。但是就城乡比较而言,农村幼儿目前就读幼儿园的数量还是较少,这主要是源于简陋而自筹资金开办的幼儿园教育问题。

1.2教育过程的不平衡

学前教育过程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资源情况下,师幼儿是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下,师资水平低,流失现象严重,导致专任教师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受到幼儿园待遇的问题上,从而造成了农村的幼儿教师较少,尤其是几乎一个幼儿教师要负责好几个班级,从而使得农村的教育过程远远低于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在数量上的缺乏是导致教育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1.3教育结果的不平衡

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推进不能以新建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为唯一途径。[1]城乡幼儿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了教育结果的不平衡,尤其是体现了幼儿在入学的准备上。农村幼儿不仅在受教育机会和年限上远不如城市幼儿,而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过程和质量更是无法与城市幼儿相比。

2.造成城乡学前教育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2.1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

学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农村的经济处于长期的滞后现象中。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家庭的收入水平,从而对于劳动力较弱的家庭中所支付的费用就十分困难,从而造成农村家庭无法支付大量的幼儿费用。但与此同时,硬件资源的持续投入仍然需要,特别是乡村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仍有待大力改善,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有待大幅度增加。[2]

2.2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匮乏,尤其是我国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农村的学前教育难以发展。这种经费的投入和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的教育资源本来就高于农村,而面向社会支持的.更多。从而使得城市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只有强调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进行公平导向的合理分配,理顺投入机制,才能确定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将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给最需要帮助的群体。[3]

2.3教育师资力量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幼儿园教师不愿意上偏远的农村任教,这就间接了造成了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尤其是在专任幼儿园教师和城镇相比,职称问题以及收入水平的因素都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教育师资力量的稳定性。从而长久下去就会引起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不同。

3.促进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3.1普及农村学前教育

在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要从教育的起点即普及幼儿教育开始,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上,从而才能够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数量,以此来保障每个幼儿都能够接受农村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构建教育公平视域下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在学前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保障城乡学前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3.2优化城乡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

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资源配置能够为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供有效的保障,尤其是从改革城乡之间的人力和财力方面,能够使得政府更多的是关注政府的需求,从而才能够在学前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办园条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在物力资源上的均衡配置。

3.3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平衡性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当学前教育儿童在教育资源上实现公平时,并不等于学前教育就实现了公平,这需要在保障儿童获得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上,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公平。

4.结语

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发展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随着国家对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的情况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农村的压力,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从幼儿园的成长环境出发,要实现城乡教师的资源合理的配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6

摘要:

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与载体。本文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目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两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提高质量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有研究意识与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维度中,明确提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以及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的能力。这意味着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最终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校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一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与基本途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提出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改革建议,对实现学校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是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论文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主观思想而言,每个人都想有一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题困难”与“写作能力差”两方面。上述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平时专业敏感性较差,缺乏从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缺少参与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幼儿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平时缺少写作练习的机会,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原因之外,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存在的体制问题也不可忽视。

根据我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不恰当。根据问卷显示,50.0%的学生认为我校目前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恰当。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从选题到提交最后定稿时间只有5个月(因为下学期学生要到幼儿园实习),时间非常仓促,其中有1个多月是在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反映,这个时间学生在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

第二,指导老师分配不合理。根据问卷显示,65.0%的学生认为由学校调配给自己的论文辅导老师专业与自己选题专业方向不一致。目前,我校对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配原则是,在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按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分配给全校具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老师。但是由于90.0%以上的学生选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本专业的某一个点上,我校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于是就存在很多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

第三,平时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锻炼。45.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质量差,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资料搜集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照教材抄写答案,缺乏思考与创新思维的机会,类似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几乎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改革的策略

首先,加大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一,加强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纳入课程管理体系中,进行宏观部署,统一安排。建议毕业论文具体实施工作由教务科专人毕业论文工作负责,这样便于从上课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协调、学生见实习的安排、论文写作时间的调整等各方面整体协调;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实施全程管理:从最初的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及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培训到过程的监管再到论文结果评审与反馈。此外,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与实施细则。诸如,《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辅导奖惩办法》等管理规定。

第二,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水平高低,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与窄、深与浅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所能达到的水平[1]。

第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应尽早提前,将论文写作时间放长、论文提交时间灵活放宽,避免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与见实习及学生毕业找工作等方面的冲突,比如可以在大二下期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早做准备,在见实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素材。

其次,教学环节的改革。第一,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毕业论文各环节延伸到日常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科教师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论文环节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知识、技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技能应用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最基础的素材。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在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将其与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低年级开始,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其所授课程的实际应用前景,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特点,并根据自身兴趣与所学专长培养并确定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对自身后继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与统筹安排[2]。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最后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大面积雷同的现象。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每一门专业课在每一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写一篇文章,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增加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讲授“论文写作”知识[2]。

第二,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机会,丰富其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在加强教育科研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的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强化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如,应尽早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对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建议在学生学习了“儿童发展与学习”及“幼儿教育基础”模块课程后就可以开设该课程,以尽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教育实践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了科研方法、掌握了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后,有利于其早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专业敏感性。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特别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紧密的校级课题,鼓励教师在做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生在历经了项目研究的每个环节后,获得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呈现研究成果的机会与平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料《河南幼教》杂志,专门为学生开辟一个教育实践研究栏目,刊登学生在见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思考。这样,既给了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其论文写作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林.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微[J].教育评论,2005(4).

[2]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7

摘要:

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教师,除了注重专业知识教学外,还理应强化专业技能教学。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做好实训室建设对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实训室建设

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必须联系幼儿园教学实践,探讨学前教学专业的教育现状,强化专业实训室建设,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如此方可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稳步发展。

1、实训室建设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幼儿园发展需求,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1]。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课内外训练,建立实训室,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在学前教育迎来春天之后,很多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学校也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校在一开始,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师资源匮乏,也没有很好建立实训室,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技能。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推进,人们对学前教育越加重视,学校也紧随国家及社会发展需要,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加大了资金投入,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得到了逐步完善。就现有的学前教育发展来看,实训室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不仅实验实训场地大,且种类多。基本都设有钢琴及电子琴教室、婴幼儿活动观察室、幼儿活动模拟室、亲子活动模拟室。同时,学前实训室还有蒙台梭利工作模拟室、奥乐夫音乐教室、卫生模拟保健室等,基本可以满足学前教育的教学需要。但是,从整体来看,为更好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训室建设中还需继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如多功能厅、微格教室、幼儿园教学模拟室等。

2、实训室建设面临的困境

当前实训室建设仍面临三方面的困境:一是在实训室建设中,实训教材种类还需继续完善,教学内容有待更新。二是实训室制度有待完善。总管现阶段的实训室制度建设,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对于实训室使用时间等使用细节还需继续完善。三是,未能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大部分实训室仅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完成课程大纲规定的实训内容,内容形式过于统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探索能力。为此,在实训室建设中,还需做好实训室使用制度的完善,加强与幼儿的联系,充分发挥实训室作用[2]。针对当前实训室建设面临的困境,必须对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都要提起重视,补充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加强与幼儿园的交流合作,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满足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3、实训室建设改革思路

3.1建立模拟室,强化技能训练

在实训室建设中,应加强技能训练,为此,模拟室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3]。建立模拟活动室,实施模拟教学,模拟工作岗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中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模拟室的建立让学生处于一种仿真的工作环境,利用模拟室中真实的教具、环境、教材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不仅能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也培养了学生实践技能。在模拟室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明确任务要求,分析并确定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准备模拟教学所需的教玩具材料。在接下来的模拟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自主探索,教师根据每组模拟操作情况对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加入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不足并改正。通过这样的模拟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2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和配备,发挥实训室作用

在实训室建设中,不仅要及时完善硬件设施,更要立足于教学需要,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利用各实训室的硬件设备,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需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在校内的学前教育中,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以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为主要助力,为此,需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如规定实训室开放使用时间、填写实训室使用情况登记、建立器材设备档案、对数码钢琴实训室等大型器材室实施定时检查管理等,确保实训室的正常使用。二是在实训室建设中,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便利,在绘画室、手工制作室等实训场所将教学设备及制作材料准备齐全,如配备制作工具、不同类型纸张等。三是要注意利用微格训练室,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如借助情景模拟、过程记录等方式,在反馈原理的'基础上,完善教学活动,做好教学评价,训练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3.3建立多功能厅,展示专业技能

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舞台让学生展示专业技能,因此,多功能厅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4]。建立多功能厅,发挥其多样性功能,组织学生演出活动,组织专业培训活动等,让学生通过现代化的教育设备汇报专业演出,展示专业技能和才华,提升学生弹唱说跳等基本功。同时,为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还需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与合作,邀请幼儿园教师到学校多功能厅作报告,向幼儿园输送优秀的见习学生,让学生积累专业经验,提升其实践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与学校附近的幼儿园联合办学,定时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到幼儿园教学模拟室来上课,让学生在更为真实的环境下练习教学能力。

4、结语

在学前教育中,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必须做好实训室建设,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健全实训室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合作,优化教师资源,校内校外相结合,培养全面性的幼儿教师人才,更好服务于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赵丽英.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胡秋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D].厦门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