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 >微博与劳工文化的传播

微博与劳工文化的传播

或许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摘要]劳动文化或劳工文化正在逐步浮出水面:各种底层工人的文化组织和团体与文化活动和创作方兴未艾。但是,由于传统媒体进入门槛太高,劳工的文化很难通过它们得到有效的传播。近年来微博的兴起为劳工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最廉价、门槛最低、最快捷、最有效的平台和管道,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劳动文化工作者和劳工本身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      [关键词]劳动文化;微博;传播。      一、社会转型期劳工的失语与建设劳工文化的必要性。      在计划经济时期,执政党的文化与工人阶级的文化具有直接的统一性: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直接以工人阶级的名义说话的,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意志和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执政党表达出来了。另一方面,至少相对于农民、知识分子这两个阶级和阶层而言,工人阶级占据了文化的主角地位,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文学、艺术等文化传媒中,工人无疑是以“老大哥”的形象出现的。      改革30多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剧烈的社会分化,在经济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阶层和群体也开始主宰了文化上的话语权。以文学艺术为例,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几大优势社会阶层依次高调亮相,占据了显赫的文化地位:起初是党政官员和厂长书记作为改革明星尽领风骚(如柯云路的《新星》、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以及数量众多的反腐作品等等);其后是知识分子成为纯文学的绝对主角;然后是城市“小资”和办公室白领成了大部分通俗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以工人、农民等劳动者和社会草根阶层为主人公的文艺作品逐步退居边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与前几类文艺作品分庭抗礼。      即使还存在以劳动者为主人公的文艺作品,分析起来,也具有两大不足之处:一是在严肃文艺作品中,劳动者不再是作为“英雄”、“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而出场,而仅仅是改革的客体、被动承受者和受苦受难者,他们只是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同情并寄托其道德愤慨的载体和对象,至于他们本身的觉醒和主动抗争在这类作品中则极为罕见;二是在通俗文艺(相声、小品、喜剧、电视剧、通俗小说)中,底层社会阶层的生态实际上成了占优势地位的社会阶层猎奇、消遣、娱乐的对象,或最多不过是底层社会阶层自我消遣、自我娱乐、自我调侃的载体,使自己苦涩的生活增加一点儿可怜的快乐。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情况也差不多。有体制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儒家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在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张目,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为私营企业主和企业家们张目,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为“小资”张目。可是,谁来为草根劳动者张目?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个“新左派”为社会底层说了几句话,但他们都不过是躲在象牙塔里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并不真正接近和了解社会底层,也远远不能与社会底层相结合,后来他们干脆销声匿迹了。当然始终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为劳动者的权益呼吁和呐喊,不过他们大都处于学术界的边缘状态,他们的观点和建议很难进入立法和决策程序。      占人口大多数而又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的这种文化上的失语、沉默、缺席、边缘化,一方面是由于其经济政治上的地位不断滑落造成的,另一方面又推动了他们经济政治上的进一步滑落,其社会政治后果将是极为严重的:      首先,劳动者在文化上的匮乏会加剧他们在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我国经济是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混合,知识和文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缺乏知识和文化资源的劳动者将在市场竞争和劳资谈判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在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过程中所获的份额将会越来越低。      其次,缺乏思想文化资源会使劳动者在社会协商对话和政治法律博弈过程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不利于劳动者通过立法途径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中获得更多的补偿,不利于提高本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利于劳动者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和国家的真正主人。要知道,社会协商对话和政治法律博弈是一个讲理的过程,你有理说不出,就会眼睁睁失去你应该得到的东西。      可见,劳动文化或劳工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被提到有关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否则,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还将愈演愈烈,中国的劳资矛盾和社会冲突会越来越加剧,而这与执政党所提出的建设民主、法治、公正、和谐的现代社会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