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七大重点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七大重点

初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七大重点内容

近期,暴雨洪灾席卷了我国多个地区,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个人防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七大重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七大重点

1、注意饮用水卫生。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饮用或用污染的水清洗蔬菜、水果、餐具等,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饮水消毒非常重要,做到不喝生水;装水的缸、桶等保持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饮用井水等一定要煮沸消毒和(或)药物消毒后再饮用。

2、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果蔬充分清洁,可蒸煮食品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

3、注意环境卫生。房屋要彻底杀菌消毒;加强居室和环境通风、除湿;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放在指定区域等。如果环境和物品被病人血、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4、做好防灭蚊蝇鼠工作。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灭蚊蝇鼠的工作,尽量清除住所周围的污水,清除垃圾污物;室外穿长衣裤,做好防护措施;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发现老鼠异常增多时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科学开展灭鼠工作。

5、注意手部清洁。毛巾和脸盆尽量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后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6、规范佩戴口罩。接触呼吸道传染病人时要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并规范佩戴口罩;遇到口罩潮湿、破损或超过4-6小时应立即更换。

7、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身体尽量不要与雨水污水接触,在不得不蹚水出行的情况下,穿胶靴等防水护品以减少皮肤与雨水污水接触。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暴雨洪涝灾害之后要重点预防的疾病

暴雨洪涝灾害之后要重点预防肠道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多种皮肤病等。

一旦感觉身体不适,患者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患者,要遵从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

受灾区域首先要预防疾病知识

暴雨、洪涝灾害后卫生条件差,要特别关注饮用水安全,水灾后,受灾区域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最高发的是皮肤病。

胃肠道疾病

饮食不洁或食用被感染的禽畜、饮用被污染的水等都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出现排便不成形、腹痛、呕吐,甚至有发热症状。周围人群如果无法做到消化道隔离,即接触患者时穿隔离衣、换鞋及手清洗消毒;患者粪便及排泄物严格消毒,日用品、餐具、便器等定期消毒,地面洒消毒液;室内防杀苍蝇和蟑螂等,被感染的风险极大。

对此,宣武医院专家提示,淹死、病死、污水浸泡过的禽畜不能食用,应掩埋或焚烧。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食物要煮熟,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注意环境卫生,经常清扫,粪便和垃圾定时清理(掩埋或焚烧),消灭蚊蝇孳生场所。

皮肤病

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加之气候温暖湿润,细菌滋生,蚊虫肆虐,卫生条件差,皮肤瘙痒、红疹、水疱,局部感染和溃疡等情形多发,因此洪灾过后应谨防皮肤病。

预防皮肤病,专家提示,应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涉水时,尽可能穿防水长筒靴。蹚过洪水后,一定要及时清洗涉水部位,避免感染真菌,双手、双脚都要冲洗干净后擦干,保持皮肤干净、干燥和卫生。及时更换干净的内衣、鞋袜。若有条件,可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穿戴好防护衣帽,避免蚊虫叮咬。

暴雨之后防病十大健康提示

暴雨之后,如何防病保健康?北京疾控给出十大健康提示:

1.外出归来须洗手。

外出回来第一件事是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且使用流动水正确洗手。

2.饮水卫生且安全。

饮用开水、瓶装水,养成不喝生水的好习惯,禁饮带有颜色、异味(余氯或臭氧等消毒剂味道除外)、呈现浑浊的水。

3.食品注意防污染。

气候温度高、湿度大,细菌、霉菌易繁殖,食品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饭菜尽量当日清,剩饭、剩菜要冷藏,吃之前加热要彻底。

4.建议食用包装食品。

切勿用雨水或被雨水污染的水清洗蔬果,如果暂时不能保证新鲜的食材供应,建议食用合格的包装食品。

5.接触雨水的餐具要及时清洗、消毒。

接触过雨水的厨具、餐具要彻底清洗、消毒后再使用。最简便易行的消毒方法是煮沸,可将洗净的厨具、餐具完全浸泡在水中,加热至沸腾后,保持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6.各类食品“六不食”。

受污染的食品不食用。

霉变的食品不食用。

未洗净的瓜果不食用。

死因不明的动物肉类不食用。

野生的蘑菇不食用。

生冷食物不食用。

7.雨浸皮肤需清洗。

暴雨期间,暴露的皮肤极有可能接触到雨水,雨水浸湿部位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以免引发各种皮肤疾病。

8.及时清理外环境。

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防蚊、灭蝇。

9.雨天要保护水源。

及时清除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污泥、垃圾、动物粪便、动物死尸等污染源,尤其要做好厕所等关键部位的清洁卫生。

10.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汛期要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北京疾控提醒,维护饮用水安全卫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饮用水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部门。饮水后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物资匮乏时如何健康饮食?

在恶劣天气和交通不便情况下,临时转移和安置点往往难以保证食物营养搭配均衡,更多是提供瓶装水、方便面、饼干、火腿肠等,供受灾群众短时间内应急充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量做到健康饮食?

除了保障食物干净卫生之外,一定注意领取的方便面等食品不要留存,要及时食用,因为保存过程中很容易霉变或污染。其次,方便面以及火腿等肉类食品尽量在上午食用,而饼干、蔬菜等好消化的食物可以在下午食用,尽量避免因消化不良给身体带来的一系列风险。

洪水退去,回到家中之后应该如何注意健康饮食?

第一是要把有污染、霉变风险的食材扔掉,千万不可食用。包括瓶装水、食用油以及调料等瓶装食材,即便拧紧盖子甚至是没开封的,在洪水浸泡过后也有被污染的可能,强烈建议扔掉而不要食用。

第二,灾后切忌大鱼大肉甚至酗酒庆祝。灾害期间,很有可能经历了食品单调、营养缺乏以及颠沛流离之后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肠胃功能、内分泌等都可能受到影响。此时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甚至酗酒等,高度存在严重损害身体的风险。所以建议清淡饮食,力求食材多样化,从而弥补受灾期间的营养不均衡。对食材尤其是肉类,建议通过蒸煮等方式达到软烂效果后再行食用,忌生冷、少用煎炒烹炸;

第三,适当食用一些祛湿、利尿的食材。如赤小豆、薏米、丝瓜等,适当调节身体处于潮湿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健康的身体是经过长期科学生活饮食积累起来的。水灾过后,应该更注意保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标签:洪灾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