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立冬养生的饮食常识

立冬养生的饮食常识

旧模样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立冬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立冬养生的饮食常识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立冬养生的饮食常识,欢迎查阅!

立冬养生的饮食常识

1、立冬多吃白

中医认为,从五行五色养生的角度来看,立冬后应当多摄入“白色”食物来养生,功效显著。

白菜

民谚有云:“白菜帮子最有营养”、“冬日白菜美如笋”、“百菜不如白菜”、“白菜豆腐保平安”……。冬天天气干燥,多吃白菜,可滋阴润燥、护肤养颜。

另外,白菜的大帮子含有叶绿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远远高于白菜内叶和菜心,食用时切勿丢弃。

白萝卜

润肺止咳吃白萝卜!道医认为肺乃“娇脏”,是外邪首先侵袭的脏腑,立冬以后需要特别呵护,白萝卜有一定的润肺止咳功效。

白萝卜生吃促消化,熟吃补气。此外,生吃白萝卜时,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进胃液分泌、调整胃肠机能、还有消炎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白萝卜属于寒凉性蔬菜,体质偏寒的,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2、少食咸,适当吃点苦味的食物

咸味入肾,苦味入心。如果咸味吃多了,会促进肾水升腾而以水生木,肾水反而不能闭藏,有损健康。而苦能降火,适当的苦味可以帮助相火下潜,更好的促进冬天肾水的闭藏。所以,立冬后天气寒冷,耗费的阳气增多,要适当的吃点苦味补充身体所需。

3、补养食用肉类和干果

冬补可以适当的多吃肉类,比如牛羊鸡肉、鲫鱼鲤鱼等,也可以吃一些干果,比如栗子、核桃、花生等,这些食物都可以帮助我们补气填精、壮养元气,有助于冬日收藏。

此外,立冬吃饺子,羊肉大葱馅无疑是上选。这是因为羊肉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4、立冬之饮食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而阳气根源于肾,故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因此立冬后宜多食养肾食物,以提高人体御寒能力。肾阴虚者,可多食海参、枸杞子、银耳等食物;肾阳虚者,宜多食羊肉、韭菜、肉桂等。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羊肉、乌鸡、鲫鱼,可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栗子、花生、豆腐、木耳等。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灵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立冬补冬,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此外,冬季养生可以多吃坚果,坚果是指油脂多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时,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腻或过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如果要食疗,可食用黑芝麻粥、虫草老鸭汤等,可以补益肝肾、滋阴助阳。

需要提醒的是,食补和精神、起居调养要结合起来使用。立冬时节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静、情绪安宁外,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热水泡脚,促进机体阴阳气的调和。

立冬养生知识

行:活动手脚多慢跑

立冬之后,人们显得懒惰,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跳舞、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发作。锻炼前做好热身活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

洗:泡澡时间不宜太长

立冬后泡澡水温不能太热,而且时间不宜过长,在5到10分钟之间是最好的,否则反而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另外,在沐浴乳方面,应选择无味以及刺激性低的产品,帮助平衡皮肤水分和油分。

在选择浴巾时,以棉质材料为佳,避免选用尼龙毛巾,以免损伤到皮肤的角质层。而且泡澡后需尽快擦干皮肤表面水分,否则水分蒸发过后会使皮肤更加干燥。洗澡时可在水里加入少量的醋,可减轻碱性物质对皮肤的损害。

情:保持安静与乐观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

立冬的养生应做到精神安静,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

立冬养生补肾的方法

立冬节气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这个节气最主要是保肾护精。中医认为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

立冬后是冬季的开始,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立冬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1、减咸增苦

立冬后,可有意识地多吃一些补肾的食品,如山药、黑木耳、栗子、枸杞、黑芝麻、核桃仁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

在饮食养生方面,要谨记“减咸增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芹菜、莴笋、生菜、橘子等。

2、灸助冬日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

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这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

3、衣着合适

冬季养生要避寒就温,要早睡晚起。注意衣着合适,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立冬过后,天气逐渐转冷,很多人也习惯懒在家中,不愿意到户外运动。事实上,这样对健康有害无利,在立冬时节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

4、多晒太阳

从平时来说,最好操作的补肾方法,便是多晒太阳。多晒太阳可以使体内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钙质的吸收,这对老年人骨质疏松、周身疼痛都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人体表皮毛细血管的扩张,起到防治感冒、调理脏腑气血、驱除脾胃寒气、补阳气的作用。

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就是在精神上尽量保持平静、安静。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5、泡脚活络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养肾要先护脚,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因此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

6、按摩养肾

按摩是冬季养肾简单易行的良方,一是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擦腰眼30次。二是两手搓热,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两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的作用。

对于保养肾脏,还有一个既有效又简便的方法——揉按“太溪穴”。揉按“太溪穴”的最佳时间是在每晚9时,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