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立春有哪些寓意和象征

立春有哪些寓意和象征

执手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立春有哪些寓意和象征_立春的含义

今年的大年初四,不仅是三阳开泰的羊日,而且还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节,按照传统,立春是岁首,也就是万物复苏、新岁开启的时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立春有哪些寓意和象征,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立春的寓意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或者是农历正月,为立春日,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立春是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潮汕地区人们在立春当天,都会举行“打春牛”,“抬春色”,“吃春饼、春卷”等传统民俗活动。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

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

立春,阴阳转化,阴退阳升,生气始发,万物复苏,新的一个轮回从此开始了。

二十四节气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规律,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星象上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寅月的开始。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另《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立春节令,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人们对“春”很重视,将有“双春”之年视为大吉年份。

立春的象征

春季的开始;风和日暖;万物复苏。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立春节气将至,我国民间有立春给小孩佩戴“春鸡”的习俗,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天津市民俗专家尚洁介绍说,旧时,地方官亲自主持祭祀仪式,上香、献供、读疏文,三拜九叩芒神和放在供桌前的一只泥制春牛,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后将春牛请至官署衙前,视为“迎春”。立春之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立春的含义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古籍《群芳谱》云:“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秦代以来,我国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从立春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时间,称为春天。

立春的习俗有哪些

1、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的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2、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的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

3.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标签:立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