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西藏旅游必备常识

西藏旅游必备常识

杯与酒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旅游西藏旅游必备常识

相信有不少人都想去西藏,西藏就像有一种魔力,而且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地方,去了就会把心留在那个地方。下面是小编收集关于西藏旅游必备常识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西藏旅游常识

1、进入高原途中注意事项

(1)进入高原之前,禁止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于劳累,要养精蓄锐充分休息好。适当服西洋参等。

(2)应尽可能预备氧气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如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氨茶碱等,也需备有防治感冒的药物、抗菌素和维生素类药物等,以防万一。

(3)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寒冷和呼吸道感染都有可能促发急性高原病。

(4)在进入高原的途中若出现比较严重的高山反应症状,应立即处理,及时服用氨茶碱或舌下含服硝苯吡啶20毫克。严重时应吸氧。若出现严重的胸闷、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或反应迟钝、神志淡漠等应尽快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或尽快转往海拔较低的地区,以便治疗恢复。

到达高原后注意的事项

(1)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但这并不说明你不适应高原,到旅店后尽量少动,早休息。

(2)假若高原反应不很严重的话,建议最好不要吸氧,这样可以使你更快适应高原环境。轻微的高原反应,会不治自愈,不要动辄吸氧,以免形成依赖性。

(3)进藏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体内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过饱。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注意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起居有规律。初到高原的前几天,不要频频洗浴,以免受凉引起感冒。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在缺氧状态下不易痊愈)

(5)在藏期间,旅游活动不宜过于频繁,身体负荷不宜过重,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

(6)必须注意,如果进入高原后,反应的症状愈来愈重,特别是静息时也十分明显,应该立即吸氧,并到医院就诊。极少出现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病人须大量吸氧,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迅速转送海拔低的地区。

皮肤保养

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洗脸,早上起床最好不要洗脸。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最好就不要洗脸,灰扑扑的一般对皮肤有保护作用,当然,涂一点酥油会效果更好,搽防晒霜是远远不够的,防晒霜只是防止皮肤不晒伤,而并不保证不晒黑。

其他健康事项

注意保暖,西藏的昼夜温差非常大,即使在夏季也必须准备外套或毛衣。

高原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会伤害你的眼睛,应准备太阳帽和墨镜。

西藏各条旅游线上,尖土大,卫生条件不好,所以不宜使用隐形眼镜。

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角干燥带来的鼻喉不适。

(1)建议大家考虑带着以下药品:金施尔康、西洋参含片、阿司匹林、必理痛、牛黄解毒片、感冒灵、喉炎丸,止咳水、白花油、维他命C丸、胃药、纱布、眼药水及消炎药。

(2)建议准备大小各一个小型药盒,大的放在背囊里,小的随身带。

(3)小心中暑,要备有清凉油、人丹之类的等,而且要多喝水。

二、有高原反应该怎么办?

青藏属高原地区,有“高原反应”是正常症状。为减轻症状和防止意外,参加者应:

(1)自带补氧装备。组织者建议最迟应在西宁市配备完成,不能有侥幸想法。补氧装备中有氧气袋及“氧立得”,我们认为用“氧立得”为好(可免工业氧气之危害)。用氧气袋(每一个约35元)则每人至少应备两个,用氧立得制剂(每一小盒A和B剂各12包共48元)则每人至少应备一小盒。氧立得制剂需用“氧立得器”才能制氧,如能借用最好,自购“氧立得器”每一个是298元(送制氧剂一小盒)。

(2)自备“红景天”中药。组织者建议每人至少备有六天的服用量。“红景天”药是藏药,以前专为宫廷御用。它能提高人体抗缺氧抗疲劳能力,有效减轻高原反应症状。红景天有粒状,有胶丸等。丸状每盒南京价是66元,内有24丸。一般每天早晚各服二粒,较重症状者可每服三粒。组织者强烈建议未上过高原的人都应服用,并且应提前自西安(或更早)就开始服用为好。进入青藏地区后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活动,并且所有动作都应“慢节奏”进行为宜,再正确服用药物那么每一个参游者应该能战胜“高原反应”的,红景天一定要吃。

(3)初入西藏特别要注意到切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因为这在高原地区极易引发肺气肿,这是很危险的。西藏地区一天中温差会很大,因此参游者要十分注意到保暖。建议大家带上冬装,最好是防风防雨防寒的羽绒服。能不洗澡就尽量不洗澡。平时易患感冒的人,建议入藏后每天服用防上呼吸道感染药物。

(4)饮食须注意清淡,每餐以不超过七分饱为宜,尤其在四千米以上高度地区更应吃五分以下饱为宜。不要饮当地的开水(高原地区水不到一百度就开了,初入藏人会不适应而腹泻)要饮用纯净水及矿泉水或高压锅烧的开水。最好自备一些蒜头,食用醋,及少量食盐。也可带一些榨菜或咸罗卜条之类的宜口小菜很管用。

三、去西藏旅游的注意事项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13、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14、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5、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6、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7、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四、去西藏如何选择住宿

西藏的宾馆一般比内地同级别的都要贵上不少,特别在旅游旺季的4月到10月,价格都比较贵。旅行社作为宾馆的合作者可以拿到相对较好的价格返回给客人。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每年的冬季是西藏的旅游淡季,这个时候去西藏很合算(当然,不是去拉萨、日喀则以外的地方),宾馆的费用有些比旺季便宜了一半多。

旅店

住宿条件要求不高的背包族喜欢住在小旅店里,每个稍微大些地方(比如小镇、乡政府驻地甚至旅游比较发达的地区的村庄)几乎都能找到小旅店。诸如岗仁波齐神山、前往墨脱途中这一类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每年5—10月也都会有简易的客栈。住宿价格各有不同,小旅店通常每日住宿费都在25元左右。小地方通常10-15元的散铺就可以住了。阿里地区因为生活物资缺乏,住宿价格较高,通常20—30元之间。公共淋浴室一般在旅店内或附近的街上就有。在小旅店住宿,你必须要能忍受酥油味,为了日后的行程,多喝点酥油茶习惯习惯。另外,有跳蚤也别大惊小怪,捏死一个是一个吧。

兵站和道班

凡是有公路的地方就有道班和兵站。如果是打算骑单车或徒步,不可避免会住这些地方。道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两排平房,一个大院。院墙两边墙壁上写着有关养好公路的标语。兵站规模会大许多,建筑会显得整齐。

道班里的人很少,养着的狗大老远就冲着你嗷嗷直叫。在这儿要杯热水喝喝问题不大,还能泡碗方便面吃吃。道班的住宿条件不太好,最好还是到人民子弟兵那里住干净些,说不定还能蹭上免费晚餐或者是免费早餐。高原反应实在熬不下去了,还可以到兵站吸点氧气。川藏线四川境内平均花费应该不超过10元,西藏境内兵站通常10—15元也可以解决了。

露营

考虑到安全,不要在公路两边露营。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内是不允许个人搭建帐篷的。在牧区露营,最好是在牧民家边上搭建营帐,互相有个照应,睡觉也安稳些,不过要小心人家的狗狗,不要贸然接近牧民的住处,先打了招呼才能过去。

如何选择旅行社

各城市较大的旅行社都会推出进藏旅游的线路并组织团队,入藏后的接待工作则由西藏当地旅行社完成。因此,需选择当地信誉好的旅游公司并询问西藏接待社的状况。交纳团费时应签订旅游合同、办理保险、开具发票,如接待工作没有达到合同要求,可依此向西藏及当地旅游监查部门投诉。参加西藏旅游的特种团队,一定要详细询问所用车型、车况、营地设施、后勤补给、医疗条件、导游素质、个人自备物品、安全保障、紧急应对措施等。

如何选择住宿地

从节约费用的方面考虑,则可选择招待所、公路旁的兵站和道班。规模较小的招待所和兵站、道班等可向当地人打听。如在野外扎营住宿,应选择背风、靠近水源、视野开阔之处。

与人相处

尊重是首要的,其次应多了解藏族的民俗、习惯、礼节、禁忌等。藏族十分重视馈赠,且有送必有还,所以可准备一些小礼品作见面礼,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礼遇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