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
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
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地面沉峰等的,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
1、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烈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斜、翻滚的地质现象。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掉块、小崩塌经常出现:新增裂缝:动植物异常
2、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霄及人丁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前缘出现峰起和放射状裂篷,后缘烈篷加宽,产生新烈锋,中部烈缝加宽,产生新烈锋,出现错落台阶,有小坍滑现象;后缘出现斜向裂缝.
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中于隆水(暴雨,冰从、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海或小坡上的一种博带大量沙,石块和巨研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 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松散物质丰富:沟谷两侧滑坡、坍滑强烈。
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 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由于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不同,地面塌陷分为岩溶性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
5、地裂锋:地烈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烈缝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形成一种地质灾害。
6,地面沉峰,地面沉峰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面垂直下的现象。人为因素主要指开采地下水、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荷载等
基本特点
地质灾害勘查不同于一般建筑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其特点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
(1)重视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井从区域因素中寻找地质灾害体的形成演化过程和主要作用因素。
(2)充分认识灾害体的地质结构,从其结构出发研究其稳定性,
(3)重视变形原因的分析,并把它与外界诱发因素相联系,研究主要诱发因素的作用特点与强度(灵敏度)。
(4)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参数有较大的不唯一性,霄表现为较强的离散性,应根据灾害个体的特点与作用因素综合确定,进行多状态的模拟计算。
(5)目前尚未研究出具有昔适性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也许并不存在),现有的方法都有较多的假定条件。
(6)勘查阶段结束不等于勘查工作结束,后续的工作如监测或施工开挖常常能补充、修改勘查阶段的认识,甚至完全改变以前的结论。因此,地质灾害的勘查有者延续性特点,即使是非常认真详细的工作,也不能过于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7)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是强谰应用经验与技巧,寻求以最少的工作量和最低的投资,获得最佳的勘查效果,
(8)勘查工作量确定的最基本原则是能够查明地质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的作用因襄t满足稳定性评价对有关参数的需求,而不拘于一般的勘察规程。在此前提下,勘查工作量越少越好,使用的勘查方法越少越好,勘查设备越简单越好,勘查周期越短越好。一般而言,勘查工作量依据地质灾害体的规模、复杂程度和勘查技术方法的效果综合确定。
(9)勘查队伍是实现勘查目标、选择合理勘查方法和优化勘查工作量的关键。从事地质灾害勘查的工作实体应在地质技术^才,勘查设备和室内分析试验等方面具备条件,井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分级标准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