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结果分析

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结果分析

趁年轻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结果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结果分析

下列问题中,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答案:

A表示最近一周内出现这种情况的日子不超过一天,

B表示最近一周内曾有1~2天出现这种情况,

C表示最近一周内曾有3~4天出现这种情况,

D表示最近一周内曾有5~7天出现过这种情况。

计分方式:每题答A记0分,答B记1分,答C记2分,答D记3分。最后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1、我因一些事而烦恼。

2、胃口不好,不大想吃东西。

3、心里觉得苦闷,难以消除。

4、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5、做事时无法集中精力。

6、自觉情绪低沉。

7、做任何事情都觉得费力。

8、觉得前途没有希望。

9、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败的

10、感到害怕。

11、睡眠不好。

12、高兴不起来。

13、说话比往常少了。

14、感到孤单。

15、人们对我不太友好。

16、觉得生活没有意思。

17、曾哭泣过。

18、感到忧愁。

19、觉得人们不喜欢我。

20、无法继续日常工作。

测试题结果解析:

16分以下,说明你可能有轻度的心理问题,可尝试着进行自我心理咨询;

16分以上,说明你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时应考虑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

备注:以上心理健康测试题仅供参考。

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

1、了解自我,扬长补短。

2、缓解压力、恢复平衡。

3、培养兴趣、陶冶性情。

4、自觉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5、知耻立志,赶超他人。

6、和谐相处,以诚相待。

7、寻求帮助,接受咨询。

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道德、智力和身体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理解他人,辨别是非,遇到困难能够克服困难。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没有普遍接受的标准。根据大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少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和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也是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为人率直,言行一致,热爱生活,兴趣广泛,自我意识良好,尊重自己和他人,善于调整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性格和情绪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

3、乐于沟通,善于交友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沟通,相处融洽,正确恰当地对待矛盾和分歧,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让人心情愉悦。保持相对乐观和稳定的情绪,在顺境中会积极、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能够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信念、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备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备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 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我不好,对自我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

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构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