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阑珊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重阳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民族习俗来庆祝重阳节。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登高最初的意义或是躲避灾祸,后来也有强健身体、观赏美景等目的,登高望远,会使人想起远方的亲人,这样又有思亲的含义。唐朝大诗人王维有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绝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的就是重阳登高、插茱萸和思念亲人的情况。

从农时节气来说,在霜降前后,昼暖夜凉,风清气爽,枫叶红时,依然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秋风萧瑟,落叶纷纷,长空雁叫,其声悲戚,此时登高,感悟人生,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道教登高有接近天的意思,渴望得道成为永生的神仙。

登高与野炊结合起来,则是重阳节发展过程的一种时尚。重阳出游,亲近自然,观赏自然,感激自然,回归自然,带上食品饮料,家人团聚,亲戚相伴,友人相邀,邻居相应,远离喧嚣,抛去烦恼,徜徉山水之间,品尝美味佳肴,当是其乐融融的。

2.赏菊

九月称“菊月”,正是菊黄蟹肥时。百花凋零,唯菊花凌霜开放,一团团、一簇簇,千姿百态的花朵,清新高雅的神韵,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菊花以黄色为主,秋季属金,金为黄色,黄色菊花不仅合于九月时令,更是重阳佳节观赏菊花的主色。菊花又以其素雅坚贞、凌霜傲骨为文人士大夫所欣赏。古代未婚女子称为“黄花闺女”,言其金贵和高雅,女孩在重阳节,不但赏菊,还要戴菊,“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诗)。文人墨客还有重阳画菊、赠菊、咏菊的习俗。

3.饮菊花酒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早在战国时就有餐饮菊花的风俗。菊花是我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气味芬芳。人们认为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古人称菊花为“延寿客”。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时候,人们便将其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成酒,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开坛饮用。饮菊花酒可以活血行气、延迟衰老、延年益寿,还可以避灾免难,长期饮用,对身体有极大好处。民间更多的是饮菊花茶,菊花味苦平,“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4.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别名“避邪翁”。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室内各处和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隋唐时茱萸的作用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饮茱萸酒、佩茱萸囊、戴茱萸花、室内插茱萸辟邪蔚成风气。宋朝以后,插茱萸的风俗逐渐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视为神物,仅仅是作为药材使用了。随着重阳民俗重心从辟邪消灾转到延年益寿,插茱萸这一风俗渐渐式微。

5.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时食物,就如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阳糕是以米粉面粉为原料,加上枣、栗子、石榴籽或其它干果蒸制成的。讲究的重阳糕要做九层,象征宝山,上面做两只小羊,兆九九重阳。在糕上插一些小纸旗,代替茱萸,置蜡烛灯,用点灯、吃糕,谐意“登高”。最初,吃重阳糕有辟邪和祭祀的寓意,之后,重阳糕演变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糕点上装饰红枣、栗子,有传统的早生贵子意义,是祈子的象征物。明清的时候,在九月初九这日清晨,长辈们将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口中还祝福道:“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这是取“糕”与“高”同音,表达了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征着未来的日子步步皆高。

重阳节登高的好处

重阳登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那么登高有什么好处呢?健康专家指出,所谓登高一般是指爬山运动,一步一步往高处走,能使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顺畅。大山周围有青松翠柏,空气新鲜,是座天然的“大氧吧”。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能促进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一些慢性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中医讲究秋季养肺,肺的功能正常,才能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把氧气吸进来,把痰和废物咳出去,帮助心脏把气血津液散布于全身。山里的空气质量高,在山间行走,对于改善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处。另外“人往高处走”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也很明显。人们通过登高活动的锻炼,将使心脏搏动更加有力,心肌的微循环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进而全身血液循环得到加强。

爬山属于有氧运动,能使肌肉获得比平常高出10倍的氧气,从而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增多,免疫细胞数量增加,帮助体内的有害物排出;在促进新陈代谢的同时,还可以加快脂肪消耗,因此爬山也有塑形功效。坚持下肢承受力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保持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协调,还可以增加骨中矿物质的含量,减少骨质疏松,有利于刺激骨细胞的生长。

在爬山的攀登动作中,你的臀大肌和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将得到有效锻炼。爬山对减少腿部脂肪,塑造上翘的臀部很有帮助。这点很多经常健身的人都明白,在跑步机上也可以设置坡度,相当于爬坡,这种运动非常有助于腰、腹部的锻炼,尤其有助于塑造曲线优美而饱满的翘臀。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

★ 重阳节的名人故事

★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有哪些

★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故事

★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

★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大全

★ 重阳节简短故事最新5篇

★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 有关九九重阳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