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终止符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2023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登上王位,就想方设法迫害晋献公的其他儿子,晋公子重耳就是在这次迫害中流亡国外,过起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在流亡途中,有一回重耳饿的晕倒在地,随行的人在附近找遍了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这时,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跑到了僻静处拿着刀子在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拿着这块肉做成了肉汤给重耳充饥。

数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重耳登上王位后,对当年忠心追随他的人论功行赏,可独独忘了介子推。这时有人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也想起了这段往事,感到羞愧万分,随后亲自去介子推的家中请他,可过去后发现介子推已经收拾行囊带母亲去了绵山。

晋文公随即派人去绵山寻找介子推的下落,可怎么找也找不到,这时有人提议,用火烧绵山的三个方面,留下一个缺口,这样介子推就会跑出来了。大火烧了几天,却怎么也不见介子推出来,士兵们上山寻找,才在一处柳树下找到了介子推,这时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已经死了,晋文公看到后嚎啕大哭,悔不该当初。后来在介子推的身后看到了一封信,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深受感动,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下令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再次来到绵山纪念介子推时,发现当年烧毁的那棵柳树又重新焕发了新生,晋文公触景生情,便给这颗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昭告天下,把这日定为清明节,这也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

1、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2、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3、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4、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5、儿女亲家互送麻糍

在浙江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儿女亲家互送麻糍的习俗。在古代,男女联姻后,往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正式嫁娶,也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毕竟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儿女亲家互送麻糍,就是在嫁娶前的一种礼仪,男方一般在清明节前给女方送去麻糍,意思就是下一个清明节前就要来迎娶新媳妇过门了。等女儿出嫁后,女方家的父母,又要在清明节前给男方家送去麻糍,意思是祝福小两口日子过得糯滋滋、甜丝丝,幸福美满。

清明节烧纸注意事项

1、烧纸的品类

在买烧纸的时候,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因为那样的纸作为那边的钱是不实的。但是在烧大钱的时候可以稍微的烧一些这样的。因为根据农村老人的话语,在那边有着很多的讨债鬼,会死皮赖脸的和那边的先人要钱,不给还不行,就会磨人,就得用这种小钱去打发他们。这也是让先人安心的做法。

2、烧黄纸打钱

现在很多的农村年轻人不知道这件事情,就是给先人上坟,买回烧黄纸必须用一张100元真钱盖在黄纸上面,然后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的盖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钱”在那边实成。才能让先人在那边花的这个“钱”才有用。

3、烧纸时画圈

所有的准备好了,再去给先人烧纸的时候。要在烧纸的地方画一个圆圈,在西北角留一个缺口,因为这个方向是传说中的鬼门,方便下面的人来取钱。但是在花圈的时候千万记得,不能把自己划进来,否则会导致很大的伤害。

4、烧纸时不能嬉戏

在烧纸的时候首先得一定要非常的严肃,不能嬉笑打骂。在烧纸的时候,先拿两张纸祭奠一下周围的“孤魂野鬼”,然后在点燃其他的,烧纸燃烧的时候,口里要念念有词,说到:来看你了,给你送钱来了,今天你的`...也来了,在那边有钱花了。类似这样的话语,为的就是让他们知道,护佑后人。一定要在烧纸燃烧完再走,否则先人会非常的不高兴,惹祸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