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贴春联的由来历史故事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贴春联的由来历史故事

棼谷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贴春联呢?小编整理了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贴春联的由来历史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春联的起源

  第一个版本:《论衡•订鬼》引《山海经》说:在茫茫的东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片桃树,桃林中有一颗特大桃树,树枝盘曲3000多里,在桃枝疏稀的地方有一个大树洞,里面关押着成千上万的鬼,树洞的大门叫做“鬼门”,天下所有的恶鬼、善鬼都是从这里进进出出,接受检查。凡是善鬼就放行出去,凡是恶鬼都要关进来。

  在那颗特大桃树下有间青石屋,屋里住着两位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磊,他们是两兄弟,专门负责把守“鬼门关”,是对所有的鬼进行检查、看管的神。哪个恶鬼胆敢作恶,他们马上将其用苇索捆绑起来喂老虎。

  一天,有个鬼母领着一大群小鬼半夜里偷偷前来营救关在桃树洞里的众鬼,两兄弟听到有异样的声音,便连忙抓兵器,谁知这兵器被小偷偷走。兄弟俩大怒,情急之时各随手折了一根桃枝,向众鬼头上打去。说来真怪,一根小小的桃枝一触到鬼的身上,它们立即像被点击似的瘫软在地上,连那凶悍无比的母鬼也老老实实的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的一个个“兵”被抓进树洞,最后连自己也被重重的扔了进去。这桃树洞竟然像铜墙铁壁一样牢不可破,难怪里边数以万计的鬼怪一个都逃不出来。

  于是人们知道了桃木驱邪制鬼的特异效用,知道了神荼,郁磊是众鬼的克星,也知道了用桃符来驱伏鬼魅。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第二个版本是源于画上或贴上唐代大将秦叔宝、尉迟恭的画像。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号,把这事告诉群臣。秦叔宝主动请求由他和尉迟恭披挂整齐,“武装”把守在门外,以防鬼魅作怪,太宗准奏。当天夜里,秦、尉两人在太宗龙宫门外站了一夜,果然没事。太宗十分高兴,但他考虑到也不可能天天都让秦、尉两将军来为自己“把门”驱鬼,便想出一条妙计:命令画工给他二人画像,然后把他们的画像挂在宫门左右。

  自此以后,太宗再也没听到门外有鬼魅呼号了。唐宫这一习俗传到民间,便有了沿袭帖门神这个习惯。

  后来,用的画像多了,画像又不容易,人们就想起了以名代像,把神荼,郁磊或秦叔宝,尉迟恭的大名写在桃木板上悬挂在门两旁,这就初具对联的形式了。在后来,又有人觉得写那几个名字不如写点喜庆的话好,于是由过去的描绘图像或写他们的名字变成书写降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又发展成为写两句对偶的诗句。于是便产生了所谓的“桃符诗句”,有的也叫“楹贴”。这种题桃符在楹联,便可以说是春联的雏形了。

  贴春联的由来历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位神将,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覆盖有三千里呢!再说桃树梢上蹲着一只金鸡,每当清晨打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妖怪,必须经过桃树赶回巢穴。于是玉帝就派这两位神将在桃树下把守,如果妖怪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和“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这就是与《黄帝内经》、《周易》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面的故事。

  后来,天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趋利避邪。再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公元964年五代岁尾的一个除夕,据说喜欢标新立异的后蜀国国君孟昶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由此开始,不仅用桃符来替代“神荼”和“郁垒”,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充分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负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美好心愿的春联。

  “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说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年除夕贴桃符,于是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大家赞赏。

  其间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朱元璋在巡视时,为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这副春联是皇上亲笔书写,因此高悬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喜得朱元璋又给了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清朝入关后,有许多满族民间风俗逐渐带到宫廷里来。民间过大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的门神和对联是挂,而不是贴。而且满族人在早期的时候是贱红尚白,春联不是用红纸,而是用白纸或白绢书写。目前在沈阳故宫里还保存着多幅清代的门神和春联,每年春节期间依然悬挂,挂的时间是从腊月二十三到过完年的正月十六。直到乾隆年间,受汉族影响,满族平民的春联才渐渐改成红色。


相关文章

1.春节贴春联的由来

2.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以及故事

3.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寓意 春节贴春联的由来

4.为什么春节要贴春联

5.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6.春节贴对联习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