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百科知识 >黑龙江风俗习惯礼仪

黑龙江风俗习惯礼仪

傲骨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北部,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也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黑龙江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目录

●黑龙江饮食文化

黑龙江风俗习惯

黑龙江历史文化

黑龙江结婚习俗

黑龙江春节风俗传统

黑龙江饮食文化

1、“炖”

提起炖,那可是满族人的发明。把肉、各种蔬菜以及粉条、豆制品等放在一起炖,所谓“烂炖”。满族早年以渔猎为生,住在野外,迁徙不定,烹饪器具只吊锅一种,自然只好炖了。有所谓的八大炖。东北人最认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也不错。土豆熬白菜如果加进去五花三层的薄猪片、粉条、黄花菜,也相当不错。氽白肉(血肠)那是地道的满族菜。

现在又发明出得莫利炖活鱼,又有鲶鱼炖茄子。把别的食品跟鱼一起炖,那食品往往带有鱼的鲜味。苏伯汤也是一种炖菜,是俄罗斯人的。牛肉、土豆、卷心菜(大头菜)、西红柿四样一块炖。剔除掉卷心菜和土豆,就是牛肉炖柿子。现在黑龙江有专门的炖菜馆,又有以经营氽白肉血肠为主的杀猪菜馆。还有粗粮馆,以经营大饼子咸鱼为特色。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现在都登上了大雅之堂。

2、风干香肠与松仁小肚

风干香肠和松仁小肚,都是哈尔滨市正阳楼肉制品厂首创产品,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风干香肠采用新鲜猪肉、猪小肠为主要原料,再调配上砂仁、紫寇、企边桂等多种高级调料,灌制好后再晾晒、风干、煮熟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做好的风干香肠,瘦肉呈红褐色,肥肉呈乳白色,质干而柔,越嚼越香,食而不腻,回香绵绵,是极佳的酒肴。风干香肠还有祛风寒,暖胃健脾,帮助消化、增加食欲的作用。因它含水份少,又是风干肉、加之密封、工艺讲究,所以防腐性强,保存期长,携带方便,是旅途中的方便食品。

松仁小肚用新鲜优质猪肉、猪小肚作主料,调配以黑龙江林区特产松籽仁、山东的芝麻香油、纯绿豆淀粉等辅助原料,精工细做熏烤而成。它皮呈棕褐色,切开后断面有光泽,切片不松散,富有弹性。松仁小肚味道鲜美、纯香适口、久食不腻,具有独特的松仁香味,属上乘灌制品。

风干香肠和松仁小肚都是黑龙江的名特产品,畅销全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并分别荣获过“北京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和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3、“列巴”和“沙一克”

“列巴”和“沙一克”都是俄罗斯风味的面包,是俄罗斯人和哈尔滨人最爱吃的食品。哈尔滨的列巴和沙一克以秋林公司食品厂生产的最为有名。

列巴,汉语叫大面包,小的1斤重,大的3斤重,酸甜可口,松软香酥,贮存简单,食用方便。买一个大列巴,三口之家可以食用好几顿,深得哈尔滨人和外地人的喜爱。要是想买秋林公司的大列巴,还非得排队等候不可呢。

沙一克是一种椭圆型白面包,属俄式传统食品。该产品以面粉、酒花、食盐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作烘烤而成。因这种面包用硬杂木烤炉烘烤而成,故外壳微焦而脆,内里松软可口;又因它是用酒花发酵,所以具有独特的植物芳香。

4.冻货

冻果

有冻梨、冻柿子、冻苹果、冻海棠等,品种很多。每年冬季,家家户户都要买上几十斤,甚至成筐,冻在外面。茶余饭后,或亲友来访,吃上几个。冻后的水果因其组织成分发生了变化,故味道独特。冻果中味道最美的要属冻梨。冻梨外表黝黑,硬如铁蛋,一咬一道白印,不懂冻梨吃法的人还真吃不了它。吃冻梨要先把它放入凉水中暖,刚入水的梨还会在表皮上结一层厚厚的冰,但用不多时即可化开变软。化好的梨一咬一口水,酸甜津凉,吃后顿时感到身心为之一爽。特别酒后能吃上个冰梨,既解酒,又助消化。

冰点

哈尔滨的冰点可谓全国首创,独占鳌头,花样品种很多。有单用牛奶加工的,有加上可可制成的双色冰点。大冰点如同生日蛋糕,上面用奶油挤塑成各种花卉图案。冬吃冰点是哈尔滨人特有的偏好,一次就能吃几个、十几个冰糕,胃口之大令人咋舌。冷饮厅内温暖如春,食客盈门,生意兴隆,全家老少围坐一桌,痛快地美餐一顿。当你走在街上,还不时看到头裹棉帽,身穿皮大衣,戴着棉手套,拿着冰棍在街上吃的人,其神态那样悠然轻松,令外地人觉得不可思议。

冻饺子

春节前,家家都要通宵包很多饺子,放在外面冻起来。冻实的饺子,当当作响,互不粘连,把它们用大面袋装好,随吃随煮,百吃不厌。由于哈尔滨家家都有一个室外的天然“大冰箱”,这样,一次辛苦就可免除每日操劳做饭之苦。

冻豆腐

黑龙江盛产大豆,豆腐成了哈尔滨人冬季的主要副食品之一。他们从商店买回整板的鲜嫩豆腐,送到外面冻上。其目的不光是为了好贮存,而且要吃它的风味。冻豆腐已不同于鲜豆腐,里面已成蜂窝状,与肉、鸡或各种蔬菜一起烧制,汤的味道就可吸收进去,吃起来松软有滋昧,如南方的烤麸一样。

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芦是哈尔滨的一大特产,红红的山楂在熔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芦。远远看去象一串红红的玛瑙。

5、俄罗斯大餐

来到哈尔滨,正宗的俄罗斯大餐是千万不容错过的。此外,吃熊掌,尝飞龙,品“三花”,啖猴头,尽品山珍,遍尝佳肴,也是尽兴旅游哈尔滨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返回目录

黑龙江风俗习惯

黑龙江人在过去有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黑龙江人在冬季,经常不戴帽子在室外工作,喜欢在冬天里吃冰点,喜欢冬泳。

黑龙江人性格较为豪爽、热情、幽默、说话直来直去。

春节是黑龙江人的重要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五,杀年猪、包饺子、贴对联、做干粮,全家围在炕桌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孩子们则打爬犁、打雪仗、玩嘎啦哈、堆雪人,大人们则扭秧歌、踩高跷、看二人转。

<<<<返回目录

黑龙江历史文化

冰雕艺术

冰雕是中国北方的民间艺术,它是以冰块作原料,用雕刻工具将基雕刻成立体形象,然后摆在户外,供人们观赏。冰雕艺术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哈尔滨发展起来,产生了广泛影响。

哈尔滨的冬天,气温很低,江河结冰厚1米多,将冰开凿下来,就可雕成各种艺术品。

戏剧

二人转已有200余年历史,它是在东北秧歌、民歌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莲花落、评剧、皮影等艺术,逐渐发展起来的,流传于吉林、辽宁省,也流传于黑龙江省,并形成北路的特点:表演细腻,唱腔优美,以唱功取胜。

龙江剧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二人转基础上形成的新剧种,乡土味浓郁。

<<<<返回目录

黑龙江结婚习俗

1、在出发之前男方家需要准备四彩礼,比如鱼,肉,大葱,还有粉条这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家里也要稍微装饰一下,另外安排接亲人员一定要选择双数,用汽车去接亲。

2、新郎带着伴郎一起到女方家里来,先要敲门,可能要通过给红包才能开门,接下来就是认亲,女方父母会带着新郎跟亲朋好友打招呼,然后是求婚,单膝下跪跟新娘说甜言蜜语,两个人互带胸花,接下来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要准备红包,在出发之前需要吃面条。

3、再然后新郎要抱着新娘坐到车子里面去,车队开着车到男方家里去,当然到了男方家之后需要拿洗盆,还要改口。

4、最后举办婚礼就可以,可以在自己家里举办也可以到酒店里面举办,大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就可以,当然这些在举办婚礼之前,其实双方家长都已经沟通协商好了。

<<<<返回目录

黑龙江春节风俗传统

除夕夜要接祖宗回家过年

春节供奉祖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礼仪,黑龙江不像江南省份有祠堂,家庙。黑龙江人祭祀祖先是供家谱(一张填写着祖先姓名的大挂纸),没有家谱人家,用张红纸写上"__家三代宗亲之位"供奉。除夕,太阳一落山,家家人手拿灯笼和纸钱去家族墓地,在墓前烧纸并说:"过年了,请祖宗跟同我回家过年吧!"磕三个头,往回走时不能回头看,当地人把这叫"接神"。供奉到初五再把祖宗送走(叫送神),收起家谱(有的人家,正月十五还要供奉一天)。

磕头与压岁钱

除夕夜零时一过至初一的早晨,小辈的要给长辈的拜年。拜年时不管你岁数只论辈份,就是70岁也要给比你岁数小的叩头。然后长辈给小辈份的压岁钱。未结婚的女孩是不准磕头的,所以农村女孩是得不到压岁钱的。

结婚的女孩与姑爷不准见娘家的家谱

一般正月初三女儿姑爷都要去看望岳父,岳母,但是出嫁女与姑爷是不能见娘家家谱的。据老人说,如果见了,祖宗会生气的,就不会保佑,一年就不顺利。

吃年夜饭的饺子里包硬币

饺子里包进一枚硬币,当除夕夜向老天爷烧纸(当地人叫"发纸")放完鞭炮,就煮饺子吃年夜饭,谁吃到硬币谁有福,一年会走字(走好运,顺利)。全家人都会祝贺他!

不过正月初五不许扫地

从除夕夜开始到初五,不管屋地多脏(瓜子皮,纸片等垃圾}都不能清扫。老人说,如果扫了地,就把财运扫没了。初六笫一次扫地也得从门口往里扫,这叫把所有的财宝扫进库,免得失去。

除夕夜至初五打碎物品要说"岁(碎)岁(碎)平安"

过春节这几天不管大人小孩打破了东西都要笑着说声"岁岁平安",这样就能去掉晦气和不吉利,也使人们有个好心情。

已婚妇女鬓角插花

除夕夜,已婚妇女都要在自己的头发上插朵丝织的花朵,表示新的一年仍就美丽漂亮,青春不老,得到丈夫的疼爱。

除夕夜去偷邻里柴禾

除夕夜里,邻里相互去偷拿别人家的一捆柴禾。意思为,这一年能够得到意外之财,发家致富。

正月里男孩不许理发

正月里,男孩子母亲是绝对不许让理发的。因为说正月里男孩理发死舅舅。所以一到旧历二月二理发的.成堆,也叫剃龙头。

正月十五元宵节时要给故去的人"送灯"

元宵节这天,太阳一落山,村中成群结队的人,领着儿孙到家族墓地,在每个坟头上放一盏点着腊烛的灯笼,并烧纸,放鞭炮烟花。意思是叫故去的祖先住的阴宅也大放光明,如果生前有罪,还不能脱生为人,也可以抱着灯去转世投胎。送灯的主要意义,还是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有的人也到处撒灯,说是叫无人管的孤魂野鬼,得着灯去找个归宿。也算是做善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