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杜甫的作文800字
杜甫年少时便心存雄心壮志,可他与李白身处的盛唐时期,与白居易身处的乱世不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中他见证了唐朝的由盛转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杜甫的作文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一杜甫的作文800字1
杜甫,这位于“万万多难”中成长起来的“诗圣”,是唯一一位可以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但他却并没有李白的飘逸洒脱,他用沉郁悲怆的声音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他的诗被铭刻在历史长卷中,永不磨灭,就连他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一首跌宕起伏而又沉郁壮美的长诗。
杜甫早年的生活与盛唐接轨,他怀着与其他大唐仕子一样的理想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更兼具几分在唐朝巅峰时期生活的骄傲,使得他即使经历几次仕途失意也不忘初心,在日趋腐化的统治集团中寻找自己的出路,在长安的几年,他并未得到显要的官职,但却对现实有了更为清醒,深刻的认识,他在长安的日子日愈困苦,他的视野就日愈广阔,他的诗仿佛是被现实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具有自传的真实和史诗的悲壮。他早年还只是在感慨自己“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然而在饱经战乱、流亡后,他于天地之间沉吟出的却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的人生仿佛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迈入老年的他早己被苦难的生活剐了千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或许是他中年时期发出的最沉痛的感伤,然而在老年,尤其是在老朋友严武病逝后,他的每一首诗都似满含自己一生的辛酸,他渴望回到故园,与亲友重聚,改变“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现状,可是,当听到白帝城的万户捣衣声时,他依旧是那个孤独的漂泊者。
冯至曾赞杜甫道:“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像一件圣者的淡衣裳”,是杜甫苦难的生活将他的诗推向巅峰。杜甫一生的理想虽未得实现,可正是如此,他才能从安逸腐化的官宦生活中解脱出来,他在现实中不断地唱着哀歌,“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没有那个动乱的时代,就成就不了当年的“诗圣”。他的诗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也是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生活的刻画,无论经历什么,他都不改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生活的忧虑。他的诗早已扛起了记录历史的责任。
年青时与友人纵情饮酒的豪情终化为虚有枯槁的躯壳里安放着的灵魂,似乎还有许多事要倾吐,消逝地如此不甘。多少年的流亡、多少年的漂泊,无数次的仕途失意,都不能扑灭这位划时代的诗人心中为国家、为人民燃起的雄雄火焰。正因如此,他也在人们心中长存。
高一杜甫的作文800字2
天边残阳如血,你绯红的面颊映照天际浮动的彩云,微风拂过一丝又一丝的温柔,凝望远方归雁,没入层峦叠嶂之中。
读书游历–望岳登高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你进京赶考,不料被奸人陷落,落第而归。遂欣然赴山东–河北一带,十五年青春游历,携手诗仙,逛遍齐鲁,醉饮山林,览秀美山川,观壮丽山河。途中被泰山吸引,只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云雾缭绕,山势高大巍峨壮人心志,山的南北两面却又截然不同,一明一暗,一阳一阴,神奇而又虚幻。仿佛大自然将神秀聚集,美得惊心动魄,层云生起,心胸震荡兼济天下的卓然壮志悄然生出。
细望泰山,瑰丽壮阔,还观泰山,绵延不绝。近看泰山,绮丽秀美,俯视泰山,雄伟奇秀。你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纵使山路千回百转,陡峭艰险也将一往无前,俯视一切。
陷入叛军—春望长安
唐肃宗至德元载八月,投奔皇帝,中途不幸被俘,流落长安。山河破碎,国土沉沦,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烽火三月,国家破败不堪,家书难觅,妻儿生死未卜,满腹激愤,国仇家恨齐涌上心头,银发缠青丝。长安城在春天里衰败,饮浊酒,醉眼朦胧,酩酊之中,恍然又见长安昔日景象,热闹非凡,少年郎鲜衣怒马,人声鼎沸,星斗阑珊,梦碎、溅落几滴热泪。
安史之乱后,井然有序的长安城倾刻间灰飞烟灭,继而荒芜破败,只余古道颓唐的那端一位京兆布衣,怅然远去。
漂泊西南–风破茅屋
唐肃宗乾元三年春,成都近郊树立了一座茅屋,只因亲友资助,杜甫才有一座栖身之所。
狂风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安史之乱未平,心中感慨万千,雨停了,停阳黯淡,草木凋零,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群童抱茅离开,无奈叹息,四海穷困,民不聊生,社会现实罢了。天又渐渐黑了下来,阴沉迷蒙,似墨一般黑,秋风残落花瓣,飞扬在空旷溪边,忽远忽近,严寒刺骨,又遇夜雨满地霜露,浸打秋思,长夜漫漫又该如何渡过。
月如钩,锁清秋,留人醉,几时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我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懂。
高一杜甫的作文800字3
微风轻轻地吹拂过你的衣襟,在风中翩翩起舞,却难掩你的赤诚之心。
读书游历一一《望岳》
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时,这正是杜甫少年时期,去洛阳参加进士科考试。二十四岁时到山东河北,在泰山脚下定居。当杜甫来到高大巍峨的泰山时不由得被这山的神奇秀丽所吸引。泰山在群山环抱当中显得依然卓然独立。杜甫发自内心的豪情壮志不而生,想要为国家做出巨大奉献。站在远处望泰山连绵不断,细望泰山时神奇飘渺。正如所谓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满足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想法,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态度。杜甫十分赞叹这绵延不绝的秀美和神奇的飘渺。
陷安史叛军中——《春望》
在唐肃宗开元年间,唐朝当时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巨大的战争——“安史之乱”这场战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全国上下百姓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各个地方妻离子散,处处民不聊生。当时长安已经被叛军攻占,而杜甫却被俘虏。杜甫望着长安城,尽管山河依旧,但草木杂生,杜甫为此十分伤感。虽然写的是美好的景象,但是乐景写哀情。杜甫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收到家书,很是思念家乡,为离别而怨恨,四时伤怀,苦闷沉痛。在消息段隔的时间里,烽火三月,国家破败不堪,家书难遇,妻儿生死未卜。饱经风霜过后的杜甫,青丝变白发,使杜甫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漂泊西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肃宗乾元三年春天,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近郊住建了一个茅草屋。尽管这里很少有人出没,但狂风发现了它的栖身之所,就猛烈的呼啸着。茅草被吹得漫天飞舞,接踵而至。安史之乱未平,杜甫由身经历的遭遇,联想到战乱带来的国破家亡。之后这些茅草被群童抱走,杜甫也对他们的命运也表示同情。天气十分寒冷,孩子破被无法补救。四海穷困的社会现实,遭到夜雨的痛苦,杜甫却重新振作精神,振作了志气,去面对现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我知道,你的诗非常难懂,但我必须要读下去,因为只有读下去,才能理解你心中的赤诚之心。
高一杜甫的作文800字4
迷雾一样的魅力,不可言语的美感,精神上的解脱,感情上的寄托……中华诗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而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诗圣”——杜甫。
他虽然没有李白的自由洒脱,没有白居易的平易近人,也没有苏轼的豪放雄伟……但他却拥有着无限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
忆起旧时那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我初识杜甫。自此,我便沦于他的诗中。凡是少年,皆是快意潇洒,而他年少游历四海,曾作下“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是他少年潇洒心怀大志时的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他登临泰山、眺望远方、霎时间无尽豪情壮志涌上心头时提笔挥洒的千古名句,这其中满是少年蓬勃向上的朝气和俯视天下的信心。无奈他虽心怀壮志,可仕途却不遂人意。他终是贫困潦倒,经历了唐朝的由盛转衰,看遍了繁华之下的空洞虚无,尝遍了战争所带来的疾苦,他忧国忧民,心怀满腔怜悯,无奈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黑暗冷漠。
他的后半生更是在流离中度过的安史之乱,他看着春日已至,可城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长叹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此时,对妻儿的思念更是如潮袭来时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瞧着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限伤痛及对百姓们流离失所的不忍,只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当他听闻安史之乱,被平定后,竟是喜极而泣,挥笔写下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其中的情真意切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命运总造化弄人,在一个深冬寒日他长眠在湖中一叶小小独舟之上,大雪覆盖了他的愁苦,让他带着安详离去……
他的一生或许过得不尽人意,但他的沉郁造就了他的情怀,造就了他的倔强,而他也毫不吝啬地向人世洒下温暖,融化着冰冷的世界!
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一杜甫的作文800字5
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喜欢杜甫,或者说,对他不怎么感冒。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李白的洒脱乐观。但最近我对这个忧国忧民的老人起了一些兴趣。
从现实角度讲,杜甫之于这个世界,仿佛除了流传下来些好诗以外没有其他贡献了。他尽管可以讲出人民大众之苦,但他既不是帝王,又不受宠,他并不能改变什么。他不是权臣,不能施展心中的报复;他不是圣人,不能以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他也不是高僧,不能以佛教感化众人;他不是将军,收复不了失地,扩张不了版图。他不过是一个在动乱的时代忧愁的人,是一个潦倒、落魄又不得志的穷酸文人。他文采好,但不能当饭吃,他挣钱少,但看到人民的艰苦还是会觉得太多。君王不重视他,他还是要追随,永远伴着希望和期待一路追随。总之,他很痴愚,也很顽强。
杜甫只与李白相遇过一次,但这却让他念念不忘。
在任何时候杜甫对这个世界都不会放弃,他会自然而然地想对这个世界负责,这是他的本性。他看了太多苦难。失去了官位,他着急不能救黎民于水火,朝廷昏暗龌龊,他不放心丢下君王独自离去。他在官宦仕途中奔波,在祖国大地上奔走,他目睹并感悟着人民疾苦,发出了"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的呼喊和"大庇天下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感叹。这就是忧国忧民更甚于忧家忧己的杜甫。而李白则不然,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战乱并不频繁。李白也曾看过官场的黑暗,但他选择的却仅仅是远离政治,这很大成分上来源于他潇洒不拘的性格。杜甫胜过李白的地方在于,他批判社会的目光不紧紧盯着上层,他同时也在观察着下层。
杜甫这个人还真是深沉,他的大气是很少有人能比拟。并不是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傲气,而是心中装下大千世界,于厚土之中深深扎根,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他对百姓命运的关怀,对民生疾苦的描写,处处都有他所遭受的痛苦渗透在里面,这样写出来的诗歌,它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这或许就是他和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圣”和“诗史”的原因吧。
这样喜欢自由的我都开始喜欢他了,我想不会有谁永远也不爱杜甫吧?
高一杜甫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