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高中作文记叙文
年味,随着时间的流逝,似乎渐渐地变薄了,就像那些曾伴随我们的美好东西一样,总会渐渐离我们远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年味高中作文记叙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年味高中作文记叙文1
声声爆竹辞旧岁,点点梅花迎新春。离春节越近,年味也就越浓……家中一律忙碌,都忙着准备春节。这是中国的年终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求来年的幸福安康。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寄托了汉族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古代的汉族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俗称春联。春联的来源是一种桃符。最初人们用于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厨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男女两人,女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愿望。
我是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的。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又听到毕毕剥剥的鞭炮,是春节到了。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绵联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国。
年味高中作文记叙文2
“啪啪啪―――”春节在一阵阵的鞭炮声中拉开了序幕。
今天是除夕。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指针那仄歪的影子已指向“8”字。刚吃完早饭,大人们便开始忙了。惟有我怔怔地坐着。
“诶,快来帮忙啊!”妈妈招呼我。“哦,”我一下子跳了起来。不一会儿,茶几上就摆满了糖果。
十点了,为了迎接客人们的到来,爷爷奶奶便着手开始做饭。一个切肉,一个切姜,忙得不亦乐乎。我自然是加入了做饭的行列,可我终究是我,剥了几个松花蛋便跑开了。
不久,香喷喷的饭菜便摆了一桌。我们围坐在桌边,自是其乐融融。我闻到了一丝年味儿,好香。
下午4点钟左右,我自告奋勇去“新桃换旧符”。一手拿着胶带和剪刀,一手拿着对联,刚把对联展开,便分不清上联和下联,无奈,只得回去请教爸爸。“咦,这么快就贴好啦?”他似乎有些惊讶。“呃……这个嘛,请教您一个问题,这两句,哪个是上联?”我有点难以启齿。“唉,真是笨,还得劳烦我亲自走一趟。”爸爸抱怨着。
爸爸先大概地看了看位置,剪下一段胶带,娴熟地将上联贴好。很快,下联也贴好了,我便顺便看了一下邻居家的对联,每一对中都包含了对新年的期冀。在这到处一片红红火火的热闹景象中,我似乎又嗅到了年味儿―――一片红火喜气洋洋的味道。
又到了吃年夜饭时间,我们一大家人三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饭桌上,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都久别重逢,有着说不尽的话,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仿佛演讲家在高谈论阔,侃天南地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爆竹声愈渐高涨,渐渐湮没了我们的谈话声。耳边只剩爆竹与春风交织的交响曲。虽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可家人们脸上的一颦一笑却似乎表达了一切的想法。原来年味儿还有情―――在百忙中相会的亲情,团圆情。
伴着窗外绚丽的烟火,脑海中浮想联翩……
想着那名叫“年”的怪兽何时会来到人间;想着那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否在天堂看着我们幸福地过节;想着那“年味儿”如何捉摸不透却又无处不在?……
烟火,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人之常情,却如喜马拉雅山般永恒而坚不可摧,年味儿,就是幸福的味道。
“啪啪啪―――”春节在这一阵阵鞭炮声中也该拉下帷幕了。可我却久久不愿拉下,因为―――我要抓住年味儿。
年味高中作文记叙文3
新年到呀锣鼓敲,男女老少互祝好,喽——嗨……”每当这明朗欢快的歌声响起,我都会想起那次在乡村过年,陷入深深的回忆……
那是去年的春节到来之际,妈妈带我去一个小乡村过年。毕竟城市里为了环保,烟花什么的都禁放了,小区里全然没了年味,冷清清的。所以来乡村,一是放松身心,二是找年味儿。
可能是这儿的风俗吧,大年后一天这儿热闹得很。大概晚上七点左右,人们冲出家门,村里瞬间沸腾了起来。
村里的人们手提着用红纸做的灯笼,大人提大的,小孩儿提小的,不论是谁脸上都洋溢着烂漫的笑容,而那红灯笼散发着光彩,人们也变得满面红光。这绚烂的红,给村子染上了热闹的色彩。
不一会儿,“重头戏”来了,而方才的那些张灯结彩的景象,却恰恰成了接下来这联欢会的开幕式。
一群身着红衣手持乐器的男女跳着舞,奏着乐,穿过村庄。走在前面的是一群身上背着大鼓的青年小伙子,手中的棒子不断地击打鼓面,娴熟地跳着复杂的舞步。接着是几个手拿铜锣扎着辫儿的姑娘有节奏地敲着鼓,时轻时重、时快时慢,近乎完美地与打鼓的人相互应和。他们身后还紧跟着几个小孩子,孩子们手上系着红丝带,努力地跟上节奏,为乐手们伴舞。
咚锵,咚锵,锵咚锵……
人们嘴中还唱着:“新年到呀锣鼓敲,男女老少互祝好……”这里人们的精妙绝伦的演出,丝毫不亚于电视上播放的那些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专业表演。
紧接着,放烟花。
家家户户都从家里搬出烟花,小孩们都等不及了,争先恐后你争我抢,然后问大人要打火机。抢到的,玩得那叫一个乐呵,笑开了花;没抢到的,大一点的,只好乖乖地待在一边看,而年龄小的急得团团转,还大哭一场。
大人们把大烟花摆好,小孩儿们都捂着耳朵——3、2、1!“嘭——”,烟花在夜空中盛放着,红的、紫的、蓝的、黄的……在夜的映衬下,它们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看着这美丽的烟花和着满天都是“小眼睛”的夜空,我不禁想象:五彩的烟花从地面飞上星空,盛开后织就了点点繁星,随后又变成了群星中的某一颗,组成了璀璨的黑夜美景——多么奇妙的画面……
第二天,我们告别了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新年到呀锣鼓敲,男女老少互祝好,喽——嗨……”每当我再次听到这首歌,我的脑海就会浮现那璀璨的夜晚,那五彩的烟花,那绚烂的笑脸,那浓浓甜甜的年味儿……
年味高中作文记叙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的印象里,年味是除夕夜彻夜不休的爆竹声,年味是门口大红喜庆的春联,年味是亲友间互赠的厚重红包,年味是灯火辉煌、通宵不眠的快乐守岁。
也正是因为这份十四亿华人共同营造的年味,才召回了归家的游子、南飞的北雁。
而今,这份年味好像离我们渐行渐远,愈来愈淡了。
年味,是中国人建立在乡土情结上的归宿认同。
归乡祭祖的习俗自古流传,而安土重迁则是每一个华人抹不去的中国根。也正是由于这种看似脆弱的牵绊,才构成了华夏民族的同源,才酿出了中华文化中的年味儿。蒋介石败逃台湾后,最后悔的事不是反攻大陆不成,而是未能回家——至死未能回到浙江慈溪老家过个年,在祖宗灵前同蒋家子孙一起吃团年饭。中国人乡土情结的归宿感如此强烈,由此可见一斑。
而今年味的淡去,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的城里人,越来越远离土地,乡土情结也越来越淡了,进而导致年味越来越淡。
此外,泛社交的时代因素也同样在不断摧毁着中华的年味儿。
手机的普及,网络覆盖的全面化,使得人与人在虚拟时空中的距离被无限拉近,却又导致家人与亲人在客厅、餐桌上的距离无限疏远。这是一个泛社交的时代。当外出打工,远离故土的农门工也感觉不到脱离亲人关怀的苦闷时,仅靠乡土情结维系的年味儿,难免一步步溃散。
我们不能尝试逆时代潮流而行,仅为守护我们的年味儿。
但前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使一个民族崩溃最好的办法是使这个国家的民众忘却自己的文化。”此言不假。手机与网络这类舶来品,的确可以看作是西方文化进攻的工具。但在生活已经不可脱离这些时,我们欲想维持年味儿不散,又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嫁年味于民族认同感之上。让归家与重回乡土的区域认同扩大为民族认同之上。重塑正在淡去的年味儿。
其次,将年味的营造者从每个公民扩展为国家层面。从这个角度重新塑造华夏民族的年味。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这是对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的形象解释。而通过扩大年味的传承与营造,则可以很好地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与国家凝聚力,带给中华民族无尽的财富。
我希望从今往后,我们中国人的年味越来越浓,而不是越来越淡。
年味高中作文记叙文5
物理学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太阳的周期为一年。若以百年来计,人生亦仅仅三万六七四的悠悠栉发岁月。
窃以为,所谓年味,即岁月的滋味。想榛榛莽莽的上古之初,天真未泯的先祖们或许未识时间的奥义,却仍为这年复一年的匆促而叹息。“瞻彼日月,悠悠我思”,《诗经》中古老的辞章典载了文明之初人们对年味的最原始的认识,这不复重头的日子,全留在了日升日落,晦明更替里。
要说这年味,也确在这周而复始的往复与逝者如斯的遗失中吧。
记忆中的新年,总是一样的在喧闹中伊始,在一片混沌中不知怎么时间地倏忽而过。柴火熏过的腊肉酝酿着丰腴的滋味,尘封着经年岁月的酒香气醉人,场院里晒着的红辣椒,细数着一年里最辉煌的季节。年的滋味,在于那份返濮归真的悠闲,酒喝也喝不完,将人们喜气盈盈的脸集成了红色,木雕的大圆桌上摆满了最丰盛的食物。人们将一年的祝福都汇集成一句句道也道不完的情义,留在人心里回味。
唯有在新年里,时间的滋味才能被完整地细细品味,此时的人们大可什么也不想,暂时远离现实的尘劳。在亲戚朋友的宠爱中体会到自已幸运的身世。即使滥情一番,耽溺一回如花美誊,似水流年的自怜自惜,或是空坐着,独自回味这份殷实而富足的滋味,也会觉得意味深远。人生又何必终日奔波忙碌,追寻那些不可得的?抓住眼下的光阴,抓住此刻的情深意重,抓住这光耀如银的白昼亦是一份所得。
古代唐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用线来数算花腾日喧之永昼。长安城里的丽人绣罢梅绣牡丹,直绣到——风荷举。山乡水廓的妇人或工于织绦或工于织素,直织到经冬复历夏。每穿针一引线,都是一段情长意牵的完成,而我也欲让这年复一年的滋味能更深远一些,纵然年年岁岁反复,纵然这岁月无情。
年只有短短十几天就过去了,而年的滋味却无穷无尽。在这一刻,民风是最近古的,情味是最浓烈的。年给人最深的滋味莫过在岁月无情,而人却有情吧!可爱又可哀的年岁呵?
年味高中作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