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大全 >《海上钢琴师》电影经典观后感800字3篇_《海上钢琴师》教师观后

《海上钢琴师》电影经典观后感800字3篇_《海上钢琴师》教师观后

攻心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电影经典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海上钢琴师》电影经典观后感800字<一>

  那段顺风钢琴似乎给人一种置身于游乐园中的欢畅,即使这是在咆哮奔腾的海上,外面风雨交加,船颠簸不已,但空旷的大厅,桌边的啤酒,狂风中摇曳的大吊灯,跳跃翻腾在黑白键上的手指,奔驰的脱扣钢琴,想呕吐的胃,震耳欲聋的雷声,串着密密匝匝的音符,带领着我们一起滑翔在这海上,这船上,如鹰般矫健,如燕般轻盈,环绕一根一根的柱子,在舞池中欢快的驰骋.那闪电便是碰碰车的淅沥电光,那音乐便是心跳加速的呼喊声,那嘎然而止的撞车便是这游戏的结束,当然,也意味着另一场精彩的开始.

  一段友谊,一段平淡,一段不沉闷,一段紧促,一段诙谐,一段勇敢,一段一段一段一段的音乐,酣畅淋漓,自始自终.

  丹尼伯曼.td.林蒙.一九零零,命运把玩笑的长舌头放在这长长的名字上,一舔而尽,不留一点挣扎的空隙.所以,没有与命运的抗争,这生命轻松的开始了,便轻松的寻找结束,这是挺简单的一个人,同时也是挺有思想有头脑的一个人.

  习惯在乐队演奏到一半时用凤舞的手指拨动人们最激荡的情绪,习惯用眼神来揣测乘客用钢琴来表达性格,习惯看熙熙攘攘的人群汹涌的奔上轮船,汹涌的离开轮船奔向举着火炬的自由女神.他一直在那里坐着,弹着钢琴,沉湎于自己的对外界的假想和对音乐的宣泄.

  宴会永远是热闹的,人群也永远是流动的,那句撕心裂肺倾尽所有呼喊出的“america”带走了所有的人,他有那么一丝孤单,也仅有一丝,暗自神伤的时候固然有,更多的是我们猜不透的或洒脱或孤僻.自己的生活自己才知道,顾不得别人,别人也顾不上自己.

  从不上岸,但他说得出城市里的风云变幻,显然,这是从别人自我陶醉的时候捕捉到的,他拥有着最细腻的情感和极致的洞察力,却没有表现自我发掘自我的意识,他用音乐来表达他看到的人和事,极尽其力,鲜明又生动.也用音乐来填充自己,挥洒生命,可以放纵,像把所有的音符挤在最狭窄的指尖一泻而下的畅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适合的时间压下那一指黑键,听旋律的优雅和轻盈.

  一流的钢琴家带着鄙视和嘲笑来到了船上的宴会,三曲终,他用皎洁潇洒的笑和一根琴弦点燃的烟,把钢琴家的高高在上烧得一干二净,把听者的情绪烧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平都抚平驱除,什么等级,什么高贵,不过如此,不堪一击.自讨没趣的人,总缺少一份内心的安宁.

  录制唱片时,窗口出现的姑娘拨动着他的心,柔情似水,一首曲子也变得含情脉脉,满是爱慕,也许这就是一生中最属于他自己的情感,这直白和生涩全都随着针尖深深的刻入了密纹唱片.但是,该怎样做?

  不要唱片,赘物而已,不憾于未曾留世.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人在这个纸质世界缺少了证书,就缺少了所有谱写生命的权利,尽情的挥舞吧,让零乱的音符飘洒在风中……

  不要城市,没有终点的琴键,弹不得曲.八十一键的钢琴幻化得出世人倾倒的绝响,再多一个,却不一定是锦上添花,知足的拥有远大于无尽的欲望.

  不要规则,生活的旋律早已被打破,更别说舞曲的规矩.一万万个人过着同样的生活,那其中一个的变异带来的冲击就不是颠覆,而是可以忽略的小小放纵,甚至带着一种戏谑的味道.

  而那女孩,到底要或不要?影片始终逃不脱人的本源追寻,爱慕这种感受,超前于任何事物带来的冲击,这是本性中的本性.可是,还是不要了,那是个遥远的地方,偏僻的地方,不熟悉的地方,他只认识大海,大海以外的东西就是未知,未知的东西就是不确定,不确定就是弹错音符,弹错音符就是丢失了自己……舍什弃什,看看心底最害怕什么,有时比心底最喜欢什么,更容易做出选择.

  他打算下船走进城市的前夜,他朋友说:以后有空我会来看你的,会来到你船型的家里,带着美酒和烤鸡,你会笑着说我太客气,然后介绍你美丽的妻子和儿女给我认识,你妻子会准备丰富的菜肴招待我,她会在餐桌上说我经常被你提起……

  他还是折回来了,在下船到一半的时候,因为他看到了无数的黑白键,穿插纵横,无边无际,延伸到世界的外面去了,他害怕了,所以他回来了.

  就这样舒心又抒怀,他过着最多历人的日子却如生活在独居的悠悠桃园般惬意,吹喇叭的朋友,那个爵士钢琴鼻祖,还有厚嘴唇的去看父亲的女孩,有波澜却无风浪,一辈子的水,还是在这大海里荡着,蹿着,不流出去,也不蒸发.

  他本应是柠檬大王的富家公子,却变成了海上漂泊一生的钢琴家,那双手,放在他应在的位置,该是多少的价值和名望,或许又是一部部传世作曲的缔造者,或许那嘴边挂着的是同样势利的傲慢,或许今天的人们还在念叨那双神奇的手,或许他娶了一位高贵名门绝对般配的贵妇人……当然,或许他没有了丹尼在天堂的祈祷和守护,变得一无是处,纨绔子弟,无所事事,荒废一生.不管哪样,都会让人没了看的乐趣,这样悠闲意外的生活,正是人们潜意识的向往和渴望,也正是人们生活之外的生活.

  这是一部干净的电影,人物少得可怜,情节也少得可怜,主人翁的生活也简洁得可怜,那么年轻的人,伴随着钢琴和大海,度过一生,朋友的出现算是一个人生起伏了,至少在准备丢弃生命的时候,还有着一个人挂念,但是没有什么能改变的,自己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没有别人的影响,没有别人的目光打扰,一切都那么自然.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一九零零,在某天少了某些人爱护的时候都盼着过个一辈子都简单的生活,没有繁杂的世事,没有嘈杂的环境,没有人情的悲喜,带着各自欢喜的绝技,守着自己一辈子,就没有这些烦恼了,但是那日子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能过的,能成为一九零零的也不过是那一万万个人中的一个罢了,其他的人可以借鉴,不要模仿,还是那句话,各自的生活各自决定,顾不得别人,别人也顾不上自己.

  《海上钢琴师》电影经典观后感800字<二>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获得金球奖最佳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奖。而真正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

  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  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

  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最初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

  《Danny’s 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影片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The Crave与Peacherine Rag),营造出浓浓的时代氛围,当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技巧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老的实力,音乐风格轻易贴切的悠游于各种领域间,让古典的音乐技巧变得平易近人,

  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一次又一次为人带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

  《海上钢琴师》电影经典观后感800字<三>

  《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

  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

  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也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国籍,没有出生登记,或许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张粘合好的音乐碟。

  1900从未踏足陆地,相比于那些执着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维珍尼亚号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纯洁心灵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

  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映。

  似乎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

  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1900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现美国,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满期待。

  而1900背道而驰。

  而整部影片对于1900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

  似乎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最后1900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似乎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

  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没落时期的开始。

  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其实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

  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极端的浪漫主义色彩。

  故事的一开始,max的回忆,便将整部影片的发展套路凌驾于现实之上。

  现实中绝不会有1900这样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们心中良知共性的结合,是人们内心深处纯洁的写照。

  但这种产物却又与现实社会相抵触,这样两种极端的反差,构造了整部影片艺术基底。

  影片的音乐绝对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大师所谱写的乐曲,再一次打动了观众。

  与影片基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

  与其他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片中的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辅助,更是故事情节的直接参与者。

  几次的演奏,从与max共度的顺风钢琴,到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再到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的飙琴大战,对于女孩的痴情弹奏,以至于最后炸船时内心模拟的悦耳声音。

  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成为一条主线,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在镜头的使用上,影片出现了大量的对比蒙太奇镜头。

  比如在到达纽约码头时,乘客们的熙熙攘攘与大厅中1900孤寂身影的对比。

  一个热闹,一个安静,这样的反差发人深思。

  在飙琴的一段中,1900的疯狂的弹奏,观众沉迷其中,假发掉了也不知道,还有烟头掉在自己裤子上烧起来了也不知道,以至于最后的惊呼,形成了一静一动的效果。

  另外,影片通过镜头的快速变焦来表现主体的变化,省去了繁琐的独白,让观众通过直接的视觉效果更真切的体会当时的场景 ,也是影片的特色所在。

  在光线与色彩的使用上,导演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人工光线来渲染艺术效果,这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lz13.cn)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

  片中大抵表现的是1900内心的忧郁,以至于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股冷色调,显得凝重而哀伤。

  但就影片的细节上来说,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上还存在缺陷。

  片中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飙琴的一段无疑是精彩的。

  1900胜利了,但他的胜利来自与他高超的技巧与手法。

  我认为,假使1900能通过键盘上弹奏的音符来引起众人内心的反思,来唤醒人们心中沉埋的单纯,便会使得这段戏在精彩的同时还能更贴近于影片主题。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

  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