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大全 >春雪小说的读后感

春雪小说的读后感

初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春雪》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川端康成把《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是作者“绚丽才华的升华”。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雪小说的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雪小说的读后感1

这样,清显的内心世界消除了不安,依然如一杯清水那样清澈明亮。这十天里,他无法回到自己那一块平静的小庭院,现在终于有能回来安静歇息了。

清显沉浸在难得的巨大幸福感里,毋庸置疑,这个幸福是他重新发现自己的头脑明晰而获得的。故意藏起来的一张纸牌回到手里,使得纸牌完整无缺,这就是难以言状的清晰的幸福感。

清显的无比白皙光滑的后背赤裸裸地沐浴着月光。月光在这细腻如玉的肉体上映出几许微小的凹凸感,表明这并非女性的肌肤,而是洋溢着尚未完全成熟的男青年的肌肤所透出的些许冷峻感。尤其月光恰到好处深深照射在左边腰间,胸脯的起伏波及腰间似有似无的微动,肌肤格外白嫩,简直令人惊叹。腰间还长着三颗很不显眼的小黑痣,犹如参星,在月光里隐去它们的踪影。

太阳照射在紧闭的拉门上,六张榻榻米大小的房间十分暖和,拉门上的白纸如同半透明的大茧,他们就在茧里沐浴着透过来的阳光。祖母突然开始打起盹来,清显在 这明亮的房间里沉默着,听着显得格外响亮的挂钟滴嗒声,祖母微微低下脑袋,已经睡着,束成"切发型"的头发上还残留着染发的黑粉. 发际下还鼓出厚实而光泽的前额,仿佛还残留着六十年前少女时代在鹿儿岛湾被夏天烈日晒黑的痕迹。

他想到大海的浪潮,想到时间长河的流淌,想到自己也很快就会老去,突然觉得胸口窒息。他从来没有想过需要老者的智慧。怎么才能在年轻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又不痛苦呢?就像脱下来随手扔在桌子上的华丽的丝绸衣服一样,不知不觉地滑落到地上的那种优雅的死。

长久的沉默。窗户上映照出亮光,那是租借正房二楼的房客回来开灯的缘故,还闪现一,下枯黄色的军裤。从墙外传来卖豆腐的喇叭声,梅雨季节的夏日,肌肤感觉如法兰绒般温热的黄昏渐渐扩散开去。

现在的聪子的的确确坐在清显面前,低垂脑袋,手绢盖脸,一只手支在榻榻米上,扭着身子,白皙的脖颈如同山颠的小湖一样从衣领里浮现出来。清显默默地与聪子对坐着,敲打屋顶的雨声仿佛裹住他的整个心灵。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时刻终于来临。

他身穿紫地白色藤花图案的和服,不仅是一只奢华的猎物,而且洋溢着一种举世无双的美。这个美是禁忌的、是绝对不可能的、是绝对拒绝的。聪子必须是这样的形态!而且正是聪子自己不断地辜负这个形态,威胁清显。看看吧,只要她愿意,就能成为如此神圣的、美丽的禁忌。

清显之所以一直固执地拒绝通过妓女进入快乐之门,肯定是因为他很早以前就透视,如同透过蚕茧观察淡青色的蚕蛹发育成长一样,预感到聪子的内心存在一个最神 圣的核心。这个核心必须和清显的纯洁结合在一起。只有在那个时候,被他的些微悲哀封闭的世界就会破裂,谁也没有见过的完美圆满的曙光就会涌现。

在旁人的眼里,这个小巧玲珑的女人的肉体仿佛是一个半透明的蚕茧,即将抽出无法相象的、错综复杂的罪恶的丝线。她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身体的动作,都令人想像 那囚衣里面腋下渗出的汗珠、惊慌恐惧得乳头颤动的乳房、对什么事情都略嫌迟钝的冰冷丰满的大屁股。她的肉体吐出无数罪恶的丝线,织成罪恶的茧. 自己躲藏在里面。肉体与罪恶之间如此精致巧妙地相辅相成…这才是世间的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一旦置身于这个狂热的梦境里,平时人们喜欢的、产生的欲望诱惑的 一切东西都会成为罪恶的因果。那么,无论是干瘦的女人,还是肥胖的女人,她们干瘦和肥胖的身体本身也成为罪恶的形式。甚至可以想像连沁在她的乳房.,表面上的汗珠也是罪恶的象征…于是,旁听者以她的肉体作为自己随心所欲的想像的媒体。一个一个地理解她的罪恶,而沉浸在一种愉悦里。

春雪小说的读后感2

看了三岛由纪夫的<<春雪>>,我想到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里面写的同样是少年的爱情故事,都有悲惨的结局,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都是天隔一方,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感慨和遗憾,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

有人说爱情是不可预测的,谁也不知道我们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和什么人发生爱情.有时候为了它,我们不得不跋山涉水,行万里路.有的人是幸运的,大概是上天眷顾了他(她)们,可又有多少人是幸运的呢?许多的人到头来弄得满身疲惫,伤痕累累而无所得.更令人伤感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明明可以伸手可及却又失之交臂,这样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垂泪,怎能不让人惋惜呢?<<春雪>>中就为我们演绎了一段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

我是比较喜爱读日本文学的,为什么呢?就我所读到的那些书来看,我觉得里面总是洋溢着一种唯美与凄冷的氛围.唯美在何出?书中的情节没有什么大的起伏,安静平和,像是一位老人将他的尘封往事缓缓道来,其中人性美与自然美并存,甚至是人物的离逝也是充满了美感,似乎死只是一种圣洁的仪式,是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与尘世毫无联系.也难怪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写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那么凄冷在何处?在许多的书中的人物都陷入各种各样的烦恼之中,它们像是影子一样纠缠不放,人却毫无办法,只能"以手抚膺坐长叹".人活着也没有意义可言,整天花样百出却百无聊赖,碌碌无为,也的确是"迷惘的一代".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春雪>>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以清显和聪子赏雪为界.前一部分重于心理描写,表现的是一个美少年的矛盾爱情观.在这部分里,我们不得不佩服三岛由纪夫对人物细腻心理的把握.清显一面是爱着聪子的,一面又碍于美少年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不感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这样就造就了他那种矛盾的心理,他又无法屈服或者是舍去任何一个方面,这就是清显所陷入的烦恼.久而久之,清显变得麻木了,对于聪子的婚期不管不问,似乎成了不折不扣的槛外人.可每当美的聪子出现在他的眼前或是脑海里的时候,幻得幻失的感觉就油然而生.在表面上,清显成了一个成功的自尊心维护者,在潜意识中,爱情的萌芽已经破土而出,爱情神奇的力量早已占据了清显的整个心.

赏血这段描写是整篇文章的过渡段,也是清显内心感情的转折点.雪花,车儿乃至整个世界都在爱情的升温中赋上了浪漫的诗意,清显的爱情在长期的,刻意的打压之下终于喷涌而出.至此,文章的重点由内心世界转向外部现实,入了第2部分.

为了爱情,当你真正面对现实的时候,发现一切的麻烦事都蜂拥而至,丢又丢不开,甩又甩不脱,例如鲁迅的<<伤逝>>,这里不便聱述.其中,聪子与洞院亲王家族的婚期成为了清显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正所谓爱情是冲动的,盲目的,爱情的力量可以使人超越一切社会约束和一切道德规范,而清显和聪子之间纯洁的爱情更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可是,纯洁爱情的结晶--聪子肚里的血肉被双方的家长合计谋杀了,这意味着纯洁的爱情被谋杀了,清显和聪子好不容易等来的爱情也化为泡影,在这种社会中,爱情成为了地位的牺牲品.最后,聪子看破红尘,清显病逝而亡,所有都是在平静中消失了,只在人们的唇边留下一丝苦涩的滋味.

我在读<<春雪>>的时候,并不探求它反映的广阔的社会意义,只是关注它反映的人性,因为人性的东西才是本质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东西.它给我们太多的启示,真正的爱情不是海誓山盟,不是风花雪月,而是人的内心的真实的,单纯的需求.当你不准备爱的时候,就要与它彻底绝缘,当你准备好的时候,就要勇往直前.<<春雪>>的结局是遗憾的,但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用自己甜蜜的爱情去弥补这一缺陷吧!

春雪小说的读后感3

三岛和川端康成是最喜爱的日本小说作家,两人都是从优雅出发,而三岛一直在挑战危险的题材,尤其以触犯禁为多,以悲情来引导优雅,烘托出异样的美,无疑,《春雪》无论从文字描绘还是故事性都是超绝的,只是读三岛的文字就可以如痴如醉,作为三岛巅峰时期的作品,本文的文笔优雅中又展示出强烈的刚猛,与三岛本人尤其一致,悲情的经过和故事结局也令人痛彻入骨,而更重要的,是三岛对清显人性的剖析,而清显这种人,在之前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是很少出现的,三岛通过对这种复杂、细腻到极致的人的描绘表达出了其精彩绝伦的笔法,本书绝对值得细细品味,为经典中的经典

另:唐月梅大师的翻译也值得称赞 这版的《春雪》值得收藏

春雪小说的读后感4

《春雪》的作者是三岛由纪夫。说起三岛由纪夫,大家都会想起他文学的怪异性及他似乎像谜一样的死。可以说三岛是个极其怪异的人,但同时他在文坛上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他是在战后走上日本文坛的。战争末期,三岛成为“怀疑派”,“时代的落伍者”,曾“积极要把日本引向战败”。可是一旦战败的事实摆在面前,他又陷入一种困惑、虚脱和失落的状态。

这篇《春雪》是三岛由纪夫的绝笔之作压轴之卷《丰饶之海》四部曲的第一部。在《丰饶之海》四部曲中,自宫闱恋爱悲剧《春雪》始,至探计轮回转世的《奔马》及盈满异国情调的《晓寺》,乃迄一切尽皆空无的《天人五衰》,轮回转世的思想一直奇异地压制“死亡”的主题。《丰饶之海》是他赴死的当天早上才完成的悲剧巨著。这四部曲可以说反映了三岛美学思想和全部创作的基本特色。把自我世界所存在的事物及思想全部溶入这部作品,体大思精,文思浩荡。

《春雪》是三岛自己独特怪异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它描写了清显与聪子的爱情纠葛,因为清显在对聪子的爱慕中孕育着一种不安的情绪。他因为小女主角聪子两岁,以及两人从小两小无猜,所以担心自己会让聪子看透等而一直迟疑。聪子没有把握住他的感情,只得接受皇上的敕许,与治典亲王订了婚。此时清显通过友人本多与聪子保持联系,向聪子孙求爱,聪子在惶惑中与清显发生了关系。这种禁忌的爱情,是日本古典中很传统的一种,也很适用于明治的宫廷,两人拼命想突破禁忌而成就爱情,这让《春雪》充满戏剧性的紧张。结果清显还是忧郁地死去,聪子削发为尼。作者的这部作品在纯爱中也贯穿了“优雅的犯禁”和“亵渎的快乐”的对立,并在这种对立中发现美、创造美,又毁灭了美。

书中清显那忧郁而清丽的面庞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以及那庐外的飞雪,飘风,和夕阳的钟声。我感受着萧瑟的酸楚,仿佛一场尘世中无告无无望的梦!还有聪子那美丽飘着淡淡忧伤抑郁的样子,在春日的残雪中幽幽地哀凄无奈,让我久久无法忘怀,心情也随之变得惨淡起来。然而文字中难以言宣的清冷的美又是那么地动人,让人无法自拔!

《春雪》是一部描写王朝式爱恋结局为悲剧的长篇小说。这难免让人想起我国的四大名著长篇巨作之一《红楼梦》。从整体而言,二者风格上都弥漫着浓重的哀感,并且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通过小说情节来表现这么一种哀感的,这种哀感体现出作者的文化理想和人生寄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这两部书中都弥漫着浓重的哀感。虽然这两部作品有些相似之处,但我以为两者的不同还是占主要的。

从二者的创作时间来说,《春雪》是作者三岛由纪夫于1965年到1970年期间创作的。而《红楼梦》是曹雪芹于1749年开始创作,1756年前80回大体完成,1759年整理加评成定稿本。二者相差两百年之多,处于截然不同的时代,所以体现了它们各自不同的世族性格和意识特点。这些差异性构成了它们各自时代的、阶级的和民族的特殊性,是它们文化上不可替代的和混同的主要根据。

《红楼梦》从头到尾显示的是一种梦幻之感,而《春雪》则表现出有日本民族特点的物哀感。《春雪》的物哀感是浸染日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而《红楼梦》中的哀感是在没有悲剧感积淀的中国文化中破土而出的,是由作者用自己的血泪浇灌出来的一枝奇葩。

而且我以为整体上《春雪》没有《红楼梦》显得那么宏伟,没《红楼梦》显得那么深刻,也没有《红楼梦》中将小说人物刻画得那么入木三分。可能是因为《红楼梦》更长篇,是作者倾尽一生心血写出的唯一篇长篇小说,更让我觉得《红楼梦》的可敬可畏性及不可攀比性。在读《红楼梦》中你似乎还可以听到贾府甚至整个腐朽社会制度在一步步走向倒塌时发出的噼啪声,最后轰然倒塌的声音。

《春雪》中的男主人翁清显最终还是死了。三岛由纪夫这人似乎对死亡存在着一定的好感。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他对死亡似乎有着一种迷恋。据不完全统计,他有27部小说、剧本,以及众多的评论和戏剧电影表演中充分表现了他对死和切腹的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发展为“残酷美”的美学理念,完成了他的“艺术表现”。

有人说三岛是心理变态的,而我个人也觉得他的心理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的。在美学的追求上,他非常倾注于逆反的性爱、异常的性欲的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而且常常是通过一种极限的语言或极限的表现,来表达他所谓的“美的对抗”的精神。

在《丰饶之海》这四部曲中三岛集中表现了他的美学思想和全部创作的基本特色。实际上,后期三岛已经将美的形式保留在武道之中,把文化概念上的天皇制和行动上的“文武两道论”作为其文学创作的依据和审美价值的取向。其实他本人也明白,这种“文化与行动一致的思考形式,在所谓政治形态下多少孕育着一些危险性”但为了实现他的美学思想和文学理想,他公开言明“艺术必须有针刺,有毒素。不吸这种毒素,而只想从中吸到蜜是不可能的”。

三岛从变态心理出发,后来接受日本“浪漫”的“死就是文化”在文学上美化了血与死。死亡对他来说有绝对的魅力,倒不是说他喜爱死亡,其实他也是个怕死的人,只是死亡对他的吸引力实在太过强烈。他认为,爱到极致即是死亡,这份对死的痴恋无法诉诸言语文字形容。三岛尤其将切腹这种中世纪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包括在“艺术表现”和“传统行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将切腹行动艺术作品化,另一方面,他将切腹死作为其行动哲学,并为自己的自我毁灭进行长期的、积极的准备,最后以身心实践他的“传统行动”。

所以最后三岛由纪夫以切腹自了了自己的生命。

春雪小说的读后感5

读过《春雪》以后,每当再有人问,你喜欢看谁的书?我脑海中不再会飘过狄更斯大仲马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金庸古龙张爱玲钱钟书村上春树江户川乱步……之后来一句“都蛮喜欢”,我从此以后都有确定地说“我喜欢三岛由纪夫,尤其推荐《丰饶之海》”。

三岛由纪夫开始动笔《丰饶之海》时,已经决定自己最终的结局。

所以他写作的同时,在努力健身,修得临终时最美的姿态。

光凭这些事实已足够让我惊绝,何况,作品本身安详而绝望的美。

是的,因为想好了结局和归宿,反而不急躁,反而可以心平气和,反而可以用清亮的眼睛发现,用细腻的笔调勾画,生活中点滴令人不忍直视的美好,美好到绝望。

常常觉得,川端康成的作品,包含为了唯美而唯美的刻意部分。也因此,更喜欢三岛浑然天成的绝美~~

春雪小说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