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大全 >2022阅读《瓦尔登湖》体会范文

2022阅读《瓦尔登湖》体会范文

凉人心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阅读《瓦尔登湖》体会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阅读《瓦尔登湖》体会范文1

再一次合上《瓦尔登湖》,似乎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把我满脑子的杂想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

说实话,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读“透”这本书,我所能感知的、体会的,不过是皮毛罢了。说起来,这本书与我挺有缘的,它是学校颁发的奖品。但当时得了一等奖的奖品才是这本书,而我是二等奖,不知怎的,阴错阳差,辗转之中这本书到了我的手上,我也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代表作,写于19世纪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贪婪的人类疯狂地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身处欲望旋涡中的人们难以摆脱,欲望创造了一切又毁灭了一切。

身处这样的环境下,深受爱默生自然主义影响的梭罗,只想亲近自然,回归本心。这个身材不高,但很坚实,有着浅色的皮肤,敏锐的五官,看起来似乎有些严肃的梭罗,这个被同时代的人认为是一个行为怪异的偏执狂梭罗,真的逃离了城市的喧嚣,搬去了瓦尔登湖畔隐居。他自耕自食、真正地去体验了极致简朴的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瓦尔登湖》有点像游记,又不是真正的游记,他写的无非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是一本极其私人化的书。如今有些人则将私人化写作当成是一种认知狭隘的表现,但我却认为这种认知才真是有点狭隘了。哪一个人写作的初心不是为了写出自己的想法呢?而每个人的想法都不相同,文章的表达与深意自然也有所不同,私人化写作也是其中一种。既然如此,又怎么会有狭隘之说?

作者在去那里生活后,首先亲手搭建了一座木屋。那座木屋仅仅十几个平米,这意味着他没有足够的生活区域,各种生活区域不能明确区分,他需要在床上活动甚至吃饭,设施也相当不完善。最特别的地方便是他的木屋以及他的生活完全向公众敞开。他从不锁门,过路的人甚至动物都可以自由进出,屋中的食品和用具随便取用,即使他并不在家。在梭罗的木屋中,新鲜有趣的玩意儿随处可见,趣味无穷,给人温暖和快乐。

这段短暂的逃离,使平时远离俗事的他用起工具来像一个合格的农夫,他只用两只眼睛估算两棵树的高度,结果都能十分准确;他也能像一个牲畜贩子一样估计出一头牛或一头猪的重量。这些看似俗而且粗笨的工作,使他真正融入了大自然之中。乡村生活让人保持了淳朴,而这是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它让人活得不虚标,能够控制贪欲,懂得知足。最重要的是享受生活中的细节,能够细细品味大自然的馈赠。

2022阅读《瓦尔登湖》体会范文2

阳光透过细密的树叶,被剪成细碎的鎏金洒落地面。树上,松鼠吱吱叫着,捧着一粒松果,睁着天真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树下,鹧鸪领着它的孩子在悠闲地散步。地面上,有一只褐色的蚂蚁,就好像是一个强盗,正拽着一只长有透明绿翅的、仿佛是一个公主的昆虫,在艰难的行走。不知在安徒生的眼里,这又会变成一个怎样的童话。

林边,湖水荡漾。风陡然向东拂过它不透光的表面,直到吹皱那远处鲜活的水面。光辉灿烂、缎带似的水在阳光底下闪耀,光溜溜的湖面上洋溢着欢乐和青春。

没错,这就是梭罗独居的地方,被称为“世界上最修心的地方”——瓦尔登湖。

翻开书,无论你的内心多么浮躁,这时都会安静下来,连空气都变得像书中森林里那样:清澈、湿润、流畅,有股沁人心脾的薄荷的静,绿的香……

在瓦尔登湖的湖畔,梭罗的小屋中,茂密的树林间,我品味到了精神上的宁静与优雅。记得歌德说过:“只有把自然当人一样看待,当我们的精神状态、喜怒哀乐与自然完全一致,我们所爱的那双明眸中的亮光与早晨清新的空气浑然一体时,我们对往事的沉思与森林有节奏的喧声浑然一体时,大自然才会以其全部力量作用于我们!”相信远离喧嚣的梭罗,正是有了大自然的力量,才写出了这部100多年经久不衰的奇书吧。

在物质横行的年代里,能读到《瓦尔登湖》这本书真是幸运,我的内心,如瓦尔登湖,平静、安宁、优雅、超然。

2022阅读《瓦尔登湖》体会范文3

这是一个愉快的早晨,我还依稀记得昨晚的那个梦,仿佛一个人漫步在瓦尔登湖畔,“沿着硬石的湖岸走”,“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

在这偌大的空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是的,只有我一个。这地方是宁静的,却又不那样绝对。伴随着风而来的是森林守护者的呼吸声,沐浴在大自然之中,嘴角似乎也不自觉得微微上扬。人们常以为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是寂寞的。然而,他却从不觉得寂寞,也一点也不受寂寞之感的压迫。相反地,他却因为这一份寂寞,享受着陶醉于大自然的乐趣,获得了诚恳的生活态度,并满足了他对于思想的热爱,当然,也在这寂寞的生活中写下了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瓦尔登湖》,为世人留下了纯净的精神礼物。我欣赏他,因为,寂寞,在人们眼中似乎并不是件好事,似乎没有人不怕寂寞,但在梭罗的心里,一个人的生活却是种享受,在这种享受中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他的生活信条是人们应当尽可能的降低物质欲望,而将精神追求作为第一要义。甚至人们因此将他奉为“隐者”,然而,我不认为称他为“隐者”是恰当的,因为他仅仅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罢了,而这恰恰又是人们所做不到的,也便成了“稀奇”。难道这种坦然不羁的生活态度不值得被称为幸福的寂寞吗?

我不禁要问:有人赞扬过“寂寞”吗?有人欣赏过“寂寞”吗?我曾经站在人群中,不知道要上哪儿去,也不知该跟谁走,无限的迷惘,然而因为周围的人们无时不刻地以肢体动作提醒我往前走,又不得不随波逐流,心中倍感寂寞。我想,一定有人和我一样曾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眼中的寂寞不都是与伤感相伴而来的吗?

然而梭罗却说:“什么也不能正当地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我愣了愣,却想到自己并不单纯,也不勇敢。尽管自己并没有那般高尚,但只要浸润在大自然的恩泽下,眼中心中全是美的享受,即使一个人,又怎样?寂寞也是种幸福啊!想象同梭罗一样,自己的地平线全给森林包围起来,专供自己享受,拥有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我的世界。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活在都市里的我们,不正是日夜想着能有一方属于自己的田地吗?我们在这充满是非的社会里摸爬滚打,不就是为了追寻那个心中的理想世界吗?我羡慕梭罗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并且可以那样地确信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热爱。我向往他的这一份寂寞。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人,从没有一个人在夜里叩响他的门,难道这是可悲的吗,我不以为然,就好像这世界的开端或终结,多么神圣啊,而我就仿佛正是这个幸运的人,见证着这一切,这份寂寞对于我来说就是种幸福。而梭罗,应当就是那个敢于选择生活的第一人,他的寂寞孤独,我不能想象,但我想当他得知因为自己而有更多人敢于面对自己的生活时,他应当是倍感幸福的吧!

2022阅读《瓦尔登湖》体会范文4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这本书写成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者竟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特立独行,怀着一颗质朴纯真之心踏上了这样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这种勇气和魄力令人无比钦佩,而在梭罗心中能存有这样的不带有一丝一毫受世俗之气污染的纯净思想更是让我肃然!这澄明的思想如同一阵清新长风掠过所有读过此书之人的心际,不禁让人为之精神一振,他要让人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就是可以带来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物质生活确实很诱人,有了钱财便好象可以为所欲为,有华丽的别墅,有高级的私家车,有丰盛的饭菜,有夺目的衣裳和珠宝等等等等,于是人们都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财富,有了可观的钱财后还想得到的更多,永无止境,直到他老之将至之时,他才会意识到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充当的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渔夫整日以打渔为生,每天只打很少的够吃一天的鱼便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一天一个有钱人见到他在懒洋洋地晒太阳便过去批评渔夫好吃懒做,有钱人说:“你怎么不去搞水产养殖?过几年那可以赚多少钱啊!”渔夫说:“赚那么多钱干什么?”有钱人说:“这样的话就可以不用每天出海打渔了!”渔夫问:“不出海打渔了那我每天干什么?”有钱人显得很骄傲的说:“你就可以整天很悠闲的晒太阳了!”渔夫说:“我现在不就在很悠闲的晒太阳么?”有钱人语塞。

一般而言,我认为能愿意这样过隐逸生活的只能是东方人,而且现在我甚至怀疑现在的东方还有没有这样的隐士存在,仿佛这样的人物只能活在遥远的古代,时常的我就这样想,如果我生活在古代,我愿意过那种山林生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群山葱葱,幽径模糊,山湖静寂,紫雾腾腾,孤舟寒江,冰雪淅淅,想想就让人心醉!可是,能无忧无虑地过这种生活的人真能存在么?古代那些隐士大多是在官场不得志的士大夫,寻常百姓哪会有这份闲心,家有老小,能够抛开他们由着自己的性情去游历江湖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今要想过不问世事的隐逸生活还真是不切实际的,《瓦尔登湖》的作者大卫梭罗也只是过了三年的山林生活便又重新入世,即便是如此这段经历也是弥足珍贵,试问有谁能花三年的光阴来尝试这种简朴生活并能够富有情趣地刻录下来自己的心迹?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

2022阅读《瓦尔登湖》体会范文5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历史这块魔方已经从正面翻转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种在减少,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图称霸地球的人类了。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瓦尔登湖》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绿色经典文库”中的第一本,这样的定位,也是编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吧。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