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大全 >《徒手攀岩》(free solo)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五篇】

《徒手攀岩》(free solo)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五篇】

毒盅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Free Solo》这部2018年上映的的纪录片纪录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free solo之一,Alex Honnold完成优胜美地El Capitan巨石上的Freerider路线。实际的攀登发生在17年6月,是当年最重量级的攀岩新闻。关于2019年电影《徒手攀岩》的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1】

  《徒手攀岩》(free solo)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一时间让世界最顶级徒手攀岩者Alex Honnold火了起来,甚至成了一些非攀岩爱好者心中的男神,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所谓徒手攀岩就是指在无保护、无辅助设备的情况下的攀岩。和攀登雪山一样,徒手攀岩是一项极其危险的极限运动,这是人和大自然的悬崖峭壁之间赤裸裸的对峙,一旦失手,即是粉身碎骨。

  是否值得为徒手攀岩冒生命危险

  2010年当我刚入学斯坦福大学,在学校里听到的第一个让我震动的新闻就是政治系的博士生Christina Chan刚在优胜美地(Yosemite)徒手攀岩中坠崖身亡。Christina不仅是优秀的青年学者, 也是当时世界上崭露头角的攀岩和登山新秀。他曾和中国第一个真正的民间职业登山者严冬冬作为搭档攀登了勒多曼因雪峰。而严冬冬正好是我在清华大学山野协会时候的学长和教练。而两年之后的2012年,严冬冬也在攀登阿克苏西天山时不幸坠入冰裂缝中身亡。

  在严冬冬去世之后的第二天,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以当时极富理想主义的情怀赞颂了严冬冬的不顾世俗眼光,追求内心所爱的执着与勇气。文章一发出去,我爸立马半夜打过来,原话是“国家培养你这么多年不容易,你不要像严冬冬那样去登雪山”。估计很多带着小孩去看《徒手攀岩》的老父亲老母亲心里都捏着一把冷汗,害怕家里的熊孩子真的就把Alex Honold当成了英雄,也要闹着去练徒手攀岩。

  所以对于影片《徒手攀岩》最大的争议是,是否值得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去进行徒手攀岩。换句话来说,像Alex Honold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去从事这项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极限运动。Alex Honold大一从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学,之后数十年只身一人在加州各处国家公园里攀岩,常年住在面包车里。在他成名前的很多年,他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但是他除了购买简单的食物,也几乎不花什么钱。

  在我更年轻的时候,我会把这样的行为视为一个人个人意志的觉醒,不受世俗的约束,追求自己内心所爱,真正自由的活着。这几年读了一些徒手攀岩者的书,听了不少关于他们的采访,加上身边也有执着于极限运动的人,渐渐对他们真正的动力有了更多的理解。发现那些不走寻常路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对自由意志的觉醒,而是走不了寻常路,或者在寻常路上走得很不开心。而只有在那看起来并不平顺,甚至危险四伏的蹊径上,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Alex Honold的孤独童年

  Alex Honold 在采访中提到,他的父母从来没有给他过拥抱,在家里从没有人提到过”爱”这个字。在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爱的美国文化中,这的确是很罕见的。而Alex Honold的母亲的解释则是,Alex的父亲具有艾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艾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具有高智商的自闭症。这种人像所有自闭症患者一样缺乏和别人的感情沟通的能力,却往往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天赋。他们也容易痴迷于某种事物(monomania)。Asperger syndrome具有遗传性,Alex的母亲说,Alex的父亲痴迷于旅行就像Alex痴迷于攀岩一样。Alex从小也是个孤独而不合群的小孩,在课堂前的演讲更是让他极其恐慌。在家里感受不到爱,在学校里也不受欢迎,Alex的成长经历并不快乐,甚至可以说有些痛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那一年,他过着独行僧一样的生活,独自住在校外,没有认识任何人,也没有跟任何人讲过话。

  攀岩让Alex Honold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然而Alex却在攀岩中寻找到了极大的快乐。大概没有比攀岩和登山更纯粹的挑战:在远离城市嘈杂的大山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攀岩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技术实力。除此之外,攀岩还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攀岩的高难度和危险性也让攀岩者必须得全神贯注,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或者心理学中所讲的“心流”(flow),这种境界也让人感受不到平时萦绕于脑中的焦虑和烦恼。这种攀岩的独特魅力在Steph Davis的《High Infatuation: A Climber's Guide to Love and Gravity》一书中有提到。Steph Davis是我心目中女神级的人物,她不仅世界顶级的攀岩者,也拥有及其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可以和专业作家媲美的优美文笔。

  在寂静的山野,Alex白天在岩壁上进入一种痴迷忘我的境界,晚上在自己的面包车里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在这里,他不用做他不擅长的事情:与人社交。当他一次次在岩壁上创造奇迹之后,整个世界向他走来。除了出书,世界各地演讲,以他为主角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他也在一次攀岩分享会上邂逅了他的女朋友,收获了一份他以前没有体会过的美好的亲密关系。他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认可和快乐。

  天底下没有哪个母亲不为自己的儿子的生命安全担忧,但是Alex的母亲却在Alex决定徒手攀登世界上此前从未有人能登顶的酋长岩时说:“我不忍心让他停下来,因为这他真正的活着。”可以想象,如果让Alex不再攀岩,他也许真的就只能行尸走肉般生活。就像汪峰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2】

  Alex Honnold是一个85后加州大男孩,美国攀岩圈的传奇人物。一部关于他的电影《徒手攀岩》(FreeSolo)刚刚获得今年的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最佳纪录片,并有很大的希望在月底摘金奥斯卡。春节长假刚刚结束,一场瑞雪喜从天降。如果你碰巧需要一些新年动力,这绝对是最适合大屏幕观影的震撼杰作。

  Alex在参加电影节时终于有机会和观众们一起看自己无保护徒手攀岩的过程,他的手心也不断冒冷汗。“哇,真的挺吓人的。”Alex说,“其实看人Free solo比实际去爬要难多了。”在长达两年左右的拍摄过程中,Alex从来没有浏览过任何关于自己的素材。现在的他看到观众们在电影院里吓得直捂眼睛,整个人高兴坏了!

  对于我等凡人,不使用任何保护措施攀登约1000多米高的酋长峰(El Capitan)不会出现在有生之年的愿望清单上。恐怖的是2017年Alex仅仅用了3小时56分钟就完成了正常人需要3天才能搞定的传统攀岩。《徒手攀岩》全程真实记录了这一挑战人类心理与体能极限的壮举。

  大家都说Alex的眼睛里有星辰闪耀,有可能是因为他常年住在自己改造的房车里,整个人非常接地气,所以看起来有点傻憨憨的,十分真诚。2004年,他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只有19岁的Alex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感悟。成绩优异的他直接从加州伯克利大学退学,“偷”走家里的卡车开始四处攀岩,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自己热爱的运动中去,从此上了道。

  无保护独攀(Free Solo)的界定是没有保护员、绳索和安全带的攀爬,其风险必然是致命的,属于岩石上最极限的冒险。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引起误判,导致惨剧发生。一阵风,一块下落的碎石,一只来偷吃饼干的鸟儿都有可能令攀爬者失去平衡,从几百米高处坠落身亡。就像Alex在影片中伤感的提到,大多玩儿无保护独攀的运动员都去世了,包括许多曾一起搭档的顶尖选手。他们不仅仅是登山伙伴,更是挚友……

  Alex一战成名的Free Solo挑战要追溯回2009年,23岁的他在愚人节当天完成月华拱壁独攀震惊岩圈。随后他越战越勇,一路刷新全国著名岩壁线路的首次无保护独攀记录,连攀速度记录等,改写了攀岩这项运动的极限。

  在影片《徒手攀岩》中Alex挑战的地点位于优胜美地(Yosemite)国家公园的酋长峰,(ElCapitan)这里从未被人无保护独攀征服过,也早在他的计划之中。每当Alex想要突破自己极限的时候,都会回到优胜美地的山谷里。“优胜美地拥有干净的花岗岩岩壁,高耸庞大、攀登难度高,为当今最好的攀岩者提供了几乎没有限制的挑战。比如,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尝试过无保护独攀酋长峰上任何一条路线。”Alex几年前还在他写的攀岩经验分享书《孤身绝壁》中表白优胜美地和他的“上帝”酋长峰。很快,他自己刷新了这项历史记录。

  户外极限运动的魅力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它帮助人们逃离一切世俗和喧嚣。在悬崖峭壁之间,渺小的人类绷紧那丝神经纤维,不断重复着高风险的肢体运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阻隔了所有的烦恼。如果你知道失误即死亡,便不会出错了。

  “耳边有微风吹过,我感觉自己踏入空中,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受。我百分之一百的确定,我不会脱落,正是那种确定感让我不会脱落。”对了,医学界专门“抓”他去做过科学研究。核磁共振的结果发现他脑内的扁桃体和普通人不一样,这也印证了Alex对恐惧的理解和控制力确实异于常人。

  群山的召唤让这个有胆有谋的少年一次次战胜恐惧,踏上征途。

  《徒手攀岩》由亚裔美籍导演金国威(Jimmy Chin)和他的拍档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联合执导,历时两年多完成全部拍摄,真实记录Alex从训练到登顶酋长峰的全部过程。这是继《攀登梅鲁峰》(Meru)之后两位导演第二次紧密合作,同样聚焦极限山地运动。《攀登梅鲁峰》讲述了Jimmy金国威与他的两位同伴征服喜马拉雅梅鲁峰的过程。影片摘走圣丹斯电影节观众选择奖,却没能获得奥斯卡的亲睐。

  Jimmy金国威曾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黄金单身汉之一,他是一位知名冒险家、登山家,同时还作为专业摄影师为《国家地理》杂志、大型运动品牌拍摄图片和广告,是一位冉冉升起的电影人。

  2011年,他在一次聚会中与Chai相识,顿时被这位来自纽约上东区的睿智女性吸引。当时他正在为自己与另外两位同伴冲顶梅鲁峰失败的经历而苦恼。Jimmy金国威把自己拍摄的喜马拉雅高海拔登山素材发给Chai希望得到一些专业的建议,没想到三个月后才收到回复。漫长的等待让他以为Chai既不对自己感兴趣,也不喜欢他拍的素材。

  Chai在访谈中完全否定了Jimmy以上两种猜想,当时她只是带着头盔,穿着防弹背心在枪林弹雨的科索沃拍摄自己的纪录片。等她回到纽约浏览过所有素材之后,兴奋的告诉Jimmy她看到了一部纪录长片电影的可能性。

  后来两位导演的合作不可遏制的发展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他们开始约会了。意外的关系变化令Chai对两个人继续专业合作感到迟疑,最后却无法控制自己,闭着眼睛跳上了这艘船,因为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

  这位毕业于普林斯顿比较文学专业的美女混血导演的毕业作品曾获得Tribeca电影节最佳纪录短片,那时的她只有24岁。在短暂跟随大师Mike拍摄了电影《Closer》之后,她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纪录片拍摄并稳定的产出优秀的作品。

  Jimmy非常直白的表态如果没有Chai的专业支持,他无法完成这些作品。两位导演分工明确,Jimmy负责组织专业的拍摄团队,自己也扛起机器在一线跟随Alex攀爬同时进行拍摄。而Chai始终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克制来确保影片的准确性,在后方组织采访和梳理影片线索。

  《徒手攀岩》两年多的制作过程中,拍摄和剪辑始终并行。 Jimmy甚至发现了Chai和Alex两个人身上某种神奇的相似之处。“她电影的剪辑谨慎且细腻。在尝试所有一切之前绝不会回头。这显然就是登山者的特定思维模式——她不会放弃。”

  当Alex开始严肃考虑关于酋长峰的无保护独攀冒险时,他已经成为户外题材影片市场上的焦点,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影片、广告、社会活动之中。只要画面里有Alex在爬山,必定能立刻锁住观众的眼球,令人无法再移动半步。最终Alex还是选择了与自己相识多年的Jimmy带领的国家地理团队,因为他相信Jimmy和Chai在意这个故事,而且能够以一种不妥协其安全的方式记录此次尝试。

  记者Lisa Chase的一篇报道补充解释了Alex这次至关重要的选择,他在大多数电影中,只是在为品牌做事。“你来到岩壁,进行拍摄,反复攀登17次。”但是Chai不一样,Alex第一次与时刻关注真实的人一起工作,这令他感到安心。

  更加分的是两位导演的职业背景互为补充,非常清楚另一个人所能做到的事情。Jimmy认为这使得“碰撞的世界行之有效的运行。”两个人于2013年结婚,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在拍摄《徒手攀岩》时出生了。

  Jimmy回忆起自己有一天在外拍摄时接到正在剪辑室里拼接素材的Chai的电话,“我刚刚把《徒手攀岩》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太好了!”Jimmy愉快的回复道。当你选择与某人组团打怪时,信任是尤为重要的筹码。

  拍摄一部关于极限运动的纪录片本身就是一项极限运动。摄制组需要大量的素材支撑故事的发展与人物塑造。Jimmy作为一位具有20年户外经验的探险运动员和职业摄影师,他希望影片保留一种经典的电影风格,这需要大量技术和实操拍摄的突破。

  首先,由于拍摄题材的特殊性,所有的摄影师必须是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攀岩者。也许一个攀岩者可以被训练成一位摄影师,但是拍摄可没有时间等候一个摄影师从零开始学登山。

  此外,当摄影师被吊在几百米的高空,他们每个人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拍摄单位,做自己的摄影助理,完成精准对焦工作的同时还要确保镜头的平稳运动。要知道,摄制组选择的Cannon C-300相机加上17-120mm变焦镜头可是一套大家伙,导演开玩笑说没想到拍完全片只砸烂了两台相机。

  整个摄影组需要不断的反复跟随Alex训练来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保证“隐形”拍摄,把对Alex的外部影响降到最低。虽然Alex的无保护攀岩行为让所有的人手心冒汗,但是登顶酋长峰的想法已经萌生出8年之久。长达两年的有保护攀岩练习使他可以默背下在岩壁上的所有动作的细节。对于拍摄团队也是如此,好像大家排练了一出规范的舞蹈表演,只不过这次舞台在纯天然的悬崖峭壁上。

  每个摄影师都清楚的知道他们要抓到的镜头是什么,在什么方位需要如何拍摄,何时移动,何时推进,练到最后都是程式化的。Chai特地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每次路过某个洞的时候,某只鸟总在那里;把手伸进某处岩石的裂缝,已经有三只熟悉的蝙蝠在等候了。

  Alex冲顶挑战当天,5位摄影师潜伏在岩壁上时刻准备着进行拍摄,一支三个人的跟拍小组留守地面。另外还有一架直升飞机负责岩壁的全景拍摄和Alex攀爬过程的航拍,一共9台相机同时纪录主人公的疯狂冒险。讽刺的是,挑战当天在地面拍摄的摄影师其实是训练演习时在岩壁上跟拍Alex最频繁的人,但他不幸两周前陪女朋友滑冰把腿给摔坏了,只能待在大本营。嗯,看来有时候平淡无常的生活也是危机四伏啊……

  这种“消失“的拍摄方式为Alex提供了他最需要的自由和自在。“他希望被拍摄,但是他不希望感受到被拍摄。“由于拍摄团队都是与Alex相熟且亲近的朋友,没有人能够忍受有可能会拍摄到Alex掉落山壁遇难的情景。每一个人在拍摄时都承担了频临极限的心理压力,却要表现的云淡风轻,生怕影响到Alex的发挥。

  Alex自己一个人在大森林里训练的时候,经常坐在房车里思考,一想就是一整夜。他没有别的其他工作,无需像都市人一样朝九晚五奔波生计。但是攀岩是一份二十四小时的全天候工作,他发呆思考的内容就是攀爬的方式和路线。这就是他所谓的准备的一部分。“对我来说,无保护独攀大岩壁最主要的就是做准备。实际上,在攀爬前的日子里,我已经完成了攀爬必须要做的功课。当我一旦开始攀爬,所要做的仅仅是执行。”

  生活中的Alex就像一个大金毛,总是需要找事情做。他和同伴去攀岩的时候如果遇到糟糕的天气不得不待在帐篷里,他会变得异常烦躁,不停的提起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好日子。这时Alex的同伴扔来一本关于地球地理的书,告诉他今天的任务是在睡袋里看书。于是,Alex变得乖巧,把900页文字在一天内通读透彻。一个多么无趣,又多么有趣的人!

  攀岩事业的成功使得Alex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财务自由,他只要接拍两天的商业广告,便能挣到贫苦地区人们一辈子的薪水。Alex在南非乍得和队友一起探险时,看到当地的落后与贫穷,下定决心用自己攀岩所得创办基金会,多做一些公益事业,而他自己始终过着极简的生活,每个月的花销不会超过1000美金。是这项极限运动把Alex这个害羞的大男孩带出了自己闭塞的圈子行走四方,最终跳出狭隘的小我,变得更加谦逊平和。要知道,最开始他选择无保护独攀,也是因为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话啊!

  或许对与极限运动挑战者的家人来说,攀岩是自私的,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安危放在肚皮之外,忽略个体需要肩负的社会与家庭责任。可是如果我们真的带着某项天职来到这个世界,又怎能放弃所爱浑浑噩噩走过一生呢?况且,像Alex这种没有参考价值的特例小孩,95%的时间都是带着保护绳在不断的准备练习的。“我其实只会冒一次险,就是真正裸攀的那一次。”

  《徒手攀岩》承载着丰富的登山哲学与美学,当观众们看到某个人有如此疯狂的理想并付出行动去实现时,收获了极大的精神满足。Alex因为有了铁杆摄制组的陪伴,在征途上不再孤单。导演挺着大肚子完成长达8个小时的采访,当她听到观众亲口告诉自己Alex故事激励他们走出一个又一个人生困境,无尽的满足和成就感冲淡所有拍摄的苦难。

  当电影院里片尾的字幕伴随音乐冉冉升起,久久不能平静的观众们呆坐在原地,纳闷刚刚看完的到底是纪录片,还是恐怖片?直到影院的工作人员们拿着扫把走进来,满地划拉爆米花含蓄的清场,大家才不情不愿的站起身,重返现实世界。

  终于,轮到我们自己拨开迷雾,冲出困境,踏上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3】

  ree Solo(无保护攀岩),是攀岩运动中最危险、最极限的一种。在不了解攀岩的大众眼中,徒手爬上将近3000英尺,几乎垂直地面的岩壁本身就足够匪夷所思,更何况还是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走错一步,就可能粉身碎骨。哪怕是在攀岩爱好者中,敢于尝试徒手攀岩的人也少之又少。几乎所有人,在学习攀岩保护的第一课都会被反复强调:绝不要松开保护绳。

  于是,当我们谈到无保护攀岩,脑海中出现的总是这么一副场景:一个人带着一腔孤勇,抱着必死的决心悬在岩壁上,没有支援,没有后备方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手脚……甚至连Alex Honnold自己早期那部短片《Alone on the Wall》里,也在拼命渲染这样一种气氛。

  而我看完Alex最新这一部《Free Solo》后简直惊呆了,这跟我想象中的无保护攀岩太不一样了……它简直是人们所有刻板印象的反义词。这部电影里,无保护攀岩是有计划的、可控制的,甚至可以反复尝试;Alex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团队里有好几个闪闪发光的名字:Tommy Caldwell,曾经征服过酋长岩好几面墙的顶尖攀岩者,也是另一部攀岩大片《The Dawn Wall》的主角;Jimmy Chin,摄影大触,登山高手,还曾经从珠峰上滑雪而下。Alex甚至还带了个女朋友,在他准备爬酋长岩期间两人甚至还买了一套房。整部影片将近两个小时,只有最后10分钟不到的时间是Alex正式攀爬酋长岩的影像。前面长长一个多小时,全都在详细讲述这个项目的准备过程,几次失败的尝试,各种方案的变化,和风险应对指南。

  是不是一个很熟悉的配方?这哪里是世界级大冒险,明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报告啊!

  但是,也许正因为这不同于大众印象、甚至不同于其他无保护攀岩者的详细准备,让Alex Honnold成为当今最厉害的无保护攀岩者,并且至今仍然还活着(划重点!)。

  这几年开始攀岩的人,都无法绕开Alex Honnold这个名字。这位内向的加州青年,从5岁开始攀岩,19岁从伯克利退学后开着一辆房车四处寻找目标,在2008年首次无保护爬上优胜美地公园的 Half Dome——两千英尺高的大岩壁,著名户外品牌The NorthFace商标的来源。从此之后,全世界都在等着他爬上酋长岩,他也在2017年正式完成这一壮举,而同行的摄影师Jimmy Chin记录了这整个过程,成为了这部名为《Free Solo》的电影。

  就是这位不断挑战人类极限的Alex Honnold,在他的自传、采访、演讲中不断强调过一个观点:他并不比其他人更大胆。无保护攀岩在他眼里,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只是失败的代价非常惨重而已。

  我一度不理解这句话。攀登大岩壁,这本来就是一件风险超高的事儿。举个例子,你面对一面垂直地面的墙壁,唯一凸起来的地方就是半厘米宽的石缝。你只有一只手抓住它,得固定住自己的整个身体,并且得试图找到下一个落手或者落脚点。而你一低头,发现自己离地面500米高。你告诉我,要如何把风险压在控制范围内?

  感谢Jimmy Chin,在《Free Solo》影片中详细记录了Alex的准备过程,也让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大神的方法意外地简单(和熟悉),首先要有一个好团队,然后得留够充足的时间,把岩壁分段拆解,集中讨论难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尝试。工程师们看到这里都泪流满面了,这不就是我们做项目的方法吗?

  Alex的团队非常牛逼。前面已经说过了,他团队里有攀岩大神。Tommy Caldwell是最适合攀爬酋长岩的伙伴,如果说我们这一代攀岩者的偶像是Alex Honnold,那么Alex本人的偶像就是Tommy无误了……Tommy可是首攀了好几条酋长岩线路,在离婚后就仿佛跟大岩壁结婚了,用了几年时间就为了爬过心中梦想路线the dawn wall的人啊,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人对酋长岩了如指掌,那就是Tommy了。而且,怎么说,可能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具体请看《The Dawn Wall》这个片),Tommy对后辈还挺关心的,很愿意配合对方的训练节奏,作为攀岩搭档简直完美。

  能看出Alex对这群人是相当信任的,Alex摔伤脚的时候,他们讨论恢复计划,在时间和健康中做抉择;摄影团队决定拍摄方式时,Alex说不要跟拍,摄影团队立刻改变方案只做远景和无人机拍摄。要知道,Alex是那种内向到,小时候攀岩不敢跟人说话,找不到搭档,不得不开始一个人徒手攀岩历程的人。让他能毫无顾忌说出想法,并且能全心信任团队会跟自己配合,这是件超级了不起的事儿。这时候就要划重点,许多公司的产品经理跟程序员真的是零交流,互相认为对方的思维跟自己不在一个频段。抱着这样的态度,怎么能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呢。看一看Jimmy Chin是怎么做的—— 他在讨论中一直不停向Alex询问,哪怕Alex表达模糊不清,也能在他的反复确认中把信息交代清楚。果然不会问问题的摄影师不是好PM。

  当然,团队再牛逼,徒手攀岩也要靠个人素养。之前那部《Alone on the Wall》的主题简单粗暴,就是秀,镜头全给了Alex在岩壁上的高难度动作,怎么惊险怎么拍。而这一部电影篇幅更长,就能系统地展现出Alex的整个准备过程。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讲Alex如何反复练习The Boulder Problem——整条路线中最难的一段。Alex不断失败,不断换方法,笔记也做了一整本。客观上,那一段难度高,Alex并不能做到100%的把握,但他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万全的准备。在最后攀登前,他甚至把这些难点动作的手脚顺序记了下来,尽量保证自己不犯错误。比起最后那创造历史的10分钟,这一段反而是最让我震撼的情节。在我攀岩的这几年里,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的路线,也用过几天十几天的时间去尝试,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把整段的答案都背下来——仿佛这种考试前背下标准答案的方法,在高考后就被自己抛弃了一样。并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变差了,而是自己已经失去了那种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决心了吧。然而这不仅仅适用于攀岩——面对各种项目,难道不是这样细致万全的准备最容易成功吗?

  还有很多点,都让我觉得这分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教学片吧。比如Alex在16年冬天尝试攀爬,却在爬完第一个pitch感觉不对,立刻回撤,这就跟项目需要先小范围测试,然后再大规模上线一样。再比如Alex两次受伤,他并没有休息到完全恢复再重新训练,而是一边打着夹板一边在岩馆做室内训练,正如同修bug,不可能等所有系统都好了再上,而是哪儿修好了就哪儿上啊。能把这方方面面都做好,也难怪Alex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并且如他自己所说,始终把风险控制好。在这电影前80分钟的铺垫之下,最后10分钟的成功似乎是意料之中,小伙伴们都说这部片没有《Alone on the Wall》惊心动魄,殊不知前80分钟的准备过程才是精髓。项目上线,一切平安,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很多人认为Alex能如此系统地准备攀岩,是因为无保护攀岩一旦失误,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他不得不全力以赴。而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如果拿出这种命悬一线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即使无法达到爬上酋长岩的成就,也应该能在大多数领域所向披靡。决定结果的,首先是方法和态度,技巧总是占第二位的。所以啊,我就再一次感叹,我和Alex Honnold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他能爬上5.14而我不行呢。

  最后。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里展现出来的Alex的个性。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跟这个世界的交流仿佛隔着壁垒的人。他说,最开始无保护攀岩,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找人做搭档,只好自己爬。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会对Alex的心态产生好奇,不知道他这样专注又交流障碍的家伙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的大脑真的感觉不到害怕,正如电影中MRI图像显示的那样吗。

  我倒是觉得他一点也不奇怪,与其说他过分勇敢,不如说他只是选择了他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后来幸运地发现,攀岩这件事,竟然意外地适合内向型。攀岩给他带来的安心,远大于危险。这一点我感同身受,因为有时候,跟人交流这件事,真的比从岩壁上摔下来还要可怕。在山里面对一面光秃秃的高墙,我也不会手心出汗、肾上腺素飙升,而是觉得,啊,终于可以不被打扰地和这座山好好交流。那种感觉——比起在会议中不停发言讨论,在朋友聚会时强行融入人群,要舒服得多。确实有很多攀岩者是爽朗外向的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比起跟人在一起,更愿意面对大山的。他们应该跟我一样,从Alex身上看到了很多鼓励吧。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4】

  去年看到alex徒手上了el capitan简直,这条新闻有多大呢,大概是攀岩界登月一般的成就。

  简单科普一下,el capitan不同路线可能有些许不同,但大概一千米左右,九十年代第一个登顶的团队花了45天,住在墙上,钉子,绳子各种辅助才上去。即使是现在花个两三天上去也是正常level。就这能上去的也都是大佬。

  这些路线有多难呢,alex上的freerider这条线,大概是7c+的难度。攀岩难度从3,4,5a,5b,5c,6a,6b,6c...以此类推。我前后零零碎碎爬了三年多,也就6b,当然我比较宅也比较菜。不过基本上本地攀岩馆来个能爬7b的都是要被人仰视的。以上,还是在室内top rope的情况下,top rope就是有绳子保护,摔了绳子接着,累了可以挂绳子上歇会。室外就是另一种情况了。首先室外不像室内你能一眼看到下一个hold在哪,其次会有风啊!石头会滑啊!还会有鸟从岩洞里冲出来吓你一跳啊!影响跟室内不可同日而语。再然后室外不会有top rope给你上,就算不是alex那样free solo,也要lead climb,就是你带着绳子跟你一起上去,从一个bolt到另一个bolt前后最多可以摔下七八米,耐力跟体力的要求都上去了很多。室内能上6b的话室外起码减个两档到5c。高度的话周围大家平时去去法国比利时,平均也就是40米左右的岩壁,如果multipitch的话可以爬个一两百米撑死。这样大家再感受一下室外!一千米!无保护!四个小时!简直可怕!

  以上仅代表菜逼普通人看到alex的感受。难度上当然专业选手能上9a的也不是没有,所以alex这个最屌的还是在无保护上了。free solo就是,你路线再熟悉,脚一滑也就go die了。电影里面alex的形容就是,一个运动员,他有拿到金牌的实力,但是free solo就相当于,他拿不到金牌就会死。Mmmm。

  导演跟alex跟一帮人也是很多年的朋友了,但是这个纪录片很少能看到导演的主观色彩。全都是很客观的记录alex的生活,alex的想法,alex的攀岩,没有夸大他爬这个有多吊,也没有可以渲染悲壮色彩,就很平常的记录下了一些点点滴滴,至于拼凑出了什么故事就是每个人经历不同理解也不一样了。

  两个月前在阿姆纪录片电影节看的,小细节都记不清了,就记得笑点特别多,全场好多次笑炸。明明知道他最后爬上去了,还是能看的让人手心出汗。最后他本人上台的时候更是不真实感强烈。全场激情鼓掌一分钟。

  几个小片段,alex去做核磁还是什么的,看脑部反应,发现一般人看到危险的东西应激反应脑中产生的某种化学物他产出的特别少,aka他感觉不到恐惧。他本人说是那块脑子被刺激太多了所以产不出了。然后做问卷,问到,do you feel depressed,alex下笔顿了好一会,mmmm。我的感觉是,他世界很小,focus在一件事上就真的是百分百,决定free solo el capital,就不停的爬,不停的训练,做笔记,确保每个小细节都万无一失。但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一定是让人喜欢的。一个片段是alex说他觉得他以前的女朋友们都没她们说的那样在乎他,他死了她们会难过吗,可能也就两三天吧。很冷漠,很awkward, quirky的一个人。可能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成就吧,我的世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朋友分点时间,家人分点时间,同事,爱好,社交,这那那这的,我俩谁更开心一点,谁知道呢。

  alex天不亮出发,中午到顶,一通激动完,边上的人他下午有什么打算,他说嗯训练一会fingerboard吧。边上的人: ....normal people would say i'd take the day off.

  欸写的好长啊停不下来。

  这个电影争议最大的两点,一个是电影本身,一个是alex的女票。

  很多人觉得alex决定让别人来拍他free solo是一个特别商业的行为,不纯粹,attention whore,说什么攀岩其实不过是想出名罢了。毕竟这不是说那相机拍拍就能拍的,前期准备,找人,挂在岩壁上布置设备,找角度。从alex的角度来说,自己一个人干一件事,跟一堆人拍着干一件事的心理压力决然不同,因为这个他额外准备了更久的时间。从拍摄的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alex的朋友,想到可能拍下朋友摔死的镜头就足以让这个团队根本组不起来了。一个片段,山底下拍摄的那伙,其中一个在alex爬的时候把镜头对好就不敢看下去了,一边扭头捂眼一边说你们怎么能看下去,几次捂嘴惊呼。

  alex的女票很多评论就更过分了。觉得alex这么纯粹的人这个女人不仅让他受伤好几次,还拉着他买房子什么的,他可是直接拿锅吃饭的人,你怎么能让他住大房子里。女票的ins都说电影之后很多人来指责她。哇塞关你们什么事啊。你们觉得alex是个怎么样的人就一定要怎么样吗。他自己开心喜欢就好嘛。电影把这些展示出来,怎么理解是个人的事。电影里面alex刚跟妹子在一起没多久,他直白的说妹子爬的很差,然后他俩去攀岩,因为妹子的失误他摔伤了背。下一个镜头他一边在医院做检查,一边说,i thought about breaking up with her. 后来又受伤了一次,听他吐槽我以前攀岩从来没受过伤,跟她在一起以后一直受伤。但两人人还是甜甜蜜蜜的。问他有女票什么感觉,他说she's cute and tiny, doens't take much space and lights up the van. 妹子说alex喜欢用行动表达喜欢,她理解这点也很喜欢,但是有时候她还是希望alex能给她语言上的鼓励。然后结尾alex登顶以后给妹子打电话,挂电话前用非常没有感情波动,听着像背台词一样的声音说,thank you very much i really appreciate you, i love you, bye. 全场笑die。

  《徒手攀岩》观后感及影评【5】

  有些运动就只是运动,而有些运动近乎哲学,因为它们会逼问出对“意义”的拷问,旁人都会疑惑和好奇,“为什么要从事这样的运动”,甚至连从事者自己也会如此对自己发问,但谁都没有答案。或许再没什么比徒手攀岩更接近于“哲学运动”,就像纪录片《徒手攀岩》中那位资深的职业攀岩者所说,“想象一下,有一项奥运会水平的运动,你要么拿到金牌,要么死。”

  孤身绝壁,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只凭借手脚,勇士和疯子混合体,有人赞叹他们是英雄,而有人视他们为病态,是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样的运动和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而这群人是异类,始终反其道而行,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他们的心理是扭曲的。在纪录片中,主角亚历克斯参与了一个医学项目,大脑成像显示,用来接收外界刺激的区域与常人完全不同,对于可以使大多数人产生刺激反应的内容,他无动于衷。他自我调侃,“我的大脑完整吧?”这个项目只是想弄清楚为什么有人对于极度危险如此着迷,但仍旧没有什么确切答案。

  《徒手攀岩》这部纪录片注目着一些极度危险的时刻,却有着一个异常安静的主角。亚历克斯是个清瘦的小伙子,有着深色头发和巨大的黑色瞳孔,他与世界始终隔着一层难以名状的隔膜,不会被外界影响,也不屑于对旁人解释自己。他只是要做徒手攀岩这件事,没什么可说的。他也会有“正常”的恐惧,对于一座向往已久的岩壁心生胆怯,但他终究还是要爬上去。这个故事有着非常标准的结构,主线记录了亚历克斯征服不可能任务——酋长岩之巅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他的回忆、自述以及家人、恋人和朋友们的采访,追溯了他的童年和成长经历。这个故事的核心本身就是一个奇观,人们不知道下一步自己将见证奇迹还是见证毁灭。在这个故事的背景中,穿插着很多同伴的讣闻,一个个著名的攀岩者死在一处处绝壁之下,这究竟会给圈内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每个人在岩壁底端登上第一脚的时候,到底是带着必胜的信念还是怀揣着赴死的决心?这是属于他们的谜。

  《徒手攀岩》中有一条隐线,关于亚历克斯的情感,他自小生活在一个关系不太亲密的家庭中,从没被父母拥抱过,他承认自己的阴郁,但也并不太以此为意,他依靠攀爬绝壁成名之后,出书、演讲,但仍然居住在一辆房车里,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收入成立了基金帮助贫困的人们接通电力,他也经历过一些感情,但最终不了了之,而如今有了一位稳定的女友。你看,这些回溯像是心理分析,但最终也无法导出什么结论,有时与众不同,有时也与常人无异。其实,人类基因中总有自毁的倾向,烟草与酒精,速度与激情,其实哪一项也都很危险,只不过徒手攀岩将自毁的可能性变得显性有放大到极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件事情能让自己感知到自我的存在,对于亚历克斯以及他的伙伴们而言,徒手攀上峭壁是唯一的自我体认和自我认同的途径。这些登山者们有一些慢慢老去,不再能重登岩壁,有一些死于壮年,而以他们的标准去审视一生,那些坠落于山崖的和那些老病于床榻的,哪一种才算圆满?这是属于他们的又一个谜。

  亚历克斯开始登攀酋长岩的时候,拍摄团队也在做着准备,那些人也都是登山者,是他的朋友,在摄像机后面,有时,他们不忍去看,这个团队要记录下朋友的壮举,但也可能会目击死亡,好友从山崖坠落的最后一瞬将永远蚀刻进他们的大脑,永不消逝,那将会是怎样的记忆。没有什么工作比这个更残忍,他们工作的常态是注视生与死的相切线。

  这个故事中的情感极其隐忍克制,最后登顶成功,亚历克斯在电话里对女友说出了“love”,一个曾经他不会表达的词汇,对于有些人而言,向死而生是疗愈自己的唯一方式,他们只能以可能的殒命作为代价,维持生命中的火焰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