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大全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通用10篇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通用10篇

别想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中国人史纲》是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著史的最杰出代表作。全书文字舒展漂亮,如行云流水;评论尖锐深刻,可洞幽烛微。关于《中国人史纲》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通用10篇,欢迎大家来参阅。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1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中国人史纲》一书,不由得为我国近代英烈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所感动。浩然正气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有了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就会产生舍身取义的壮举。

在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爱国人士,如:钱学森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和工作待遇,冲破阻力回到当时还相对落后的中国。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从而体现了他一心报效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中国许多的历史资料。让我们对历史的知识更加广了。对历史这门科目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2

最近读完了《中国人史纲》,从序言中知道了此丛书是柏杨先生在火炉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墙角,或坐在地下,膝盖上放着用纸糊成的纸版和着汗珠,一字一字的写成,感觉就像所有古贤“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饱受宫刑之苦,愤而终成《史记》”一样,大家都是源于“愤”而怒气冲天,有一种宣泄的欲望,否则就愤怒成疾了。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文人会有这么多的愤怒,还是现代好啊,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说,中国人幸福指数排在世界前20位!并且逐年上升。事实果真这这样吗?最近央视记者走基层,国庆期间忙着问:“您幸福吗?”,就冒出个“我姓曾”这样的“神回复”,其实我们中国人一直就这样“被幸福”着呢!但还是我们普通百姓的觉悟高,遇到了苦闷之事,就只是发发口头的牢骚、喝几口闷酒也就把这愤怒化解的烟消云散了。我们央视记者推出这样的新闻专题报道是何用意,是关心百姓生活的幸福度呢,还是在邀功表功?从央视一贯的作风——报喜不报忧,尽力粉饰太平——来看,央视的用意很显然。其实我们中国人自己说:“我们现在很幸福,每天忙忙碌碌,赶着还房贷,赶着担心明天的工作,赶着操心小孩的学费,再担心老板是否把自己炒了,我们真幸福得像猪牛!”而第三世界的穷国家印度人偏要说,我们中国人不幸福!印度人可以安心去流浪,也不愁饿死病死,而每个中国人都似乎觉得看不起病,不敢病,心天天放不下,不知明天自己会怎样。说我们中国被要养活比印度多数倍的官员队伍、要喂饱中国官员庞大的将军肚、要装满外逃官员的行李箱、要养活无数的大盖帽,中国的那点GDP余钱肯定不多,用于人民福利的钱不会比印度多。

其实,中国人的不幸福不是现在才有的,实际上在柏杨先生眼中,一部煌煌大观的中国历史,其实更是一部阴谋、政变、杀戮、诡计、猜忌的可怖历史。在书中,柏杨先生能让中国历代帝王像小丑一样跳来跳去,滑稽、荒诞;里面,没一个是好东西,闹来闹去,折腾来折腾去。我们可以和柏杨先生一起冷眼看历史,嘴巴,大大地笑,说着真是高兴畅快。可能正是因为柏杨先生经历过抗战、解放战争的苦难(其间,柏杨娶了4个老婆,到了台湾又娶了第5个),也许正如武学中所说的,受重伤时无意间会打通任督二脉,愤怒令血气冲天,冲破了原有思维的局限,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生活、感触到了社会,有感而发,由愤而作吧!因为之前对于系统的中国历史之知识只从教科书中得来,所以难免加上正统的烙印,现在再看这个,感觉即使矫枉过正,暴虐倍惨,亦强于正统之教科书。

为了中国的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认清历史的本质,祈愿未来的中国是真相和真话盛行、充满民主、人民幸福的国度。祈愿中国的未来不再仅仅有集权,而要有“百家争鸣”、“异端学说”!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3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当我翻过最后一页的时候,深以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中国历史读本。它不同于以前读过任何通史性质的书籍。柏杨真正做到了从崭新的角度看历史,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作者真正的以一个中国人而骄傲,真正的想中国强大,真正的去分析中国落后的根源。

柏杨以《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在中国大陆,包括香港台湾澳门,为人们所熟知。在那个民族自豪感无上光荣的年代里,出现这种不同声音,显得那么的不和谐,同时也显得那么的警醒。我上初中的时候,曾经草草看了一遍《丑陋的中国人》,没有什么印象,但里面所提到的民主,人权等等话题,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了。

直到去年在上海,从当当网上购得《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在媒体管制方面的放开,这种书籍以前是不可能被出版的),方始认认真真的阅读了一遍。大概台湾的学人都很崇拜胡适的缘故,我感觉书中到处可以看到胡适的影子,尤其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柏杨的论调像极了胡适,都对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统统持反对的态度。

我在想,柏杨不过是一个继承五四运动思想的文人。

《中国人史纲》让我转变了看法,让我看到了一个不读死书的柏杨。他的观点鲜明,明确,一针见血。对于五千年中国帝王的丰功伟绩,统统不放在眼里,帝王们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民主,人权等命题,于字里行间慢慢渗出来,成为本书的灵魂。

在书中,作者做了一项前人从没有做过的工作,就是在每一个章节后面,加上了当时年代的东西方对比,通过对比,让读者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变迁,从一个超级帝国如何转变成为一个东亚病夫,真的能够唤醒我们中国人去反思。书中有写到明帝国的黑暗和肆无忌弹的杀人的时候,要求读者注意,同时代的英国,已经产生国会,《人权法案》已经生效,君主再也没有权利随意杀人,真正意义上的西方民主河人权观念出现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直到清帝国入主中原,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惨无人道的屠杀人民并且建立集权中央使之合法化,中国彻底滑向了深渊。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屈辱,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同时书中特别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时儒家文化系统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更加落后于中国,是什么原因让他通过短短八年的时间,就超越了中国。我觉得这样的问题,真的更加发人深省。

历史在柏杨的笔下,再次变得生动,再也不是帝王将相的家族史,真正的是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读一读这样的文字。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4

读完柏杨老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才发现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历史,一部有人情味的历史,与以往记录时间与故事的史书不同,此书中更多的是对人,或者说对中国人创造历史的思考。随着柏老先生的史笔,我尝试着从王朝更新罔替的波澜壮阔中找寻规律,从帝王将相的兴衰沉浮中读懂落寞。

当我放下此书,想写上几行文字记录心情的时候,才发现历史,或者说中国历史这个话题是在太大,也只能从多维的历史中攫取一个维度,那么就谈一谈我对中国人信仰的理解。

先说结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神而不信神的民族。

相比于被整合后系统化的希伯来神话,北欧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磅礴而嘈杂,我们可以从《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历史典籍中看到主体相似,细节却可能大相径庭的神话故事。如果类比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的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

正如其他文明一样,宗教对中国神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创造性的将神话故事进行了整合统一,提出了掌管天界的天庭、玉帝、王母娘娘体系,这与在奥利匹斯山上俯瞰人间的神王宙斯又有了几分神似。而作为舶来品的佛教,通过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也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神华。

然而以上诸神之于中国人,各像是故事而非信仰,中国人的信神拜神,更多的是出于绝望边缘上的痛苦挣扎,而非如西方或阿拉伯世界信仰的虔诚与纯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许才是中国人最普遍的神话观。

中华文明的神学不兴,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长期处于统一的封建王朝,皇权压抑神权的原因;也有农耕民族生产力相对较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足,宗教难以发展的因素,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从中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谈起中国人为什么会有祖先崇拜,我要先讲一个故事。假使我穿越到明代的某个田间地头,偶遇一位正在劳作的年轻人,我想我们的对话一定是这样的。

"哥们,你们明代的生活怎么样?"

"我虽是一介草民,可也有房有田,有老婆有孩子。日子还算可以。"

"那你的房子哪里来的?"

"我爹传给我的呗。"

"田呢?"

"我爹传给我的呗。"

"那种田的方法呢。"

"我爹教给我的呗。"

这虽是我杜撰的故事,却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大江南北普遍发生着。中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社会,人们局限在相对狭小固定的地域,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仅具有天然的血亲联系,更成为生存的相互依靠对象。

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单系亲族组织,上连于所有死去的祖先而下及于尚未出生的子孙,若失去祖先这一环,这个结构原则就被切断而无法存在。所以中国人藉祭祖与孝德来维系此一制度,诚如当代大儒冯友兰在其中国思想史一书中论到孝的理论时提到『传统中国社会是建立在家族制度上的,而孝则是使家族扣紧在一起的德行』。在这样一个允满家族意识的社会中,人生价值的表现不在忠便在孝,我们可以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能,而中国人是要伦理,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亦不为过。再加上民间死后世界观的影响,祖先崇拜与伦理孝道有了更深的连系,甚至视祭祖为尽孝的表现,因不祭祖,祖先在阴间就无法享受长生福禄,而沦为饿鬼孤魂,实为大不孝,祖先也会因此降灾于家族。怪不得韦政通教授说:上古的祖先崇拜演变出儒家的孝道,而儒家的孝道又维系了这古老的宗教。所以中国人必循例重俗,祭祖祀宗,藉此抒发缅怀先人,表达孝思的心境,进而祈求祖先佑护赐福。

在中国儒家的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依然活着时一样的尊敬,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在中国,对祖先的崇拜是日常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康熙皇帝和教皇特使之间的争执,就集中在是否允许祖先崇拜上,康熙当时的名言就是"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

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表现在定时扫墓、祭拜、建立祠堂,在逝者下葬时,随同准备许多日常生活应用物品纸样,一同烧毁,如同送先人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一样;并定时烧纸(送钱),甚至在不同季节送不同衣物的纸样烧毁;官宦或富贵之家要为建立祠堂,供奉祖先排位。

中国人的历史崇拜

中国人的历史崇拜可以看做是祖先崇拜的2.0升级版,如果说祖先崇拜的对象是父亲、祖父、祖父的父亲、祖父的祖父,那么历史崇拜则是崇拜中国历史上的先贤、圣君、名将。

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名言流传千古,除了彰显了他出色的政治智慧,更说明了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借鉴历史的推崇。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家一姓的朝代,然后被另一家夺走代替。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是为了本家的基业能千秋万代,不被别家夺走。所以历朝历代、各位皇帝大臣最想的便是从历史中找寻治国的方法,避免被替换朝代的弊端,维持自己的通知。

这是这种自上而下对历史的推崇,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始终保持着对历史人物甚至是写历史的人物的崇拜。

中国人崇拜着孔老孟庄的文化启蒙者光辉,崇拜着秦皇汉武引八方来朝的无上威仪,崇拜着霸王武圣横扫六合的武运昌隆,崇拜着包公海瑞铁面之下的公正爱民,心中已有如此之多的"真"神,还哪有经历去崇拜故事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们呢?

史海浩瀚,吾之所知不至史之万一。只有学好历史,把历史当老师,用历史做工具,才能在历史中找寻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感谢着柏老的《中国人史纲》,感动于局团委的每月一书活动。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5

以前,我总是洋洋得意的对人说,如果我家财万贯的话,我一定会报考历史专业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是有理想的,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很酷。

历史是酷的,我却是浅薄的。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越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爆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

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会将朱元璋这个热爱杀人的混蛋描述成恩泽天下的圣主,就像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人们会赋予项羽这个徒有武力的莽夫以英雄的地位并崇拜了幽幽数千年。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咸阳,不但给后世的爆徒们开了一个以焚烧故都来章显自己盖世武功的恶劣先例,而且烧尽了保存在咸阳的记录着春秋战国以来璀璨学术思想的珍贵典籍。而同样是因焚烧罗马城而闻名的尼罗,却遗臭千古。相形之下的差别和痛心,我不知怎样才能言语。

不要说造成黄金时代学术典籍遗失的罪魁应是焚书坑儒的始皇赢政,那本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书的原因上儒生建议赢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这本是儒家阿谀奉承的的手段,但不幸碰上始皇这个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汉。法家的李斯作出细致分析之后建议"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为焚书。可见焚书焚的多是民间非科学方面的书籍,而秦朝所设为数众多的博士官,仍然存有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事实上,按当时的条件,民间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书么?藏书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政府行为。

而坑儒的原因则是两个道士为赢政寻仙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毁谤赢政后逃之夭夭。始皇勃然大怒,坑杀相关四百六十于人。这其中大抵是些方术之士,不过因为赢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阳言论蛊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迹于被坑杀之列。

因为这两个原因,儒者们穷尽所有能够想到的恶毒词汇加诸于始皇赢政的身上。古人说三人成虎。儒者们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的毁谤始皇,毁了两千年,终是迷惘住了后人的眼睛,把赢政变成集天下恶毒为一身的大妖怪。

暴政是有的,但暴政是每个朝代都有,而赢政所做的开创性的事业却只在于秦朝。不用螯述从小学课本就介绍的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光算赢政所建立的政治体制这一项,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帝王便从未有能超越,统统因袭下来。"始皇帝"这一称谓,真的是名副其实。

我到是觉得,相对于项羽,赢政到是更能担当英雄这一称号,更应该获得国人的尊敬。戏剧中的霸王,演义中的关羽赵云,都只能当作文艺形象来欣赏,万不该将其与历史真实人物混为一谈。只可惜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只是建立在别人的臆想之上。怎能冀望用迷茫的眼睛看见一个真实的世界?

和科学一样,读史让我们接近世界本来的样子。

而我呢,喜欢事物本来的面貌。不论它是好是丑。

因为啊,我总坚信,真正的完美,总是包含了残缺于其中。

<中国人史纲>,柏杨着。书已读完一月有余,感触颇多。一直想写篇书评,然面对浩浩五千年的历史,纵有柏杨先生的妙笔解读,依然惶惶不知从何落笔。没有顾湘的文采,没有了悠闲的时间,万千感慨困于胸腔,着实难受。完不成书评,终是咬咬牙,挤出一篇读后感,算是给自己一个慰藉,给读过此书一个证明。茫然不知所云,贻笑于诸前辈之前了。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6

读到朱元璋大杀功臣了,早就听说书里把明朝说的一无是处,黑暗中的黑暗,专制中的专制。其实秦汉以来那一个朝代都差不多,明朝只不过做的更成熟一点了,“集大成者”。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属于畅销书、通俗读物类型的,不是学院派的力作,不能做为大学教材。

书中作者的观点很鲜明,比如汉、唐、清所谓黄金时代的赞扬,对大屠杀的惊人描写,对异族(作者认为的“异族”)的极力贬斥,作者是充满正义感和公平感的,但仅属于他自己的而己。作者显然是熟知中国的历史,并在书中大胆地进行了评论,神彩飞扬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让人感觉看书像读小说一样。或许是书的篇幅太小了,不可能进行对中国社会全方位的显示,所以只评点了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是一个人所读到的历史,作者也是历史的阅读者,并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所想写了出来,夹杂着自己很多的感情,畅销书大概都是这类的,好不好关键在于组织的好坏、文笔的流畅与否、个人批判素质如何。如果是学术型或教材就不可能这样了,需要一本正经,客观描述,有限评议了。仅此本书作者不能称之为历史学家。

本书的评议应该是严谨学术研究中有争议的几种结论中的一种,,至于为什么舍去其它几种,作为畅销书没有必要再说明了。书中并没有启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因为作者已经把其中一种的思考结论直接当作事实来描述了。书中并没有给出历史换代的基本规律,书中极少描述每个朝代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及人文环境、社会阶层,对这些作为基础的这些东西的研究才能产生出历史演进的基本思路。

书中只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进行了述说和评议,其实只不过是把二十五史用现代文翻译了一遍而己,其中夹杂了一些近代历史学研究的结论而己。书中按世纪来叙述并没有什么新意,反而用的太复杂,人为割开一些历史“模块”,没用足够多的模块进行纵向比较,因为没有详细分析社会经济政治基础 ,这种比较也是不可能的。书中反而比较了一些相似的历史事件,但基本无意义。不能孤立地看历史事件,不能抛开社会的基本条件。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7

读完柏杨老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才发现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历史,一部有人情味的历史,与以往记录时间与故事的史书不同,此书中更多的是对人,或者说对中国人创造历史的思考。随着柏老先生的史笔,我尝试着从王朝更新罔替的波澜壮阔中找寻规律,从帝王将相的兴衰沉浮中读懂落寞。

当我放下此书,想写上几行文字记录心情的时候,才发现历史,或者说中国历史这个话题是在太大,也只能从多维的历史中攫取一个维度,那么就谈一谈我对中国人信仰的理解。

先说结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神而不信神的民族。

相比于被整合后系统化的希伯来神话,北欧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磅礴而嘈杂,我们可以从《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历史典籍中看到主体相似,细节却可能大相径庭的神话故事。如果类比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的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

正如其他文明一样,宗教对中国神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创造性的将神话故事进行了整合统一,提出了掌管天界的天庭、玉帝、王母娘娘体系,这与在奥利匹斯山上俯瞰人间的神王宙斯又有了几分神似。而作为舶来品的佛教,通过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也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神华。

然而以上诸神之于中国人,各像是故事而非信仰,中国人的信神拜神,更多的是出于绝望边缘上的痛苦挣扎,而非如西方或阿拉伯世界信仰的虔诚与纯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许才是中国人最普遍的神话观。

中华文明的神学不兴,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长期处于统一的封建王朝,皇权压抑神权的原因;也有农耕民族生产力相对较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足,宗教难以发展的因素,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从中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8

柏杨先生是我心仪已久的,柏杨杂文基本上我都读过。后来他进行《资政通鉴》翻译,以及整理跟中国历史有关的几部著作,我也读过。柏杨著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白话文写得真是好。中国文字在他手里像一块泥巴,想抟成什么样子就抟成什么样子,运用自如。

柏杨的著作特别突出“人”的地位,带着激情写出了过去两三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没有尊严的这种状态。评价历史到底以什么为主?是以国家强盛、金瓯一统和皇权强固为主,还是以人民的生活幸福、人民生活得有尊严为主?因为在历史上两者往往是不同步的。

中国历史算起来有两三千年,实际上只是暴君与人民在轮回。新建朝代里第一、二代君王可能好一些,然后再像前一个王朝那样再轮回一次。第一二代君主时代,社会安定,生产有些发展,经济繁荣,但由于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有把社会引上长久安定发展的政策,再加上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没有任何监督与限制,早晚还要乱。

《中国人史纲》讲到中国历史上的数次改革,对“变法”极为推崇,这点可以再商榷。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改革有五次:商鞅改革是一次,其他是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康有为。商鞅改革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它建立的只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秦国是强盛了,但老百姓的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历史上改革只有商鞅改革成功,张居正改革等于是半成功,其他三次改革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读《中国人史纲》,有一点让我觉得别扭,就是人物的称呼,特别是春秋以前的称呼。春秋以前男子不称姓,女子不称氏,所以周文王虽然姓“姬”名“昌”,但不能叫“姬昌”,周公旦,虽然也姓“姬”,但不能叫“姬旦”。我们惯用的称呼一般都是文王昌、武王发、周公旦等。另外,不称帝王年号而称名字的做法,有点古怪。柏杨先生说,看到帝王年号就反感,就别扭。这有一个习惯问题。比如不称道光,非要称名字旻宁,这也不算错,但大家都不熟悉,特别是普通读者就会觉得有阅读障碍。

柏杨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作家,非常关心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华民族有三千年史,这既是我们珍贵的遗产,也是我们前行的包袱。现在创作历史文学作品蔚成风气,写历史剧可以,以文学的笔法写历史专题报告也可以,但要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基本的历史史实应该是正确的,评价历史要有人民观点,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现在有些剧作家发誓要把历史学家气死,写出来的内容百分之九十是不正确的,任意胡说,这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柏杨自己评价《中国人史纲》时说了两句话,第一,我没有说谎,第二,没有失实的地方,没有语句不通。以我看,这个自我评价虽然是谦逊的,但细究起来,做到这两点也是很不容易的。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9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中国人必读的书的话,那就应该是这套《中国人史纲》——题记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而又线索明晰的史书,从我国的神话时代说起,直至20世纪结束,柏杨历经了十年监狱的艰辛,作者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经历来写作此书,于是此书有:“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赞誉。自有深刻和独到之处。

《中国人史纲》之所以定格为“中国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场是人民的,他是从人民的立场来梳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的,在中国的三个“黄金时代”,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于是作者对此称赞不已,而对历史上的动乱年代和大黑暗时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则对人民处境深表同情,这个时候,作者的文字,是对中国那些腐败的统治阶级的控诉……总之,作者以人民的观点来深刻的阐述了历史,以人民的处境来判断每一个历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历史观点是一种人性史观点。他是以一个民主派别的史学家的形象在叙述历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形态,作者对酱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酱缸文化,我们要排除那些历史上的糟粕。

作者的眼光不仅是深邃的,同时也是开阔的,作者在每一个“世纪单元”的最后,都写了“东西方世界”,这使读者在深入国史知识的同时,可以将之与世界的同步状态进行一个对比,于是,我们为起初中国先进于世界而欢呼,对后期中国落后于世界而悲愤。

生动和明晰是我给本书下的两个关键词,也是本书的的定义。在生动这个方面,作者的文学功底之深厚,叙述历史的时候文笔朴实自然,而又字字传神,恣意汪洋,对历史上的人和事都娓娓道来。明晰指的是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本历史线索清晰明了的书,作者写作历史是粗线条,却又详略得当,作者以现代的世纪为单元,更加便于读者把握历史的时间顺序,也不会再被朝代的频繁更迭而困扰。事件的先后也是一一阐明,十分清晰。另一方面,作者以现代的名词代替了历史上不断变换的官衔,如用国防部长来写一个职位,在之后又注明当时的官职,这种变换使得我们对历史上的人和事的把握更加真实,最后作者还亲自绘制了众多的地图,地名亦多以现代地名标注,有利于对历史的把握,同时也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作者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是在创新的,如作者划分的三个黄金时代(即春秋末期——汉、唐、清)是首次见到的,又如酱缸文化的生动比喻,也是十分充分到位的,又如作者所引入的“瓶颈危机”观念,也是十分深刻的,即开国四、五十年后国家就处在一个瓶颈上,国家能够安全度过则国家将稳定持续的发展,而倘国家没有度过则,又进入动乱之中,这些对中国当代史都有一个观照的作用,也引发一些思考。

柏杨先生已经逝世了(于2008年4月29日逝世),但柏杨的思想永存。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10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中国人史纲》一书,不由得为我国近代英烈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所感动。浩然正气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有了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就会产生舍身取义的壮举。

在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爱国人士,如:钱学森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和工作待遇,冲破阻力回到当时还相对落后的中国。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从而体现了他一心报效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中国许多的历史资料。让我们对历史的知识更加广了。对历史这门科目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