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大全 >红色经典读后感汇总800字

红色经典读后感汇总800字

颜面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红色经典书籍能振奋人心,让人上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色经典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色经典读后感1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今年的清明,适逢新中国60华诞。60年家国巨变,把我的思绪带回60年前的沧桑岁月,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疆场的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枪眼、刘胡兰英勇屠刀下,还有我们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没能留名老班长和《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等先烈。是呀,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次秘密会议,宣告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往无前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此后28年间,近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那是栏杆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号,是折戟沉沙、慷慨赴义的悲壮,是铁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战,是红旗漫卷、所向披靡的豪迈……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首首绝唱,谱写出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诗史,凝结成五星辉耀的红色记忆。

想起一位作家说过:“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我认为这是一条相对真理。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尽管缺了衣食住行生活就无从说起,但人类的生活在本质上确实是精神的。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在基本生理要求得到保证之后,人活的就是一口气。这就是精神,就是追求,就是思想境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坚守某种精神。要争一口气。这气不是别的,是浩然正气之“气”。人类从蒙昧蛮荒时代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文明社会,除了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种正气的引导。尽管历经曲折,人类社会朝向最终的合理目标的步伐不可阻挡。正气左右规律,规律决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气。

有人说,改革以后之所以呈现经济繁荣景象,主要原因是承认了个人利益的合理性,运用利益杠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它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利益固然重要,信念和精神追求往往更为重要。辩证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否则无法解释当年人们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土窑洞效力的现象。成千上万的青年,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名人之后,辗转几千里,历尽艰辛来到延安,那里没有个人利益,没有享受,没有高薪,他们却坚定不移,虽九死而不悔。

这些是不能忘记的。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就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还能够感动我们的原因。曾经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仍将激励我们前进,并不因时移世易而稍有改变。这也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红色经典读后感2

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 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 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 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红色经典书籍《林海雪原》 红色经典书籍《林海雪原》有感 怀着—股澎湃的激情读完了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 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 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 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雪似乎 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 死, 毫不可怕, 鲜血, 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 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 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 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 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 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 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 们认为: 面对自己的人生, 那高高在上的理想, 唯有拼过, 才了无遗憾。

就像 《老 人与海》中的老人, 《绝顶》中的肖顿河,都为着自己心爱的理想而前进,虽然 他们最终都失败了,都只在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几行轻轻的痕迹, 但在任何人眼里,他们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击倒的。耻笑他们对生命无谓浪费的 人,必定是一个懦夫,因为只有懦夫,才会耻笑勇者,更因为他们毫不明白倾尽 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觉,也更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气魄,没有这种理想。邓小平也 说过: “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 ”一个没 有理想的,便对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许,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 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若没有理想, 莱特兄弟不会发明飞机, 圆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 若没有理想, 袁隆平不可能养殖出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多粮少的难题;若没有理想,又哪来 中国几千年的悠远文化;若没有理想,中国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夺回自己 的领土……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历经几多沧桑 几多岁月。中国的  申奥,世界梦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 “众里寻她千百 度” ,圆了与未圆,又有什么区别,总有下一代继续追寻。 读《林海雪原》经常会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 。文中的人物, 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 —体了,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 “集体”这个词,更相信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 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 个很奇怪的特性。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集 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生与死,千百年来有 人歌颂有人笑,更有人长叹一声: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 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 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 却终为土灰。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时候会来,该去的时候会去,无愧于自己 的生命, 更无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 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 关天培身上的刀疤,黄继光胸膛的枪洞,都一次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林海雪原》中,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 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分人性的美,融合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 世界的缩影,化为一片蓝天。尽管有时,乌云阻挡了阳光,但在一阵甘霖的挥洒 后,清流依旧,白鸽挂着风铃远翔,叶更绿,天更蓝,阳光在露珠上闪烁。世界 的循环不停,美不停。依稀间,昨天也是今天的导航。 阅读《红色经典》——《青春之歌》 阅读《红色经典》——《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是这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感染、 激励、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阅读红色经典——《青春 之歌》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懂得了今天优越生活的来之不易。 故事的主角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她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 一个人把林道静辛辛苦苦拉扯大,可是她父亲却执意要她嫁给一个国民党军官。

红色经典读后感3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们每个党员心中,红色文化是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懈动力。青原区天玉镇党,委组织员张二华如是说。为响应全党的学习《红色故事汇》的号召,最近我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了红色故事汇栏目,同时也在网上观看了它。

《红色故事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我深深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他们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我,坚定了我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无数志同道合之士曾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热土上曾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江西具有得天独厚、丰富的红色资源,江西要以红色资源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服务,让红色主旋律不断唱响,让年轻一代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和红色精神时代传承下去。

在观看《红色故事汇》后,我印象最深的是“施奇”的故事。施奇的故事很是令我动容,我无法想象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却由于日军的强暴而患上了梅毒,并且还遭受了日军的严刑拷打,以及拷打无果后的非人虐待。即使在遭受了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折磨后、在身体严重不适的情况下,施奇仍然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从未想过要寻死,而且还能争取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为我们共产党宣传,扰乱敌人的思想。最后,当她被敌人活埋时,她忍着全身的病痛,拼尽全力地挣扎求生,让我看到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而且从她遭受苦难开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身为新四军机要员她从未向敌人泄露过一点关于党的机密,她的这种忠于党的精神以及深刻的革命信仰值得我尊敬与学习。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深明大义、不畏艰难、舍生取义、积极投身于党和国家的建设中,甚至为此而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虽然为革命而牺牲了,但是他们的事迹却会一直被后人所传颂,他们的精神也会永垂不朽,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在缅怀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富强,我们要坚定对党组织的信仰,为党组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中共党员的我们,应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明确自己的目标,也许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足以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人民服务,让各位革命烈士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

红色经典读后感4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近代多少革命先驱、思想先进青年心中的革命乐土。1947年三月初,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国共谈判的面纱,部署数十万兵力对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保卫延安》正是在此种紧张的战争气氛中,张开了一幅幅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

虽然国民党反动军队数量和装备上占都有绝对的优势,军队人数远胜于我军,但是党中央、毛主席对整个战局的正确分析和英明决策,彭德怀司令员的正确部署和指挥,和从高级指战员到普通战士浴血奋战、誓死如归保卫党中央、保卫革命的精神,陕甘宁边区群众和全国人民的支援和拥护让这些优势化成了“谈笑间的飞灰”。

作品中主人公周大勇的英雄形象,在一场场惨烈的战争中得以得到了充分的描写。他对党、对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伟大的革命献身精神,无不深深的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战友和群众,也深深的打动着今天的我们。

在革命队伍里,上下同心,顽强奋战。从像彭德怀这样我军的高级将领,到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这样精于谋划、勇于作战的军官,从周大勇、王老虎这样在一线披荆斩棘、勇猛无畏的战场风云人物,到普通的战士、炊事员,从革命老英雄李振典到一般拥护革命的群众,他们身上体现出来那股誓死忠于革命的精神令人感到振奋。那种直面强敌、无所畏惧的气势和气魄,让人荡气回肠,将士的献身神,令人感动,军事将领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人无比自豪。

彭德怀司令员在延安保卫战前作战争动员。作品以主力部队中的一个连为主体描写对象,重点描述了这个连在一场场战斗中体现出来的的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由点及面地反应了我人民解放军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军魂。看这部作品,扣人心弦的情节描写,让人的精神时时刻刻被牢牢地吸引沉浸在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上。虽是观战,实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些有血有肉的革命前辈们的气魄和英魂,激励着今天的我们去努力,去奉献,去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红色经典读后感5

今天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我生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身处大学,只感觉到大学里的氛围并不是一个澎湃激-情与梦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无聊,空虚,苦闷,浮躁,整日除了学习和逛街就无事可做,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在读了三年大学还无法参透的。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铁道校区赵长平同学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已经誉满中南,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不仅因为他为我们中南人增了光,为我辈青年添了彩。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韧劲和信念。从他负伤躺在床上仍坚毅笃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扪心自问,认真思考: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行。

红色经典读后感汇总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