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随笔》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600字
丰子恺的散文大多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率真的情感。他一向反对“做”文章,反对用生僻,晦涩的词语。他的散文和他的漫画一样,纯粹自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范文一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丰子恺先生。“缘缘堂”本为作者原来家的房子,这里便当做书名来用。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每篇佳作都可以独立成章,令人深思。这本书原为好友送我,实在难得,所以倍加珍惜。丰子恺先生的写作,没有鲁迅、老舍般的溢于言表的嘲讽,而有同样令人深思,同样使人们在黑暗中觉醒,看到光明。他的语言亲近随和、易懂言简,犹如无所不懂的知己。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每当我翻开此书,总是轻轻地、一页页地认真看。
还记得看的第一篇文章是《忆儿时》。作者通过举儿时养蚕、吃蟹、钓鱼三件有趣的事情,一方面说明了自己童年的快乐、丰富,但着重于通过使用间接反复“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身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对自然万物的同情和热爱生命的呼吁。紧接着的一篇《私塾生活》,是通过写自己在小时候进私塾读书的生活,来道出教育的封建落后,扼杀了无数代中国孩子,以及私塾先生的腐败、残酷、和贪婪,因为先生们大都吸食鸦片,并且对待孩子都很严厉,所以将下学归家的孩子们比作牢狱中释放的犯人,也就理所应当了。在给小朋友解释鸦片时,丰子恺先生字里行间显出随和、温柔,而且意思简单易懂。本书主要是写自己儿时和给孩子们的,于是就不得不提到自己对孩子们的看法。《给我的孩子们》、《儿戏》、《送阿宝出黄金时代》就是代表作。作者认为,儿童是最淳朴、天真的,他们没有掩饰自己,而是将全部想法说出,并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此,作者最喜欢的是孩子,最不希望他们长大,变成另一种让人失望、厌恶的人。在文章《渐》中,作者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成长、发展……是因为“渐”,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使得作者感慨人生短暂“一刹那便是永劫”。《生机》中,作者通过借物喻人,借水仙花三次垂危,最后绽放花朵,比喻人要生机不灭,才能重新带来生机。作者还从车厢中看到了人的自私自利,社会的黑暗……
太多经典的故事在丰子恺笔下写出,太多深刻的感悟在文章中蕴含,令人难以忘怀。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范文二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时累,读后轻松;而它,《缘缘堂随笔》,读时轻松,读后,更是心中畅快。
一。笔是质朴的笔
丰子恺的散文大多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率真的情感。他一向反对“做”文章,反对用生僻,晦涩的词语。他的散文和他的漫画一样,纯粹自然。在《艺术漫谈》中他曾形象地把艺术比作米、麦,认为艺术应该大众化,为大众所欣赏和接受,如同家家户户每天能吃到的米和麦一样普及,而不应该成为只供少数人享用的山珍海味。用笔如此质朴无华,容易读懂,忙中抽出两三个小时即可读完,为此我也推荐给了我的初一学生。
二、事是纯粹的事,理是说不完的理
丰子恺常常能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写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暗示现实社会种.种较深入的问题。《我的母亲》是一个例子,从母亲的座位,坐姿这一特定的角度,姿态,他看到那承担了严父慈母双重任务的母亲形象;《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中,两个孩子在他眼前力争自己好,别人不好,他惭愧自己比孩子还“蒙”、“昏”:孩子常是成心而言的,诚实的,而大人则难得有一日不犯“言不由衷”的恶德。丰子恺爱写儿童,显然是要用大人之间的隔膜与孩童的天真相对照。就是吃瓜子这样一件小事也逃不过丰先生的法眼,《吃瓜子》一文中他例举了各种吃瓜子的方法,从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谈中点出主旨: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店中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家中满地瓜子壳,便可想到中国人在“咯、呸、的”的声音中消磨时间……
此种平凡小事见哲理的写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三、魂是纯洁的魂
巴金先生曾说: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与世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而丰子恺先生的这本《缘缘堂随笔》便将巴金脑子里的这个“丰先生”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丰先生之所以能看到这纯粹的小事,用好这支质朴的笔,说着世间人都读的明白的理,大概都因他纯洁的灵魂了。像这样一个人,就算被禁锢在一个房间也能找到他的快乐罢。这一点在他《闲居》这篇散文中可以得到证实。
《华严经》中有这样的四个字,叫做“不忘初心”。这样断章取义的一句话在网上有诸多解释,然而我还是倾向于理解为“不要忘记最初时候的本心,就是人之初那一颗与生俱来的善良、真诚、无邪、博爱、进取之心”。读到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我真正看到了一个不忘本心的人。
如今我讲此书置于枕边,每每捧而读之,脑海和心灵都如冬日清空一般历历分明。离开校园将近两年,前途已不如当初清晰。但不管时间如何流逝,前途如何迷茫,都不要忘了最初那颗善良、真诚、博爱、进取之心。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范文三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可屋里的我却依然捧着那本书。因为老师偶然的推荐,我才遇到这本如此有爱的书。
《缘缘堂随笔》是由丰子恺写的一本书。提到丰子恺,我便要提一提那些朴素、自然的文字了。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也不使用那些深奥的语句,偶尔还会出现种.种古风的名句,还有那些有趣故事,读起来真是津津有味。
再来说一说这本的的内容吧!我认为,全书有两大种对爱的解读:一是对孩子们的爱,二是对丰子恺生活的地方,缘缘堂的爱。
一、对孩子的爱
丰子恺认为,孩子是人们最棒的老师,他们能撤去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所以他十分羡慕小孩子们,也正因如此,他有对孩子爱的独特解读。
整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这篇文篇,作者写出了送阿宝出黄时期悲喜交集的心情。悲是因为阿宝将推动童年所拥有的童真与童趣,还有那些对外界事物独特的见解,喜则是因为作者认为阿宝将要成为大女孩了。作者还举了几个阿宝小时和现在的全然不同的做事风格,这也更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当时悲喜交集的无奈心情。我看的时候,心中也是一揪一揪的,也是犹豫极了。是啊,生活中,这样的无奈,悲喜交加的时候不也很多吗?就比如我小学毕业时,心情是那样复杂,又有对六年同学深深友情的不舍,还有对新学校、新环境、新学期的期待。想到这些,读书时的心情便有了更深一层的解读。
二、对家乡的爱
对于家乡缘缘堂,丰子恺也特意用了许多笔墨写出“我”对它的爱意与思念。书中,也写到了许多作者与缘缘堂之间的故事,对于我来说,有趣、新奇、好玩,但当然,更多的则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缘缘堂的喜爱与思念。
令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告缘缘堂在风之灵》。文中,作者写到离开缘缘堂之后对它深切的思念,还写了一篇《还我缘缘堂》为它伸冤,如此深切的爱与思念,丰子恺也是花了许多心思的,连缘缘堂这名字,也来源于作者。离别时,作者对缘缘堂的无限不舍,也是从那朴素但铿锵有力的文字汩汩流出,正是因为这字字那样自然,我才能如感同身受。
小时侯,我老家边上,有一座水桥,以前奶奶总会还着我去看船、看山、看田,许多美丽的景物,我都是那时看到的,当然记忆最深,记忆中的那里,永远是充满美的。长大后,我在硖石住了很久,再回去一看,那水桥已经不见,只剩下一片田野,孤零零地生长,还有那渐渐浑浊的水,我的心立马凉了,望着那片孤单的田,主中空落落的,现在已经忘记那天是怎么回家的,如今再想起来,心里便只有思念与热爱了。想毕,丰子恺的心情,也正是如此吧!
看完了《缘缘堂随笔》,慢慢合上书,脑海里的思绪却不以退去,这些朴素的文字,有趣的故事,还有深深的爱,真值得我去回味,也正要谢谢这本书,让我也对爱有了更深的解读。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范文四
一直就很想去看看散文兼漫画大师丰子恺久负盛名的大作《缘缘堂随笔》,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精力,有精力的时候又没有时间,只能利用一些拼凑的零散时间,终究不能全部看完,挑着看了大部分。
有人说,他写的东西存在着个人主义色彩,我认同这点,但我想问,每个人写的东西,或多或少不都倾向于个人色彩吗?我喜欢他的散文,他将人的直观感受用一种几近哲学的语言写的让你感觉是那么深刻却又贴近人心。例如“我——我们大人——的举止的警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骨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再如在《儿女》篇里,大人与其子女由于岁月的间隔,其生活方式的描写“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 大人与子女或者小孩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显然不同的,我时常羡慕那些五六岁天真烂漫的稚童,喜欢便是喜欢,我就是要得到什么东西,张口就来,想打你就打你,而我们大人生活在一个假话圈里,就像作者在《作父亲》那散文里,作者的小儿子元草听到担担子卖小鸡的过来了,便一股脑儿地往外冲去,连膝盖摔破了也惦记着那小鸡。作者在与老板说价过程中,体现了大人的“智慧”,而小孩子们一个劲儿地直嚷嚷要小鸡。而老板定是吃住了这点,便不肯让价。最后生意没有做成,作者教育还在道:“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就不肯让价了!”小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也不能理解大人的思维,作者最后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可是,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作者怎舍得用这种思想去玷污那烂漫。
作者的散文多是对家庭,孩子,亲友而写的随性之感,记录着他的孩子们那么多天真烂漫的时刻,回忆着自己的成长 ,并有关于其对住所缘缘堂的深刻感情。当缘缘堂被暴寇所毁,作者在《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中写道:你是我安息之所。你是我的归宿之处。我正想在你的怀里度我的晚年,我准备在你的正寝里寿终。在这一散文里,作者不仅抒发了对于暴寇侵占缘缘堂的愤恨,更是表达了列强肆意侵略摧毁我国领土的愤怒,将其散文从个人主义提升到了爱国主义,从而使整个散文集提升了一个高度,赋予了它爱国主义的浓厚色彩。并在篇末,表达了“最后的胜利快到了!你不就一定会复活!我们不久一定团聚,更光荣的团聚”这一希冀。
“我有馨香携满袖,将求麟风向天涯”,这就是丰子恺。随性,艺术,漫不经心却时常有惊人之笔,这就是丰子恺的散文。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范文五
《忆儿时》一章讲述了作者丰子恺儿时的吃、玩。虽只写了丰子恺本人的童年,却让人回忆起自己的儿时。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也同样讲述了三件最令人欢喜的儿时趣事:养蚕、赏月、钓鱼。每件事都给作者留下了美好回忆与欢声笑语,以及更多的夹杂在其中的是深深的忏悔与永远的神往。
养蚕向人们叙述了丰子恺一家养蚕,铺在地板上,夜间似乎都听到如拆房子般的“沙沙”,而白天,作者却爱在桑叶间走来走去,甚至踩死蚕,到了最后去放生时,全家静默守候,作者不免沉闷,而到了去采蚕茧、抽蚕丝时,空气仿佛活了过来,让作者再次渲染在无限的快乐中。还将蚕蛹取出放进油中炒一炒,作者爱蚕却不爱吃蚕蛹。儿童的天性是自然给的,天生的,奇怪的,无邪的!
赏月却不同,着重描写了作者一家人围坐在月光下吃蟹的故事,吃蟹本身便是一种享受,而在文中看来,显得犹为优雅与美丽:先折蟹脚,后开蟹斗,关节里的肉如何吃干净,肚脐里的肉如何剔……作者父亲显得十分内行,吃完的蟹只剩蟹壳,不由得让作者与亲戚们心生敬佩,便也学起父亲般吃蟹,抬头望一望月亮,如蟹螯般圆,作者与大家便都一同笑了。
钓鱼也更写出作者儿时天性好玩,热爱大自然的情景。作者与同村的朋友去找米虫、打苍蝇、挖蚯蚓,再用钩子从后窍穿进脑,等浮珠一动,等一等,立马提起,钩子便卡住鱼的喉部,一天能钓十几条,作者也由衷得热爱起钓鱼,有时候可以省下家中的买菜钱,炸着吃,味道很好。
这三件事的回忆是作者儿时的黄金时代,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候,但作者也忏悔了,因为这一切都幸而是杀生取乐,作者的儿时杀蚕、杀蟹、杀鱼,扼杀了许多生灵,但换来了永不泯灭的笑,究竟是对?或错?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