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读后感
当然,这世上更多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指的“和大家一样”的人,没有任何才华,没有任何特点,甚至没有一点儿怪脾气,也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思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读后感1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作题,达到了强烈的反讽的效果。掩卷沉思,叹服陀翁之博大与深沉的人文主义与对全人类无比沉重的思考与关爱。
梅什金公爵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本主义者,作为一位圣徒,完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自身成败得失的算计与计较。他自己完全没有心计与博弈,所以使周遭的人也提升了自己的境界与高度。在彼得堡,就像在任何地方,人欲横流,弱肉强食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对于托茨基对纳斯塔霞的摧残,作者行文中使用的是世俗中普通的观点,大家对于前程远大而有权有势的托茨基,对其道德上的污点称之为男人不可救药的好色,而他通过金钱的补偿和腐化纳斯塔霞的作为,反而称之为通达事理和巧妙手段。然而罪恶就是在人类自以为有了权势,有了安排别人命运,有了类似于上帝的权力时所犯下的,但世俗对之见怪不怪,反而甚至认为公爵这样有家世有遗产的人,完全不仗势欺人,完全的以诚相待是“白痴”。
陀翁的探讨还不止于此。下一个令人惊叹的维度是感情纠葛。公爵对纳斯塔霞的爱,可能有超过一半来自于他对其身世的怜悯与命运的关注。就像他讲在瑞士时爱玛丽一样。这种人类大爱是公爵之成为圣徒的标志。然而,公爵与一般的标榜圣徒不同,当自己真心爱的姑娘阿格拉娅带着他去与纳斯塔霞对质时,他在大爱与私爱之间的平衡与兼爱被迫打破,他自觉地将自己泯灭,也不能让纳斯塔霞去死,去疯,去成为自己幸福的附带伤害。而这当然是阿格拉娅那个追求自我性格,我行我素和予取予求的绝顶美女所无法理解和无法忍受的。这种悲剧当然是命运注定的。可是陀翁写四人相见直接对质的一场,其戏剧性和鲜活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感情本身必然包含着很大程度的自私与自我,而纳斯塔霞当然了解公爵之爱的大爱性质,反之罗戈仁之爱带着很强的私有性质,甚至扭曲到牺牲自尊与自爱,但仍以占有与归属自己为目的。纳斯塔霞本来已经决定了或者自我毁灭或者嫁给罗戈仁做一名小妇人,然而公爵的大爱让她炫目且疯狂,反复摇摆,不顾一切,她为罗戈仁所害也是她自己追求的变态归宿,她在死前就心知肚明。这一切的反复纠缠,是陀翁给我们揭示的人类复杂矛盾并与人性、性格、命运交错的感情世界。
与以上两个主题相比略弱的另一个主题是对死亡的探讨,从公爵自身的颠痫,到陀翁经过过的死而复生,再到断头台的画面,再到依鲍利特的《自白》,表达出陀翁对死亡的深深沉浸的思考。我不敢说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结论,但至少是无比真诚的。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白痴》的翻译版本可能不少,目前本版是不错的版本,而另有一个所谓的白金收藏版,失去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细节,致使很多情节的连贯都有问题。而陀翁的最大特点是大量细节造就的沉浸感和惊人的真实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读后感2
读完《白痴》这部作品后,感慨良多,本来以为主人公梅斯金会是一个真正的.白痴,没想到他也是一个和港剧《笨小孩》中的笨小孩相似的角色,心地善良,但是却又因为不谙世故而遭到社会的“淘汰”。“白痴”和“笨小孩”的相似的悲剧命运让我们不得不对社会对人性重新进行一番深刻的思考……
梅斯金公爵是《白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竭尽全力塑造的理想的“正面优秀人物”,他由于患有癫痫病从小离开祖国,在瑞士一个封闭偏远的山村长大,这样的隔绝让他身上有一种超凡越俗的孩童般的天真,就像他自称的那样,“完全是一个孩子,简直就是一个婴儿”。 他也是背负苦难的人,不仅是因为他身世坎坷、不够世故常被欺负,更重要的,是他有非常严重的癫痫症,到达被人取笑为白痴的地步。但是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真的孩子,却有着圣徒般的胸怀,他以不避利害、不求回报的怜悯心对待世界,对待一切人,甚至同样对待伤害自己的人。他具有一种特质,就是能让人倾心吐意,他有异于常人的接纳与宽广,并对人的心灵 有敏锐的直觉。通常,很易看透他人内心世界的人,总是给人一种威胁感让人想远离,而梅斯金最不一样的,是他能从邪-恶行为中看见当事者的良善,因而使被唾弃的、被厌烦的、自暴自弃的人感动莫名。人人锱铢必较、梦寐以求的金钱,在他身上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他像个散财童子一样把自己的钱分给所有想得到的人。他念念不忘的事情就是想用自己的爱 、用自己的献身搭救被男人们欺辱的娜斯泰谢?费里帕夫娜,当梅斯金把一桩外表邪-恶的行为看透,却看见邪-恶行为背后某些让人同情之处,因而为邪-恶者做出解释;他一方面就被某些是非分明正义感强烈的直率人士讥为虚无主义、愚昧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也遭受因心怀鬼胎而自惭形秽的人的毁谤。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梅斯金一直的默默无闻的付出,他周旋于两个女人之间,他尽全力去帮助她们,他做每一件事都是以不伤害任何人为出发点,可就是这样一位圣徒般的赤子,这样一个最优秀的“正面人物”,在这个羊狠狼贪的龌龊的世界上终于还是一事无成,他不但搭救不了任何一个别人,他甚至连自己也保护不了。他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此来揭示社会弊病和人性的缺失,我们人类不能什么 事情都是奉行“利益至上”,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如回归动物的单纯的本性,难道人类在进化的同时就一定要伴随着这么多的弊病吗?我们不可以像梅斯金那样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留着孩童般的天真吗?其实人世间是有真爱的,我们要心地善良,我们要看到世界的美好,不能因为暂时身处某个黑暗的角落就放弃对光明的追求……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读后感3
我们是成为不了“白痴”的。因为,白痴梅诗金公爵对任何一个人都是真诚、坦率,无法撒谎,对一切人都那么信任并能如此简单地原谅他人。在他眼中,人人皆有不幸,事事皆可原谅,满眼尽是好人。
我们能吗?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是白痴,更因为我们不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白痴。不懂世故的人,无疑是白痴,然而,正是不懂世故的梅诗金公爵,让他超然于世俗。
梅诗金公爵,因其白痴,而更显神圣,他只能是一个离地的人神,一个格格不入的白痴。那么,聪明的众生究竟成为了什么呢。
列别杰夫,一生没有弄出什么名堂,却说出“我生来就是塔列兰(法国外交家),可不知为什么到头来却只是个列别杰夫。”多么熟悉的句式,我本可以......
以死相逼,或者说借着自己的肺病倒弄是非的伊波利特,自卑的一生嫉妒一切美好,并乐于摧毁他人的美好;
只会吹牛的伊沃尔将军;总是找借口开脱的凯勒尔。
当然,这世上更多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指的“和大家一样”的人,没有任何才华,没有任何特点,甚至没有一点儿怪脾气,也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思想。进一步,陀思妥耶夫斯基
虽然不想承认,但我们终其一生,才发现,我们彼此间是多么相似。我们在努力,我们渴求成就什么,所谓的“充满出类拔萃的愿望”,我们不敢认为自己会一事无成,拒绝承认只是过着平凡的一生,就像加甫里拉一般。
其实,我们也如加甫里拉一样,即便把自己看成旷世奇才,却经不住怀疑自己其实很平凡,尽管尽了极大努力摆脱千篇一律,千方百计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我们,事实上,我们连独树一帜的本钱也没有。
直到生命的最后,才发现,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不甘平凡的平凡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读后感4
读书最怕拖,尤其中年读书,拖更是大忌讳,逐渐衰退的记忆力,在拖延的掌控下,把一部经典著作分割得支离破碎,前面所阅,如卷花的流水,了无痕迹。饶是如此,尽着后面寥寥记忆,匆匆几笔,在不能尽其用的时间内,留下几许抓痕,聊以宽慰吧。
初次翻到《白痴》一书,封面上年轻人腼腆的脸庞露出单纯的神色,近乎羞涩的面颜马上抓住了读者虽已渐老但仍然不成熟的内心,仅凭封面,真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之前走马观花看过陀氏的两部小说,对其白描手法,大量着墨于人物内心描写或者说人物间的对话有所了解,但再观《白痴》,仍然对此难有免疫力,如果不是自我施迫,很可能中途放弃了。其实深究原因,还是读者心智不成熟的缘故,对人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了解不够,加之学识不足,对作家所处的年代及其背景相当陌生,才会导致此种情况的发生。
陀氏行文,代入感很强(如果可以将作者在其小说中,经常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主人公身上称为代入感的话)。在《罪与罚》中如此,在《少年》中如此,在《白痴》中亦如此。借助书中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所言,陀氏将自己的思想和政治倾向推之读者,这种做法,每个作家都有,不过陀氏的最为明显。在别的作家那里,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情景,人物面貌,风景等等描写,陀氏的作品中,对这些往往只有寥寥几笔,轻易就淹没在繁杂的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叙述中,了然无痕。
在读者所涉猎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中,注重前后呼应,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通常做法,或由浅入深,或由邪反正,或兜兜转转,《白痴》也是如此。从梅什金公爵从国外治病回来遇罗戈任始,以梅什金和罗戈任在死去的纳斯塔西娅身边躺下而止,期间的坎坎坷坷,貌似走了一个圆圈,实则纵横起伏,牵涉良多。
在铺陈开来的描述中,既有俄国上层的腐朽堕落,如托茨基之流的贪婪无耻,也有下层的善良与狡诈。在其中,陀氏也借诸人之口,描述了上层中的另类,如梅什金公爵的保护人和养父,如利扎维塔等。较之《战争与和平》,场景不可同日而语。但正因为这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活动和情景对话,或许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且更为持久。
在为数并不算多的人物中,公爵的睿智和洞察显得与众不同,没有生活体验,塑造不出卓尔不群的人物形象,或许正因为陀氏自己也患有癫痫,梅什金公爵在癫痫病的影响下,心理波动的异常和细微,才会被刻画的淋漓尽致。或许也因为此,梅什金公爵所展现的睿智和洞察,在剧烈变化的俄国社会,在由无耻贪婪的俄国上层,穷困潦倒的下层百姓,家道中落的中层阶级所构成的俄国社会万花筒中,才显得格格不入。由一个病人来洞察当时的俄国社会,再将病人冠以白痴的名头,浓烈的嘲讽意味跃然而上。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读后感5
这本书的思想内容和故事情节很丰富,人物刻画及个性展示也很不寻常。有的时候你在读的时候会觉得这里面的很多人物有些奇怪,不管是他们的行为也好还是思想也好。你从第三者眼光看他们,可能会觉得有一些不理解。
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这样奇奇怪怪的人很多,只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就像书里面的人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正常的完美的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觉得自己是需要反省的反思的,所以这其实是一件很让人笑话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这本说的白痴就是梅诗金公爵。但实际上如果你读完这本书,会了解陀的用意。这本书里白痴很多,可不止一个。这里边没有完全的正常者和完全的不正常者。我们拿公爵来说,他虽然是一个有身体缺陷并患有癫痫,离群索居、不谙世事的一个人。但是他在很多方面有着常人不具备的智慧和眼光,这样一个几乎接近圣徒的基督式的人物,在书中很多其他人的眼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白痴。但是在很多事情的反衬之下,你会觉得只有公爵是正常的,其他人比他还不正常。
如果你让我讲述这本书的故事梗概,可能我一分钟就能说清楚。但是这本总字数60万的书,难道只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吗?陀对梅诗金公爵的人物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不知道为什么,他似乎特别擅长写癫痫病患者,不管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的斯乜尔加科夫,还是《白痴》里的梅诗金公爵,某种程度上这两个人也代表着他。
也许公爵是他认为世界文学作品中,最美好的一个人物形象,类似于堂吉柯德。美好者不知自身价值,反而遭到嘲笑,于是引起同情。
俄国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在欧洲是最晚的。陀一生都害怕资本主义,害怕革命,反对俄国走西欧的发展道路,他后半生的言论和创作,基本上都是在与西欧派论战,这也体现在作品里。公爵身上那光辉的,如水晶般纯净的仁爱之心,正是陀心中美好人格的最高典范,符合他心中的宗教精神和灵魂得救。
而书中的几位女性,娜斯塔霞和阿格拉雅也多次将故事推向高潮,两位也是代表一个对立面,在很多方面体现着她们的智慧、尊严,以及对世俗的蔑视。虽然最后以悲剧性结尾,但是这是这个残缺世界的必然结局。因为基督人格是不可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的,是非正常的一种体现,只有“白痴”才能这样。
陀擅长以心理剖析和人物对话为主,并非主要以情节取胜。处处是精神分裂似的、梦呓般的喃喃自语,那些癫痫的、狂躁的、纠结的、矛盾的,时而又炙热的、虔诚的、充满情感,这是构成这60万字的神赐力量,我甚至在想,他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一直处于癫狂的状态。
托尔斯泰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曾经说,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会在他笔下的人物里看到自己。除此之外,便是作者本人的灵魂智慧与性格。
荣如德老师的翻译非常的精彩。
这本书是跟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同步看的,其中感受,无法用语言形容。
走进书里读后感30O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