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读书心得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尔王》读书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李尔王》读书心得1
最近,我读了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读完这本书后内心感受很深,所以想把我读后的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李尔王》主要讲述了:年迈的老国王李尔,决定把他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但他决定要根据女儿们语言表达对他爱的程度来分配每人所得的那一份国土。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虚伪的二女儿里根,尽说些甜言蜜语来骗取父王的欢心,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却说:“我只爱我的父亲!”李尔听了不高兴,觉得考狄利娅并不爱他,于是就把国土分给了另外两个女儿,将小女儿流落他乡。
李尔分完国土后轮流住在两个女儿的王宫中,可谁知两个女儿得到父王分配的权利和地位后原形毕露,并恶毒地对待她们的父王,最后甚至将他赶出了王宫。
无家可归的李尔,开始思念小女儿对他的爱,但自知已无颜面对考狄利娅。此时,考狄利娅已成为法国的王后。得知自己的父王被姐姐们赶出王宫后,决定把父王接回自己的王宫并为父亲报仇,于是带兵出征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
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最终,考狄利娅胜利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说过的谎言终会因时间验证。撒谎的后果是残酷的,我们都要诚实待人,不能像书中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一样欺骗自己的亲人,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李尔王》读书心得2
剧中有李尔和葛罗斯特这样两个家庭,他们都遭遇了一系列的家庭悲剧,父亲与子女,兄弟,姐妹,双双反目成仇,最后全部死光。感慨他们悲剧命运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这两场悲剧的思考。
葛罗斯特的悲剧是李尔的一个缩影,葛罗斯特之前听信二儿子爱德蒙的谗言赶走大儿子爱德伽,后又因爱德蒙背叛而被挖去双眼,最后死在郊外,令人唏嘘。那么这场悲剧又是如何造成的呢?书的开头,葛罗斯特说了这样几句话——“我还有一个合法的儿子,年纪比他大一岁,然而我还是喜欢他。
这畜生虽然不等我的召唤,就自己莽莽撞撞来到这世上,可是他的母亲是个迷人的东西……这孽种我不能不承认他。”“他已经在国外九年了,不久还是要出去的。”作为一个父亲,当着别人的面,称大儿子为合法的儿子,二儿子是私生子、畜生和孽种,这对于爱德蒙心理的伤害是极其之大的,对于他的母亲,葛罗斯特则称之为东西,这会使爱德蒙对哥哥和父亲产生怨恨和复仇心理,从而导致了日后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爱德蒙是可怜的,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说“爱德蒙还是有人爱的。”
这多么叫人心痛啊,一个可怜的孩子,从小被送往国外,每次提及都要被加之私生子、畜生和孽种的称呼,他多么渴望被爱啊,却从没有过被爱的感觉,以至当他想去爱别人的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大儿子对于这场悲剧的造成又有没有责任呢?毫无疑问,也是有的,他太过懦弱,一遇到事情就只想着逃避,直到他的父亲失去双眼,被放逐时,他仍不敢承认自己是他的儿子,最后,他却又丝毫不顾兄弟之情,杀死了爱德蒙,还觉得理直气壮。一个那么懦弱的人,在复仇时的凶残,使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悲哀。
李尔的悲剧同样是由许多人共同制造形成的,其中有李尔,他对小女儿太过偏爱,令大女儿、二女儿心生嫉妒,他暴躁又喜怒无常的脾气,使大女儿、二女儿没有安全感,而且李尔过早的分封土地与权力,自己空留国王的虚名,没有实权,断绝了自己的后路,在女儿家生活时,又放纵手下,肆意扰乱女儿的生活,引起他们的不满;有小女儿,她通过诋毁两位姐姐的人品的错误方式来要求她们孝顺父亲,这造成了姐姐们的极大反感和憎恶;也有忠臣肯特和弄臣,他们将全部责任推给李尔的女儿们,从不指出李尔自身问题,让李尔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又用暴力和嘲弄的手段侮辱大女儿和二女儿身边的人……
两场悲剧的共同之处,是两位父亲都不懂得到底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太过于强势,也太过于偏爱了,这就使其他的孩子感到缺爱,而产生嫉妒和仇恨,以至最后完全不顾及父子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相互厮杀。
《李尔王》这一部家庭悲剧,让我们思索爱到底应该如何分配,既不能过分宠溺,也不能全然没有,既不能有所偏爱,又不能完全公平。爱是上帝赐给世界的宝藏,在怎样去爱,怎样分配爱的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李尔王》读书心得3
《李尔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这是一出感人的历史悲喜剧,情节紧凑,动人心弦,人物的行事、对话、反应也都合乎逻辑。在莎士比亚改编之后,却出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情节:如李尔王突然暴怒赶走女儿,又莫名其妙认不出肯特,时而发疯时而平静,爱德蒙不可思议地欺骗了爱德伽,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弄人与国王作滑稽的对话,考妮狄娅无足轻重地死掉等等。在人物的对话上,也过多地不符合李尔王时代,像中世纪似的。托尔斯泰曾详细批判过此剧(论莎士比亚和戏剧)。但不可否认,这出戏剧在此后的几百年中,一直广受好评,除了托尔斯泰,几乎没有著名的人物对其提出过批评。客观的说,托尔斯泰的评价并非没有道理,不过考虑到莎士比亚的时代,莎氏对此剧本的改编也有其现实意义,或许莎士比亚是想通过此剧来反应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吧.
此剧主要情节为:年老的李尔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在分封的时候,他让每个女儿都说说对他的爱戴,以她们对他爱戴的程度给她们分配国土。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竭尽全力的赞美国王,只有小女儿考狄利娅因表达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感情被李尔驱逐,(经典语句为Love and be silent),但因为她的诚实得到了法国国王的欢心,去法国做了王后。在把国土分给两个女儿之后,李尔王的两个女儿经过商量以后决定让李尔撤掉他当初的100个随从,不然就不让李尔住在她们的宫廷。被两女儿赶出家门悲痛的李尔与他的随从格罗斯特在风雨中碰到了可怜的汤姆,也就是格罗斯特中了埃德蒙诡计而下令驱逐的儿子埃德加。李尔认为这是自己误解小女儿,理应受到两个女儿的惩罚。后来与格罗斯特和可怜的汤姆分开以后,就在他自怨自艾的时候,来了一个圣徒安慰他。李尔对圣徒说了自己对考狄利娅犯下的错误,并懊悔的表达了自己的绝望:他觉得考狄利娅再不会原谅他了。但圣徒却说,考狄利娅一直爱着她的父亲。原来,这个圣徒就是考狄利娅。她在法国得知李尔的困境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支军队,秘密在英国登陆,因为放心不下李尔,所以特地在开战前,来探望李尔。与此同时,高纳里尔与里根都爱上了为了得到王位陷害父亲与哥哥的埃德蒙。
最终,小女儿的军队大败,她和李尔都被抓起来了,爱德蒙发布秘密处以他们死刑的命令,直到他死前才揭露这个密令,但已太晚,虽然李尔杀死了想暗杀小女儿的杀手,她还是死了。埃德加找到了埃德蒙并且与他决斗,最后埃德加杀死了埃德蒙。而在李尔抱着她去寻找大伙时,高纳里尔与里根也已经死去。李尔过于悲伤,最后崩溃而死。
《李尔王》读书心得4
李尔王自祸其身又祸及他身的教训有两点:其一是不该不留余地倾其所有而只剩两手空权;其二是不该昏然不分善恶地寄托残生。老葛罗斯特伯爵不事暴政、弃暗投明以示忠贞不二,不折节操,因此惨遭挖眼酷刑,饱受流放自然的落泊颠沛,甚至求死不得求生无望;他虽认识到自己的轻信之罪,终因得知被迫害的儿子仍在人世并陪伴保护着困苦无援的自己,又得到了真相后,由于承受不了悲喜交集之情的重荷而逝。这似乎是自咎之因所致,但似乎也属善无善终之例。这与李尔王不察善恶不分真假而导致无处安身,浪迹荒野,与乞丐为伍,最后在悔恨的刺痛中,在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中,在失去所爱而无法承受的悲哀中结束他八十岁的生命相比,二者都令人同情,促人思索,可见官场的邪恶,可知人心的险恶了。
世事无常至于使悲喜在瞬间交替,而命运无常至于使乞丐与国王一夜之间换位。恩将仇报,认敌为友,美貌黑心,丑相热肠,魔性假语,佛性真言,这就是人类的智愚善恶,这就是生物的弱肉强食,这就是宇宙的相生相克。
苍苍者天,茫茫者地,轮回之中,皆循真理。善报者恶尽,恶报者善哉。今世前因,后世今果。得等于失,善同于恶。迷于五行中,醒于三界外。苍苍者生,茫茫者命,存亡谁握,贵贱何别,人物非异!
《李尔王》读书心得5
李尔王,相比哈姆雷特逊色太多,主要讲述了几种矛盾的社会关系:老人与子女、私生子与继承权、畸形的爱情,同时通过对两个家庭的纠葛,利用谎言与真相,把矛盾推向了高峰,形成了最后的悲剧效果。
老人与子女
李尔王老来昏聩,喜怒无常,喜欢听奉承的话,并引以为真,不能通过理性去判断是非,听信了大女儿和二女儿的甜言蜜语把自己的国土和权力分给了两人,并与拒绝逢迎、一心真诚的小女儿断绝了父女关系。作为老国王,放弃了权力,却保留了一百人的强大武装,再加上刚愎自用、反复无常的性格,让获得权力的两个女儿没有安全感,担心惹他不顺心的时候,给她俩带来生命危险,所以想方设法的削弱这一百人的武装力量,这也是李尔王与女儿们的矛盾焦点,成为了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动机。李尔王的决策,无疑是昏庸的,纵观中国历代王朝,除非死亡,没有一个君王会在自己有生之年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权力意味着自己生命的保障,即使像乾隆帝做了太上皇,也仍然通过和珅把持着国家权力。包括现代社会的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处理,类似的例子也层出不穷,很多子女都是为了老人的遗产而去孝敬老人,当老人的资产如果已经到手,就会变得不能相处,恨不能老人早日归西,正所谓:老父衣百结,儿女不相识;老父满囊金,儿女尽孝心。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应该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而应该是在从情感和伦理上,这才是符合人性的,动物尚且懂得反哺,作为父母和子女都不应该唯物质论,这样才能和谐,才能共享天伦之乐,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美好。
私生子与继承权
私生子,自古就不是一个光彩的名称,由于父母的不负责任,私生子得不到公正的人权待遇,世俗的排挤与世人的歧视,让他的成长中充满了压力和障碍,最终导致性格的偏激和扭曲,在对地位和财产的继承权上,尤其不公正。这也是格罗斯特伯爵的私生子爱德蒙,一心想要得到公正的权益,抛弃了父子、兄弟的亲情关系,通过欺骗、告密等卑劣的手段去谋求自己想要的地位和财产。
畸形的爱情
比较戏剧的地方在于,李尔王的两个女儿,竟然同时爱上了格罗斯特的私生子爱德蒙,他们竟然会对爱德蒙通过自己卑劣的手段取得的成功欣赏有加,李尔王的二女儿想除掉自己的公爵丈夫,认为只有爱德蒙这样的人才会配得上自己的眠床,真是鱼找鱼虾找虾……由此可见,相同的价值观才是爱情的基础。故事的结局对他们也都是公正的,三人一同到地狱去做夫妻了。
谎言与真相
谎言与真相,李尔王与三个女儿,格罗斯特与两个儿子,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往往不一定是真相,真正的真相还要通过理智去判断,通过更多的观察去总结。因为,谎言往往会包装自己,针对人的需求和人性弱点,加以满足,才能实现欺骗的目的。因为所求不能得到正常的满足,所以才会先针对你想要的,给予满足或者满足的许诺,才能顺利的从你那里得到他想要的。有时候,当人进入某个通道之后,忠言、真相反而会没有生存之地,绝对的权力更会加剧这种情况的发生,当忠臣肯特向国王谏言时,被盛怒的李尔王放逐,丝毫没有一点儿犹豫与反思。
总结来讲,这个故事就是李尔王老年昏聩,骄傲自大,为了显示自己权势,把国家分给了两个甜言蜜语的女儿,与坚持本性的小女儿断绝关系,后来被两个获得权势的女儿欺压、遗弃,越来越疯,在忠臣肯特的联络下,小女儿引法国军队来救父,但最终战败身亡,李尔王也悲伤而亡。李尔王失去丈夫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爱上了爱德蒙,为了争夺爱德蒙,二女儿谋划杀死自己的丈夫未遂,毒死了自己的大姐,然后自杀身亡,爱德蒙被处死。格罗斯特伯爵因忠于李尔王,被爱德蒙出卖,并被李尔王的大女儿挖掉了双眼。
《李尔王》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