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高一期末作文
作文一直是大家讨论度较高的话题,作文之所以如果此受重视,因为高考作文的分量很重,所以我们要重视啊!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2021年北京高一期末作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2021年北京高一期末作文1
枪声退隐、灰烬渐冷,冬日的暖阳在圆明园断壁残垣间渗透,穿越风雨繁华。
我是不喜欢在夏日里来圆明园的,纵然有荷叶亭亭、树木葱葱,却销蚀了它本来的样子,褪去了风尘掩饰的绝美。中国的美往往是含着悲的,美使人悲、使人怜。这个宁静的午后走进它,确是它最美的时候,安睡得如一个藤椅上的老者。
静静地漫步在圆明园之中,地上布满了或残缺或完整的石块,闪着遗恨的光泽,在无人理睬的角落里,静静诉说着被时光抛弃的痛楚。仅有的几根石柱依然倔强地孤独地立着,但早已不再洁白,显得暗淡无光。褪去了照片中摄影师的刻意协调,平添了一份灰暗与沧桑。
圆明园终究还是回归到它原本的面貌——一块块破碎的汉白玉。它本就属于大地,曾被赋予其它的名字后又回归平寂。凡我们所见类似圆明园的这种华丽而精致的美,都出自于人。撇开政治民族立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任何对这种美的破坏,都是对人类智慧的侮辱和亵渎,都不可饶恕。
我早就没有了初来的丝毫兴奋和喜悦。我本是个爱笑的人,但尽管身边的气氛再怎么欢愉,心中的沉重也丝毫无法褪减。也许是我太多愁善感了。但真的,每当我靠近那一个石柱,哪怕是一块碎石,都分明能感到它们的荣耀和叹息。我随意掂起一块似乎能感受到大火过后的余温。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才将石面打磨的灰黑一片,但不难想象,它曾是多么的高贵和精美。透过斑驳不清的纹路,隐约折射出时光追逼中的挣扎与无奈。
往前走,竟迎面而来一缕现代化的气息,大声谈笑的旅客,脖子上挂着相机,穿着艳丽的衣服,依靠在早已失去色泽的石柱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姿势,将洋溢的笑容定格在了相片上。惟有路边的几根骨根,在见证了它的浩劫与多年的变化后,依然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默默无语。
一瞬间,我突然感到手中的石块的灼烈。
我忽然有一种逃离感。这里的历史太过厚重,而我的肩膀仍太过稚嫩对这种扑面而来的责任感和宿命感时,依然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没有了起初的悲情与感慨。
这样惶惶地走了许久,一抬头,夕阳透过雨果铜像,目光严肃而忧思,如跳动在黑暗中的光点,明亮而深邃。
我注视着它,那一刻,风从林间吹过,钻入我的心。
走出园门的时候,夕阳的余晖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我终究无法带走园子中哪怕再小的一块石头,但我知道,我带走了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将扛在我的肩头、安放在我灵魂的深处,给我激励、促我思索……
2021年北京高一期末作文2
一声声春雷从天际传来,那粗鲁的响声就像一个暴躁的人敲着锣召集全村人开会的声响,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珠在春雷的催促下蜂拥而下,那阵势可远超过村民从四面八方涌来。雨滴以的速度撞击在屋顶上,嫩枝以及冻结的厚土上,瓦片微微滑落,树枝卑恭的低头弯腰,厚土撒出黄色的花儿。雨珠的残暴似乎不把它们敲打的支离破碎决不罢休。街上为数不多的人撑着伞仓皇的逃着。一阵风过,那沙沙的响声似乎是风嘲笑与不屑的笑声。隔岸观我的有何止风,至少还有我。
我趴在窗前,并不管雨水是否会打进来,只是似笑非笑的看着窗外呻吟的万物和仓皇孤独的人,颇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意味。
“瞧那雷雨,”我十分不屑,“多大的阵势啊,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就是它的个性吗?未免太张扬了,张扬的另人生厌甚至生恨。”
思路停住了,只因春雨已歇,那屋檐与树叶上的雨珠汇聚成线又滑落到地上。“啪”的一声,粉身碎骨。地上的雨水聚集在低洼处,已苏醒的泥土将它们染成黄色,它们失去了原有的洁白美丽。一群穿着雨鞋的孩子兴奋的在小水坑里蹦跳着,泥黄的水花四处飞扬。“孩子,快回来,那里脏死了。”这是孩子们母亲的话语。
静静的看着那可怜的雨珠,不禁想到佛经里的一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啊,世界是公平的,你给他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你亦将承受多大的惩罚。何必要不可一世的张扬着自己,伤害着别人呢?还是自我约束点好。
带着忧伤的心情环视着房间,似乎在找点心灵的补偿。书桌上的乌龟吸引了我,它蜷缩着一动不动的趴在小小的“沙滩”上,远远看去就像一个规则的小岛。它那没出息的样子,给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恨。有何必那般约束自己呢?如果它没有用那个厚重的龟壳约束着自己,它一定会生活的更好吧!
这么一想就把刚才的观点了,到底是张扬个性好呢还是自我约束强呢?带着疑问将不解的目光移向窗外:
美丽的太阳女神漫步在午后的天空,她那彩虹的丝带悬挂在天边。远处的旷野上飘飞起五彩的风筝,风筝高高的飞起,伴着风舞动着曼妙的身姿。美丽和潇洒是它独特的个性,它飞翔着展现它的个性,却有不忘用一根细长的丝线约束着自己,它清楚的知道只有它才能飞的更高更远,才能让人们仰望它的美丽。我们是否也十分清楚只有张扬个性和自我约束相结合,生命才会美丽,人生才会成功。
2021年北京高一期末作文3
父爱如山,这四个字一直在我双耳山谷间回荡。可十六年来,我未曾明白其深意。我有时在想——父爱,如同一本书,开启父爱之门的钥匙就藏在字里行间,但无论我读多少遍,都未能找到;又像一片海,明白父爱之谛的宝藏就落在海底,但无论我游多久,都未能觅得。父爱,给人一种踏实安全的感觉,却又有些飘忽不定,像一支快断线的风筝,或许这一秒还在手中,下一秒却远去了。
在这黑夜里,我静静思索,去寻找父亲的身影,试图找些答案。
回忆童年,“父亲”似乎只是一种称呼,并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分量。人都说美好的童年少不了父亲的爱。可我不曾这样认为,打开记忆的相册,留下的只有父亲严厉的呵斥,狠狠的教育,对父爱没有丝毫的奢求。如今想想,突然间感觉——这就是父爱,只是这份爱太沉重,太压抑。“黄金条下出好人”折射出的爱应该与其类似吧。
搭上历史的列车,向青春驶来。一路旅行,我慢慢长大,父亲却在悄悄老去。望着父亲那布满银丝的双鬓,爬满皱纹的额头,被生活压弯的脊梁,一股如刀绞的痛总会涌上心头。
在记忆影像中,记录下的只是自己躲在黑暗的角落,偷偷为父亲心痛。其实想想,父亲内心比我痛千倍万倍,宁愿独自承受煎熬,也不让我们担忧。这也许就是父爱,一种无声却伟大的爱。
父爱,不是用一句话就可以定义的概念,而是一门渊博的知识,需要用一生去学习、去领悟的知识。父爱,不是用简单几笔勾画出的,而是用心去谱写的人生乐章。父爱如山,只是对父爱的其中一种诠释。父亲,有时像大山一样为我们躲避风雨,遮挡炎日;有时像大山一样为我们默默的守候。
父爱,不像母爱那般细腻,不像友爱那样坦率。父爱或许藏在父亲的一言一语之间,或许透露在父亲的一举一动当中。努力去发现深沉的父爱,用心去感受特殊的父爱。
2021年北京高一期末作文4
我的姥爷是地地道道的从顺义珠宝屯走出来的北京人。一瓶燕京,一只烤鸭就能诌出半壁江山的典型北京爷们儿。
印象中,他是绿色的,是唤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的春风淡淡的翠,是苍劲的松柏刚毅的青。
年轻时,姥爷是抗美援朝中一名普通的兵,穿着草青色的军服,气宇轩昂地进了兵营,军鞋下的脚步轻快而坚定。单单与别人不同的,便是他好读书,然而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在分兵种时被选去做了通信兵。从未上过战场的他,常在一家人看战争片时叹气皱眉,遗憾未能上战场杀得痛快淋漓。和中国千千万万的热血好男儿一样,他胸中燃着为国效力腾腾的火。
姥爷走得远,见识广,每逢回家过年一大家子吃饭时他总对新闻时事做出自己独到有理的见解。家里的大小事务也一并由他主持。他已年逾古稀,还像从前那样健谈爽朗,让我甚至忘记,他已老。
一天,我在学校突然接到他重重摔跤的噩耗,顿时慌了神。后来从妈妈口中得知他的腿打上了钢针,以后都要借靠拐杖行走。视频中,他乐观地跟我们打招呼,但藏不住的是眼中略微憔悴的枯槁。怎么我的眼泪就往下落了,怎么他一下就如此苍老。
后来再回去,不情不愿之中发现了他明显的变化。他走路变得滞慢不再快捷了,眼珠越发浑浊了不再清亮了,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在阳台给花浇水,爱说爱笑了,取而代之的是躲在房间里默默忍受的病痛后沉沉的哀愁。
大年三十一家人包饺子,姥爷终于打开那扇木门,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欢声笑语的我们,拿过擀面杖准备擀皮。他微微颤动的手紧紧攥着擀面棍,一下一下努力地滚着那小小的白团。我还记得以前擀皮的任务都是他的,他结实有力的手飞速运转,擀出的饺子皮扁圆薄腻,包着外婆的馅,十分香甜。而如今在我身边的人,竟开始刻意维持着站立。他不停变化着姿势,棉鞋在地上不住摩挲着。他开始出汗,手开始使不上劲,最后又是一声叹息。他把手搭在拐杖,费力地让开,缓缓走到沙发上,又缓缓坐下。在大家一派祥和自在的谈话中,我清楚地听见了,他心中更大声的叹息。
晚上,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置信于他如泰山压倒般的衰老。正惆怅时,只听见外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我竖耳一听,心便拧成了一团。伴随着洗手间门关上时一声巨响,姥爷从走廊尽头走来。由于只拄着一只拐杖,他的重心只得全部放在了支撑的那只脚。先是右脚棉鞋的胶底压着木地板,发出细细的咯吱声。因为伤脚无法长时间支撑,姥爷快速轻缓地完成了抬放左脚的动作,然后再将健康的右脚重重地踩在。就这样,一重一轻,一深一浅地走过了那段短短的走廊。
我的姥爷,我坚毅勇猛的姥爷。在岁月海浪的拍拂下,在时光劲风的横刮下,他的脸爬上了沟壑般的皱纹,他的发抹上了沧桑的白雾。他的脚步,轻快地,沉重地,快速地,缓慢地踏在了悠悠的长河里,溅起层层波澜与撩起滚滚浪花。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他是黄山旁挺毅的松柏,是天山尖尖长盛的雪莲,是弘法寺不灭的长明灯,照着世代前行的长路。
我缓缓打开门,轻轻叫:“姥爷”
他却是快速回过头,在看着我的一瞬间时浑浊的眼珠陡然闪着亮。他和蔼地应“快睡吧”。泪光中,看见他如今微微佝偻的身躯和曾经那个年轻气盛的青年渐渐重合,在这片黑暗中,闪烁着熠熠的光。
2021年北京高一期末作文5
阴天、灰尘、雾霾……这些关于北京的词语,我却都没见到,北京留给我的,是蓝天、阳光与一张张笑脸。
印象一:文化北京
京都哇,有五十多所高校,我们有幸参观了其中最有名的几所。
一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图书馆可以称得上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与精髓,当我看到那蓝天映衬下的、高大的图书馆时,仿佛空气都凝固了,心跳也快了半拍。那是怎样的一种难以描述的壮观呢?碧蓝的天、灰色的外墙、高大而雄伟的存在!即使无法进入,我也似乎能看到一排排整齐的书架、琳琅满目的书籍。那是书的海洋,那是知识的海洋,不,那是天堂!
我讶异,我惊叹,那是心灵的震撼,是文化的冲击。
这是文化的北京,这是北京的文化……
印象二:艺术北京
我们去了国家大剧院,去了,便不想走了。
一套套华丽的戏服——金丝勾边,衣角和袖口的每一丝褶皱都恰到好处,射灯的光就那样打下来,有了光与影的衬托更显立体。一顶顶璀璨夺目的王冠,描叶钩花,墨绿青兰,在灯光下闪闪发光。那一幕幕,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底蕴,是艺术的灵魂……
但华美背后,也有令人心酸的故事,比如,杂技。
飞天,顶碗,舞练……精湛的技艺配上现代化的舞台效果,堪称完美。看着那令人惊叹的表演,不禁暗暗叫绝。可这背后,又有多少汗水与泪水呢?这些孩子们,是从小便练习的吧,这个年龄的孩子,本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却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舞台。但愿他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这是艺术的北京,这是北京的艺术……
印象三:老北京
“糖葫芦儿嘞,糖葫芦儿哟!又香又甜的的糖葫芦儿!”像这样带着儿化音的、京腔京调的叫卖声随处可闻——故宫门前、北大门口、王府井街上……
糖葫芦,似乎是北京的标志。晶莹剔透的、琥珀色的糖,裹在艳红色的山楂外面,显得格外诱人,被阳光晒得有些化了,偶尔滴下一两滴。耳中充斥着京腔京调的吆喝声,鼻腔内是丝丝的甜味,眼前是古色古香的建筑。
街道也是古色古香的,没有广告公司做的创意招牌,而是木制的门匾,龙飞凤舞地写着店名,一排排瓦砌的屋檐,那黛青的颜色似乎在诉说着它的历史。
老北京的韵味儿,十足!
2021年北京高一期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