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与使命

囚人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好奇与使命

记得以前读过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为了分辨出丝瓜藤和肉豆须的不同,结果把自家院里的丝瓜和肉豆那些纠缠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到了好笑,就说:“种他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对于以上故事中爸爸的做法,我不敢苟同。谚语说:“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这说明分辨丝瓜藤和肉豆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父亲是想教导孩子要识得事物的固有价值,不要无端造作,自寻烦恼。可是父亲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说教却扼杀了孩子对陌生世界的好奇心,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因为好奇心而取得巨大成果的例子不胜枚举:假如年少的李白看到老婆婆磨铁棒而不好奇地发问,他又怎能因触动而返回象耳山继续读书,最终成就他诗仙的学识呢?假如少年李四光看到家乡那些来历不明的石头而不出奇地遐想,好奇地自问,他又怎能不断进行地质研究,最终成就“地质学家”的美誉呢?假如少年的哥白尼听到老师关于日晷的讲解而不好奇地发问并亲自动手制作,他又怎能通过不断地观察和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行规律,最终提出“日心说”的正确理论呢?假如牛顿面对砸在自己头上的苹果毫无好奇心,他又怎能通过不断地思考和研究,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所以好奇心是探索未知世界的本源动力,没有好奇心人类就不能踏足陌生世界,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些惊人的发现了。

好奇心虽然是人们探索世界的本源动力,然而很多时候光有好奇心而无源自于使命的不断坚持也是不能致远最终有所成的。

我们经常被教导说“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那么是什么让们坚持不断呢?对很多人来说,是使命。原子弹的开发源自于物理学家对核力量的好奇心,然而在一穷二白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却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就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响彻世界,这艰苦环境中的坚持,这震惊的世界速度已经不是单凭好奇心就能完成的了,还有使命——来自于民族独立的使命,来自于国家安全的使命。由邓稼先我们还能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好奇心和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使命让他在杂交水稻的领域里不断向前,领袖世界。由袁隆平我们还能想到正在为现代化建设在自己的领域里乐此不疲地奋战的无数劳动者,同样是好奇心和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成就了他们的不凡,也成就了我们百花齐放、日渐富强的中国。

好奇心是我们探索陌生世界的起点,也是原动力,旁人不能将其扼杀。使命感是助推我们携好奇心在陌生世界不断向前、快速向前的强大助力,你我都需秉持。愿我们能从邓稼先、袁隆平等英模身上汲取力量,奋勇前行,成就自己的辉煌。

标签:使命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