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上海
记忆中的上海
最早对于上海的认识,还是听儿时同窗的形容。灯火繁华,街衢相经,人家热闹。在我的印象中,上海与诸如高楼大厦、人来人往之词汇是分离不开的。
当时,我尚且没有真正走进上海,了解上海。上海,从来都是我遐想中的城市。上海的历史,是否可以是一摞现代诗人歌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诗?上海的人家是什么人家?商家、船家、有钱人家?是上海引发了繁华,还是繁华造就了上海?
上海不夜城的繁华是必然的,黄浦江上的汽笛声是必然的,每一个大饭店门前必须要铺张着红毯,饭店里水晶吊灯流动的灯光也是要溢出来一丝的。黄浦江上的船在水上犁过,惊动了水波,水波在逶迤流淌的光照下泛出粼粼波光......
后来在一部关于国共时期历史的影片,在片段中看到了上海的繁华之下潜藏着争夺利益的腐败气息,看到了为了钱财而不择手段的某些豪门大族,看到了上海在当时不可遏制的衰败......我对那个繁华的大都市失望了。可是,我还是不甘心,于是就此选择了亲自去往上海一探究竟。
在今年,我终于走进上海,见到了上海的真实面貌。如果要我说上海与我曾到达过的哪个城市相似,我会觉得上海是介于北京的现代化与杭州的精致之间的。走进上海的旧城区,欧式建筑沉淀着历史的红褐色,却并不见斑驳。街道上车辆、行人并不多,梧桐树伸手遮住天空,却还是从指缝间洒下了阳光的碎片。一切的一切,都像一张老照片,只不过被后人添加上了色彩。这时,无法入眠的外滩、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都回到诗人的诗中,消失不见。那高傲俯视着过往行人的大厦都被隔绝在外,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砖瓦,让人想捧一杯咖啡,在某个静静的午后,慢慢品味这里古典的韵味。
在柔和的清风中与一条小巷相随,墙壁上挂满花草与爬藤。身边的小楼与江南水乡的白墙灰瓦或是大都市的玻璃幕墙不同,更像是一幅油画。我喜欢在这里体会这种大城市里很难体会的悠然自得。偶然才想起来,这里是中共一大的会址。但这里早已没有了当时紧锣密鼓筹划方案的严肃气氛,附近都是闲坐的人。
四行仓库被枪炮击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前,有几个孩子正在戏耍,玩着游戏。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但既然它现在狰狞不再,那就让它成为上海城里的一处景观,不拆不修,不捧不贬,不惊不咋,只是让它向游客把历史娓娓道来。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
这,才是本真的上海,褪去外在的繁华,回归悠闲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