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南京
最忆是南京
在烟雨朦胧的南京街头,白色的雨丝淅淅沥沥地飘洒着,雨脚是一缝一补,密得毫无缝隙。漫天的雨,夹着秋风,裹着一颗异乡游人的心,虽然嫌陌生,却也被深深地温暖着,是的,这太像故乡的风光了。
我是在雨中撞进阅江楼的。南京几乎是无时不在下雨的,那雨排列成幕,软绵绵地向你飘来,微风细雨中夹杂着花木的清香。脚下踏着一阶阶带有绿苔的石板,仿佛叩出了深幽的韵律。淡灰的雨中,出现了一个高影,近了,近了,此时展现在眼前的,是挺立在庭院中的阅江楼!它一身朱红的外表,在楼门前的两根柱子上,刻有镀金的楹联,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更加闪亮。雨,冲走了阅江楼上的旧尘,似乎重现了当年的繁华,却未能冲掉它的古朴与岁月的印痕。耳边传来楼阁四角上的铜铃声,给幽静的楼头凭添一丝惆怅。走上阁楼顶层,风声大起,像从四面八方交汇来了似的,寒气使人瑟瑟发抖。然而,在秋雨中,遥想当年刘备与孙权在此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耳边烈风嘶吼,谈笑风生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那段鲜活的历史!斯人已逝,却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挥别前尘往事,放眼望,眼前大好河山,江水浩浩汤汤,奔流不息。此情此景,水天一色,临江放歌,岂不快哉!
最能体现古老南京昔日繁华景象的,大概要算西津渡了。“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吟唱着诗句,仿佛听到王安石深深的叹息,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深的思乡情啊!凝望远方,起伏的山峦隐约中更添上了一份浓重的古典的韵律与朦胧的情感。
西津渡由几条冗长的弄堂组成的,它的历史文化,全都包含在了这几条弄堂中了。弄堂的又深又远,小心探寻着,仿佛又见到历史渡口的繁华。巷子古色古香,路旁粗粝的岩石挖成的花盆中,种着一株株绿植,旁边偶现的杂草,增添了几分自然情趣。沿巷的店铺当中有许多老字号,醒目的牌匾在巷里招摇,虽然历史足音中它们渐行渐远,驻足观看,那曾经名扬四海的辉煌依然在牌匾中一览无余。小店有卖给小孩子的玩具的,也有卖竹制家具的,但最多的,还是卖特色小吃的。路过三两小店,迎面飘来着桂花糕淡淡的清香,在雨中越发显香得幽远了。摊主开了屉,露出了一块块米黄色的桂花糕,竹制的蒸屉上白色的蒸汽翻滚着四散开来,融入到了灰蒙蒙的雨雾中。透过蒸汽,望到了竹屉中的那几块糕——每一屉中,从来都不会摆的满满当当,而是一块块间隔的很大。却因这种布局,显得十分的雅致。糕体的糯米被蒸得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表面的桂花算是点缀,为数不多,却成为了这种糕的招牌和标志。几颗小小的桂花是像这块点心的主角,抢了整块米糕的风头似的!
“叮当,叮当”,刚才还悠闲着半卧的摊主此时缓缓站起,手中握着两把铲刀,一起一落,一停一按,利落地切分着娴熟的动作、一缓一疾的节奏,仿佛他天生就是为这美食而生。摊主一手切着,另一手已经装好了,讲话的声音也是那么清脆动人:“拿好啦,小朋友,小心烫手哎——!”
我是在雨中告别南京的,说来也巧,竟然在雨夹雪中回到了北京。一南一北,两座古都带给我的是无限的遐想。再见了!那个融化在雨水中的、古色古香的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