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
《饮食男女》是一部刻画出家庭亲情及世代隔阂的电影作品。是“家庭三部曲”或者是“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集大成之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篇1】
爱情交错的画面……
亲情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可是正因为它们是我们都享有的权力,所以我们往往最容易忽视它的宝贵性。在《饮食男女》中,家珍她们姐妹像天下所有的儿女一样,在父亲辛苦了一整天为她们做好的丰盛的美食面前没有感动,没有欣喜,在那些谗颜欲滴的美食面前,她们显得有些厌恶却又无可奈何。
爱情没有一丝的兴趣,但是在我看来,家珍的内心其实最渴望爱情的吧!在淡然的外表下,她比任何人都渴望有人给她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无可厚非,欲望是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我想,家珍之所以对家倩的态度如此不好,恐怕也是出于对她的嫉妒吧,无论是美丽的外表,还是一番风顺的事业,更或者是她认为美丽的爱情……
然而,给这个完整的家第一记响炮的却是那个最乖乖的小妹——家宁。对于家宁,我只能说爱情是自私的,不能说她不对,但是她的做法我却一点也不能认同。在爱情面前,友情算什么呢?但是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外人无法评断。总而言之,她在爸爸和两个姐姐的目送下飞快地离开了这个家。
最温暖的心情,因为她做着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而且他们的家仍然保存着,不会消失!
看完这个影片,大家或许会觉得痛心,为这个家痛心。或许大家会想“爱情和亲情能不能找到平衡点”?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学会包容,学会奉献,爱情和亲情能得到统一。影片也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父亲为女儿们一直奉献着,女儿们也最终接受了爸爸跟锦荣的非一般的爱情。
依赖的地方。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就算一辈子与之粗茶淡饭亦甘之如饴。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篇2】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弑父娶母。弗洛伊德由此将男孩的恋母情结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而与它相对应的女孩情结被称之为“埃勒克特拉情结”。
埃勒克特拉是古希腊参与杀害母亲的神话人物。“埃勒克特拉情结”概括的是女性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恋父憎母情结。同“俄狄普斯情结”一样,“埃勒克特拉情结”也是儿童一般必然存在的倾向。既然是普遍的心理现象,那么在很多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踪影。
阿恩海姆曾在《艺术与视知觉》论及,每一件艺术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这就是说,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
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和生活本质中的心理学,从来都是联系紧密。
电影《饮食男女》是李安导演的三步曲之一,故事讲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朱师傅与三个女儿家珍家倩家宁的深深眷恋。一个单亲父亲拉扯三个孩子是不容易的,十六年的生活,其间有浓浓的亲情,还有脱不掉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的色彩。我所没有想到的是,李安最后通过那样一种方式把这些表露出来,貌似隐晦,却也一眼即穿。就在众人还在纷纷为他与梁伯母之间感到疑惑与可笑的时候,父亲在酒后鼓足了勇气站起来,说他一定会好好照顾锦荣和姗姗。梁锦荣,是家珍的同学和朋友,一直被看作家里的第四个女儿,太突然,太突然……
其实也不。故事开场,是长时间的朱师傅准备晚宴的镜头,而他第一次开口是因接到了一位女士的电话,听得出,那是关系非同寻常的人。虽然,导演未告知具体是谁。而张艾嘉饰演的梁锦荣第一次在剧中露面的时候,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朱爸呢?”这是一个细节。
锦荣从小失去父亲,妹妹与朱家女儿是同班同学,受过朱家的照顾。谁能说,这不能是她的.恋父情结遭遇了朱爸爸的恋女情结,化作电影最后,那一声轻轻的“爱你”。
朱家还有三个亲女儿,老大朱家珍,家里的老姑娘,大学毕业九年,年近三十了还没有结婚。一开始,大家都相信那是因为被大学时初恋男友抛弃,久久不能释怀。到底要多深的感情,能让一个女子那样长久地坚持独身,不让其他男人靠近。不管如何,那应该是真正的爱情了?
可惜不是,可惜我们并没有看到理想中的爱情。而我在这时庆幸,影片所要讲述的并不是个天真的故事。当妹妹家倩遇见李凯,并最终从姐姐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凯处得知,一切都是假的,一切的悲情都是姐姐编造出来的时候。家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她是那样激动与困惑,一个人都承受不住,“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我除了去找你,不晓得该怎么办”她跑到爱人的住处,说:“太荒谬了,我今天遇到了一件很荒谬的事情。”
是啊,她不明白,姐姐为什么要造这样一个故事给大家呢,是什么理由使得她这样做?
要究其原因,那就要看她由此能达到了什么目的,她说我是要陪着爸爸的。是为了父亲。
她说,这里是家,这里是爸的全部。她说,一辈子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
她说:妈走的时候你才多小啊,我比你要更了解父亲,我要一直陪着他。
家倩却说,再小我也比你了解他。自从妈死后,你就开始当起我的家长,不是我姐姐。是你把我挡在外面。一语道出多年的隔阂。
在父亲给予的爱上,她们争夺。小时候父亲带家倩去大厨房,家珍就每每会为了这个生气。家倩是最像母亲的那一个,漂亮,天资聪颖,从小跟父亲在大厨房学烧菜,可以说,她是被偏爱的那一个,而她的理想,不是航空业,哪怕现在这一行做得那么成功,她还是不开心的。小时候,她只想做一个与父亲一样的厨师,与父亲一样,如此而已。说到父亲在小时候给她的戒指,那段回忆,如此温暖,如此美丽,如此留恋,全都写在了脸上。当雷蒙逗她,重新玩那个游戏,被她直接拒绝,心中自是起伏,哪怕我是爱你的,哪怕日后,当我得知你要与其他女人结婚的消息,需强忍心痛,风一样离去。可是仍然会为父亲星期天的晚餐推掉你艺廊画展的邀请;那关于父亲的一切,可是你能碰得的?谁都碰不得……如此神圣,不可侵犯。如此这般爱着。
出乎意料,最小的家宁是最早离开家的孩子,她抢了好朋友的男朋友,也许她是真爱他,也许,她的感情自小就是需要去争夺的。就好似,从两位姐姐那里争夺父亲的爱一样。就好似,这已渐渐形成一种行为的模式。
家珍,她说她不需要爱情,我们都看到她是最想要的那一个。屋顶上的猫,邻居的卡拉OK歌声都让她烦躁不安。当她遇见新来的排球老师,彼此都有好感,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让她卸下层层的防备,那办公桌上每天一封情书,很好的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她不知道这是淘气学生的恶作剧,当那一天她盛装打扮,准备迎接新生活,却没有了情书。当时她愤怒了,为什么我永远只能站在这里,对着空气谈情说爱?她那么需要爱,需要一个人来示爱。她情绪高昂,她等不及了,马上公证,她慌慌张张地拉着明道,匆匆介绍,又匆匆离去,临走了,脸上有泪滑过,不知是兴奋激动还是不舍,混杂了太多太多。但还是要逃一般,消失在城市的夜色中。花色长裙在摩托车后座飞扬。像是一种胜利。九年了,终于。
家倩,最聪明美丽的那一个,最理智的一个,却落了单,家里突然有三个人结婚,一个人去世。而她的一段感情,结果是被玩弄,不得不狼狈退场。最后,老房子经过装修,还换了锁,她一个人住。星期天晚餐改由她来准备,那天只有父亲一个人来。她的菜,调料配方与当年母亲的一模一样,父亲因此稍微批评了一下,却发现味觉恢复了,顿时心生欢喜,饭桌上的两个人心中都充盈着感情。而我也将这,看做是贯穿整剧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的回归。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食欲与性欲,是不是紧密相关?
女儿们一个个长大了,都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父亲的爱必须得有压抑,就像她去喊家倩起床,起初是靠近的柔声呼唤,突然又后退,大声呵斥,只要流露一点温情,就转身离去。他做了一辈子的大厨,味觉退化,非常痛苦,却在与一个与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子结婚之后,又恢复正常。
也许,这是略显荒诞的。至少,大众和伦理应该还不能坦然接受。
然而,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说,被我们称之为情感(feeling)或情绪(mood)的东西或许是更为合理的,就是说,更具有深刻的感知力。因为与所有那些理智相比,它更向存在(being)敞开。那些理智由于同时变成了理论模式(ratio),故被错误地解释为是理性。
艺术品的感染力来自其内在结构,尚未定性的艺术品对艺术家具有“反作用力”,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创作的中后期主要不是受创造力和灵感的支配,而是受使艺术品达到“完整”的压力的支配。
我不知道李安是不是想表现埃勒克特拉情结,甚至不知他是否意识到自己在表现埃勒克特拉情结。还是无意识的跳跃式思维,在一定问题的推动下,改组旧的整体联系而确立新的本质性联系的创新思维?
不管怎样,我在通篇看到这样一条线索,而导演也把最后一个镜头交给了父女之间。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篇3】
人生的意义在于吃饭,而吃饭又绝不是全部的人生。这个构成了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将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渲染倒极致,这又绝对是只有聪明人才能做到的事。这样的聪明人,李安算一个,《饮食男女》就是这样的一部片子。它可以淡到与无,没有激烈冲突的情节,甚至淡到只剩下吃吃喝喝的生活,但这样的淡,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色。生活本来的样子,通过饮食来展现,并做到淋漓尽致,果然是李安了。他后来在好莱坞的成功,不可以说是浪得虚名。
《饮食男女》是“家庭三部曲”或者是“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集大成之作。一个丧失了味觉的大厨,而且是台北最好的饭店圆山饭店最好的大厨,就像丧失了听觉的贝多芬一样,仍然在做着最精美的食物,在饭店里,也在自家的餐桌上。大厨朱先生(郎雄)有三个女儿,她们对于生活各自怀有抱负,而对于父亲的理解已成隔代。大女儿(杨贵媚【《妈妈再爱我一次》里的那个感动人无数的妈妈】)年龄见长,感情一直没有着落,生活在自己编造的爱情故事里,而且渴望着爱人能够出现。二女儿(吴倩莲)在航空公司里就职,前程似锦,只是在理财上投资失败,买了一栋烂尾的楼房。三女儿(王渝文)尚未毕业,但爱上了一个朋友的男朋友,并怀了孕。而朱先生自己,一边照顾着三个女儿,每周为他们烧上一桌好菜,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和谐家庭的气氛,一边也没有将心死掉,而在寻觅着自己的生活。
终于,最小的女儿,先离开父亲而去,跟男朋友一起同居。接着,大女儿也终于将自己成功嫁出,也搬家而去。只剩下最先想离开大家庭的二女儿,留下来陪着父亲。二女儿本来与父亲之前的关系最僵,一直拗着。但父亲一直以来,其实最爱的恰恰是这个女儿,而她也在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是代沟将其彼此隔阂了起来。终于,二女儿投资失败,并看到父亲最好的朋友温叔叔去世,还有父亲去医院偷偷检查身体的身影,打破沉默,推掉了航空公司一条黄金路线的掌舵权,来安心照顾自己的父亲。不过,一直沉默的父亲,却突然宣布爱上了邻居锦荣(张艾嘉 )。锦荣是大女儿的同学,这个隔代之恋,给大家带了一丝慌乱,而且另锦荣的母亲措手不及。但大家都平静接受了这个结果。二女儿终于又踏上了西去的旅程。朱先生也恢复了他失去的味觉。
生活,在平平淡淡中慢慢展开,慢慢熏染,如同国画一样,不知不觉间将你带入其中,在你感同身受的同时,有缓缓将你从画中推出。想看一个精美故事的人,看这部片子会有些失望,但对于生活充满热爱的人,又会在其中品味到很多的东西,因为它就是生活的本身。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这个过程,就是慢慢品味《饮食男女》的过程。装备好了,慢慢品味,可以品出许多生活的壮味来。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篇4】
一开始接触这部电影是因为老师的缘故。其实,刚开始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不太,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我逐渐的对它产生了兴趣以及对它的剧情发展产生了好奇感。
剧中的老朱是台北最了不起的名厨,是台北圆山大饭店的主厨,但妻子去世后他便要肩负起抚养三个女儿的责任。三个女儿性情各异,充满叛逆个性,有着自身的问题。但女儿们都逐渐长大了,老父亲也渐渐力不从心,不过他那一手炉火纯青的厨艺却依旧维系着全家的和睦。吃晚饭也就成为全家团聚沟通的唯一时刻。这样的时刻理应是其乐融融的,但是因为三个女儿和老父亲各自的“宣布”,令每顿晚饭都充满了意外:闪电结婚,投资失败,未婚先孕,续弦娶妻。不仅令剧中人惊讶不已,更使观众原本平静的心情频起波澜。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期间有人怀孕,有人被抛弃,有人找到真爱,也有人死去,剧情跌宕起伏,充满新奇和神秘感。
家境跟自己相差多大,或者说旁观者对两个人之间感情的种种不好评论,我认为都应该不去理会。因为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就不必在乎这些,因为我们之间的感情不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而存在的,不能因为这些因素我们就抛弃我们的感情,毕竟我们的感情是很难得才建立起来的。况且,爱一个人是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和努力,不是你想爱就能爱的,这还有看对方能不能接受你的爱以及对你付出她的爱。所以说,如果相爱就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爱,共同守护这份爱,如果不爱就不要纠结不清,当放过自己的同时也要让对方去寻找属于他的幸福。
老师说当我们二十年后再重温这部电影时会有另外一番体会,我在期待着那一刻的来临。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篇5】
李安拍了“父亲三部曲”,分别是《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三个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家庭,却有一个相同的父亲。这不仅仅指三位父亲的扮演者都是台湾电影届久负盛名的金马奖影帝郎雄,更因为三位不同的父亲共同组成一个丰满的父亲形象。当然,我最喜欢的是《饮食男女》,因为这是三部曲中父亲最开心、最舒畅,同时情节也最富戏剧性的一部。再来看前两部,情节设置与人物刻画虽然刻意突出冲突,却显得有点生硬,结局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推手》是李安的第一部长片。
《饮食男女》以活行活现的美食作主题或者说线索,视觉和味觉都被调动起来了。想来中华大餐的魅力真是无穷的。对比一下电影《纯真年代》里五颜六色的欧式大餐,高下立现。不仅仅因为美食的缘故,而是父亲亲手烧的菜里面有多少亲情在其中呢。
一切都源于父亲与女儿的情。情就意味着爱与冲突。电影在冲突中开始,在爱中结束。
三个女儿各自的生活亦已包含着个人的生命体验:情人、基督的教徒、初恋。这是电影的第二条线索。三个女儿各自从各自的困境中走出:大女儿终于结婚,她九年的痴情原只是一场暗恋;二女儿认识到旧情人的生活是如此糜烂,了解了父亲对她格外的爱与怨——她模样最像母亲;三女儿则抢走了朋友的男友,并且结婚、生子。结尾的感人之处是:二女儿终于得以下厨房,亲手为父亲烧菜,而父亲的味觉也神奇般的恢复了。
二女儿最像母亲,父亲多多少少疼她多一点,于是他希望女儿能够不做厨艺,二女儿也的确成为事业女性,然而她偏偏最喜欢厨艺,父女的矛盾,就是这样的简单可笑却又实实在在。
父亲味觉的失与得,几经波折。温伯伯去世,父亲说“我的味觉死了”,此诚高山流水知音稀,伯牙断琴伤子期的经典台词。终于在二女儿烧出与他亡妻一样味道的菜时,记忆的苏醒与爱的宽容一同使他的味觉神奇的恢复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隐喻啊!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白》中的男主角性功能的失而复得更加有人间味。
这个电影有很多出人意料的地方。我们能一下子猜出三女儿有一天会抢走别人的男友,能猜出写给大女儿的情书是学生们的恶作剧,因这些亦是常见的俗套。但我的确没有料到大女儿的痴狂是她自己的想象,也没有料到父亲的婚姻是与锦荣——这些情节使父亲与女儿的两条线索都达到高潮,令人拍案叫绝。
所以在这个电影中我们感慨良多。“父亲”,多么伟大,多么仁慈,有时候多么需要倾听与倾诉。父亲又是多么的新潮,老父少妻的浪漫多少令人诧异。父爱如山!一个女儿在成长中可能愈发体会到母亲的幸福与苦痛,而一个儿子的成长,却能愈发深味父亲的高大、责任与伤感。我们常常在银幕上或小说里听见一位母亲告诉女儿“这是女人的命运啊”诸如此类的叹息与感慨,却从未听见父亲会告诉儿子“这是我们男人的命运啊”这样的话。因父与子自有天生的默契,有着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有一个镜头一直印象深刻,镜头组织的也流畅:
镜头:二女儿在医院看见父亲从医生办公室里出来,拿着诊断书模样的纸,与医生交谈;
镜头:女儿注视着一群护士推着一位急诊的老人从身旁经过,老人躺在担架上,奄奄一息,眼睛露出泪花样的光芒。女儿一幅被触动的样子;
镜头:二女儿抬起头,刚才父亲站着的地方已经空无一人,
镜头:女儿去问医生这是什么科室,医生回答“心脏科”。
四个镜头加起来才十几秒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已经忍不住泪水了。这个蒙太奇将女儿心中所有的担心与爱全部表达出来,无一句台词,无煽情的表演。出人意料的是,结尾父亲的告知是我们知道,父亲没有病,那是他的婚前检查。无疑,喜剧性在这里得到加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时情感的张力。但细细想来,那真是个感人的镜头。
本片的另一个线索是爱情。事实上,爱情与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有矛盾。爱情往往会夺走部分亲情的喜与乐。本片三个女儿的最后归宿,除二女儿外都与爱情厮守了。二女儿宁愿舍弃事业与情人,与父亲重温亲情的温暖。还好最后的大团圆就是爱情与亲情的水乳交融。妙就妙在,用中国的国粹厨艺来演绎故事,使观者如我,庆幸周围的亲人都有不错的厨艺,而我,亦要打算学习烧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