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大全 >菜根谭读后感最新范文精选集总5篇

菜根谭读后感最新范文精选集总5篇

安笙々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菜根谭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菜根谭读后感1

翻开书,“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旧有序,文不雅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识修身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之乎者也啊!这还得找释义一起看。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其【大意】是说,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细想一下,我们从学校毕业跨入社会,走进企业,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也不尽然被大染缸似的涂上杂乱颜色,在各位心中这都有着心底愿望的方向,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而更加确认各自的行事原则!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这句【大意】注释是,任何家庭都应该有一种真诚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种不变的原则。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纯真的心性,言谈举止自然温和愉快,就能与父母兄弟相处得很融洽,比用静坐调护身心还要好上千万倍。

还有几句如,“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注释【大意】是,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瘁,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若过分清心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没有什么贡献了。说的挺好,如果能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完美的连接在一起,使生活更丰美,使工作不乏味,那会是一种什么境界!

菜根谭读后感2

我最喜欢读《菜根谭》,它是一本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这本书包含的明智和智慧很多,对我最有启发和鞭策的句子很多。如: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不下。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个道理,这两件事情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大觉和澈悟。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以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就应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先的虚空平静,才能持续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我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此刻的熟悉,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历程中我也时刻用这句话来鞭策和提醒着自己,也在自己岗位变换的过程中不断领悟这段话的含义。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工作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能够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务必先做好人,做人的态度决定做事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一切随遇而安就好。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跟着老前辈们学习评估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和老前辈们一齐解决问题;随后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有所欠缺,在工作闲暇时间多看一些书,即使不能全部透彻,至少也是给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和补充。我又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更加能沉淀。接触办公室工作后,需要应付的是整个单位内部及对外的行政和业务工作联络,以及上传下达的工作。更需要随时持续思维清晰、条理性、计划性的工作态度。对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我来说,精神的境界比物质的境界要重要许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质奖励都受用。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眼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务必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价格工作一般都细水长流,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感性的热情,只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让人明白:思想会被欲望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期望工作是简单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好处;有了房子,我们还期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但是是休息的场所,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其实,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在这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和不安,这句话如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会让我获得一份宁静,会让我找回自己,会教会我怎样做好一名普通的工作者。

"议事论事明晓利害"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评论事情的时候,应处在旁观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伪始末和是非曲直;担负事情的时候,应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个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让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觉得不公平或者觉得不妥当,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和决定,而不能总从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去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让自己体会到别人的难处和处理的问题的缘由,以至于自己不会多想或者错想。

此刻的书籍、杂志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励志文章也是到处都是,可我还是喜欢《菜根谭》,它朴实且厚重,一句句富有哲理名言都是古人在实践中的宝贵积累和总结;一段段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对于从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鉴和参考好处。工作之余,我喜欢泡一杯清茶,读上几页《菜根谭》,不强求自己一次读多少,看上几句、写上几笔,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联想一下,脑子豁然开朗;有时工作中遇到瓶颈,回家翻开《菜根谭》,找几页能让自己释放的名言,便能将瓶颈慢慢打开,让自己得以放松和解脱;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或者不解,回去还是翻开《菜根谭》,去读几页,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和平和,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菜根谭》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仅是一本书而已,她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好的东西要让大家分享,亦推荐给大家。

菜根谭读后感3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读后感4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我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我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谭读后感5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