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
该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精选篇1)
今日下午观赏了《见字如面》,尤在读闻一多信件时不知觉潸然泪下。节目制作方成功地营造出文学氛围,让人确是搭载着信件,穿越时空,对话于古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许你是严谨的科学家,也许你是只跟数字说话的程序员,但在这个节目中,导演成功地将你拉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殿堂。
除却节目配以优秀的朗诵者、合适的灯光、精挑细选出的信件这些因素,我谈谈让我深有感触的两点。
一、100%的真实感;唯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最真实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当事人所写,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饰涂改,所以显得真诚厚重。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时,他的姿态与表现是令人尴尬的,而这种尴尬断难使旁人产生共鸣。今年春晚许多人在回忆陈佩斯,有这样一则评论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演员表演时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现象幽默的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现在的演员机械式的演绎、生硬的情感切入,脱离了实际,他们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这评论恰是精辟,真实是真人秀的实质,共鸣因它、尴尬也因它。
二、历史的交互;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令人陶醉。
下文附上闻一多在五四期间写给父母的信件《孩儿在此帮忙,绝不会有任何危险》内容节选:
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人民瞢然如梦,或则敢怨而不敢言,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且男在校中,颇称明大义,仅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养育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精选篇2)
从《见字如面》合集第一期,观众可以看到,每期60分钟的时长里有至少七封信,除了明星的演绎之外,还有文化嘉宾坐阵第二现场,品鉴明星的表扬,并对每封信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第一期节目,《见字如面》就如同开出一部时光穿梭专列,大千世界,人生百味,云集至此。
8位写信人跨越古今,既有2200多年前的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又有唐代大家韩愈,民国洛神萧红,当今艺坛宿将黄永玉、曹禺,宝岛歌后邓丽君和蔡琴;而收信人更是洋洋洒洒,父母高堂,好友亲眷、吃瓜群众,甚至还有一条鳄鱼!
8封信给出情感体验也非常丰富:黑夫与惊与家人的儿女情长、与他们的大哥衷至死不渝的兄弟情深;萧红把对弟弟的`思念上升为对抗战取胜的信念:中国有你们,中国不会亡的;韩愈借骂鳄鱼,祭出这篇指桑骂槐敲山震虎的檄文,一片拳拳爱民之心;蔡琴为前夫杨德昌去世致媒体的公开信,呈现出一个女人的深情与失落、痛苦与超脱,更表达了一个女人的大爱;黄永玉与曹禺之间呈现的是君子之交真如铁,披肝沥胆,见骨见血,而邓丽君和她亦师亦友的老师庄奴的交往,则呈现了友情的另一面,欢快轻灵,心心相印。
第二期即将上线的节目,从前两天推出的单曲看既有民国才女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又有“三体老爸”刘慈欣用科幻向女儿抒情,真可谓跨度奇伟。这一集,即将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巅峰体验?销魂蚀骨的爱情?感天动地的亲情?奇幻美妙的友情?让我们拭目以待,洗耳恭听。
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精选篇3)
在当下,视频、荧屏无处不在,但是目之所及,霸屏的却多是无聊庸俗的娱乐节目、剧情雷同空洞的连续剧,令人作呕。可是有一档综艺节目,它悄悄地播,温温地火,却口碑不俗,令看过的人都点赞,竟然成为近年来少有的“零差评”综艺节目。这档节目就是黑龙江卫视于去年年底开始播出的《见字如面》。
说白了,这是一档书信朗读节目。书信曾经在社会生活中充当重要角色,是人际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媒介。但是毋庸讳言,由于现代通信手段不断进步和更新,纸质的书信正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然而,正因为书信曾经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编导者从已经成为历史文物和正在成为历史文物的书信中,发现一座信息的富矿,一个历史文化的宝库。
总策划、总导演、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眼光独到犀利,发现了这座富矿。他继成功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之后,再度出手,从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跨度、从上万封信中精选出百余封,包括家书、情书和与朋友书等不同题材,通过读信,让观众跨越时空,回到各种真实的场景中,体验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实现与历史当事人的“见字如面”。
相比于过往林林总总的虚构类作品,相对于汗牛充栋的正史和野史,信件由于它的私密性,而具有天然的真实性,从某种角度说,其认知价值高于虚构类作品,甚至高于各种史乘。又由于它是很个人的文书,因此其中所表露的感情最直接、最真实,是今人了解信件主人思想感情的窗口。很多出自历史人物的私人信件,所展现的历史场景、人物情状及社会风貌,是最为真切可信的。
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最终入选的信件的内容,既有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反映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价值截面。
“见字如面”节目的录制是非常精到的。节目邀请了张国立、何冰、张涵予、归亚蕾、王耀庆、蒋勤勤、林更新等多位实力演艺明星出演读信人,他们用各具特色的朗读,向观众缓缓打开书信的窗口,展现精彩的历史瞬间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火花。节目还邀请了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中南大学文学院女教授杨雨等坐镇第二现场,品评明星们的表演,对每期节目7封信的来源及背景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我通过报纸的介绍,从网络上搜索,然后观看了其开头三集。我的感觉是每封信都直击人心,既有主人公爱恨情仇淋漓酣畅的剖白,又有各种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生活细节,其中充满闪光点,令人心动目眩、甚至感动欲泪。
林更新读现在所能看到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黑夫家书”,写信人是2000多年前置身与楚国交战前线的秦国战士,令人感受伴随文明艰难前行的是惨烈的战争。
归亚蕾读蔡琴写给媒体的公开信,表达对前夫杨德昌的沉痛的悼念,一句“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呢”,令人动容。
王耀庆、张国立分别朗读画家黄永玉_年致戏剧大师曹禺的信和曹禺的复信。这两封信具有无可比拟的震撼力。黄永玉毫不客气地批评曹禺:“我不喜欢你解放后所写的戏,一个也不喜欢!”说曹禺“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真是字字见血,毫不留情。可是作为长辈的曹禺,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诚心实意的接受,他说:“我像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突然从一个神女得到不可数量的珍宝!”“但愿我迷途未远,还有时间找回失去的光阴!”相信听到这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书信的听众,都会被这些难得的诤言所震撼!
张国立朗读陈寅恪_年4月8日写给傅斯年的信,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陈寅恪信中写为不影响向学生授课而取消请假,并以不在位为由退回中央研究院所发的200元津贴。两者似乎是琐事,但是信中说,“此点关系全部纲纪精神”。正是这些细节展现其风骨与操守,不啻为当世知识界树立一个标杆。
蒋勤勤朗读上海知青桃桃在北大荒写给上海父母的信,写了其日常劳动和生活:近来我的工作是垛马草……中秋节快到了,想吃上海的月饼。朴素的语言,平常的琐事,却令有同样经历的人浮想联翩。
林更新朗读_年夏完淳写给母亲的绝笔信。在外族入侵,国仇家难的当头,16岁的夏完淳义无反顾,慷慨赴死。在信的末尾,他用韵文写道:“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噩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字字血泪,可谓感天地而泣鬼神。
令人感动的书信还不止这些。三个小时的节目,我一口气看完,有如饮醇醪,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谢《见字如面》制作团队,在书信日渐式微,行将走进历史的关头,令我们重温书信,受益不浅!
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精选篇4)
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
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入选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国将士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的家书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样。
兄弟俩除了殷殷问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隐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钱要新衣服,此外还告知,官府因为他俩卫国有功已经给家里授予爵位,文书应该已经送到。
这封信是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两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外,从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从来都是将士敢死的动力;即使强盛如秦,也管不起将士的衣服和零花钱。
记现场宣读的所有古代书信都被翻译成了生动的白话文。古文变得亲切,也变得陌生。
在关正文眼里,这是一个回到常识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异常丰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今天世界几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经历过。大家未必要去爱古文,但通过读懂他们写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那是发生在古代,一定会感同身受,也一定会爱上古人。”
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精选篇5)
近期,一档读信的节目火了:一封封信,几位老戏骨的深情讲述,使得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引起观众的共鸣。
随后,央视的《朗读者》火热开播。3月4日,麦家登上讲台,现场朗读了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并分享自己与儿子麦恩的一段往事,让观众不觉间涕泪俱下,有人甚至将这封信封为“最感人家书”。
《查令十字街84号》里写道:“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而书信,正是这样的保留情意和时间的特别方式。
书信,历来是人们流露真情的方寸之地。家人之间,通过家信能够淋漓畅快地表达真切的关爱;情人之间,有时候当面无法表述的情感,通过书信就能够向对方表达出口语无法传递的细腻、动人的情感。
当人们在电视上津津有味地聆听一封书信时,他们聆听的是什么?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心理的共振。
仔细看,观众不难看出,整个读信过程,归亚蕾的眼睛都是通红充血状态,这是她为准备节目而熬红的。她把自己要读的信件反反复复地看,少说也读过二三十遍,很多信件都到了可以脱稿的地步。
张国立也在第一期中两次登台,一次他演绎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一次他和王耀庆携手演绎黄永玉和曹禺的往来书信。朗读韩愈脑路清奇地给鳄鱼写信时他敲山震虎、恣肆挥洒,演绎中国莎士比亚曹禺回复朋友黄永玉率真的艺术批评时,他收敛沉潜,豁达稳重。
对于一个身兼数职的当红实力派而言,张国立的行程从来都是满满当当,但他仅听到“见字如面”四个字,就被深深打动,毅然决定挤出时间前来。对于张国立来说,表演艺术家的称谓实至名归。观众对于他的每一次亮相都给予高度赞赏,认为他都已经不是表演,而分明就是最真实自然的写信人本身。
台湾演员王耀庆,在《见字如面》舞台上一扫过去观众对他“全中国最适合扮演金领的演员”的定式思维,展现自己的多元形象塑造才华。“一张面孔下隐藏着无数的可能性”成为观众通过《见字如面》对原本就魅力四射的王耀庆新认识。而他自己也表示,在《见字如面》投入到完全不同的写信人的角色里,非常具有挑战性,也非常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