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道门
就是那道门
那真的只是一道门吗?
——题记
对门的邻居搬走了?我有些诧异地站在密不透风的过道上望着邻居家的门思索着。突然,门开了,探出半个头来:“你找谁?原来那家一周前就搬走了。” 砰!门随即关上了,留下还未开口的我呆呆地站在这个令人压抑的过道里。
门对门住了10年的邻居搬走了,我一周后才知道,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现代都市高楼里的邻里之间的情感真的如此淡泊吗?
新邻居似乎更加安静,自上次开门向我抛下那句话后,就再也没碰见过门开的时候,只是偶尔从门上猫眼里透出些许或明或暗的光斑,变化不一的微光昭示着这里有人居住着。如今,城市化建设的大步伐将无数人联系在一起,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可就是那道门,将本应友好和睦的邻里关系禁锢了起来,这不禁令我怀念起乡村里那淳朴无邪的邻里情谊来。
爷爷奶奶的家在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在那儿,民风淳朴,邻里融洽。我家的老屋有着全村最古老的木门,它敦实厚重,岁月刻画出的斑斓木纹历久弥新,前人用彩笔一笔一划精心勾绘出秦琼、尉迟,一左一右,守护着一方的平安。
我轻轻推开半掩的木门,一声浑厚的“吱呀”声引我到了另一番天地,推开这扇门仿佛推开了另一个世界。堂屋里,古稀耄耋三三俩俩围坐在桌边品茶谈笑,时而轻拍桌面,时而以茶代酒先干为敬,时而仰面大笑,不亦乐乎!墙角边,几个垂髫总角头碰头肩挨肩地聚在一起玩弹珠,你追着我我赶着你,乒乒乓乓,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这边谈论今年村庄里各家的收成,那边吵闹着争抢各自兜里的战利品。忙了一天的男人躲在角落的躺椅上打着鼾,任凭你们吵闹。妇女们在厨房里忙着张罗今天的晚餐,一边划破鱼肚一边夸自家男人捕的鱼很肥美。一抹殷红色的夕阳透过门缝照进院子里,余晖打在调皮的小鸡小鸭身上,白噗噗的羽毛在逆光下像勾满了金边,煞是好看!
在这里,家家户户的门是从不紧闭的,赶路的旅人渴了进来讨杯水喝;邻居的孩子没人看管,就每家每户一道门一道门的串,串到哪一家饿了上桌就吃;到了晌午,收工回来的人们个个端碗坐在自家的屋檐下一边吃一边跟对门的人聊着天。在这里,门对门户对户,从不遮掩,毫无隔阂,其乐融融。
就是那道门,连接了内外,连接了万千世界,连接了邻里之间永恒的情谊;就是那道门,给旅者继续前进的勇气,给辛苦劳作一天的乡亲更多的温暖。然而,也就是那道门,将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大厦里的人们封锁在自我的空间里;就是那道门,禁锢了人们的步伐,阻隔了邻里的交流;就是那道门,让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变得冷漠。
其实,就是那道门,那道“心门”,敞开或关闭,营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愿天下人都能打开这道心门,用热情、坦诚去拥抱世间的一切美好和善良!
一扇门,一家人
有那么一扇门,它不需要咒语,却打得开欢乐,藏得了记忆,传承着祈福,道得出喜庆,唤得起乡情……
雪后的冬季清晨,阳光干干净净地包裹着大地,大门口墙上挂着的玉米棒子金灿灿的散发着光芒,墙角一捆捆的柴火,最大的特点就是干燥,他们期待着给这个冬季里的人们带去热情的火焰。而横在大门下高高的老木头门槛,已经超过我膝盖,像个闲适的小老头儿躺在那儿眯着眼晒太阳。小小年纪的我被包裹成严严实实的小粽子,外婆弯着腰牵着我的小手出门。每当我要迈过已经过膝的门槛时,外婆总是耐心地斜着头,注视着我的步伐,温柔地提醒我:“宝贝,抬高脚,别踩到门槛。”这时我就会条件反射般,迈开步子,深深地跨越,仿佛完成一个重大的挑战。
跨过门槛后,外婆一脸自豪地夸我:“乖”我也满怀兴奋和成就。殊不知,外婆总是在我跨门槛时,使尽大力气将拉着我的小手往上提,然后才成就了我。就是横着的一道门槛,反而给年幼的我带去无限的成就与自豪。
那扇门有着笨重的门槛,厚厚的门板,我经常猜想那扇门的年纪不知道比外婆大多少?这门对我来说充满神秘和惊喜。等我稍微长大一点,便逐渐发掘出这扇门的乐趣了。
外婆偶尔外出,归来之时总会给我带“见面礼”,我记得那次她从口袋掏出几个饱满的核桃,我兴奋不已。我如获至宝般小心翼翼地捧着核桃,来到门槛前,将核桃准确地放在门缝与门槛之间。拿捏好力度,将门轻轻地合上,厚重的门板与门缝之间的挤压,坚硬的核桃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只听“咔嚓”一声,核桃四分五裂。我忙迎上前,将核桃拾起,轻轻吹去核桃的碎屑,去皮、挑拣……这扇门,在那一刻,打开了无限的欢乐。
我想,很多年以后,当我面对陌生的风景,站在任意一扇门面前,准会想起,儿时围绕着那一扇门的那个遥远的时光。在时间的河里,飘得再远,也不要忘了家门的样子。不要做那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和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一扇门,一家人,走得再远,别忘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