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凉人心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贵州省遵义县第四小学 梁大平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教育者心理技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互相作用的活动过程。它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促进和发展为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更让其身、心两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而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上的因素和自身的因素,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心理特征,如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想象力丰富,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上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及老一辈的溺爱,心理素质较差,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厌学、忧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再加上离婚率过高,让孩子的精神上也大受打击,更会出现偏激的现象。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懂得文明守纪,懂得礼貌待人,为此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让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得到发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个基本性质,二者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因此,对于语文课程的认识不是有没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而是在教学中能否自觉地将培养语文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有机地融为一体。一句话,没有人文素养培育的语文不是真正的语文课程。

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而小学现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由一个个板块组合而成,而一个个板块当中又有着不同类别的内容,真可谓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大多数文章都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名俗、对情感的理解,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2.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情感教育从内容上来看,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笔者以为道德感尤为重要,能让其知道何为民族的自豪感,何为社会集体的荣誉感,何为国际主义情感??例如,笔者在讲解《长城》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长城的语句,让其体会到长城的美丽壮观。接着又让学生找出想象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这万里长城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而对于学生的审美感,那是由美、丑现象所激起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笔者在教学中也加以教育。如在教学课文《九寨沟》时,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课件的演示,体会到九寨沟的神奇而美丽,让学生从美好的事物中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3.通过教材中的榜样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现在的教材内容广泛,不但选入了大量优美的优秀篇章,更塑造了很多榜样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学生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的品格的同时,也让其把这些形象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为了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情感得到陶冶,笔者在课堂上加以渗透。例如课文《一只贝》,通过讲解这只贝的外表丑陋,体会它的可怜;再逐步升华,体会它用自己的血和肉默默地研制出一颗珍珠,体会它的可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更让他们在心里埋下一个这样的想法:只有内在的修养才是真正的美。让他们不但受到了教育,心灵得到了净化,更让他们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4.让学生永远保持一份阳光的心境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普遍溺爱,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生怕孩子受一点点的委屈。但是他们不知道,在这样的教育下,当孩子遇到一点点的困难,遇到一点点的打击,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退缩的真是举不胜举。更有甚者,步入极端的事例也举不胜举。为了让他们有耐挫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在教学中,笔者都会让他们以遇到挫折不气馁、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主人公为榜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如在学习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艰难的抉择》等文章时,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为了使学生健康地发展,首先,笔者做到疏导他们的心理,这就离不开语文教学,因为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但教给学生知识,更做到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健康心理的结合点,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做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其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素材,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再次,笔者做到听中疏导。陶行知曾说:“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学识,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学生的问题,体谅学生的困难,处处都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虑,及时解释、引导、点拨。在这样的接触下,每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师,而且也不会去死钻牛角尖,不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做法。最后让他们在写中疏导。因为有一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愿意和别人面对面地去说出自己的心声,因此笔者想到了写作。而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会从正面引导和点拨学生,使学生大胆抒发自己的所思、所虑、所忧。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达到“我手写我心”,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从而在作文中优化心理素质。在这样的做法下,学生的心里无处不见彩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那么就会处处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