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生活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学习“左右”一课时可以从这几个环节进行:
1.感知“左与右”①感知自己的左手和右手;②体验自身的左右;③“机器人”情境的左与右(这一环节让学生从日常生活检验中的“我用左手拿碗”,“我用右手握笔”等初步感知左手和右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一对“左右”好朋友,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验自身的左与右,促进学生对左与右认识和掌握,最后利用“大家都做‘机器人’”这一游戏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伸手、拍肩、跺脚等,以及难度更大的“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等符合儿童心理的游戏活动,加深学生对左与右这两个不同方向的印象,促进知识的内化。)
2.感悟不同参照物的“左与右”①两种学具的“左与右”;②多种学具的“左与右”;③“小考官”问“左与右”(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说出非常熟悉的橡皮和尺子两种学具中,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初步明白不同参照物情况下的左与右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析“多种学具的左与右”,并将从左往右的顺序说和从右往左的顺序说相结合,使学生从参照物相对独立的对“左”和“右”的感知,过度到有统一参照物的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的感悟,使学生的方位意识得以提升。
3.体验相对的“左与右”(握手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社交礼仪,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和学生握手这一素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验“左与右”表述方向的相对性。
4.联系生活中的“左与右”①右转弯,左转弯;②为什么要靠右行;③停车场有几辆汽车(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将生活中的“禁止右转弯”和“禁止左转弯”的标志让学生探讨,在交通不断发达的今天,从小学开始认识一些交通标志是必要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要是开车不看清交通标志会有危睑,这样方向意识、安全理念,就自然地融人其中。“停车场中有几辆车”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左与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注重数学的应用,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20世纪以来发达同家和地区数学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文献标识码:A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也第一次明确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小学数学阶段数学课的必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的数学的联系,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一些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实例还是很多的。如:学习了长度、高度、面积、体积等概念后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校园测量活动,教室的周长、面积,两间房子之间的距离及房子的高度等,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这些数学概念,同时也能够在活动中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及向心力--
二、“教、学、做,,合一
陶夫子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其涵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t学的是学生。”也有教育家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其基本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实践经验,关注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和造就个性鲜明、勇于创造、善于思考的新人。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后,让学生尝试计算数学课本封面及课桌面的周长。要求边操作边思考以下问题:(1)你想用什么办法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2)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你运用了哪些学过的知识?(3)小组交流后,有什么新发现?(4)怎么样推导归纳周长公式?然后小组动手操作并交流,再派代表汇报:“我可以用两条长加两条宽算周长。”“先求出一条长和宽的和,再求出它的两倍就可以了。”……多种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形成对长方形周长概念及计算方式的独特理解。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中,可以这样设置教学环节:观察具体的长方体制作一个长方体—用小棒、接头搭建一个长方体—PPT演示搭建长方体的方法及过程—思考搭建或制作一个长方体需要哪些材料,还有哪些方法?通过操作、交流、回顾等环节,使学生能从动手操作向想象操作过渡,在操作的过程中完成思维的过渡。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理解得更加深刻,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
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强调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手段,决不能为了“生活化”大费周折,牵强附会,创设的生活情境应符合实际,不可喧宾夺主。生活原型的提供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但更需要让孩子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生活化”应与“数学化”有机结合,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