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

悦缘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

一、微课程的演变

微课程(microlecture),它是指一种以时间短,目的明确,多以依托媒体网络传播知识的一种小视频,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其前身应该是2000年美国教育部所提出的电子化学习(E—learning)。电子化学习是指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使教育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其后2004年奥地利学者马丁林德纳提出微型学习的理念(microlearing)。旨在通过应用微型媒体终端学习微内容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之后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微课程”,他认为建设微课程可按五个步骤:罗列核心概念,写出15—20S的总结,录制1—3min的视频,设置课堂任务将教学视频和课堂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近些年,我国对微课程的研究和应用步伐也在加快,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对微课程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微课程”指根据新课标和课堂教学关系,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2012年下半年也开始进行了微课的实践探究,他所论述的微课程是指在10min时间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了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目前微课程在我国还处于初期阶段,但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库都会建立起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建构也不例外,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微课程资源库十分必要,它不仅延伸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也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

1.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政府部门应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微课程建设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软件、硬件的安装,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使每个学生能在现代信息环境中接受优质教育。其次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微课程制作宣传、远程服务等方面的投入,鼓励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更多的本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优质视频等教育资源。最后通过加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以当地一些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为依托,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建设。

(2)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制作和使用水平

心理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能将一些难懂的知识转化为浅显的知识点,而且能应用相应的教育技术很好地将心理学知识制作规范的课件与讲授相融合,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视频编辑、剪辑的能力。因此,要加强心理学教师对微课制作所需的各种技能的培训。心理学工作者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做好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同时全程指导学生开展微课的学习,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并组织学生有效地讨论,营造学生适应网上学习的环境。

2.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设计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对于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至关重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前中小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学校教育,而课堂教学的刻板、单调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微课程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使学生获得有益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还要拉近心理健康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探索,联系实际解决自身问题。

(1)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时,应注意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的难易性以及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性。中小学生由于正处于成长阶段,加之各年龄阶段的认识水平不同,有些以“择业”“婚姻”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微课程并不适合他们,同时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如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知识也不应选择。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一些基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因而中小学心理健康微课程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成长困扰和心理困惑作为微课程制作的内容,结合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本,将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剥离出来,制作成5—10分钟的微视频,供学生学习、了解。

(2)编写教学设计

微课程也应有相应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合理地实施教学。设计的关键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对中小学生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学习内容应简易、好学,符合中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其次是快速、新颖的导入,立即进入主题,讲解过程应围绕一个点,全方位系统的由浅入深地讲解。可以采用心理学的一些常态生活案例,形象生动地突出重点,剖析难点。解决学生的心理疑惑,录制一些心理辅导视频,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有心理问题时应有求助心理咨询师的意识等。最后,结尾要简洁、明了,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可以适当地扩展或引申心理学知识,利用问题和任务,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生活中与自身有紧密联系的心理问题。

(3)教学实施与视频制作

教学设计完成后,可以实施教学和制作微课程教学视频。针对微课程视频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在讲解时应适当使用一些工具标注讲解的重点、难点,抓取关键字的近景,而且拍摄的镜头移动应缓慢,同时还应配上重要的字幕;对于那些内容演示性的微课程,可以采用录屏软件,按照教学设计播放,同时配上写字板和麦克风,将传授知识的音频视频信息同步保存。在后期的制作中,可以采用音视频软件对有瑕疵的地方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利用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有效的剪辑。对镜头进行编辑时要符合教学逻辑和中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应围绕重点、难点,构建一系列的知识框架,方便学生记忆与理解。对于编辑后的微课视频应加上字幕,便于学习者学习。总之,视频的制作应遵循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科学实用的原则。

三、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与使用

1.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平台建设

微课程制作完成后,可以借助校园网平台和校园微信平台以及本地的教育资源网络平台进行发布,供学生学习和评价。这一平台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搭建,也可以由学校建设。目前的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计算机网络平台,另一种是基于手持式移动终端的平台。这些网络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1)可以供学生下载观看的微课程,也可以供教师上传的微课程平台。(2)平台应具有资源搜索的功能,此功能方便学生对一些关键字的内容检索、查询和使用。(3)平台应具备对微课的讨论与交流功能。通过学习者的观看、评价和建议,微课程的制作者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然后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观看和学习使用。

2.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平台的使用

平台搭建之后,应让其发挥作用。首先,教师应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有多少学生在家能够上网,在明确目的意义的前提下,以自愿为原则,指导这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助式”网络心理健康微型课程学习,并及时与家长交流联系,做好学生网上学习管理工作。其次,教师应系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微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学生在每次上完课时及时地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自主确定时间和学习内容。这种“自助式”网络微型课程学习对学生要求也不应过高,应由学生自主决定。最后,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服务系统。当学生在课后网络平台学习遇到困难时,能获得及时的帮助。一是校内学习环境支持,在学校学生网上学习遇到困难后,可当面请教老师。二是网络环境下的支持,如通过手机、E-mail、QQ、网站的留言簿等获得教师或同伴的支持。此外,教师可以在班级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微型课程学习交流小组,组织学生参与微课程学习后的讨论与交流,从而使微课程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总之,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方式,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它也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因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利用各种资源和力量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共享资源平台,让心理学知识普及得更快,并让这些知识能解决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