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业优质安全稻米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米业优质安全稻米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米业优质安全稻米示范基地申报材料1
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规划面积:10000亩
实施年限:20xx年-20xx年
建设单位:巴马瑶族自治县林业局
申报单位:巴马瑶族自治县发改局、林业局
第一章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置
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东径106°51′18″-107°32′41″,北纬23°49′53″-24°23′26″之间。东与大化瑶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平果、田东、田阳相邻,西和百色、凌云县交界,北靠凤山、东兰两县。
1.1.2地形地貌
巴马县境内地貌千姿百态、山岗林立,素有万岗之称,属云贵高原向桂中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为都阳山系余脉地段,全县整个地形呈三面高中间低状,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中、低山地貌,海拔较高,一般在300-800米,北部及西南部为岩溶地貌,东南部为丘陵地貌,境内最高峰位于燕洞乡云盘山,海拔为1216米,最低海拔为县城所在地,海拔202米。
1.1.3气候条件
巴马县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夏热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4℃,极端最低气温-3.3℃,最高气温38.4℃,年平均日照1553小时
,无霜期为338天。年均降水量为1557毫米,雨季集中在每年的3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90%以上,年均蒸发量1459毫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相对湿度79%,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1.1.4土壤条件
境内成土母岩有砂页岩、沙岩、石灰岩和辉绿岩。土壤类型有红壤土、黄壤土、石灰岩土和冲积土四大类,9个亚类,14个土属,25个土种。各土类所占的比例为红壤土65%,石灰岩土29%,黄壤3%,冲积土3%。红壤土主要分布在巴马镇、所略乡、甲篆乡、那社乡、燕洞乡、那桃乡、百林乡等乡镇,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养分含量中等,适宜种植油茶、松、杉、桉、板栗等用材林和经济果木林;石灰岩土主要分布在东山乡、西山乡及所略乡、燕洞乡的石山村,土层由薄至中,质地粘重,养分含量较低,且多处坡度大,只宜种植喜树种;黄壤土、冲积土分布面小,土层厚度从中到厚,养分含量中等偏低。
1.1.5水文条件
全县河流属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和右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共有133条,其中:盘阳河、灵歧河属红水河水系,百东河属右江河水系,这些河流除灌溉农田外,还修建了车斗、金边、盘中滩、所略、黄龙门等小型水电站。巴马县是岩滩电站的上游,蓄水量丰富,水运可与大化、天峨连通。
1.1.6植被条件
巴马县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植被区,植物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现有的天然林,多为经过反复开垦后的次生中龄林和灌木林,有的已演变成为灌丛、草坡。据调查,全县树种有54个科,420种,天然林植被主要有壳斗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桦木科、桑科、豆科、樟科、松科、木兰科等。其中:珍贵树种有望天树、观光木、金缕李,蚬木、黄木、蒜头果等。人工植被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香椿、苦楝及经济果木林。灌木植被有桃金娘、野牡丹、盐肤木、牛奶果、短翅黄杞等。草本植被有黄茅、五节芒、芒草、莠竹、铁芒箕等。
1.2社会经济概况
1.2.1行政管理与人员
全县共辖9个乡1个镇,2个国有林场,103个村民委,4个社区,1676个自然屯,1889个村民小组,人口25.14万人。其中农村户数46334户,农业人口21.59万人,农村劳动力10.16万人。
1.2.2农业生产
全县年产粮食6万吨,平均亩产240kg,人均有粮238kg;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3万亩,产油0.1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0.8万亩(含板栗)总产量1.9万吨,甘蔗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量30万吨。
1.2.3林业生产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1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72.7%,全县有林面积156.8万亩,活立木蓄积1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54%(含灌木林)。在有林面积中,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公益林面积50万亩,人工用材林56万亩,经济林50.8万亩。在经济林中,油茶林面积38万亩,年产油茶籽2万吨,产油5000吨。20xx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102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3%。
1.2.4社会经济
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9025万元,财政收入121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6元,在油茶主产区的所略乡,农民人均收入中有40%来源于油茶产业收入。
1.3土地资源条件
3.1各类土地面积
全县土地总面积29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16万亩中,有林地156.8万亩,占72.6%;灌木林地26万亩,占9.25%;新造林地5万亩,占2.3%;无林(宜林地)28.2万亩。
1.3.2森林资源条件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中,森林面积156.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72.6%,活立木蓄积量15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54%(含灌木林)。在有林面积中,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公益林面积60成为,人工用材林面积56成为,经济林面积50.8成为。全县林分面积90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48万亩,占林分面积的53.3%;防护林面积38.5万亩,占林分面积的42.8%;薪炭林2.82万亩,占林分面积3.1%;特用林4.87万亩,占5.4%。
1.3.3农耕地结构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5.78万亩,其中:大于25度坡的坡耕地7万亩,平均亩产粮食145斤;16-25度的坡耕地3.4万亩,平均亩产粮食169斤;1-15度的坡耕地2.56万亩,平均亩产粮食195斤。
1.3.4石漠化土地情况
全县石漠化土地67.2万亩,主要分布东山、西山两个石山乡和凤凰、巴马镇、所略、燕洞、甲篆、那社的石山村。
1.4种苗供应情况
巴马县从209年开始建立油茶良种基地31.7公顷,今年该基地建成后,每年预计可产优良无性系苗木750万株,满足油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茶油是巴马人主要的食用油料。巴马县种植油茶历史悠久,在现有油茶林中有树龄为70~80年的老油茶树。据1999年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县共有油茶林面积32万亩,主要分布在所略乡、燕洞乡、巴马镇、那社乡等四个乡镇,面积占全县油茶林面积的92%,尤其是所略乡面积最大,其次是燕洞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巴马县被自治区列为油茶生产基地县给予重点扶持,掀起了油茶种植的第一个高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连续被国家林业部列为第一期、第二期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县,20xx年元月,巴马县又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经济林(油茶)示范县。
2.1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巴马县有油茶林面积38万亩,其中初果期8万亩,盛果期12万亩,衰果期18万亩,正常年产量2万吨干茶籽,产山茶油5000吨左右。在油茶加工企业方面,目前已有广西建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巴马山茶油厂和广西万力山茶籽有限公司两家大型油茶加工企业落户巴马工业园区,两家企业的第一期工程已于20xx年上半年竣工投产,总投资近5000万元,年加工能力分别为精炼山茶油1万吨,加工茶麸1.5万吨。在企业参与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广西金茶王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原广西农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从20xx年起慧眼识珠,看重巴马油茶产业发展的潜力,大胆投资,在巴马县的所略、甲篆两个乡镇建设油茶基地,面积达10660亩,总投资683万元,现基地的油茶林长势良好,有80%的植株已开花试果,发展前景看好。
2.2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2.2.1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巴马县油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xx年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xx]274号)文件,20xx年自治区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通知》(桂林营发[20xx]15号)文件。就如何提高对发展油茶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及发展油茶产业应采取的措施,做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对加快我县油茶产业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同时,巴马县党委、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发展特色林果的支柱产业来抓,从20xx年开始,每年都把油茶产业的发展列入各乡镇、各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状,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
2.2.2巴马县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全县除东山乡、西山乡两个石山乡外,其余8个土山乡都有油茶种植,据统计,全县参与油茶种植的农户达24554户,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60%。
2.2.3巴马山茶油是“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的主要特产之一,普遍受到世人的认可。来长寿之乡旅游的游客首选的购物就是巴马山茶油。因此,巴马山茶油已名声在外,是世人认可的绿色长寿食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2.4县内已拥有两家油茶加工大型企业,为广大油茶种植农户解除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2.2.5县内已有成功的示范林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2.3发展油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油茶产业的规模发展。
根据概算,营造一亩油茶示范林,从炼山整地到初见成效需要投资1300元,现国家补助200元,自治区补助200元,补助太低,造林者要规模种植,难以做到。即使种得下去,管护也难以跟得上,要求国家再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2.3.2集体林权制度正在开展中,在林地的主体没有明确之前,群众自身不敢投资造林、承包者也难承包到土地。
2.3.3经过开展造林灭荒,绿化达标等造林大运动后,县内的宜林荒山剩下的已不多,且面积零星分散,远离公路和村庄,群众不愿到这些地块去种植油茶。
2.3.4油茶造林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力,每年至少要铲草2次以上,最好能全垦间种矮杆农作物,而目前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从事油茶造林的劳动力有所不足。
第三章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3.1.1山茶油营养成份丰富,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茶从开花到结籽采收,历经秋、冬、春、复、秋五季,生长期超过400天,为所有油料植物中受大自然孕育时间最长的果实,果实中的茶籽可以用来提炼茶籽油,茶籽油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生态和高营养的保健食用油,其含不饱和脂肪酸(又称美容酸)高达85-97%,人体吸收率为97.2%,为各种食用油之首,其生理活性成分角鲨烯,有很好的富氧能力,可抗缺氧和抗疲劳,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增进肠胃道功能的功效。20xx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首次“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确认,山茶油中含有橄榄油中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品质优于橄榄油,国家医药中心实验证实,茶油中特有的茶多酚和山茶甙对降低胆固醇和抗癌有明显的`功效,20xx年以后,美国白宫卫生研究院营养平衡委员会主席A.P西姆普勒斯博士把茶油排在橄榄油前面,茶油因此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具有营养价值与健康价值的食用油。
3.1.2山茶油药用价值高,长期食用山茶油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
3.1.3山茶油经济效益日益渐好,发展山茶油产业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3.1.4山茶油适应性强、常绿,对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态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3.2巴马发展油茶产业有基础、有潜力、有必要。
3.2.1巴马种植油茶历史较长,现有油茶林面积已达38万亩,覆盖了全县60%的农户,有群众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
3.2.2巴马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山茶油是巴马的主要长寿绿色食品,是前来巴马旅游观光,长寿探秘人员的首选礼品,知名度越来越大,市场前景看好。
3.2.3巴马目前已有两家大型油茶加工企业,原料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有必要扩大油茶林种植基地建设,提高油茶总产。
4.项目布局方案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巴马县20xx年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的布局是所略乡4000亩,巴马镇1500亩,燕洞乡1500亩,甲篆乡1000亩,那社乡1500亩,凤凰乡500亩(详见巴马瑶族自治县20xx年油茶示范基地规划设计面积汇总表)
5、项目区建设条件
5.1自然条件
5.1.1所略乡项目区自然条件
所略乡位于巴马的西部,全乡土地总面积3474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7553公顷,地貌大部分为丘陡土坡,属巴马的高寒山区,巴马的年极端低温-3.3℃就出现在该乡,年均气温18.8℃,该乡是巴马的第一油茶主产区,面积达16万亩;
5.1.2巴马镇项目区自然条件
巴马镇位于巴马县的中心,是巴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全镇土地总面积2513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3572公顷,年平均气温20.4℃。
5.1.3燕洞乡项目区自然条件
燕洞乡位于巴马的西南部,全乡土地总面积22951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5987公顷,除西北部5个村为石山地区外,其余7个村为丘陡土坡,是巴马县的第二个油茶主产区。油茶面积9万多亩,年平均气温20.5℃。
5.1.4甲篆乡项目区自然条件
甲篆乡位于巴马县西北面,全乡土地总面积15908公顷,其中林地面积6773公顷,盘阳河由北向南纵穿该乡,是巴马县的重点长寿区和旅游景区,年平均气温20.1℃。
5.1.5那社乡项目区自然条件
那社乡位于巴马县的西北面,全乡土地总面积17661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2513公顷,林地土层深厚肥沃,是巴马县主要的用材林产区,油茶种植表现也较好,年平均气温18.9℃。
5.1.6凤凰乡项目区自然条件
凤凰乡位于巴马县的东部,全乡土地总面积8831公顷,其中林地面积5621公顷,林地多为丘陡缓坡,土层较厚,适宜于油茶种植,年均气温20.5℃。
5.2社会经济条件
5.2.1所略乡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全乡下辖18个村委会,239个村民小组,34个自然屯,总人口34378人。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13元,其中有40%的收入来源于油茶种植收入。
5.2.2巴马镇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巴马镇辖14个村民委和4个社区,282个村民小组,8039个农户,38588人。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2625元。
5.2.3燕洞乡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燕洞乡辖12个村民委,204个村民小组,5357个农户,25252人。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2536元。
5.2.4甲篆乡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甲篆乡辖11个村民委,185个村民小组,5239个农户,24475人,该乡是巴马县长寿老人聚居区,也是巴马县的重点旅游乡镇。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2825元。
5.2.5那社乡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那社乡辖7个村民委,127个村民小组,2929个农户,15350人,该乡是巴马县林业大乡,林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2512元。
5.2.6凤凰乡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凤凰乡辖4个村民委,150个村民小组,2106个农户,9513人。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2532元。
5.3项目区土地资源条件
通过实施造林灭荒、绿化达标、封山育林及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后,巴马县现有的宜林荒地已不多,项目区内大约有10万亩左右可供开发,但比较分散、零星,集中连片的很少。而且远离公路和村庄,群众不愿种植油茶,加上我县的那桃乡、百林乡不是油茶种植的适宜区,因此,要大规模地实施油茶新植,土地资源条件比较紧缺。要求上级部门允许分年度实施老油茶林更新重造。根据各乡镇上报,此次规划设计面积为11800多亩,完全可以满足10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无原需要。
6.主要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6.1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新种植油茶10000亩,主要包括选地、砍草、炼山、开坑、施放基肥、回坑、种植及种植后三年的管护(铲草、松土、施肥、修剪、病虫防治等)。
6.2进度安排
20xx年9月至10月:落实造林用地,联系落实种苗。
20xx年11月至20xx年2月:基地备耕。
20xx年3月至6月:完成基地造林。
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基地管护。
7.技术措施
7.1造林地的选择
林地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发挥油茶的生产潜力,以期获得较好的效益。油茶虽然适应性强,但要使油茶获得稳产、丰产,需要有一个适应的环境条件。因此,在确定造林地时,应尽量满足下列条件:
7.1.1土壤条件
山地红壤、黄红壤地均可造林,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至少不少于40厘米,土壤含水量>20%,油茶是喜酸性的树种,一般宜在PH值5~6.5的土壤中生长。
7.1.2海拔高度
以300~600米为宜。
7.1.3坡向、坡度和坡位
油茶属喜光树种,光照不足,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必须选择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林地坡向以南向、东向或东南向为好;坡度以25度以下为宜;坡位通常选择中坡和下坡。
7.2选用良种
良种是获得油茶早实丰产的物质基础,选用良种就是利用其优良的遗传基因获得良好的遗传增益,一般可达15~60%,故造林的种源应采用经国家、自治区鉴定认可的优良品种。
采用优良农家品种——岑溪软枝油茶及广西林科院选育的岑软2号、岑软3号、普桂32、普桂50等无性系,同时也从省外引进经区域性试验适宜我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及无性系,通过扦插、芽苗砧嫁接等无性快繁。
7.3培育壮苗
基地造林的种苗要求采用嫁接苗、扦插苗。扦插苗高要求在20cm以上,嫁接苗苗高要求在30厘米以上,苗干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危害。苗木出圃前须经过炼苗,以提高油茶的造林成活率。
7.4造林整地
7.4.1炼山
要求先砍山二至三个星期后再炼山,以利杂草、杂灌充分燃烧,既可减轻清山难度,又可减少病虫害,并增加肥力。炼山后的立木、杂草要砍倒,归堆燃烧。伐桩高度不超过15cm。
7.4.2整地方式
坡度在15°以下,实行全垦,深度15~20cm;坡度在15°以上,采取以下方式整地:
带状整地:沿等高线进行,带宽1~1.2cm,深15~20cm。
阶梯状整地:梯面宽1m左右,深15~20cm。
7.4.3造林密度
采用3m×2.2m密度造林。即每亩种植100株。
7.4.4挖坎、回坎放基肥
按50×50×30cm的规格进行挖坎,挖坎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别置于坎的两侧。经检查合格后,先用碎表土(泥团不能超过5cm)回坎至三分二,然后每坎施放0.2kg复合肥作基肥,经拌匀后再用细表土回至满坎。
7.4.5造林
1~3月回坎待下大雨定植坎充分湿润后再造林。苗木上山前要淋透水,定植时稍用力把营养杯泥压紧,然后小心把营养袋全部拆除,尽量保持营养土不松散。用锄头在坎中心挖穴,穴深度和营养杯一样高,把苗木放在穴中,扶正覆土后,沿杯的周围压紧,泥土不要直接压到营养杯上,以免断根,影响成活。盖土压紧后的土平杯面。然后再盖上一层松土,盖土深度比原营养杯泥高2~3cm。
定植后一个月,进行补植,补植后成活率要求达到90%以上。
7.5幼林抚育管理
7.5.1抚育施肥管理
幼林期加强管理,可使油茶速生、早产、丰产。造林地杂草丛生,影响油茶生长,要及时进行铲草抚育,把杂草压在林地上,既可增肥又可改良土壤。造林当年,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在8~9月除草一次,如用化学除草,每亩可用10%草甘磷原液1.5~2kg,兑水30~60kg,添加适量柴油或洗衣粉做粘附剂喷施。喷药后4小时内如遇下雨,则须补喷。到11~12月再除草一次。
造林后(2~3年),每年需抚育两次,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第一次在4~5月进行,第二次在8~9月间进行。幼林施肥,第一次施速效肥,如尿素、复合肥等;第二次施迟效肥,如桐麸、猪牛粪等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施肥量:每株施速效肥50~100g或腐熟有机肥2~3kg。施肥方法:除草后,在树冠外围上方或水平左右两侧开深15~20cm施肥沟,把肥料均匀施入沟后覆土。施肥量随着树龄增大而逐渐增加。
每年在8~9月份进行围蔸抚育一次,松土深度10~15cm,树蔸边宜浅,向外逐渐加深,范围随树龄增大而扩大。
7.5.2林地间种
幼林期可间种豆科等矮杆作物,一般不间种高杆作物,攀援作物。以耕代抚,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降低抚育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7.5.3幼树整形修剪
油茶整形修剪也是一项速生丰产技术措施,当树高70~80cm时,早春季节在树液流动前,及时剪去脚枝、交叉枝、病虫枝、密生枝、枯枝,使枝条分布合理。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及标准
本项目为新种植油茶10000亩,根据基地建设内容,结合当地劳力、农资等市场价格因素对基地建设的投资进行估算。估算依据标准为每个工日40元,肥料每吨2000元,种苗每株1.5~1.8元,地租每年每亩20元,按以上标准,通过计算,营造1亩油茶示范林,四年建设期需投入资金1500元,新建10000亩油茶示范林基地,共需投入资金1500万元,其中:第一年投660万元,第二、第三、第四年每年投资280万元(详见附表一)。
8.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期限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3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20%;申请自治区补助4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30%;市县投资3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20%;造林者(承包造林户或者农户)自筹450万元(投工投劳折款)。
9.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分析
为便于计算,假设1000亩造林任务一年内完成。基地建设经济效益周期按20年计,种后第四年开始投产,亩产山茶籽25公斤(产油6.25公斤,即按25%的出油率计算,加工费用与出的茶麸相抵,下同),第五年亩产山茶籽75公斤,第六年亩产山茶籽150公斤,第七年以后每年每亩产山茶籽200公斤。山茶油毛油按每公斤20元计。经计算,基地种后第五年的收入扣出当年投入后,可产生利润116.75万元,第六年扣出当年投入后,产生利润449.5万元,第七年扣出当年投入后,产生利润644万元,第八年后每年每每亩扣出当年投入后,每年每亩产生利润623.6万元(详见附表二、附表三)基地建设全部投资可于种后第八年收回,并累计产生利润338.85万元,基地经济效益周期内(20年)累计产生利润9158.7万元,年平均利润457.935万元,亩年均利润457.94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9.2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
9.2.1社会效益
项目在巴马县建立示范林,可以有力地推动高产油茶林的发展步伐,实现高产高效。
油茶产业的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维护社会安定,增加农民收入。
9.2.2生态效益
油茶大面积扩大造林,对绿化祖国、净化空气、改善大气质量、防止水土冲刷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荒山荒坡地以及退耕还林地选择适宜的地方种植油茶,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另外,还能够改善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油茶常绿、长寿,适应性强,是贫瘠、干旱荒山极好的绿化树
10保障措施
10.1组织保障
从形势发展来看,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把油茶产业的发展放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保障全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高度来认识,各级党委、政府都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负责抓好油茶产业的发展。巴马县党委、政府从本世纪初开始,就把油茶产业当作本县发展县城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来抓,成立了巴马县发展油茶产业发展建设指挥部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抓油茶产业发展的日常事务工作。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0.2资金保障
国家林业局、自治区林业局对巴马发展油茶生产十分重视,把巴马县列为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县和油茶产业试点县。在发展油茶产业方面给予补助,每营造1亩油茶林国家给予补助200元,自治区财政也计划安排给相应的补助,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10.3种苗保障
自治区林业局已把我县列为全区10个重点油茶繁育基地县,项目已启动实施,同时,区林科院已把我县今冬明春的造林用苗列入计划供应,种苗可以得到保障。
10.4技术保障
20xx年,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后,国家林业局、自治区林业局多次派国内知各油茶专家到巴马进行油茶产业调研活动,20xx年3月23日来自广西林业局、中国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林科院、广西林业设计院、广西粮食局等14名区内外专家汇集巴马,召开巴马县油茶产业发展研讨会,为巴马油茶产业出谋献策,提出了《关于加快巴马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广西林科院还与巴马县人民政府达成技术服务合同意向,同时,巴马县林业局现有林果专业技术人员52名,其中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39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米业优质安全稻米示范基地申报材料2
一、概述
特禽养殖,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关注,可追溯到现有家禽的驯养,也是从野生畜禽种开始,某种意义上讲,现在所从事的野生特禽养殖,也可能是人们驯养这些禽种的开始,或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特禽养殖,也可能就是将来人们家养禽类的一个或几个物种。
从几年前的设想,变成现在有效实施的过程,我们先后
在山东、宁夏、内蒙等
省市和靖边,定边、横山、子洲、宝鸡、渭南、黄龙、志丹、吴起、安塞等县区多次考察,我们认为,目前特禽养殖规模小,养殖数量少,市场需求比较明显,在我市养殖更是少之又少。
(一)、项目提出背景。
起初我们几个人是开车搞运输的,在走南撞北的奔波中,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特禽销售吸引着我们的视线,好奇的打听禽种,饲养方式,销售价格以及有关常识,渐渐蒙生了自己饲养特禽的恶念头。
带着问题我们找专业技术人员探讨,找有识之士分析,找亲戚朋友协商,形成了明确的认识,特禽养殖,可以直接解决广大消费者对目前家禽养殖的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加之野生禽类较家禽维生素丰富,肉质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特点。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进,对食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要求会越来越严。
(二)、项目的目的、意义。
改善人们现有的食品结构,增强使用者体质,多数禽类富含人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预防部分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免疫力,降低高血压,增强记忆力,有效的恶缓解衰老,改善身体,最大限度的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为政府减轻工作负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食品。
二、项目立项的重要性
(一)、必要性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安全、保健的食品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市场上,占优势的是那些信誉度高、无污染、营养价值高的产品。
特禽养殖,具有管理粗放,病害少,技术含量低等特点,所以容易被大多数农民群众所接受,可以吸纳、带动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到特禽养殖的队伍中来,自发调节农产品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秸秆,豆芙壳等又是特禽养殖的重要饲料来源,有效利用农民弃耕地、撂荒地种植一些豆科或绿叶作物,为特禽提供充足的鲜嫩饲料,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二)、原则性
特禽养殖具有广泛的空间,可提供特禽养殖场的地理位置很广阔,平坦的地块和山区地块都可以建场,只要规划合理,建场精细,有利于特禽生长繁育的地块,都可以建场。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强土地的有效性,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增长见识都有积极意义。
三、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近年来,特禽养殖的竞争力更加显现,其特有的恶味道鲜美,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以及其特有的观赏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根据我们在广州、上海、北京、西安等大城市调查,特禽养殖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具广州媒体报道,市场特禽的供应只达10%左右,特别是长期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对特禽喜出望外,大多数家长满足孩子的愿望,到市场上选购特禽,起到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作用。
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中,一直以来把“飞禽走兽”作为高档菜肴,是达官贵人的御用品,普通老百姓想也不敢想。今天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过去都不敢想的、或者说百姓餐桌上难以见到的食品也正在发生改变,形成了巨大的消费群体,市场需求越来也越旺盛。
四、项目品种介绍。
(一)、蓝孔雀:蓝孔雀主要产于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是印度的国鸟。孔雀石人类最早饲养的观赏鸟类,它们是留鸟。当今世界各地均有饲养,也是百鸟之王。有山真美味之称。属于非保护动物,集美食、药用、观赏一体。
(二)、野山鸡:又名山鸡,雉鸡等,属雉科,是集肉观赏、药用一体的名贵野味珍禽,野鸡肉食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肉质鲜美细致,营养价值全面,羽毛色彩鲜艳美观,华丽高雅,就目前市场需求和人们消费水平来看,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珍禽,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生”。
(三)、红腹锦鸡:又名金鸡,雉科,体长59—100cm,尾特长,约38—42cm,体重约2—5公斤,雄鸟羽色华丽,头具金黄色丝状羽冠,上体除了背浓绿色外,其余为金黄色,后颈背有橙棕色,而缀有黑边的扇状羽。下体深红色,尾羽黑褐色,脚黄色,野外特征极为明显,光彩夺目,是中外的观赏鸟,分布在甘肃、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xx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关于促进野生动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红腹锦鸡列入了“商业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野生动物名单”
(四)、大雁:又名野鹅,鸭科,大型候鸟。春天北去,秋天南往。肉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本草纲目》记载,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肾、肝,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
五、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一)、主要目标
20xx年至20xx年底,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引进特禽新品种6个,部分品种到达市场供应,供应率达到20%以上,基本上形成雏禽种类齐,当地完全适应优生,生长繁育状况优良,为当地农民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农民认识特禽养殖饲养方便,生长肉期短,建利快,能增收。
20xx年开始,为周边几个乡镇提供优质特禽种苗,计划达到100万羽以上,吸引农户60多户,直接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0多名,真正形成中心带动,农户参与,互惠互利的目的。
(二)、研究开发内容
特禽,大多数其野性较强,加之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为了适应生物种群的自然性,从理论上,或书本中,对某种特禽具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把理论很好的利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差距比较大。
首先引进示范适应禽种,采取筛选择优的原则,确定当地适生品种,禽宿的优化试验,根据特禽的自然特性,从光照、温度、风向等多种因素来进行选址,选择禽宿建设材料、建设内容,建设方向等,结合当地畜禽饲料多样性的优势,在多渠道选择当地的饲料、品种的基础上,引进种植更多地新品种饲料,采取分区分禽分饲等方式,真正形成场地优特禽适、饲草齐的生产过程,不断开发新产品,对那些体个小、羽毛鲜艳、鸣叫好听的禽种,可直接走观赏的销售方式,对肉质鲜美的禽种,可以分装,注册商标,走高端消费的方式。
(三)、项目技术环节
特禽必须抓好育雏这个关键环节,从特禽的浮华,雏禽的脱温等环节必须精细,严格操作规程,制定详实的管理办法。特禽适应生活环境的训练,观察是很复杂的环节,不能凭主观意愿对待特禽,必须认真观察其生活状况,体态表现、羽毛色泽以及进食情况,认真研究分析,从环境、饲料等多方位思考问题,最终形成完全符合特禽生长、繁育的技术指标体系。
六、经济效益分析
特禽养殖必须是传统养殖方式与现代养殖方式向结合,在雏禽繁育阶段,以现代养殖方式为主,商品特禽的养殖以传统方式为主,传统方式中,又以分散分户养殖为主,既省工省力,又可避免畜禽间病毒的传染。
按照一个劳动力饲养5000只野鸡为例,生产周期为500天计算,成本:饲料500天x200元=100000元,防疫20000元,水电费20000元,固定资产折旧40000元,贷款利息30000元,合计210000元。毛收入5000x60元=300000元。纯收入300000元-210000元=90000元。农民平均每天收入90000元/500天=180元。
七、项目实施风险分析
无论是特禽养殖还是其他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着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政策等风险因素。自然灾害既影响特禽自身的良好生长发育,同时会影响到饲料供应,积极做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合作社筹备组建初期就已经深思熟虑的问题,回避自然灾害顺应自然环境优为重要,任何商品都直接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具调查,特禽在近期内由于饲养规模小,可供应商品的恶数量有限,还不会有大的价格波动,随着市场供应量的增加,特禽养殖业必须走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细的发展之路,不断占领制高点,走在引领市场的前列,目前让特禽养殖企业最能看到的希望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政策上大力引导鼓励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让农民担心动摇不定的政策稳定下来,农民吃了定心丸。
八、申请单位简况。
(一)、名称:宝塔区广缘特禽养殖示范基地合作社。
(二)、地址:宝塔区梁村乡小刘沟村。
(三)、组织形式:发起人,刘延宏,由16户农民自发参与组建起来,合作社采取自愿入社,有力出力,有物出物,量力而行的原则。
(四)、现有规模:占地120多亩,其中场区占地约10亩,饲草饲料种植占地110亩,饲养量达10000多只,其中孔雀50只,大雁500只,野鸡5000只,火鸡、珍珠鸡等。
(五)、发起人基本情况
姓名:刘延宏,男,31岁,农民。高中文化,常年从事汽车运输业工作,走南撞北,见多识广,为人忠厚实在,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在当地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九、项目实施及经费预算
从20xx年5月正式开始动工筹建,近两年来的努力,截至20xx年10月总投资达70多万元,引进特禽新品种6个,建起了功能较为健全的特禽养殖圈舍20多个,修建简易职工宿舍2间,购置必要的器械和防疫所用药品,以及简易化验仪器。
十、申请补助理由
广缘合作社总的投资计划达到200万元,20xx年从饲养特禽的总量和品种上有一个大的突破,需申请银行贷款100万元,国家补助50万元,安置剩余劳动力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