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淡昧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教案[经典]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⑴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⑵归纳语言特点:简洁 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⑴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⑵归纳叙事特点:琐碎 平淡

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⑴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⑵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⑶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6、选择作业:

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

【附板书】

苦: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1、 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杨绛

善: 善良朴实

语言简洁朴素

2、杨绛作品────────────真实震撼

叙事琐碎平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俺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婴幼儿,让俺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祥 抚摸 复杂 入神 结构 调整 七嘴八舌

蜻蜓 露水 苍蝇 蚊子 孑孓 田埂 不计其数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俺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身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同学1:因为蜻蜓是俺们的朋友,所以小朋友们放飞了蜻蜓。(板书:俺们的朋友。)

同学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俺们的朋友啊!(吃食)

同学3:因为 陶行知 先生告诉俺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俺知道了蜻蜓是俺们的朋友。

同学4:俺通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俺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俺们的朋友,让俺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只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小朋友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俺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5:从对话中,俺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生6:从对话中,俺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坚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身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其实呀(出示注释)

老师: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

同学汇报。

①蜻蜓点水(人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时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时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②俺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 9米 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局部,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反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身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同学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身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获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

师: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获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俺说些什么?

生:……

师:你能告诉俺为什么不能捕获它吗?……为什么说他是俺们的好朋友?

奥,其实俺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俺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俺明白了。俺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小朋友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朋友们入神地听着,告诉俺们小朋友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小朋友们纷纷说:引读……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小朋友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小朋友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慈祥地抚摸”“拉着小朋友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 陶 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小朋友们才干看得清。)多么关心小朋友啊,处处为小朋友着想。俺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小朋友们放飞蜻蜓,他自身也十分保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 陶行知 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小朋友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俺们一起来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小朋友、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俺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小朋友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小朋友们主动放飞了蜻蜓。……读课题——放飞蜻蜓!。小朋友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小朋友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维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出示作业)(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江南竹乡的美丽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

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与增强语感。

在欣赏、感受自然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

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和增强语感。

课时:2课时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开展式。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了解作者,通读课文。

教师:制作课件。

设计思路:

通过联系生活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初读与朗读品析两个教学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质疑探究,培养学生勤思考,善提问,会探究的学习品质,在领悟文章本身及大自然的美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同学们,竹子是大家熟悉和热爱的植物,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几乎处处都能见它的身影,你能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谈谈你对竹子的感受吗?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小结:说到竹子,同学们的话就多拉,竹子不仅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而且与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着当代画家兼散文家黄蒙田,一起去江南竹乡走走。(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晾(liàng) 沏(qī) 隧道(suì) 竹箬(ruò)

屏风(píng) 密密匝匝(zā) 山麓(lù) 山岚(lán)

2.理解词语

(1)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2)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也可听课文录音,(出示课件1:图--竹林、山、水、乐--清脆的鸟鸣。)

教师要尽可能地注意到语气、语速、语调、重音等,以此来感染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2)

想一想: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几部分?各段的段意是什么?

(2)作者是臬描写江南竹乡的面貌?

说一说:

(1)竹林深处的人家,生活上有什么特点?

(2)作者用了过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吗?为什么

(3)你觉得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由朗读,交流发言,相互评判(出示课件了)

按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行踪,课文分五个部分,简单如下:江南竹乡--走入竹海--来到竹坞--来到竹海山村->

留下深刻的印象(竹子多) (感受独特) (所见所闻)(百姓生活)并形成板书:竹林深处人家--远看:多、广淳朴、恬静、和谐 深入竹林:密、美

画家:束手无策,画不出一幅画来

作者情感:喜爱、赞美

(本步着眼于使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发言,相互评判的形式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最基本的信息:内容、情感、谋篇布局)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文章结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课文,明白了这是一篇以游踪作线索,移步换景,描述了江南竹海和竹海深处人家安适生活的散文。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竹林深处人家》这篇课文,对它的内容和主题都比较熟悉了。今天,我们来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写景艺术和语言艺术。

通读课文,合作探究

(方法:全班分为6组,每组7-10人,进行研读、讨论,最后由一位同学总结,全班交流。)

投影显示问题:

本文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语句特别精彩?画出来作些批注并交流。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能找出来并归结出本文抒情的特色吗?

学生圈点、批注、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知、体会、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等的作用,培养与增强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因而即使是相同的语句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但这正体现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判能力,评议时要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有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增加体验的深度与广度。)

质疑探究

师:在读了本文后,也许你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现在把这些不明了的地方向大家提出来,看看大家能否帮助你到解答。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竹林深处进行描写的?

描写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哪些句子景中有情、融情于景?

(质疑问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问题意识。学生不一定能充分理解课文所示背景,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再读深化

请大家自由朗读

把你认为优美的句段朗读出来。

拓展延伸,多思多说多写

请大家考虑,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然后学习作者的写法,给自己插上想像的翅膀,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标签: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