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念旧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宋强,王华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十年来,国内高校加大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长足进步。本文从学生自身和学校指导体系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

资助项目:本研究获西北工业大学2013年度政策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YY201314

作者简介:宋强(1983-),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六年,为教育部中级就业指导人员。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20世纪初起源于西方,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较晚,对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从整体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过去的十年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种种问题。

一、学生的规划准备不足,规划意识淡薄

1.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清。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恐慌之余,并没有形成理性成熟的职业规划。2014年3月,笔者对西安市17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63%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工作”,表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学生为16%,“有模糊的职业目标”的学生为21%。一些大学生以考研为目标,从大一开始就把所有精力花在几门考研课程上,对其他课程不闻不问,只求及格,对各种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和活动也不参加。甚至有的地方高校全校师生均持这种态度,被社会称之为“考研基地”[1]。有的学生盲目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上述调查,西安地区二本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四年级学生,有72%的学生持有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37%的学生持有三种以上的证书。还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上的所谓“成功人士”,就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该行业,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的专科生计划着“升本”后做大学教授。有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脱离了实际情况的好高骛远,是无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还有的学生没有稳定的职业目标,看着社会上哪种职业收入高,就见异思迁,向往该职业。今天想着要做软件工程师,明天想做销售顾问,到毕业时才发现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不努力学习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能被动应对;更有甚者,没有任何理想和目标,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沉迷于谈恋爱、泡网吧,学习成绩不好,道德行为失范。[2]2.学生缺乏自我认知。①自我认知的内容不全面,个人的成功是智商、情商、知识、技能、机遇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只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技能、智商因素,却没有考虑到“情商”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情商(EQ,EmotionalQuotient)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3]。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4]”。不同于智商的是,情商水平无法用测验分数的形式准确表示,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判断。②自我认知的渠道单一,在上述调查中,问到“你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自我认知”时,66%的学生都是通过网上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自我测评软件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和最重要的。技术工具的测评结果只可参考,不能照搬。准确的自我认知,更重要的应该来源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周围人的评价。可以采用面谈或调查问卷与自我测评软件结合的方式,来获得比较客观的自我认知。

3.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偏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日趋成熟和活跃,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得到了强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个人主义思潮蔓延,人生观出现偏移,限制了学生的更好发展。

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大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多采用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但是涉及自身利益,却采用利己主义的立场。大学生对于扎根基层、到艰苦行业和地区奉献是认同的,但却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对大学生的择业和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不高

1.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程度不足。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晚,多是借鉴采用国外的理论,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大学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讲授的知识大部分为国外研究成果,如兴趣探索部分使用的是霍兰德量表,性格探索部分使用的是MBTI量表,谈职业生涯发展采用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而在这些过程中,中国本土的职业生涯理论家或理论研究成果出现频率极少[5]。虽然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教育均起源于西方,但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是中国学子。在我国,不论是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是全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均与西方具有很大的差距。正如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一样,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也需要“本土化”。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高校中,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接触职业生涯相关理论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授课时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他们很多都是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并非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难抽出时间与精力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研究。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单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加课外辅导的方式,己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学生要求。更有很多高校还停留在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就业指导的层面,完全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 大力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自己的体系,应该是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而不是简单把就业指导的内容进行拼凑。[6]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认识和评估、生涯计划评估、职业生涯目标和实现路径设计、制定行动步骤等。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该是从大学开始,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应该进行启蒙和普及。要像美国那样,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全面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关键是课程设置。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来设置课程,形成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实践性、实用性、确定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的学科研究基础,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模拟实战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另一方面,高校不能闭门造车,要和用人单位加强合作,结合市场需求,联合开发课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对已有教师(包括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流程,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担任指导老师,如引进心理学相关研究方向的毕业生,引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HR等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3.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就必须选择专业化的评价工具。可以凭借本校专业人员自主开发,也可以引进现有的工具,帮助大学生客观了解自我。职业测评工具软件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为其提供发展建议[7]。

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和信息流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建立专门的网站,提供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资料,开发网上调查问卷、咨询和生涯指导系统。其次,开展专家讲座、报告会、论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营造氛围,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最后,建立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场。高校要和用人单位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基地。

只有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才能有效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斌。 部分地方院校成为考研基地[N]. 中国青年报,2004-10-11(3)。

[2]李颖。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策略[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曹振杰,王瑞永,李斌,胡树红。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何明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

[7]李洪。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卫生职业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