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优化的理论思考
凉月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优化的理论思考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优化的理论思考卢爱国(湘南学院 法学系,湖南 郴州 423000)摘 要: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践存在一个显著的现实困境:针对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满堂灌”和实践教学“形式化”问题,要积极发挥教师他组织和学生自组织双重功能,科学选择教师介入策略,积极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组织机制的优化。关键词:社会工作;组织机制;优化;理论思考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98-02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践存在一个显著的现实困境:课堂教学“满堂灌”和实践教学“形式化”并存。从组织机制角度看,这实际上是一种教师他组织与学生自组织相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与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走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现实困境,促进教学组织机制的优化,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教师他组织与学生自组织为何需要有机融合?教师他组织与学生自组织有机融合的关键在哪?如何实现教师他组织与学生自组织的有机融合?科学回答上述问题才能深刻把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规律性,进而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有序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顺利完成时代赋予社会工作专业的神圣使命。一、功能互补:他组织与自组织有机融合的基础他组织与自组织是互补的,一切合理地生成、存在和延续的系统都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的辩证统一。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是教师他组织教学方式与学生自组织学习方式的有机组合。他组织教学方式与学生自组织学习方式功能各异、相互弥补。(一)他组织教学方式的功能分析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他组织方式不可或缺。他组织方式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一是实现知识技能授受的系统性和快捷性。教师在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扮演“专业权威”角色,这使其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通过精心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同一个教学单位的学生系统而快捷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二是实现情感、人格和品质的迁移。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知识和技能授受的教学场,教师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个体人生经历、情感情绪、人格品质,并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此外,教师在社会工作专业认知型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和机构探访)、实验型实践教学(社会工作方法和实务技能模拟训练)、服务型实践教学(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和社团实践)和研究型实践教学(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教学环节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见习机构的建立和联络、项目(实验、服务、调查和研究)设计的参与和指导、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等。当然,他组织教学方式也具有一定负功能:专业权威的滥觞可能窒息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有知识传承而无知识生产;缺乏互动的单向信息流动可能使教学绩效大打折扣,有理论感知而无技能内化。(二)自组织学习方式的功能分析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自组织方式同样重要。自组织方式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功能:一是实现教学主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回归。自组织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不过分依赖教师和他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定位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决定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估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真正归位。二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自组织方式打破了他组织方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空间、方法,从而扩展了教学的内容,革新了教学方式。三是教学效果的优化。自组织方式以学生为本、以兴趣为先、以能力为重、以实践为上,在多边多向互动中实现专业价值的内化、专业知识的迁移和专业能力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的生长。当然,自组织学习方式也具有一定负功能:学生自主性的过分张扬可能导致学习的过程无序和自由放任,有经验建构而无知识结构;教师的“缺场”可能导致学习的目标模糊和绩效低下,有短时激情而无长效动力。可见,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中,需要以他组织的正功能弥补自组织的负功能,以自组织的正功能弥补他组织的负功能,促使他组织与自组织有机融合,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成效奠定坚实基础。二、介入得当:他组织与自组织有机融合的关键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教人以自教,育人以自育,使教人育人良性循环。在教学改革中,无论是他组织教学过程,还是自组织教学过程;无论是课堂教学环节,还是实践教学环节,都不能忽视教师介入的意义。但是,在不同的教学场域,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教师要科学选择介入策略。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师介入。社会工作专业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专业理论学习,不需要课堂教学环节,不需要课堂教学的教师介入。当然,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教师介入要注意强弱得当。过强的教师介入便成了“填鸭”,过弱的教师介入便成了“放羊”。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在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五重角色:一是知识传授者。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多个学科为知识支撑的专业。没有相当的知识积累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教育论文 www.ixbw.com)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授业功能。二是互动引导者。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不是单向灌输过程,而是多向多元互动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课堂场域的活力。三是咨询提供者。社会工作是一种新兴的专业和职业。面对专业的社会认同问题、专业知识技能的困惑、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迷茫问题,教师要及时解惑。四是动力激发者。育人的目标在于自育,教人的目标在于自教。当学生自主学习出现动力衰竭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动力激发。五是学习评估者。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目标是需要测评的。由于人性中的惰性和外界的诱惑,没有测评的学习容易导致漫无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学习评估者的角色。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介入。与课堂教学环节有所差异,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服务技能、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规范的社工机构缺乏和专业机构督导凤毛麟角的前提条件下,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教师介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放羊”现象,专业教师要扮演好四重角色:一是资源支持者。认知型和实验型实践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道具,机构探访、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团实践所需要的关系资源,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前提。这些教学资源需要教学单位和专业教师提供。二是实务指导者。面对机构探访、专业实验、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团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价值冲突、知识困惑、技能疑难、挫折问题,专业教师扮演重要的督导角色,包括专业实践认识的纠偏、项目设计的指导、专业技能的示范、理论运用的实践启发、实践反思的理论引导等。三是创新引航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的特殊使命。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高问题,在诸如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实践教学环节中,专业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引航者角色。四是绩效评价者。绩效评价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改进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针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重计划轻评价、重教前设计轻事后反思现象,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绩效评价和反思。三、教法革新:他组织与自组织有机融合的路径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系统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走出他组织与自组织相分离的现实困境,要积极革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倡,后被引入职业培训和高校专业教育,现已成为高校应用型专业教法改革的重要选择。社会工作专业课堂理论教学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师生立体交流为基础,以培养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案例准备—个体分析—小组交流—班级讨论—归纳评价—拓展反思”的教学流程设计,将教师组织与学生自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组织机制的优化,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医学课程改革,后扩展到教育学、经济学、工程学等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中,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社会工作专业可积极引用问题导向法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型实践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向导,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准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流程设计,将他组织与自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组织机制的优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驱动法。项目驱动法由20世纪80年代德国教育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导,后经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长期实践,现已成为国际上培养实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验型实践教学、服务型实践教学、研究性实践教学都可广泛采用项目驱动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创新为重点,通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的教学流程设计,将他组织与自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组织机制的优化,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网络化学习法。网络化学习法起源于二战时期美国陆军教学方式改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成为当今社会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积极采用网络化学习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以网络为载体,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网路技术整合知识资源、打破时空局限和建立全新沟通机制,通过教师引导规避主体失位、实践缺乏和直接沟通缺失问题,促进教学组织机制的优化,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低廉性、交互性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