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花心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通过师生实验,学生认识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二、教学重点、难点1.什么是大气压力?2.大气压力的存在。3.大气压力的方向。三、教学关键通过师生实验,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四、教学准备教师:注射器、重物、玻璃杯、硬纸片、马德堡半球、大试管、玻璃管、塑料衣钩。学生:注射器、钩码、玻璃杯、硬纸片、盛有水的水槽、墨水、拔火罐。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3个实验)前1、2两个实验,使学生对压力有亲身体验和认识,为研究"压力"做铺垫。1.手拖文具盒,你的感觉如何?(文具盒对手有压力。)2.手拖盛水的饭盒,你的感觉如何?(有压力。)师问:通过实验你们知道,文具盒、盛水的饭盒都有压力,那么被人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不是也有压力呢?(把学生带入研究科学的情境中去。)3.师生实验:使学生对大气压力有初步感知和认识,为研究大气压力做铺垫。仪器:注射器、250克重物(1)老师做实验:把注射器倒立,活塞自由落下,又把出口处用手堵住,活塞却没有掉下来,为什么?(继续探究)(2)学生实验:(照此方法)激发兴趣,先后挂一个、两个......钩码都没有掉下来。讨论:活塞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师导:肯定有一种向上的力压住活塞。大家想一想,活塞的下面有什么?(生答:"有铁块"。)是铁块压住活塞吗?(生答:"不,是空气。""是空气压住了活塞"。"是大气压力压住了活塞。")对,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存在吗?导入新课(板书)。(二)讲授新课:1.研究什么是大气压力:(1)大气层: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周围包围一层厚厚的空气,约二、三千公里厚,越接近地面空气越稠密,越接近高空空气越稀薄,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层叫做大气层。(2)大气压力:空气虽然很轻,但大气层厚了,它的压力还不小呢。地球上的万物都要承受大气层的压力,大气层的压力叫大气压力。(使学生对大气压力概念有初步认识。)师导:那么大气压力真的存在吗?它的方向如何?(揭示本课重点。)板书:①大气压力的存在②大气压力的方向2.实验探究:(师生实验)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关键。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我的做法是先由老师准确、无误、规范、现象明显地做大气压力实验,使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大气压力是存在的以及大气压力的方向,然后由学生照此方法做实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这一环节一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二是让学生对实验现象作更进一步观察分析、验证。(1)老师实验:把杯中注满水,用吹塑纸盖紧杯口,倒立。师问:有什么现象?(杯中的水没有流出来。)讨论:杯中的水为什么没流出来?师导:这是来自下方的大气压力向上压住了吹塑纸,所以水没有流出来。教师继续把杯口朝向上、下、左、右、前、后......四面八方,杯中水会怎样?(水仍然没有流出来。)师指导归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大气压力分别压住了吹塑纸,所以杯中的水没有流出来。(2)学生实验:照上述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实验前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实验时老师加以指导、纠正,并鼓励做得好的同学,让他们进一步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验证。(3)学生继续实验:仪器:马德堡半球。方法与过程:老师把两个空心半球合对,把空气挤出去,让每边各一个学生拉,拉不开,每边再分别加到2、3、4......名学生仍拉不开,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回答:是大气压力。)老师补充说明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大气压力,紧紧地压住了两个半球的原因。通过实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求乐,从中领悟到:大气压力存在,大气压力很大,并来自四面八方。3.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讨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①大气压力存在。②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这个归纳总结是在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认识客观自然现象,完成了认识过程。4.巩固运用:使学生对知识由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即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1)师生讨论:大气压力在生产活动中的运用。(方法:学生先谈,老师启发、指导。)应用:①用自来水笔抽墨水;②用注射器抽药水;③拔火罐;④抽气筒;⑤旅行塑料衣钩;⑥打点滴用的滴管。(2)巩固练习: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重点,利用观察、回忆实验、提问、投影练习等手段获得反馈信息,并随时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评价,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矫正,保证达到预期教学效果。①用两头开口的玻璃管,一头用手堵住,另一头插入水中,提起来,有一段水柱存在,为什么?怎样使水柱落下?这一环节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大气压力应用;巩固理解来自下方的大气压力托住水柱所以水没有流下来,而手指松开,来自上、下方大气压力互相抵消,水柱落下来,为最后质疑打下了基础。②投影:实验题:杯子倒立,水流不出。a.让学生标器材名称。b.杯口朝上、下、左、右、前、后杯中的水会怎样?说明什么?选择填空:大气压力越到低处,大气压力越,越到高处,大气压力越。(大、小)③求疑质疑: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设计紧扣教材的"双基"题,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求疑,最后教师质疑,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既然大气压力之大,为什么我们人没有感觉到?(教师质疑,扩展知识。)b.通过本课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请提出。(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c.教师做一个既有趣又符合本课知识并较难的实验,让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