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的故事
老马识途的故事
老马识途的故事1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领密庐投奔孤竹。孤竹国君答里呵听从宰相兀律的建议,杀掉密庐假降齐军,并把齐军引向旱海沙漠。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挑选几匹漠北的老马给齐军带路,走出沙漠,乘机攻占孤竹,杀死答里呵。
【拼音】lǎo mǎ shí tú
【典故】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相反词】不知所以、乳臭未干
【押韵词】如手如足、视有如无、应付自如、熔于一炉、乌合之卒、捶胸跌足、支支梧梧、矫世变俗、天赐之福、依样画葫芦、......
【成语示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成语例句】
◎ 老马识途的成语,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
◎ 其实这个"日本名"不过是"老马识途"成语的另一种用法,并不是我们要他改的那种。
老马识途的故事2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资料
【注音】lǎo mǎ shí tú
【解释】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简介】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近义词】识途老马、轻车熟路、驾轻就熟
【成语举例】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老马识途的故事3
公元前663年,燕国受到敌国的侵略,齐桓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远征侵略燕国的那个国家。
那个国家路途遥远,大概位于现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齐国军队出发时还是初春季节,而凯旋时已是深冬了。齐军来时的路已经被冰雪覆盖,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熟悉地形的齐军很快便在一个山谷里迷路了。齐桓公没有办法,只得命令军队暂时在山谷里驻扎下来,同时不断地派出侦察兵探路,可是依然没有找到来时的路。这可怎么办啊?周围荒无人烟,离春天又还有那么长的时间,齐军的粮草根本支撑不到那个时候,到时齐军人马全都会被饿死或冻死。齐桓公十分着急,一筹莫展。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情况越来越危急。上卿(相当于后来的氶相,是那个时候齐国最大的官)管仲也非常着急,他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想法:既然狗离家很远都能找到主人家,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说不定也有认路的本领。于是,他向齐桓公提议:“听说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在这紧要关头,不妨让军中的老马试一试,看看它们能不能把我们带出这个山谷。”齐桓公便命人挑选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部队前自由地行走。结果这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一个方向跑去,齐桓公率领部队紧跟在后,终于走出了山谷,回到了齐国。
老马喻指那些经验丰富的人,他们能看清方向,为新人指引前进的方向。小朋友们应该多听家长和老师这些“老马”的指导。
老马识途的故事4
【出处】
《韩非子·说林》。
在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相。管仲为齐桓公的宽阔胸怀所感动,尽心尽力帮助齐桓公,很快齐国就强大起来,经过一番努力,齐桓公在诸侯各国中取得了盟主的地位。一次,齐桓公带兵攻打山戎国,征服孤竹国大获全胜。当他带着大军高兴地回国时,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齐军走着走着竟迷失了道路。因为出征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而如今已是北风呼啸的'寒冬。来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却尽是枯枝败叶;来时那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上的任何痕迹一点也找不到了。齐军找不准回去的方向,被困在山里,处境十分困难。此时,大臣管仲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士兵选出几十匹从齐国出征时带来的老马,集中在一起,让骑手们不去驾驭它们。让马匹在前边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这些马匹的后面。终于奇迹出现了,这群老马为齐军找到了方向,把他们带回了齐国。
释义
现在一般用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了解规律。
老马识途的故事5
老马识途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从此,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渐渐地,老马迷失了自我。
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从此,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渐渐地,老马迷失了自我。它常这样想,原来我有如此异能,我可是匹宝马啊!老马陷入了自我陶醉中。
过了一个月,齐恒公再次出征,为了防止迷路,齐恒公又带上了这匹老马。老马得意极了,把头抬得高高的,连正眼也不瞧那些战马一眼。不出齐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雾,只好就地扎营。因大雾久久不散,粮食也吃完了,齐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粮,又把老马牵了出来,让它带路。老马心想:我有异能,肯定能带大王回去。于是,老马随便选择了一条路,扬蹄前行,不料走了几个时辰,却发现是条死路。齐恒公怒极之下,一刀杀了老马。原来老马太骄傲,没有在沿途做下标记,因此迷了路。
老马刚醒悟,已是含泪于九泉之下了。
老马识途的.故事6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订立盟约,十多个与会的中原诸侯国还宣了誓。主要内容如下:尊重周天子,扶助王室;抵御外族,不准他们向中原进攻;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国。由此,齐桓公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
这第一个撞枪眼儿上的入侵外族叫山戎,当时的山戎势力范围遍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还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无终等好几个小国。山戎没事就跑到中原抢点东西惹点事,还先后挑起了好几次大规模战争,被欺负得最惨的就是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燕国使者求见,说山戎又侵犯了燕国,希望齐国出兵支援。齐桓公决定亲自统率军队援救燕国,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一路顺畅,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国。发现令支国君已逃往孤竹国,便向孤竹国进发。孤竹国君顿时慌了手脚,后采纳元帅黄花的计谋,引诱齐军到达孤竹国北边一个叫旱海的地方。凡是进旱海的,就没听说有谁活着出来。
齐桓公果然中计,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管仲派出几路兵马去探路,可探来寻去,犹如进入迷宫一般。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忽然眼睛一亮,向齐桓公大声说:“主公,有办法了!臣闻老马识途,当地的马对这一带地形肯定熟悉,咱们只要选几匹老马带路,一定能带引大军走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这一招儿果然灵验,老马左转右拐,带着齐军,不出两个时辰,便出了谷口。
齐军出了迷谷,顺原道返回孤竹国都城。孤竹国君忽听城外鼓号声惊天动地。赶到城墙上一看,只见齐军已到城下,将城围得水泄不通。天亮了。齐桓公与管仲入城,桓公挥剑砍去,孤竹国君人头落地。孤竹国就这么消失了,然而,“老马识途”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老马识途原文
“管仲、隰(xi 二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马识途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25.乃:于是
老马识途译文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老马识途的故事7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的寓意
故事中的老马虽然年岁已高,但它仍能找到出路,这说明了老马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看年岁已高的人,他们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年轻人难以超越的。同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管仲的表现,我们可以学到要多和日常生活接触。在你眼中或许认为”经验〃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后的日了还长得很 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决迷路和缺水的问题啊!假设管仲和隰朋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那麼齐恒公以及大军不是要坐困他方呢!
老马识途基本信息
释义: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年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灯谜:老马识途(打一行政法名词)
谜底:记过
老马识途造句
1. 工作中老马识途之人的指导必不可少。
2. 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祕的最佳指引。
3.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4. 原盼他老马识途,没想到竟然和我们一样初游此地,这下可要冒险了。
5. 团中就你老马识途,这次旅游理当由你作导游。
6. 识认古文字,他老马识途,我则没啥经验。
7. 父母们对我的烦恼非常了解,真是老马识途。
8. 他虽然年高,但老马识途,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9. 有老马识途的老王领队,我们不会迷路。
10. 投资股票,你是老马识途了,请给我一点指导吧!
11. 不一定越老越没用,老马识途不是个反例吗?
12. 我忧愁什么,老马识途,有你这位前辈跟着呢,我还怕啥?
13. 进入森林后,他老马识途般地带着我们穿梭在羊肠小径之中。
14. 放心吧!小王老马识途,不会迷路。
15. 张先生老马识途,跟著他走一定不会迷路。
16. 他是老马识途,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17. 这座捷运站出口那么多,要不是老马识途,必然迷路。
18. 刘老师的下棋经验丰富,老马识途,有他在旁边指点,保你这一局会赢。
19. 他对台湾各大山脉可算是老马识途,如有要登山,可向他请益帮忙。
20. 这项工作还是交给老张吧,他有丰富的经验,老马识途,一定会完成得很好。
老马识途的故事8
老马识途的意思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会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国,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北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加战斗。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儿,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侯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 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知道学习和吸收圣人的智慧,这太过分了。
老马识途的故事9
有一年春天,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远征讨伐孤竹国。
战争相持了很久,一直到冬季才结束。当他们返回时,大军在茫茫无边的沙漠里迷失了道路。
管仲对桓公说:“老马是充满智慧的`动物,它应该熟悉原来来时的路,不如让人找一匹老马给咱们带路。”
于是,他们挑了几匹老马走在前面,大军在后尾随,终于踏上了归路。
后来,人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荒山野岭中,几天都找不到一点水喝,兵士们渴得嗓子冒烟,走不动路。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向阳坡,夏天居住在背阴坡,蚂蚁窝总是筑在水源上面的。”于是,兵士们奋力挖掘,果然在蚂蚁窝下面的土层里挖出水来,解决了大家的缺水危机。
人生哲理: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向一切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包括动物学习。从而掌握一些经验,甚至获得生存的秘诀。
老马识途的故事10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的成语,其中齐桓公就有不少的成语典故流传后世,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老马识途、管鲍之交、一鼓作气、风牛马不相及等等,这里就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故事。
据说当时齐桓公为了建立霸业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一方面保持对于周王室的敬重,一方面互相扶持对抗外族,而就在齐桓公提出这一口号不久,远在北方的山戎就跳出来攻打燕国,当时山戎部落活跃在周朝北方,而燕国就深受其害。在收到燕国的支援请求之后,齐桓公就领兵帮助燕国(话说当时虽然诸国之间内斗不休,但是碰上外族入侵的时候倒是少有拖后腿的。)
齐军的强大远不是山戎可以抵挡的,一路打过去很快就击败了山戎部队,甚至还反攻,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国,之后一路进发打倒了孤竹国,但是因为地形复杂,有很多山丘,所以齐桓王等人在一个山谷之中迷路了,连着几队斥候出去都没有什么成果,军队的补给出了巨大的问题,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可能会死在这里。就在这个时候管仲苦思冥想,对齐桓公说:“这儿的老马肯定认识路,我们让老马来带路肯定能出去。”果不其然,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齐军很快就出去了,找到了孤竹国,消灭了孤竹国,从此以后老马识途的故事也就流传了开来。
还有比如管鲍之交,用来形容两个人相知相识交情深厚,当时如果不是鲍叔牙的力荐,管仲或许就死在了齐桓公的手上,也就不会有日后的春秋霸主了。
齐桓公逐白鹿发生什么故事
一般来说,小说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就能够经常碰到老爷爷来指点他们,齐桓公也就像是主角一样,经常在外面碰上老人家,比如他追一只鹿遇到一个“愚公”的老人指点了他应该整顿吏治,这次出去又是追一只鹿,又碰着了一个老人。
齐桓公雕像
话说这一天齐桓公趁着天气好出去打猎,遇上一只白鹿,就一直追着去,追到了麦丘,看到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家,齐桓公看到老人家就问:“老人家多大了啊?”那人回答说:“83了。”在那个时代83岁很长寿了,于是齐桓公感叹道真长寿啊。于是就和老人家坐下来喝喝酒什么的,喝着喝着,齐桓公说:“老人家您祝福我一下吧。”于是老人家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齐桓公,第一句是“让我的国君更加长寿,金银都不足为贵,只有百姓更加珍贵。”齐桓公听了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就让老人话再说一句。
老人家接着说:“让我的国君能够好学且不耻下问,手下都是贤者能臣。”齐桓公觉得这个老人家肯定是来指点自己的就说再来一句,于是老人家又说了:“希望百姓能够不得罪君王,君王也不得罪百姓。”齐桓公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如前两句有水平,就请老人家换一句,但是老人家哭着说:“这句话比前两句更加重要呢。百姓得罪了君王,还有为他开脱的,君王得罪了百姓现在都没有为他们辩解的啊。”听到老人家这么情真意切的话,齐桓公觉得自己能够碰上这么一个智者,真是天大的福气,于是举荐他为官,而齐桓公能够称霸天下,不只是因为管仲,也是因为这次的遭遇啊。
齐桓公为什么会吃人
自古以来吃人肉就是一种屡见不鲜的事情,很多混乱年代里百姓们都有易子而食的事情,而在军队战争中这种吃人肉作为军粮的事情也数不胜数,就连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都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的经典诗句。而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有过吃人肉的记载。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一直位高权重,可以说当时能够有的奇珍美味他都吃过,有一次他开玩笑地对自己的厨师易牙说:“寡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人肉啊。”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齐桓公也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易牙是一个小人,对于权势的追求,让他把这句话当真了,回家之后杀了自己3岁的小儿子,蒸成肉饼给齐桓公吃。“虎毒尚且还不食子”而易牙竟然下得了手直接杀了自己的儿子,还亲手做成了肉饼给人吃,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那么齐桓公既然吃了人肉,他又是什么感觉呢?其实当时齐桓公知道自己吃的是人肉的时候,心里也是非常不舒服的,毕竟身为一种高智慧的文明物种,人类对于吃同类这种事情相当排斥,但是得知这是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亲手做给自己吃,希望能够保佑齐桓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他就被感动了,觉得易牙爱自己胜过了爱他的儿子,所以齐桓公对于易牙更加宠爱。但是其实试想一个人能够杀死自己的儿子来取悦君王,那么君王还有什么能够给他的东西呢?还有什么东西回报给他超过他的儿子呢?
齐桓公改革了哪些政策
众所周知,齐桓公在上位之后任用管仲,改革齐国的各项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最后才成功的成为了当世霸主,那么当时齐桓公时期的改革到底是哪些方面呢?接下来小编我就为大家系统的介绍一下齐桓公的改革。
首先齐桓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政治优势,毕竟祖上是姜太公,名声赫赫,通过自己的政治地位,大力发展当时的齐国军队,实行民军制度,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就是务农的老百姓,到了要打仗的时候就可以出征,这样既可以很好的解决国家的军事压力,同时也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同时一个地方的农民都编在一起,保证了士兵之间的熟悉,有利于增强战斗力,之后齐桓公还通过频繁的军事训练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同时经常以“周礼”为借口,以“周天子”为幌子,发动战争,在经过多次战争之后,齐国的兵力得到血与火的洗礼越发强大,建立起了三军的编制。
除了在军事上之外,在经济上齐桓公也积极变革,他实行“相地而衰征”通过把土地按照土质的好坏分类,来区别的征收赋税,改变了一直以来井田制的土地形式,并且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积极鼓励老百姓自己种植。同时减少赋税,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宽裕,让老百姓多生几个孩子,增加了齐国的人口,这对于人口就是财富的古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推行准平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也保证了农民的生活。
齐桓公的儿子夺位大战揭秘
齐桓公虽然大半生英明神武,带着齐国走到了中原的巅峰,但是到了晚年,晚景比较凄凉,不只是被手下人囚禁,他的那些个儿子也没有一个靠得住的,没有一个去看看他们可怜的老父亲,任齐桓公饿死在了宫廷中,那么齐桓公的儿子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齐桓公一生总共有过好几个夫人,但是这几个夫人都没有儿子,所以说齐桓公并没有嫡子,根据当时“立嫡不立庶,立贤不立长”的习惯,最后齐桓公选择了公子昭为继承人,但是晚年的时候齐桓公宠信小人,而且对于公子无亏的母亲也非常宠爱,所以让那些小人蠢蠢欲动。齐桓公病重被一干小人囚禁的时候,各个公子都忙着争权夺利,所以没有顾着齐桓公,任由齐桓公死在了一个角落里。
在齐桓公死后,易牙等奸臣扶持公子无亏,对抗公子昭,公子昭不得不远走宋国,但是公子无亏毕竟不是太子,没有继承的权利,于是在公子商人的带领下,其他的诸位公子一起讨伐公子无亏,诸人大战,其中公子雍势单力孤就逃到了秦国,受到了秦王的重用,融入了秦国生活。在齐国内部争斗不休的时候,公子昭得到了宋国的帮助,联合了诸国军队一起讨伐公子无亏,在众多诸侯联军的帮助下,公子昭成功的击败了公子无亏,成为了齐孝公,但是之后宋国撤军,公子商人联合了公子潘、公子元等人再次攻打齐孝公,齐孝公不得不再次逃到宋国请求宋国的帮助。后来齐孝公在位不过10年就去世了,之后公子商人杀害了其他人登基为齐懿公,但是没几年就因为暴虐无道被杀了,于是齐国再次招来了当时远走卫国的公子元,是为齐惠公,等到齐惠公死后,齐桓公的儿子们的夺位过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老马识途的故事11
成语老马识途出处: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老马识途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原来因为山戎国侵犯燕国,齐桓公出兵援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于是齐国继续进兵,去汀孤竹3
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国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道路,不知该怎么走,大家很着急。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有经验,认得路。”于是挑选几匹老马,放它们走在前头,队伍跟着走。结果,果然找到归路,平安地回来了。
《管子》也有这段记载,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孤竹国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那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挨到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把军队带出了迷谷。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老人能带领年轻的新人工作。
老马识途的故事12
公元前679 年,齐桓公约会诸侯共同订立盟约。盟约上最要紧的有三条:第一条是尊重天王,扶助王室;第二条是抵御外族,不准他们向中原进攻;第三条是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十多个中原诸侯国参加大会,订立盟约,大伙儿都尊齐桓公为霸主[霸主是诸侯领袖的意思,跟后来的地主恶霸、封建恶霸是两回事]。可是南方有个大国叫楚国[在湖北省],不但不参加中原的联盟,还把郑国拉过去了。齐桓公正跟管仲商议着怎么去征伐楚国,没想到北方的燕国[国都在河北省大兴县]派使看到齐国来讨救兵,说北边的山戎打进来了,来势非常凶猛,燕国打了几个败仗,眼瞧着老百姓都要给山戎杀害了,央告霸主快发兵去救。管仲对齐恒公说:“主公要征伐楚国,得先打退山戎。北方太平了,才能够专心对付南方。”齐桓公就率领大队人马,往北方去支援燕国。
公元前663 年,齐国的大军到了燕国,山戎早已逃回去了,抢走了一批壮丁女子和无数值钱的东西。管仲说:“山戎没打就走,等到咱们一走,他们准又进来抢劫。要安定北方,非打败山戎不可。”齐桓公就决定再向前进。燕国的国君燕庄公,要带领燕国的人马作为前队,打头阵。齐桓公说:“贵国的人马刚跟山戎打了仗,已经辛苦了,还是放在后队吧。”燕庄公说:“离这儿八十里地,有个无终国[在河北省玉田县],跟我们一向很好。要是请无终国出兵帮助我们,我们就有了带路的了。”齐桓公立刻派使者带着礼物去请无终国的国君。无终国答应了,愿意做向导,派了一位大将带着一队人马来支援燕国和齐国。
齐桓公请无终国的人马带路,把山戎打败了,救出了不少被山戎掳去的青年男女。山戎的老百姓投降了中原,山戎的大王密卢逃到孤竹国[在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借兵去了。齐桓公和管仲决定再会征伐孤竹国。
三国的人马就又往北前进,到了孤竹国附近的地方,就碰到了山戎的大王密卢和孤竹国的大将黄花。他们每人带着一队人马前来对敌,又给齐国的大军乒乒乓乓地打了个落花流水。齐桓公一瞧天不早了,就安营下寨,打算休息一夜,明天再去攻打孤竹国。到了头更天的时候,士兵们带着孤竹国的大将黄花来见齐桓公。齐桓公一看,他跪在地下,双手捧着一颗人头,就问他:“你来干什么?”黄花两只手高高举起,奉上人头,自己搭拉着脑袋说:“我们的大王答里呵不听我良言相劝,非得帮助山戎不行。这会儿我们打了败仗,答里呵把老百姓带走,亲自到沙漠去请救兵。我就杀了山戎的头子密卢来投降,情愿在大王手底下当个小卒子。我情愿带路去追赶答里呵,省得他回来报仇。”齐桓公和管仲把那颗人头仔细瞧了一阵子,又叫将士们认了认,真是山戎大王密卢的脑袋,这就断定他们内部起哄,窝里反了,就把黄花留下。
第二天,齐桓公和燕庄公限着黄花进了孤竹国的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他们更加相信了黄花的话。齐桓公怕答里呵逃远了,马上叫燕庄公带着燕国人马守住孤竹国的'都城。自己率领全部人马跟着黄花去追答里呵。黄花在前头带路,中原的大军在后头跟着,浩浩荡荡,一路赶去。到了掌灯的时候,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当地人把它叫“迷谷”,只见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样,一眼望去没边没沿。别说是在晚上,就是在大天白日,也分不出东南西北来。中原人哪儿到过这样的地方,大伙儿全迷了道儿。齐桓公和管仲急得什么似的,赶紧去问黄花。喝!哪儿还有他的影儿?大伙儿才知道中了黄花的诡计了。原来黄花杀了山戎的头子密卢,倒是真的;投降中原可是假的。管仲说:“我听说北方有个‘旱海’,是个很险恶的地方,恐怕就是这儿,不可再走了。”齐桓公立刻下令收军。天一会儿比一会儿黑,又碰上冬天,西北风一个劲儿地刮着。大伙儿冻得直打哆嗦。
往后越来越黑,真是天昏地暗,什么也瞧不见。他们就在这没边没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冻了一夜。胆小的和怕冷的小兵已经死了好几十个。好容易盼到天亮,可是又有什么用呐?眼前还是黄澄澄的一片平沙,罩着灰朴朴的一层雾气,道儿在哪儿呐?这块鬼地方连一点水都没有,要是走不出去,别说饿死,渴也得把人渴死。大伙儿正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管冲猛然想出一个主意来了。狗,鸽子,还有蜜蜂,不管离家乡远,向来不会迷路的。他就向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不如挑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咱们在后头跟着,也许能走出这块地方。”齐桓公说:“试试瞧吧。”他们就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自由自在地走着,真的,老马识途,领着大队人马出了迷谷,回到原来的路上。大伙儿这才透了一口气。
齐桓公的大队人马出了迷谷,走到半路,远远瞧见一批老百姓走着,好象搬家一样,就派个老兵扮做逃难的老百姓去问他们:“你们这是干什么啊?”他们说:“我们的大王打退了燕国的人马,下了命令叫我们回去。”齐桓公和管仲探听到这个消息,才知道当初所瞧见的空城也是黄花和答里呵使的诡计。管仲就叫一部分士兵扮做孤竹国的老百姓混进城去。到了半夜,混进城里的士兵放了一把火,从城里杀出来,城外的大军从外边打进去,直杀得敌人叫苦连天。黄花和答里呵全给杀了,孤竹国也就这么完了。
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已经赶跑了,这一带五百多里的土地都是燕国的了,别再放弃。”燕庄公说:“这哪儿行呐?托您的福,打退了山戎,救了燕国,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这决土地当然是属于贵国的了。”齐桓公说:“齐国离这儿那么远,叫我怎么管得了哇?燕国是北边的屏障,管理这个地方是您的本分。您一方面向天王朝贡,一方面做诸侯国北边的屏障,我也有光彩。”燕庄公不好再推,就谢了齐桓公。燕国一下子增加了五百多里的土地,变成了大国。
老马识途的故事13
在公元前663年,山戎侵犯燕国,请求齐国支援,齐恒公率领军队前往楚国,并让管仲一起随行。
山戎听闻齐国要来支援楚国竟一点都不慌张,原来他们早就料到此事,决定将齐军引诱到楚国北面,一个叫旱海的地方,传说凡是进入旱海的,就没人能走出来。
齐恒公果然中计,大军在崇山峻岭的旱海转来转去,疲惫不堪的齐国军马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士兵们累得不想说话,整个队伍除了几声战马的嘶鸣,几乎没有什么。
一名前方士兵慌慌张张的`,跑到齐恒公身边,气喘吁吁地说:主君不好了,我们迷路了。
齐恒公立即派出多批探子出去打探,但仍然找不到出路。管仲沉思许久,突然灵光一闪向齐王献计说:主公,老臣有办法了,臣听闻老马识途,也许我们可以让当地的老马在前面,带领大军走出山谷。
齐王听后马上命令放开几匹老马,让他们走在大军最前面。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走,左拐右拐,终于走出山谷,顺利的到达楚国,赶跑了山戎。
老马识途的便一直流传至今。这则成语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老马识途的故事14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说的是齐桓公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大军凯旋,但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迷了路。管仲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大军就紧跟着老马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1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部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2 老马识途的寓意
故事中的老马虽然年岁已高,但它仍能找到出路,这说明了老马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看年岁已高的人,他们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年轻人难以超越的。同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管仲的表现,我们可以学到要多和日常生活接触。在你眼中或许认为“经验”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后的日了还长得很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决迷路和缺水的问题啊!假设管仲和隰朋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那麼齐恒公以及大军不是要坐困他方呢!
3 老马识途材料
【发音】lǎo mǎ shí tú
【出处】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解释】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近义词】识途老马、轻车熟路、驾轻就熟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举例】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老马识途的故事15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