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论文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论文

傲骨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论文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软件”。

相对于学生现实的学习能力而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尚未表现的潜在学习可能性称为学习潜能。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或教师指导,可使之转化为现实的学习能力。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是学习潜力的重要因素,学生的智力发展分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学生能独立完成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表现为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经过成人帮助和自己努力模仿,能达到完成任务的水平,这又称潜在水平,后者的获得正是非智力因素有效施加影响的结果。

数学教学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不仅是“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更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研究表明:学习相同的学生,智力不一定相同,原因在于低智力者可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化学习过程加以弥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配合,能使学习效率提高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三分之二起因于非智力因素,同时不少实验表明,人类个体智商水平的差异不大,然而教育活动的结果──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那么的明显,其根本原因即在于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在挖掘人的智力潜能中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仍然有着许多表现,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教学中无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定向、激励、强化和教育等作用,用纪律、分数、名次等手段代替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不仅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下降,也使品德、兴趣、意志和作风的培养化为空谈。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势在必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依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非智力因素进行筛选,归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培养:

1.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指的是个人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它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更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一个人的理想内容越丰富越崇高,对其推动力也就越大,它鼓舞人们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地投身于科学公关中去。考察目前的教学实际可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清楚,明确,自主的学习目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适当要求,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对自身发展有更大价值的远景目标。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到他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他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对理想的接近。

数学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期间不乏精英们为理想而献身奋斗的业绩。在第一堂高中数学课上我给学生介绍了歌德巴赫猜想、祖冲之的圆周率、有关陈景润的一些故事,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数学的对称美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逸事,一些数学名题与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钻研热情,萌发献身科学研究的伟大理想。

2.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志趣活动,它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并创造性地完成研究活动。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休止的“应试”与“题海战”,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难、繁、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因此丧失学数学的信心,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急剧下降。中学数学教材一般以演绎的'形式进行编排,更加强调思维的严谨性,而缺乏生动活泼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若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要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讲对数时“对数是懒汉思想的产物”这句话抓住学生的心。讲数列时,先介绍中学古代数学中有关的数列的研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与龟兔赛跑,国际象棋的故事联系,激发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枯燥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推导公式所用的新方法。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生编写习题,写数学小论文,将数学知识用在生活、经济中。在学习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后,我要求学生用实际例子说明:

y=

所表示的意义给变量赋予不同的内涵。(提示:可从物理,经济出发)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学明白数学并不是没有用的,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应当承认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明确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使初学者望而怯步。作为新教师更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度与量,多思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3.坚定必胜的信心

研究表明:先天因素是造就人才的重要基础,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先天因素仅是一种潜能,要它转化为现实的智能,必须经过后天有效的“开掘”,而教育的根本动力来自个体对象的内因,自信心就是最重要的内因。

数学学习中常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人们常常不恰当地称之为“差生”,这对学生精神上的打击以及由此产生的负效应是不可估量的。确切地说,应称他们为“才能尚未被开发的人。”“天生其人必有用,天生其才必有用”,人都有不同方面与不同层次的才能。对这些学生,为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关爱和鼓励他们,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一旦发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遗忘他们,针对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给予切实的辅导,在课堂上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并扬长避短的给予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暂时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必胜的自信心。

4.培养积极的情感

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用了32年的时间思考了如下的问题: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最主要?他们回答是:“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联系。”他还认为:“教师对年轻一代来说,是满腔热情地劳动和献身、于崇高理想的榜样,是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典范”。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了良好的情感,就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5.加强基础的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吸纳新知识,不断丰富个体的原有认知结构,更为重要的好似知识结构越合理,越有利于融会贯通,有利于举一反三,有利于迁移和运用。顾明远教授指出:“创新并非异想天开,而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新知识。”实施数学创新教育必须扎实的基础知识, 基础是迁移创新的前提,因此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技能的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根基。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也一使创新的大树有了肥沃的土壤,枝繁叶茂也就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发展,以及数学知识的联系。

6.养成良好的习惯

“江山易改,本性难改”,“习惯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学生数学学习不好,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强,被动学习,学不得法,学习习惯差。我们要趁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接受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于思考,适当作好笔记,及时复习,善于积累,系统小结;学会分析学习中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逐渐从学会转化成为会学。譬如,在解题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规范解题的习惯,解题后的进行反思的习惯,总之,教师“不要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垒实学习创新的根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措施,开发与朋友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品质领域,使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研究性学习百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数学教学通讯。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