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松绑疗法”治疗重症类风关炎45例临床观察与研究

“松绑疗法”治疗重症类风关炎45例临床观察与研究

心蛊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松绑疗法”治疗重症类风关炎45例临床观察与研究

童伯良 副主任医师。安徽合肥钟表公司医院。1949年2月-1959年在安徽省军区任学员,助理军医。1960-1963年在皖南医学院读书;在安徽卫生医疗部门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94年离休。曾任县处级副院长、所长等职。曾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医学科普文章200余篇,并获《健康报》三等奖31次创作优秀奖8次。还著有《常见风湿类疾病》一书。

我们从1980-1998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大胆应用莨菪类药为主制成“痹证灵”胶囊治疗重症类风关炎45例,获得了显著疗效和突破性进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参照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诊断标准[1]。本组45例中,男2例、女43例。年龄12-66岁。以41-51为多。病程6个月一35年,以3-5年为多。职业城镇职工17例,农民28例,以农民为多。45例、均为中晚期重症病人。血沉增快均在55-135mm/h,类风湿因子胶乳试验均为阳性。

2、药物组成与治疗方法

以重用莨菪类药为主,药物有党参、黄芪、三七参、当归、丹参、川芎、白花蛇、全蝎、制附子、枸杞子、制马钱子、莨菪子等20余味组成,主要功能为改善和消除微循环障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调节免疫。将上述药材按照药典要求分别加工炮制,然后粉碎成极细末,再按不同比例混合拌匀,分装入胶囊,每个胶囊含0.3克。最后经过钴60照射,消毒灭菌后备用。治疗方法:成人量每晚睡前服一次,每次6-7粒,温开水送下,儿童、老弱者酌酌情减量,孕妇、青光眼、心脑肝肾功能不全都禁用。3个月为1疗程,部分病重者同时给予“冲击”疗法。

3、疗效观察结果

疗效标准[1]:近期控制(临床治愈);经1个疗程治疗后,受累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血沉和类风湿因子胶乳试验恢复正常,且停药后可维持3个月以上。显效;受累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沉和类风湿因子试验基本正常或滴度明显降低。有效:受累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有所好转,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受累关节虽有好转但停药后又恢复原样。结果:临床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以上。

4、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江某,男、16岁、学生、安徽人。于1994年经安徽省立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住院治疗,当时体检全身和四肢大小关节多种畸形和功能障碍,骨瘦如柴、肌肉萎缩、体重仅有27公斤,于1995年4月慕名求医,给予“痹证录”胶囊1号、3号,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5-6粒,湿开水送下。同时给予静滴“冲击”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3个月后全身受累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基本消失。6个月后,受累关节如手指梭形肿胀、腕偏形手、肘关节外翻畸形等自动矫正,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全部自理。重新走进校门,血检和X线复查结果已基本恢复正常。

5、讨论

类风关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理迄今未完全明了。传统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2]现代医学认为是“多种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3]。尚无特效疗法。传统医学主张“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扶正固体”。现代医学则主张“联合”治疗,包括抑制炎症,防止关节损害……[3]。虽然都获得了一些临床效和科研成果,但在发病学和治疗学上都没有新的突破性进展。

为探索研究本病发病学和治疗药物之间生命科学的奥秘,笔者认真重温了我国微循环学说突破性进展和临床研究成果并受到很大启发:为什么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与血管痉挛及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为什么治疗该病最有效的药物不是抗生素,竟是莨菪类药物,并使其死亡率由50%聚降至12%?为什么像恶性肿瘤等40种凝验杂症,先后又被莨菪类药物攻破和治愈?

特别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杨国栋教授长期从事微循环和莨菪类药物研究并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信息(病因)一效应(平滑肌痉挛、微循环障碍)一能量(代谢障碍)”的发病学说,进一步明确指出微循环障碍是某些疑难病的关键,是疾病全过程中间效应,也是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同时创新发明了“莨菪化疗法[5]。笔者认为类风关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受累关节的晨僵、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等状况,都是人体血液循环和受累关节微循环障碍所致,其治疗应当首选莨菪类药物解除机体功能紊乱这个关键,然后才是抗风湿药物。问题是在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上必需要有新的突破和创举。

对于莨菪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剂量,在历史文献和《中国药典》里早有“剧毒”,“慎用”的记载,人们向来不敢越过雷池一步。惟有《黄帝内经》中有“药若弗瞑眩,劂疾勿瘳”之说,见解独特。大意是说用药剂量若达不到“瞑眩”的反应,顽疾是得不到治愈的。

无独有偶。杨氏根据临床研究和新身体验结果指出:“按药典规定的中毒剂量100倍服用人体会产生幻觉,但无致命危险。”又对莨菪类药的致死量与有效量可相差100倍,担安全范围很大,且不引起心、肝、肾、脑等器官功能的损害[6]。1985年版《中国药典》对于莨菪类药的剂量,也改为“用于急性微循环障碍……时,视病情决定用量”。综合上述,为大胆增加临床用量提供了理论根据。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取两种给药方法:一是“慢作用”给药方法,即在研制成功的“痹症灵”胶囊中加大莨菪类药剂量缓慢作用。二是“快作用”给药方法,即选择部分重症病例给予较大剂量的莨菪类药“冲击”治疗。迅速达到“莨菪化”标准(化即达到活跃微循环、调节体液免疫和阻滞胆碱能受体的有效剂量[5])。临床观察发现果然获得了神奇疗效。且病情愈重,疗效愈好,一些重症病人获救后感激地说:“真正是全身和大小关节都被‘松绑’了”!

标签:松绑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