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入维生素C引起变态反应1例
静脉输入维生素C引起变态反应1例
静脉输入维生素C引起变态反应1例
作者:高琼
【关键词】维生素C 变态反应
维生素C对生命活动过程的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临床常用非皮试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极为罕见。我科一例患者,在连续输入维生素C10天后发生变态反应。现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3岁,因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10年,于2011年6月21日入院。B超、心电图检查均无手术绝对禁忌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1×109/L,淋巴细胞2.0×109/L,红细胞4.49×1012/L,血红蛋白133g/L,红细胞压积36.5L/L.无药物过敏史。6月24日手术,术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维生素C治疗。7月3日静脉滴注维生素C3.0g加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min后患者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检查全身无皮疹,测量体温38.9℃,血压134/88mmHg.考虑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一次性输液器,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同时给予吸氧、加被保暖等措施,20min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第二日再次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静脉滴注,5min后患者再次发生上述症状,且症状较前一日加重,测量体温39.1℃,剧烈头痛,胸闷,气促,处理同前一日,30min后症状消失。结合前1日患者的发病表现,考虑维生素C注射液过敏所致,报告医生后给予停药,对症处理。7月4日查血常规,白细胞2.8×109/L,淋巴细胞0.4×109/L,红细胞3.04×1012/L,血红蛋白91g/L,红细胞压积26.3L/L.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排除患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考虑患者为药物引起的Ⅱ型变态反应。对患者停用维生C,未再发生此类症状。
2 分析
2.1 药物变态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1].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热。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首次用药,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被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停用致敏药物后,体温一般能自行下降。
2.2 反应类型
2.2.1 Ⅰ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特征:(1)过敏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2)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2].
2.2.2 Ⅱ型─细胞毒型反应是由IgG或IgM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2].维生素C(药物)进入体内分布于血液中,附着于血小板上形成药物与血小板的结合物。B细胞受到此种结合物的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IgG与IgM抗体。当再次使用维生素C时,此结合物与IgG、IgM相结合,在补体参与下使血小板溶解,或通过血清的调理作用促使吞噬细胞吞噬此种结合物,导致血小板减少。常见临床反应包括:(1)紫癜(血小板减少所致者)。(2)非皮肤反应如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3 讨论
维生素C对生命活动过程的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参与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预防感染性疾病;增强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促进免疫球蛋白合成;防止肿瘤;预防深部静脉血栓,促进创伤愈合[3].维生素C是临床常用药物,很少发生过敏反应,但一旦发生,仍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通过此例变态反应的发生,提示我们护士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习新知识,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2)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家族史,对于高敏反应的患者在用药时更要引起重视。(3)对于长时间用药的病人,要经常查看病人的各项辅助检查报告,做到用药安全、合理、有效。(4)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各种特殊情况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药物变态反应及其治疗,百度文库。
[2]陈慰峰,医学免疫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3]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