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的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的教案

画青笺ぶ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的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4个生字,会写“商议、探听、推却”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解决生字词障碍。

妒忌(jì):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周瑜:三国时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抓住课文中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能按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清事件发展的因果。

教学准备:

大字课文(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部分影像资料ppt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观看赤壁之战影像资料,了解相关人物形象。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和周瑜为主的课文。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审题激趣。

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诸(zhū)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才干:办事的能力。

军令状:接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惩(chěng)罚(fá):严厉地处罚。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的名将。罪(zuì):作恶和犯法的行为。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

幔子:帐幕。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翎(líng)毛:鸟翅上、尾巴上的长羽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么样借箭?用什么借?最后借到箭了吗?

2、师:我们把草船借箭事情发展的过程分为原因、准备、过程、结果,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设套三天赶造十万支箭

草船借箭的准备:二十条快船草人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回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师:据此提纲给本文分段:

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

本文是写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借箭是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一段,分析诸葛亮周瑜的几轮对话,感知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状况。

教学重、难点:

分析对话,体会文中周瑜、诸葛亮的人物特点,感知周瑜的妒忌之心。

教学准备: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部分影像资料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2、朗读课文,检查课文分段情况。

(1、2自然段) (3—5自然段) (6—9自然段) (10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找出第一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1)领悟“妒忌”。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观看(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周瑜与诸葛亮对话部分影像资料。

2、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学生分为两组,分角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读旁白。

(2)、学生3人一组,分角色读课文,并记录共有几轮对话,为每一轮对话编上序号。

3、周瑜和诸葛亮共有六轮对话,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

三、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诸葛亮也立下了军令状,那么事情又会怎么发展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的教案4

教学要求:

1.理清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从而了解他的才能。

2.能简要地根据板书概括全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三段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幻灯机及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的才干具体体现在哪里?

二、新授

一学习一、二段

1.幻灯出示三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枝箭?

③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找出反映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2.读后讨论。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周瑜是怎样设计陷害诸葛亮的?

4.分角色读周瑜与诸葛良亮的对话。

二学习第三段

诸葛亮顾全大局,答应赶造十万枝箭。在鲁肃的帮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

1.指名分节朗读,并概括每段意思。(板书)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卡片)

(神机妙算、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

3.默读课文,划出表现以上几点的语句,

4.读后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7、8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齐读7、8小节

电脑显示:船一字儿摆开受箭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计算的准确与计谋的绝妙。

6.引读第9小节

三学习第四段

教师读第10节,学生齐读周瑜的话。

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呢?

2.朗读全文,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总结全文

这堂课我们通过讨论,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叹不如,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同时我们还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他是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瑜、诸、葛、督、惩、罪、寨、呐、丞”等会认字,“委、惩、吩、咐、罪、私、擂、呐”等会写字,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够体会人物的性格、语言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习课文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东吴都督周瑜心胸十分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课文内容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作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十万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教学前,先让学生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大致了解,三国鼎立时,孙刘联合抗曹,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文章篇幅较长,教学时,教师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对于重点部分,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能力。课文中着力赞美诸葛亮这一人物,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知人心、通晓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已看透了周瑜想要加害自己的用心,十天是无论如何也造不出十万支箭的,但他不动声色,反而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的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以为阴谋得逞,实际上诸葛亮早有妙计在胸。

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寻求帮助,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不了解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让周瑜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阴谋惨败。

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他算准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有大雾;借箭返回时,船顺风顺水。借箭妙计安排巧妙,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在谈笑风生中,诸葛亮轻松取胜,没有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从而让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对全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课文中出现的这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各具特色。周瑜心胸狭窄,狡猾阴险;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课文中体现得很充分。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如: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可边读边议。

词句积累

生字中,注意诸葛的“葛”字读音,应读“gě”。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惩罚:严厉地处罚。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谁来谈谈,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

2.结合预习,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从课题、从内容中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活动

1.学生简单交流《三国演义》。(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及其关系。)

2.学生质疑,能够解决的可以当场进行交流解决。

二、自读课文,把握内容:

教师活动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了解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学生活动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学生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了解课文大意,清楚课文的脉络。

3.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口述“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4.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惨败。

三、深入理解,分析人物:

教师活动

1.体会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

2.你对其他的几个人物是怎么看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活动

1.进一步了解诸葛亮是一个聪明、机智、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的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平时多观察、多思考的结果。

2.学生讨论,分析:周瑜心胸狭窄,狡猾阴险;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3.分角色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