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先摆正自己心态
淡忘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教育孩子先摆正自己心态
在我国,大中城市中的家庭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弦,他们对孩子的“注意”甚至远远超过了对自身的关心,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父母由于对孩子过度关注,产生了无尽的担忧和烦恼,那么父母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完成教育子女的重任呢?父母所忧因孩子年龄各异中国家庭教育协会秘书长王云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父母会表现出不同的担心和忧虑,这主要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和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设定”息息相关。她说,孩子在0~3岁的学龄前年龄,父母们担心的是孩子的行为习惯、智力开发以及医疗保健等问题,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奠定孩子一生性格、行为的基础阶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键。孩子在上幼儿园的年龄时,父母则把对孩子的操心转移到了孩子的学习条件、人身安全、营养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例如,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到知识,进而强迫孩子学习各种所谓的“专长”,希望借此来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王云秘书长说,这和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有很大关系。长此以往也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小学、中学阶段,由于社会、学校环境竞争压力的加大,父母的忧虑会日甚一日。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突出的表现是具有逐渐增长的自我意识,如一向很听话的孩子常常表现为不听话,做事我行我素,并且情绪急躁,动不动爱发脾气。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及行为特点,无论与孩子对话还是更深层次的沟通上都会感到非常困惑,甚至茫然。合理教育孩子需要平衡心理那么,父母们通过心理调节能否达到平衡呢?能否在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下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呢?王云秘书长说,绝对平衡是达不到的,但是通过合理调节,相对平衡的实现还是有可能的。首先,父母要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以帮助自己真正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同时,在学校“严进宽出”连环性的教育环境也深刻影响了父母的认知,因此父母还要更新观念,纠正思想上的偏差,认识到我们的社会正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建立与孩子智能和个性发展同步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并重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但是让父母真正认识这些现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儿童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孩子的自然属性理应得到家长的尊重。因此,家长应采取宽严“适度”的原则,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从“基础”抓起,养成教育孩子的良好习惯,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做人的品德、思想逐步内化为孩子的信念,教育孩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现代社会中父母应该严格把持的要求。让孩子有自由活动的天地,发挥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有关专家指出,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教家”,即教育家长。家长只有不断学习,正确面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家庭教育已引起全社会关注王云秘书长说,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会等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组织相继成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有关专家的系统指导,使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自身条件,如兴趣爱好、智力水平、身体素质等,使他们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并为他们提供思想观念发展上的指导。她指出,家庭教育对社会中人的发展非常重要,2004年中央8号文件的发布,表明了政府的重视态度。同时,全国各地妇女儿童联合会、各教育学院、各级党政组织以及新闻媒体也正在逐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关注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上一些企业也开始介入了家庭教育,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100%的父母会100%地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栋梁,这是对“人才”观不正确的认识,而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也势必会使父母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受访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协会秘书长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