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本次调研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人力,就我乡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先后在全乡5个行政村13个移民点,广泛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群众还不适应新环境,农民处于种地和务工两难之间。我乡的移民群众都来自东南部贫困山区,原居住地耕作方式单一,对农业前期的投入较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不强,农业生产力低下,收入水平较低。迁至新的环境,由于是灌溉农业,大多数群众没有掌握新的灌水方式,不懂新的耕作方法,加之农业环境较差,农户的收入较搬迁前有所下降,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我乡土地均为新开垦耕地,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土地产出效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从土地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投入,而我乡群众本来生活状况就非常困难,加之建立新的居所,几乎没有可以用于农业的投入,没有投入收入就是零,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再投入农业。在这种状况下,农民要平整耕地还是出去务工,处于两难之间。
2、基层涉农机构不健全,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新建乡镇,各种农村服务,如金融、农技、畜牧、农机等为农服务部门严重缺失,农户的农业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目前我乡干部中,还没有正规的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农业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技术保障,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不到推广应用,也影响了农业产 1
量的提高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3、村组经济状况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较差的经济基础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目前我乡还没有设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加之由于我乡群众户籍尚未迁转,金融部门担心贷款难以回收,不愿意大量放贷,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4、农业生产发展滞后。一是由于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渠低地高,渠小地多,渠系设施不配套的问题,造成我乡部分村组灌水无法进行,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灌水需求;二是渠道建设质量不高,经过几年的运行后,部分渠段已损毁严重,而维修又缺乏资金支持,控灌设施设备不配套或不健全,季节性“卡脖子”旱无力解决;三是耕地盐碱化严重,目前我乡农户耕种的土地中, 70%以上的为中、重度盐碱地,土地产出效益低,再加之群众经济条件差,投入少,部分移民还没有掌握灌溉农业的技术技能,地力改造缓慢,严重影响群众脱贫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四是乡镇企业、产业基础几乎为零。发展乡镇企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缺乏项目和资金。五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与本县其它乡镇相比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差悬殊,目前全乡仅有农机具110台,其中大型机具(铁牛、推土机、农用车)6台,小四轮拖拉机84台,播种机6台,没有规划建设农机油料供应站,大大增加了群众运用农用机械进行生产的成本。
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粮食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 2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三年内,柴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农药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收入没有明显增加,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大幅度上涨,这对我乡本已十分贫困的群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6、生态建设严重滞后。项目建设以来,没有很好地解决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问题,只片面注重了土地开发和移民安臵,而没有同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农田林网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大部分耕地没有建设防护林、防风林,植树造林的任务非常重。今年县上分配我乡植树造林面积4900亩,而原建设单位在项目移交后已中止了包括办公经费在内的各项经费供给,而我乡又没有自有财政,目前尚无法解决苗木费用。
7、基层管理机构不健全。根据县上有关文件精神,我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40名,目前实际在岗人员共19名,其中:领导干部7名,一般干部12名。由于我乡是新建乡镇,发展基础低,人口数量多而属我乡直接管理的工作人员较少,现有人员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迫切需要增加工作人员。县上从各乡镇和机关单位抽调的12名帮扶干部,今年5月帮扶期限满后将离开我乡,这将进一步加剧我乡工作人员短缺的矛盾。就村组来说,村组一级无党组织和正规的管理机构,村组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有一定文化程度,懂得党和国家政策,工作水平和能力较高,号召力较强的干部奇缺。部分村组干部由于工资较低,待遇不高,纷纷外出打工,致使村上的工作无人开展,影响了工作落实。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8、个别涉农项目或扶持政策,没有将移民乡镇纳入规划。作
为新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水平不高,农户生活困难,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是不争的事实。而上级却没有将移民乡镇纳入应当重点扶持的范围,尤其是与农户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上级只是下达了计划生育,但在落实扶持政策时,却将移民乡镇排除在外,如退耕还林、科技推广、新农村建设、清洁能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草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改造、社区综合整治、文教卫生和道路电力设施等方面。另外,我乡群众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而上级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对我乡的救济物资的发放,也没有增加救济款项的数额,这不利于改善最低收入者的生活状况,也将会使弱势群体进一步边缘化。
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确保移民群众能移得进、稳得住、发展得起来,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之路。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耕作意识。要通过科技宣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农户彻底转变观念,从原来单一的耕作方式向现在复杂的耕作方式转变,从靠天吃饭向灌溉农业发展转变,积极聘请县涉农部门专家,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向农户讲解先进的农业科技,给农户做指导,做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使农户的耕作意识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发展意识得到扭转。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
绕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逐步压缩大田种植规模,扩大套种和复种面积。下大力气落实好户均长期输出1人,养好2只基础母羊,人均种好2亩地,实现人均纯收入1000元的“1221”温饱脱贫工程。要大力发展适宜于我乡的孜然、茴香、油葵、大蒜以及红花、甘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解决农民增收来源单一,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在畜牧业发展上,坚持发展重点的思路,积极引进优质高产育肥品种,采取舍饲精养、杂交改良、温精授配等新技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养殖效益,使全乡养羊达到10000只,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较上年增长5%。在注重养殖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动物疫病防治,确保我乡不发生新的动物疫情。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地人员和本地有经济实力的致富能人,在集镇范围内和各居民点发展以小电焊、小磨坊、小榨油厂、小商店、小饭馆等小型加工企业和服务业,促进农民增收。
3、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乡“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4、夯实农业基础,健全涉农部门,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布点加工,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有能力、有技术、有素质的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财政支农份额,促进农业开发园区建设,编报项目上争国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五是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曲靖市农民增收情况专题调研报告2017-04-01 22:37 | #2楼
今年,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云南省农业厅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市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农业稳步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认真落实加快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克服特大霜冻、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为顺利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市农民收入情况
今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农业经济呈现“一稳定”、“四增长”、“三突破”的特点,预计可圆满完成、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标。 “一稳定”:
1-9月,全市农业经济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预计全市农业产值可达106亿元,同比增13亿元,增14.5%。其中:粮油产值48亿元,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产值58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636元,同比增长14.8%。 “四增长”:
一是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稳定增长。据统计,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2万亩,比去年增加12万亩,增1.5%; 1
预计粮食总产可达23.68亿公斤,比去年增加6300万公斤,增2.7%。粮食平均单产285公斤,比去年亩增4公斤,增1.4%。全市粮食生产实现6年连续增长。
二是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同步增长。全市蔬菜、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水产等特色产业继续向基地化、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全市特色产业完成316万亩,比去年增44万亩,增16%,总产值58.53亿元,比去年增13.78亿元,增31%。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经、饲之比由去年的56:29:15调整为55:30:15。
三是龙头企业数量、实力稳步增长。1-3季度,全市新增龙头企业22个,全市固定资产规模5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89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8亿元,同比增42%,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同比增29%,上交税金6872万元,同增39%,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97%,带动农户200.8万户(含重复带动),预计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750元。
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3元;今年中央支农力度是历年来最大的一年,全市惠农补贴资金达4.4亿元,同比增加17%,全市受益农户138.8万户,农民人均受益81元,同比增10元;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加大教育培训和转移输出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农村劳务产业的健康发展。1-9 2
月,全市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83448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4%;教育培训18432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2%;实现农村劳务综合收入9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0%。人均劳务性工资收入可实现1025元,同比增8%。
“三突破”:
一是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有新突破。科技研发方面,农作物育种、农机研制取得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研制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曲靖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开展玉米不育化三系育种、水稻组培育种、雾培法生产脱毒马铃薯取得重要进展;今年组织56个农作物新品种参加区试, 15个新品种有望通过省级审定。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围绕粮食增产量、农民得实惠、农技人员长才干的目标,全市农业部门采取科技蹲点、结对帮扶、科技示范等形式,组织大批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进行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探索建立了“挂农户、插牌子、亮身份、定目标、包产量、兑奖惩”的科技推广模式,发挥了科技的引领作用,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水平,为夺取今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十项重点科技措施推广完成2508万亩;粮食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示范推广333万亩,超计划4%,举办核心样板30万亩;玉米地膜覆盖推广226万亩,占全市玉米总播种面积的96%;举办各级各 3
类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样板32片147万亩,比去年增44万亩(其中:部级样板点5个,示范面积10万亩;省级样板点8个,示范面积16万亩;市级样板点19个,示范面积35万亩;县、乡、村三级示范样板86万亩)。经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圆满完成部省下达指标任务,示范效果显著,涌现出了一批高产典型:沾益县菱角乡玉米单产达1059.8公斤,创云南省亩产超过1吨的玉米高产记录;会泽县火红乡马铃薯单产达5089.36公斤,创全市马铃薯单产历史最高记录;陆良县三岔河镇水稻单产达916.18公斤,创全市水稻单产历史最高记录。
二是国家惠农政策各项补贴和农业项目工作有新突破。1-9月,全市共争取到农业专项资金5.7亿元,同比增4%。其中: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补贴4.4亿元,农村国债沼气、基本口粮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0.7亿元,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推广等生产科技项目0.5亿元,体系建设经费66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品牌创建有新突破。按照已制定的4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指导企业和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提倡和推进清洁生产、健康养殖。通过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品牌创建,使现代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产经 4
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截止9月底,有7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全市累计有87个587万亩产地获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25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6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5个产品获有机农产品认证。宣威市火腿行业协会的原产地证明商标“宣威火腿”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宣威宣泰火腿有限公司的“宣泰”牌宣威火腿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云南曲辰种业有限公司的“QUCHEN”牌曲辰三号玉米种子等7个产品被评选为云南名牌农产品。沾益县贵火卢食品厂的“贵火卢”牌辣子鸡等8个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鸿福火腿公司的“鸿威”牌宣威火腿等15个商标被评为曲靖市知名商标。
二、存在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频繁。今年以来,霜冻、冰雹、干旱、洪涝、虫灾接踵而来,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3.14”霜冻灾害,致使小春粮食减产10%左右。入秋以来,各地普遍降雨偏少,秋旱现象突出,对晚秋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冬种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二是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外出务工返乡人数增加,农民工工资收入增幅由2017年的16%降至今年的8%,下降8个百分点。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发展现代农业的
任务繁重。
三、下步打算
全力做好下步工作,对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实现2017年农业工作良好开局至关重要。
(一)再接再厉,切实做好秋收秋管工作
各地要在加强对晚秋作物中耕田间管理的基础上,切实搞好农产品的收、储、运、销工作,做到精打细收,颗粒归仓,确保农产品质量,实现丰产丰收。秋收工作要突出抓好种子的收、储重点,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抢购、套购种子行为,把好种子质量关。要搞好产销衔接,落实好农产品订单,提高订单合同的履约率。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千方百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
(二)及早规划明年农业生产,抓好冬季农业开发启动工作
在认真总结今年农业各项工作的同时,及早谋划明年农业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制定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 对明年春耕春播所需的资金和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做到早计划、早准备、早安排、早落实。初步考虑,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30万亩,力争粮食总产达到24亿公斤以上。油料面积100万亩,产量1.33亿公斤。农业特色产业350万亩,产值77亿元。水果33万亩,产值2.5亿元。
全年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来自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0元以上。
当前,正值发展冬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按照10月19日市政府在陆良召开的全市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要求,围绕今冬明春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到300万亩,比去年增加40万亩;产值达到24亿元,比去年增加5亿元,带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60元以上的目标任务,我市各地充分发挥冬季农业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冬马铃薯、冬油菜、冬早蔬菜、啤饲大麦、鲜食玉米等优势特色产业,迅速掀起了冬季农业开发热潮。到目前,全市冬种生产进展顺利,油菜、杂粮播栽工作渐进尾声。据农情统计,全市小春粮食已播种105万亩,完成计划的51%;冬季农业开发180万亩,完成计划的60%,其中:冬油菜70万亩,完成71%;冬早蔬菜30万亩,完成63%;啤饲大麦35万亩,完成60%;优质杂粮15万亩,完成65%。
(三)坚持以科技创高产,确保粮食稳定增收
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产,单靠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已经越来越难,为确保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兴粮的力度,大力开展以农作物“高产竞赛”为重点的高产创建活动,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靠科技挖潜力,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坚持以特色保发展,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
全市继续以结构调整为手段,以促农增收为目标,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的要求,在突出特色、扩规模上下功夫,做大做强粮油、蔬菜、桑蚕、中药材、魔芋、水产、水果等优势产业,争取这些产业在面积、产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强配套农艺与农机措施的研究与推广,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大力推广机播、机插、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五)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维护农业生产正常秩序和农民利益
继续加强对种子、农药和肥料等农用物资的监管,杜绝重大制售假劣农资案件的发生;加大对渔业水域污染等渔业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市内重要流域实行禁渔期,建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切实保护我市珍稀野生渔类;加大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服务和监管力度,杜绝假劣农机产品流入市场,查处非法载客、非法改装、非法拼装和黑车非驾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机生产安全。
(六)在农业项目争取、科技研发、推广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力争取得新成绩
围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断推进科技与产业配套、基地与龙头企业配套、生产与加工配套、科技人员绩效奖惩配套,有效提高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
平。认真做好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搞好项目对接,编制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向上申报,加大争取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切实增强全市农业科技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培育新品种、防治病虫害、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农业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以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七)坚持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为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农业部门将切实加大对后3个月各项农业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派出专门的工作队伍和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加强检查、指导和服务工作,调查了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摸清情况,查找症结,提出对策和建议,深入细致地开展好各项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农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