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拓宽语文活动课的思路强化「大纲」意识教学

拓宽语文活动课的思路强化「大纲」意识教学

何必等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拓宽语文活动课的思路强化「大纲」意识教学

[作者]  庄则沛

[内容]

 

改革的实践证明,语文活动课有“不变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所谓“不变性”特点,在于“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活动课的性质、任务,“活动”是载体,“语文”是目的,这是区别于一般课外活动的。其“可变性”特点在于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的扩展和延伸,两相比较,活动在时空的广泛性和随意性方面比语文课更大一些,教学的凭借物更多一些(可从书本到社会及自然界的一切客体),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体器官更全面一些(是一种脑体活动的结合体)。正因为活动课有这些特点,所以语文活动课“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如何拓宽语文活动课的思路,提高活动效果,我认为要在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上扬其长处,为“我”所用。

一、要优化活动的环境语文活动课不受空间的限制,课堂内外,校园内外都可以成为良好的活动环境。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场合,活动环境应力求做到三个“有利”,即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例如某校的一位老师,曾经把一次活动课开设在学校附近的风景点,课前交代学生一项任务,到郊外风景区游玩时,请每个同学抄下自己看得懂的一首古诗或一篇题词。活动开始了,学生兴致勃勃地寻找摩崖石刻,他们从所认识的熟字中去揣摩诗句,自发地开展讨论、争辩。但是难多易少,于是便请教过往游人,询问游客,问了一个又一个,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大家都抄了满意的一首古诗或一篇古文。任课老师深有体会地说:“风景点成了学生的课本,旅游者成了客座老师,又轻松愉快又获取知识,这样的活动课何乐而不为呢?”要优化语文活动课的环境,就要综合考虑学生所处空间的人、事、物对活动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要善于横向联系语文活动课内容不应只盯住语文课本身,应善于联系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发掘可为语文所用的各种因素,充实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有一节二年级美术课,老师用“凤凰”牌自行车标记图案导入新课,以“创造一只奇异的鸟”为内容,教学贴纸工艺,效果很好,这节课“飞”出几十只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奇异鸟。同班的语文老师巧妙地借用了这节美术课的成果,组织一次语文活动。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

同学们踊跃发言,学生的发言情绪激昂,想象丰富,在童心童趣中表现了正直向上、善良可爱的品德。“横向联系”指的就是语文科要善于借用课程计划中各门学科的教学成果,把相关学科的内容融进语文教学中,既不加重课业负担又可最高限度发挥学科功能。

三、要发挥学生的心理优势(1)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成功的动力。好奇驱力尽管是一种原始的动机,但是儿童的这种好奇驱力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教师要善于引导这种追求的本能。比如,孩子对于穿制服的大人们在管理社会的行为方面产生一种好奇而又羡慕的心理,盼望也与之等同,有位教师便组织学生成立“文字稽查队”,利用课余时间查巡商店、广告中出现的错别字,然后写信向有关方面反映。这种正当的兴趣不仅仅改变“纠正错别字”这项操作的枯燥情绪,同时还连带产生许多积极效应。

(2)儿童的兴趣倾向性是因材施教的有利条件。兴趣的倾向性是一种心理品质,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因为个体的实践活动及其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种事物和活动都感兴趣。儿童的兴趣差异引发因材施教的课题,教师要善于注意并发现儿童的兴趣倾向,通过语文活动课提供施展个性特长的机会。

(3)儿童的自我表现心理是培养竞争能力的契机。自我表现意识是人的一级心理层次,这种意识是竞争的诱因。21世纪的劳动者,竞争能力是必备的素质,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这样一种“自我表现”意识,在正当的竞争中发挥才干,比如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便是给儿童提供竞争的机会。一位低年级教师经常组织“拼音接力赛”,即出示一个词或一句话,让学生一人写一个字母,组成拼音词组或句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谁“接”得正确又快速。活动结果,学生汉语拼音能力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这个例子说明,语文活动课应当是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前提下,运用游戏、表演等符合儿童自我表现要求的形式,实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