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为学习借鉴漠河发展旅游产业的先进经验,推动林甸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我通过参加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漠河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漠河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漠河在国家、省地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决心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招商富县”的产业发展战略,专门成立了漠河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发展大旅游、培植大产业、开发大市场的指导思想,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措施摆上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漠河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旅游景区配套的交通、通信、环保、卫生、供水、供电、安全保障、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设施得到改善。在完成机场公路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快洛古河景区的道路建设,并使旅游景区内的道路也得到全面改造。漠河机场建成通航,开通了北京—哈尔滨—漠河等7条旅游航线。此外,旺季开通了旅游专列,使漠河的交通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是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县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40余处,其中获得国家4A级、3A级、2A级旅游景区各1处;有旅行社25家;有旅游饭店1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有社会旅店54家,家庭旅馆92家,各类客房2000多间,具备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的能力,已基本形成了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
三是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2012年漠河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和53.3%;2012年,旅游业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0.6个百分点,拉动全县GDP增长5.5个百分点。漠河首次实现旅游人数突破百万,旅游收入超过十亿元,跻身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行列。
二、漠河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
漠河依托“神州北极”的区位优势,森林覆盖率达90.6%的'环境优势,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湿地的资源优势,被慈禧太后御封的“胭脂沟”神秘的古黄金之路的文化优势,编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景区品牌档次、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是以解放思想为出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对木材需求量急剧增加,林区的森林资源出现了过度的消耗,林区经济陷入了经济危困、资源危困的“两危”境地。漠河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林业经济区域,经济结构基本以木材生产为主,结构比较单一。2000年,漠河以“天保工程”为契机,大胆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替代产业旅游业,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招商富县”的产业发展战略,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是以长远规划为根本。漠河按照“突出重点、体现标志性、深度开发、打造精品”的发展理念,依托稀缺性、垄断性资源,将北极村定位为集找北寻源、养生度假、冰雪体验、会议科研于一体的“国际旅游村”。组建了规划评审委员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英国工程设计院、黑龙江省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多家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重点编制了《北极村旅游名镇总体规划》、《中国漠河龙岛总体规划》、《北极圣诞村总体规划》等16个规划;修编完成了《漠河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漠河县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等7个规划,为全国旅游名镇深度开发提供了依据。
三是以突出主题为关键。漠河发挥在全国具有一定垄断性和独特性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具有震撼力的“神州北极”旅游品牌,把所有旅游景区景点都注入“中国最北”元素,努力建设成为中国极地旅游目的地。目前,漠河北极村正在创建5A级景区,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为3A级景区,九曲十八湾为2A级景区。
四是以文旅结合为灵魂。漠河深入挖掘被慈禧太后御封的“胭脂沟”的采金文化,整理许许多多古驿道上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包装再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战胜外来侵略而与沙俄签订平等的《尼布楚条约》的雅克萨之战古战场,从南海请来观音原身像,建设了观音山文化旅游区、胭脂沟采金文化旅游区等景区。
五是以旅游产品为纽带。漠河突出“北极天象”、“绿色生态”、“避暑养生”、“冰雪体验”等资源优势,针对不同客源群体,重新组合包装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目前开通了西林吉—金沟—北极村等六条旅游精品线路。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上,扶持鼓励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旅游纪念品开发建设,重点培育蓝莓系列产品和山野产品,逐步形成生态、健康、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游客带走的不仅仅是漠河特色纪念品,还充当了漠河旅游的义务宣传员。
六是以宣传促销为重点。漠河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分别在天津、上海、杭州举办了漠河旅游产品推介会。在天津航空公司航班投放宣传资料45万份;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分别制作了一个月的旅游宣传广告;在新浪网首页、旅游和地方频道作了为期一年的链接广告;重新编排制作了漠河风光画册、旅游指南及宣传折页。漠河成功地举办了二十三届中国漠河北极光节、七届中国漠河冰雪文化节、五届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越野赛、首届中国漠河国际森林汽车拉力赛和两届中国“四极”旅游发展论坛,以节造势,提高了漠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是以强化管理为抓手。漠河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充分发挥旅游稽查大队和联合执法组的作用,面向社会公布了旅游投诉电话,通过采取明察暗访、蹲点跟踪、受理游客投诉等办法,严厉打击假导黑社、欺客宰客等行为,有效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市场价格监管,重大节赛活动期间,对旅店业实行了最高限价管理,北极镇西瓜、香瓜销售实行价格备案,全县旅游商品和收费项目全部实行明码标价,营造了公平、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注重旅游安全管理,对旅游运输车辆、江上游船、住宿餐饮进行集中整治,消除危险隐患,提高旅游安全系数。
三、分析对比存在问题
漠河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远离客源市场。漠河是祖国的最北边陲,远离客源市场,所以加大漠河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做大做强漠河旅游产业就显得更加迫切。
二是文化底蕴不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游客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迫切需要体验不同的文化,尽管漠河有胭脂沟、李金镛祠堂、古墓群等文物古迹,但漠河的历史沉淀和文化挖掘还十分有限。
三是旅游商机不旺。漠河经济属典型的边境地区经济,与其他沿海省份和发达地区相比还相对落后,由于本身需求不旺,购物旅游还没有完全形成,游客在漠河的消费不高,影响了旅游收入的增加。
四是旅游市场有待规范。对旅行社、导游、旅游车司机和景区景点的管理还有些粗放,各职能部门对旅游市场齐抓共管互相配合还不够。漠河旅游市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素质从业、低质量服务、低水平管理、低效益运营等问题,影响了漠河的旅游形象。
分析对比漠河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林甸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四、几点建议
借鉴漠河发展旅游产业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树立全新意识,定位发展思路。林甸县第十五次党代会
确立了“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也应确立大旅游的思想,旅游工作的重点应实现“三个转变”:即旅游经营由接待型向产业型转变;旅游产业由新的经济增长点向支柱产业转变;旅游建设由重点突破向全面开发、系统完善转变。
二是科学制定规划,指明发展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林甸旅游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规划专家,制定完善林甸旅游发展远景规划,给旅游发展指明大方向。按照《林甸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好项目的单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三是突出主题形象,搞好景区建设。林甸可以发挥“中国温泉之乡”具有一定垄断性和独特性的温泉旅游资源优势,把旅游景区景点注入更多的“温泉”元素,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景点建设为重点,提升景区档次,完善景区功能,构建独具林甸特色的温泉旅游体系。
四是注入文化元素,增强文化底蕴。林甸也应该深入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地方本土文化,注入温泉文化、冰雪文化,增强旅游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对重点景区进行文化包装,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文化品牌和旅游新卖点,丰富旅游文化活动,树立良好的区域旅游文化形象。
五是推出精品线路,开发旅游商品。林甸应依托“中国温泉之乡”、“世界温泉养生基地”的金字招牌,打通集“温泉—湿地—草原—冰雪—人文”等旅游资源于一体的旅游环线,推出精品旅游线路,逐步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抓好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合理设置购物点,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丰富旅游商品的品种,提高商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重点开发具有林甸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让游客留作纪念,还能增加旅游收入。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在确立林甸旅游形象标识、树立旅游整体形象的同时,我县还应进一步提高对外宣传促销的针对性,要多层次、全方位以全新的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运用现代传媒手段,采取超常规的宣传促销方式,不失时机地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加快树立林甸的旅游品牌和形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元投入、联合促销”的宣传促销机制。林甸可以通过举办林甸温泉节、雪地温泉节、湿地文化节和国际温泉名城论坛等载体,以节造势,吸引八方来客,提升林甸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要通过举办旅游管理人员培训班、旅游法规旅游基本知识培训班,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制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锻造出一支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旅游从业人才队伍。要从管理机制和理顺体制等方面入手,严格执行《黑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建立旅游执法队伍,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实行明码标价,打击假冒伪劣旅游商品。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景区、娱乐场所和旅游饭店等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做到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树立林甸对外旅游新形象。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
为全面掌握和了解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推动我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丁晓明同志的带领下,于2013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深入到城子山、桃园福山圣地、柏榆解放沟、诚信湖、中和湖、胜利水库等景区进行考察,认真听取了相关乡镇和县旅游局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自2007年《西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我县相继建设了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AAA级景区)、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4星级企业、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5星级企业)、桃园福山圣地、普庵观等4个景点和冰砬山(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和湖、宝兴湖、巨德湖、诚信湖、梓居山庄(辽宁省3星级农家乐景区)、棒子沟、胜利水库等8个渡假村。今年,我县借助铁岭市“旅游项目年”这一契机,以桃源旅游圣地、城子山景区、中和湖渡假村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目前,城子山游客服务中心、山门和登山步道、休闲广场已经建成,人工湖和电力基础设施正在修建;桃源旅游圣地(市重点项目)一期工程7800㎡的客服宾馆正在装修,老年公寓、八百罗汉山、游客服务中心、4公里绿色景观路正在修建,预计“十一”可接待游客。中和湖度假村水上餐厅、综合服务楼、特种动物养殖、林中休闲小屋、垂钓中心已建成,已经具备接待能力。
伴随着辽开高速公路的通车、辽开公路和303国道的修缮、部分乡村公路的升级改造,我县旅游交通条件明显得到改善。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软环境建设日益优化。围绕鹿文化、皇家围场文化、丝绸文化和重点景区,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户外广告、节日活动等形式,不断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目前,西丰旅游网和城子山旅游网网站已开通运行。2011年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二届城子山登山节和皇家鹿苑秀美西丰旅游风情摄影大赛活动。开通了以桃园旅游圣地、城子山风景区、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和湖度假村、宝兴湖度假村、巨德湖度假村、胜利湖度假村、鹿角大观园、鹿城博物馆、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美麟集团、普庵观、向阳寺、万佛寺、同仁堂皇家鹿苑等为内容的一日游和两日游路线。印制西丰旅游宣传折页和《城子山风光》画册数万份,制定西丰旅游线路图,在高速公路及主要公路设立旅游景区指示宣传牌等。
3、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旅行社4家;大小宾馆(旅社)105家,酒店(含农家乐)275家,其中鹿城国际酒店已完成三星级酒店认定,并签订旅游接待协议,西丰宾馆星级酒店申报正在规划中,游客食宿接待能力逐步提高;建设了鹿鸣天下(东特产品交易中心)、锦秀西丰(美麟集团)等购物场所和滨河公园、鹿角大观园、鹿城博物馆等娱乐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据统计,我县201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旅游产业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创国家级旅游强县”目标、与省内外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思想不够解放。全县上下就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形成共识,但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个别乡镇和部门领导工作中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现代旅游开发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地位、旅游政策法规认识不足,受资金缺乏、景点不特等“条件决定论”的影响,对旅游产业开发的信心不足;旅游协作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对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运作方式还没有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推进旅游开发工作的落实措施还不够到位。现有政策措施激励作用不明显,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办法还不多。
2、精品意识不强。一些景区景点开发虽已起步,但内容过于单调,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特色不强,产品策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较为落后,景区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旅游产品功能单一,基本停留在“文化旅游走一遍、生态旅游漂一趟、乡村旅游吃一顿”的观光旅游层面,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3、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投入渠道相对单一,投资严重依赖政府,仅仅靠国家投入难以保证我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外地做法相比,社会力量投资旅游业严重滞后,旅游大项目投资不多,一些好的旅游资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开发,没有发挥出应有效益。同时,不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度缓慢,如诚信湖、宝兴湖、柏榆解放沟等。
4、基础设施滞后。由于投入不足,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部分景区道路标准低、路面差(如由辽开线进入中和景区路段),县内景区间通畅的环线交通网没有形成;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较低,星级宾馆少且标准低,旅游接待能力差。娱乐与购物没有形成区域规模,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5、宣传促销不力。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和本地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较少,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形成较为系统、长久和较大规模的促销。宣传促销手段和办法还比较单一,形象宣传与产品宣传脱节,市场知名度、美誉度不高。
三、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通过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和认真思考,借鉴外地旅游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认为,做大做强西丰旅游,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臵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细化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民间资金是旅游经济主体的理念,大胆创新投融资体制,出台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广泛发布招商引资信息,积极开展扣门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活动,主动与大客商、大财团、大企业联姻结亲,引入有全新理念、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通过借梯上楼,促进旅游业发展。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对《西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要研究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做不强、做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存地方特色文化的载体,要以“中国鹿乡”和“魅力山城”为品牌,深入挖掘和展示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游览内容,增加游客互动娱乐项目,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由单一的游览向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消费转变,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程度,从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西丰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5、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6、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桃园福山圣地的按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休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鹿城国际酒店、西丰宾馆、桃园福山圣地酒店等高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及申报升级和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互通信息,携手促销共赢。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批职业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建立完善旅游人才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吸引旅游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
7、进一步强化宣传,积极打造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品牌是形象,品牌更是生产力。要善于创立品牌,用好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AAA级景区、城子山辽宁省森林公园AAA级景区这两块金字招牌,向外界充分展示我县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品质和内涵,并借助“中国鹿乡”、“东北道地药材之乡”、“中国野蚕之乡”和“中国林蛙之乡”等品牌影响,打响农业观光旅游的品牌。要善于宣传品牌,紧紧抓休闲渡假游、生态养生游、绿色山水游、特色田园游的线路品牌,强力实施品牌渗透战略,借助名人、名媒体、名旅行社的宣传造势,打响我县大旅游品牌,树立旅游景区整体形象,推动旅游品牌升级。要善于展示品牌,“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游客的夸奖”,切实加大景区环境整治力度,加强行业管理,优化旅游环境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始终坚持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始终把游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品位,向游客充分展示品牌旅游景区的形象。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
按照县委“走基层、转作风、促工作”主题调研活动要求,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抽调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对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1、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1万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遗址遗存及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于一体,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1990年崆山白云洞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序幕,现已开发开放景区景点7个:崆山白云洞、天台山、蝎子沟、岐山湖、普利寺塔、丰乐园、绿岭核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九项国家级荣誉。全县有各类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200多家,旅行社和营业部6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全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客源市场以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辐射到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13个地市。22年来,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亿多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 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7%,再创历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重视规划编制,指导科学发展。县政府投资70万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临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自筹资金688万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区生态停车场和天台山旅游专线硬化工程及后续工程,溶洞景区新停车场占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游专线总长5、3公里。已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二是在县城主干道和景区内增设指示牌和说明牌38块,在崆山溶洞景区投资40万元新建四星级厕所一座。三是争取国家发改委“崆山白云洞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争取国家地质公园专项保护资金430万元。与石家庄客商徐子林签订投资4000万元的天台山合作开发协议,并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深圳旅游招商发布会,对投资3800万元的邢窑文化博览园项目进行发布。四是对天台山景区步游路改造,新建步游路2507米。五是在景区周围栽植柏树、雪松、国槐、杨树、火炬等树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台山旅游专线两侧栽植杨树10000棵。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临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临城人游临城”惠民活动,临城人凭身份证游溶洞20元。通过电视宣传、张贴海报、马戏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我县景区知名度。二是在省台天气预报节目投放景区广告,继续在省内七个重点地市的28家县级电视台开展常年宣传,同时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移动电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宣传。三是广泛与省内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专项奖励政策,巩固和拓展市场。四是开展中秋、国庆双节促销。实施景区与超市互动,围绕景区周边半径200公里,联合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41个县市区大型超市,通过超市海报、购物赠票等形式发放优惠门票50000张,推出“50元游遍临城”优惠促销活动。
二、影响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旅游开发缺少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形成。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规模偏小且分布散乱,旅游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岐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作用尚须进一步发挥,基本上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深层次的特色产品很少,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拳头产品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乡村休闲游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线路没有吸引力,加上受季节等因素影响,特色不够鲜明,消费链条短,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往往是“过路客多、过夜客少”。
2、旅游产品业态单一,旅游配套有待完善。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仍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产品业态较为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旅游产业链不发达等状况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大型集团式旅游饭店,个体饭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县内消费为主;在“行”的`方面,尚未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景区内没有专门的旅游车辆,不利于游客游览观光;在“游”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导游、讲解员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涉外导游目前还是空白,同时,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置不规范,没有形成覆盖全县的旅游交通引导和标识系统;在“购”的方面,旅游纪念品等配套开发尚未形成规模,缺少能为散客提供咨询、报名、购物、旅游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娱”的方面,旅游娱乐项目还比较薄弱,缺少能够反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娱节目及其与旅游景点相衔接的演出场所,难以满足游客视听需求,与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旅游产业要素制约有待突破。
旅游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县旅游景点投资主体多且各自为政,旅游建设、管理的职责不够清晰,投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与城区资源融合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难以统筹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受经济下行形势影响,政府无论是在旅游项目的投入上,在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形象包装、宣传促销上,还是在旅游人才培训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土地、资金等要素对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较为明显。
4、旅游资源与文化的融合有待挖掘。文化资源本应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我县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临城县,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我县的旅游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将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有机融合和利用起来,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古迹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的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没有很好的开发为旅游产品。
三、几点建议
1、实施规划引领。
规划是先导。旅游业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引领,随着形势与情况的不断变化,要对现有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修编优化。规划修编要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在确立“旅游目的地”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编制具有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重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全力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2、发展产业联动。
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跳出旅游来发展旅游,充分利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中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把相关产业的资源有效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形成联合发展的格局,与城乡建设、环境整治互动促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我县旅游以文化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领域向文化、休闲、生态、运动、体验等多领域旅游转变。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景区化改造,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3、配套完善战略。
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一要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加强旅游交通与区域交通干线、交通站场的对接,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优化旅游公共交通系统,不断优化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以及重点景区配套的主要道路建设。加快建设、改造、提升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快速公交、交通标识、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等。三要培育壮大旅游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高品质旅行社,引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创建一批星级饭店和特色主题酒店,扶持一批经济型商务酒店。
4、打造品牌拉动。
一要突出生态品牌。生态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家底”和“金字招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发挥好。首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自始至终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要尽快研究制定“保护政策”,加大对生态景区、古建筑、古民居、古树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的,一定要先保护起来不被破坏,确保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按照县平原绿化的要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切实加强林地的管理保护,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下大力气从严控制工业污染,切实保护好“蓝天、碧水、青山”这一宝贵资源。二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有了文化,就有了灵气,就有了品位,就有了竞争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把我县独特的山水文化、邢窑文化、红色文化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历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要突出文化唯一性和差异性,深度挖掘民俗风情、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民间传说,凸显富有我县特色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项目,要主动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各种旅游资源,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推出以文化特色为主的购物游、休闲度假游、红色文化游、康体运动健身游等多种线路,联合绿岭核桃、旅游美食节等大型主题活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5、加强政策扶持。
县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并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同时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重点支持“大、好、高”项目。要创新投融资机制。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投融资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本地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知名的旅游投资公司或品牌经营公司参与我县旅游开发,多元化、多方面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合力建好旅游投融资平台,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中国“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x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xx生态旅游区和xx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