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HK半年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HK半年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忆离人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HK半年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院刊采访后的采访稿,可以算是半年交换生活的一个总结。时间过滴太快!看见大一小孩懵懂纯真的脸,嫉妒的我腮帮子疼。 1.师姐你当初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选择去外出交流学习?为什么会选择香港?选择做交换生,其实和大多数人的想法差不多。就是让自己能够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至于为何选择香港,这个偶然性就比较大了。因为担心出去交换对学分有影响,就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报名。最后才下定决心,这还得谢谢鼓励我的同学。当时报名日期快截止了,感谢学院相关老师,递交材料的时候还算顺利,获得了去香港交流的机会。2.在香港的学习是否与你想象的一致?差异在哪里?在香港的学习的确与我的想象有一定差异。比如说刚开始选课的时候,发现所有学生每学期最多只能选6门课,觉得课时挺少。去上课后才发现,虽然每周上的课不多,但是每门课都得花很多课外时间去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与作业。而且普通香港学生还得修ILP(IntegratedLearning Program)的学分,得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说听讲座、参加手工作坊小组活动等等。此外,上课的方式也有一定差异。一般每门课每周会有两节课,一节是Lecture,以老师讲解为主;还有一节是Tutorial,以同学的展示或者集体讨论为主。刚开始挺不习惯Tutorial的课。还记得有一门课有一半学生都来自外国,比如说南非、法国、墨西哥,说的英语也是南腔北调的。老师上课说的英语还能勉强听懂,但是这帮老外说的什么腔调都有,语速又快,常常听得云里雾里的,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才稍微好一些。刚开始特别不习惯英语发言,我英语水平不高,口语不好,常常说得结结巴巴的。后来脸皮变厚了,说的时候也不管语法了,才稍微流利一些。还有,很多课程都是没有教材的,往往是老师发了讲义,把要看的书目都列在上面,学生自己去找书看。平时学习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到夜里12点才关门。还有可以利用配置电脑的自习室,自习室是通宵开放的。让我觉得更惊喜的是跨校借书平台,在网上预订后,可以免费借到香港其他七所高校的书。我试过几次,一般两三天书就到了。3.你认为香港与大陆在教育和学术方面有何不同?香港当局对教育是比较重视的,每年学校都会收到当局以及私人的赞助费。香港大学老师的工资也相对较高,可以吸引欧美学者执教,因此在香港的大学外籍教师数量比较多。香港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在大学里大多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因此大多学生的英语都非常好。学术方面,不可否认香港有不少优秀的学者,但是作为一座金融城市,学术环境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岭大时曾有幸和一位原在北大的教授,讨论到这个问题。教授坦言还是在北京学术圈子更大,有更多学者可以交流。这

也许也和这位教授是中文系出身有关。4.香港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与内地有一定不同,在香港地区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对这种差异有何感想?我觉得生活差异、思维差异这些东西开始觉得挺不习惯,也不理解,一段时间后,就慢慢觉得也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比如说大家出去吃饭,一律是AA制。印象特别深的是有次一个香港同学过生日,大家一块去吃饭。吃完了结账,竟然是每人均摊。这也许是受了外国的影响,刚开始觉得有点缺少人情味,后来觉得这也挺好的,不用拖泥带水计量人情。5.对香港的总体感受如何?虽然一个城市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总的来说香港还是不错的。亚热带的气候比较舒适,有山有海,风景不错。香港交通发达,公交车不拥挤,也很少堵车。但是由于比较狭小,香港普通人的住宅空间都不大。涉及本地劳动力和地租的行业,比如说餐饮、交通所需要的花费就比内地贵得多。香港人友善,同学之间好相处,也交了几个朋友。就像网上常被转载的帖子《一个清华学生留学香港后对人生的思考》中说的:“香港的学生很好打交道,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相对简单且好玩。”记得刚到香港时下了公交车站,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拖着挺多行李又不大清楚方向。一个女生主动问我是不是新生,还领我去报到的地方,省了许多麻烦,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亲切。6.通过在香港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你认为内陆与港台学生交流学习对学生来说有哪些方面的好处?好处方面,首先是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其次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体会。比如说,我觉得学校里的“民主墙”挺有意思,那是一面可以发表各种观点的墙,像反对食堂食物涨价联合签名,自己创办的小报,同学发表对学校某些部门的不满意见……都可以贴在上面。但也不是随便乱贴,需要署上自己的实名和学号,对于字体大小也有规定。最难能可贵的是,相关部门会及时阅读并认真回复。有一次,民主墙贴有香港去内地交换的同学质疑学校部门OMIP(Officeof Mainland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的意见书,因为和交换生有关,我尤其关注。不到两天,就看见在这份意见书旁边贴着满满三页A4纸的OMIP的回复。7.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对学弟学妹们的大学生活及今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师姐有什么建议与可借鉴的经验?建议提不上。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每个人的个性和人生轨迹是不一样的,对甲适用的东西对乙不一定适用。不过倒是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历和感受。我觉得,进入大学后,得开始想想自己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初步的规划。高中时,想的东西要比在大学里少,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我们的目标。但是上了大学之后,曾有朋友说读了那么多年书,却没有告诉她以后干什么、能干什么。这句话可能同样适合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同学。在大一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过得挺迷糊的。后来,和同学去采访一位师兄。那师兄告诉我们,要先确定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才不至于迷茫。这目标有短期的有长期的,有时候也会随现实的变化而变化。长远的目标可能得自己慢慢寻找,不能急于求成,得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我觉得这挺有道理。